学术投稿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施斌;张新静;叶玲

关键词:支气管镜, 针吸活检术, 肺癌, 淋巴结
摘要: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CT检查怀疑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6例患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和刷检后,对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应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31例,其中,组织活检、刷检和TBNA的阳性率分别是69.4%、63.9%、61.1%.常规组织活检及刷检的阳性为75.0%.结合TBNA术的阳性率增加为86.1%.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TBNA术操作方便、安全,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和肠内营养治疗.多数病人在插胃管时,能顺利进入胃部.而部分病人出现留置胃管失败.近期,我科应用在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的操作方法,为6位患者留置胃管共20人次,成功率10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中;孟桂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二甲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180例治疗与指南推荐方案对比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二甲医院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现状,与CAP指南治疗标准进行比较,以促进CAP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方法 2007.1-2008.12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综合科收治的180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对人院标准的把握、抗生素的使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按照指南建议的住院标准有38.9%的患者可以不住院治疗;按照指南病情评估方法 ,不符合住院标准组与符合住院标准组患者在选择单一或联合两种抗菌药物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选择联合3种抗菌药物及第3代头孢类抗生索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使用比例均偏高,青霉素及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比例均偏低.按照指南建议的出院标准,部分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北京地区二甲医院对CAP的治疗现状与指南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需加强指南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维颖;杨金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变应性哮喘小鼠脾巨噬细胞TLR2和TLR4 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哮喘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中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SA)对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A组,每组各10只.各组按要求处理于20天后取脾脏,贴壁法分离脾巨噬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2和TLR4 mRNA以及GAPDH cDNA的荧光域值循环数,观察SA对TLR2和TLR4 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2mRNA 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 mRNA表达无变化(P>0.05);模型组与SA组比较,SA组TLR2和TLR4 mRNA表达均上调,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能使变应性哮喘模型小鼠脾巨噬细胞中TLR2和TLR4 mRNA水平表达上调,为中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朱蓉;洪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1例护理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tress syndrom,ARDS)是由于肺内外严重疾病(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DIC,大手术等)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点.

    作者:张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BiPAP通气联合舒利迭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使用BiPAP通气,B组既使用BiPAP通气.又使用舒利迭.治疗前及治疗后三月由患者独立完成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问卷)调查表,比较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前后SGRQ各分值及总分的差值.结果 BiPAP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比单一采用BiPAP通气治疗对SGRQ各分值及总分的差值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BiPAP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其效果比单一采用BiPAP治疗更能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娟;张金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营养不良与儿童结核病

    目的 探讨营养状况与儿童结核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儿营养状况分析.结果 婴幼儿患结核较多(39.0%);结核性脑膜炎在学龄前儿童较多(41.7%,P<0.05),而肺结核以学龄期儿童多见(71.1%,P<0.05);儿童结核病并营养不良70.0%;在低体重患儿中,男性57.8%,女性86.0%,(P<0.01).结论 儿童结核病与营养不良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低体重儿童,特别女性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瘦,应注意结核病的发生.

    作者:黎燕琼;王丽云;谭守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治疗后血气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2h、24h、48h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天后生理指标改善明显.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广泛推广应用.[收稿日期:2008-12-09]

    作者:邓建华;诸兰艳;彭梅;刘绍坤;陈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镁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氧疗,抗感染,口服茶碱缓释片,静脉滴注氨茶碱、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硫酸镁,可明显提高重度哮喘的疗效.

    作者:畅凤霞;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院前急救护理常见隐患与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达,社会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高.笔者通过对护士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途中监护、转运中常出现的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作者:危丽华;汪春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时机与病死率

    目的 探讨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46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29例)与晚期组(17例).比较两组上机血气、f、PaO2/FiO2、MODS及病死率.结果 29例早期组上机前MODS7例,上机3天低氧血症被及时纠正,死亡5例;17例晚期组上机前MODS 12例,上机3天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死亡11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以降低ARDS的病死率.

    作者:王秀香;杨敬平;孙德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及处理情况分析

    目的 观察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 ,探讨防治方法 .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化疗的935例肺结核患者,观察至疗程结束,分析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结果 化疗期间135例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4.4%,84.4%发生在强化期,经采取护肝、调整方案、延长疗程等措施,治愈卒88.9%.结论 重视肺结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的早期发现,在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抗结核方案,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缪昌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微卡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微卡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采用3HRZE/6HRE,治疗组加用微卡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3、6、9个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分别是78.6%、85.7%及92.9%,对照组为60.7%、68.3%及73.2%,两组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强于对照组.结论 微卡能提高复治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志华;凌应冰;邓笑媚;周凤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淋巴结核围手术期护理

    颈淋巴结核是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虽然颈淋巴结核经内科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多不会播散,但该病易形成化脓感染,久治不愈的窦道,以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琼;付友琴;周海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先天性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51例外科治疗

    目的 了解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51例外科治疗的先天性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51例中41例术前有临床症状,10例为体检发现;43例术前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肺癌和纵隔肿瘤,8例术前影像学诊断支气管囊肿;术后恢复均顺利,45例术后症状消失,5例术后胸痛及咳嗽,1例术后3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治愈.余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手术完整切除可明确诊断,解除症状,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是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张毅;魏翔;潘铁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股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非常主要的肾脏替代方法,血管通路是用血液透析方法维持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建立与维持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程序完成和充分的关键.

    作者:钟雪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或携带有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作者:孙良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病例,为院内抗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我院2007年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观察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 确诊为医院内真菌感染51例,其中念珠菌感染占80.39%,曲霉菌感染9.8%.酵母样菌9.8%.大于60岁的患者占62.7%(32/51).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与联合使用抗生素、患者年龄、摹础病、抗痨时间、抗痨方案有关.结论 对于肺结核患者,如是老年并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抗痨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减少院内真菌感染.

    作者:李艳;邝浩斌;覃红娟;李云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之肺切除术

    目的 总结肺结核肺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及经验.方法 2000年~2006年,252例肺结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术17例,复合肺叶切除术10例,肺叶切除术148例,局限性肺切除术77例;空洞性病变86例,结核球或干酪灶115例,支气管病变或肺不可逆病变32例,毁损肺19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痰荫阴转率92.9%,一次手术治愈率92.5%,复发率4.0%,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1例(4.4%),结核播散6例(2.4%).结论 肺切除术是治疗特殊类型肺结核的有效手段,但应准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王传庆;王伟;金明华;黄庆;关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能力,现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作者:王春亚;黄建芳;苏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肿瘤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对策

    化疗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日见重要,但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常影响病人坚持治疗.做好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不但可保证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