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时机与病死率

王秀香;杨敬平;孙德俊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 机械通气时机, 病死率, 低氧血症, 早期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患者, ARDS, 统计学意义, 组间差异, 死亡, 临床资料, MODS, 血气, 结果, 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46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29例)与晚期组(17例).比较两组上机血气、f、PaO2/FiO2、MODS及病死率.结果 29例早期组上机前MODS7例,上机3天低氧血症被及时纠正,死亡5例;17例晚期组上机前MODS 12例,上机3天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死亡11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以降低ARDS的病死率.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20例

    目的 观察胸膜腔内放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将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47例、43例,存规则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留置胸腔静脉导管,并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生理盐水20 ml/次,对照组常规抗结核加抽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胸水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腔内留置静脉导管联合注射尿激酶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减少胸膜分隔、粘连和多房的形成,减轻胸膜肥厚,疗效满意.

    作者:汪长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恶性胸膜间皮瘤50例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经皮胸膜活检术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石棉接触史者21例.顽固性胸痛23例,占46.0%,气促28例,占56.0%,43例行胸膜活检,特异性病理诊断25例,胸膜活检阳性率58.14%,11例行开胸活检,占22.0%,胸腔镜检查确诊7例,占14.0%,5例行CT引导穿刺活检,占10.0%.结论 顽固性胸痛、气促是胸膜间皮瘤的主要临床表现,经皮胸膜活检对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阳性率达58.14%,是确定病理诊断的有效方法 .

    作者:周明远;何芸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口服和吸入激素联合治疗胸内结节病的肺功能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胸内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接受激素治疗的结节病患者42例,比较A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和B组(口服泼尼松联合吸人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 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与单纯口服泼尼松相比,后者FEFmax%增长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而DLCO%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可能更有利于气道功能改善,且有助于减少口服激素剂量,减轻药物副作用.

    作者:陈韦;赖莉芬;冯华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二甲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180例治疗与指南推荐方案对比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二甲医院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治疗现状,与CAP指南治疗标准进行比较,以促进CAP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方法 2007.1-2008.12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综合科收治的180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对人院标准的把握、抗生素的使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按照指南建议的住院标准有38.9%的患者可以不住院治疗;按照指南病情评估方法 ,不符合住院标准组与符合住院标准组患者在选择单一或联合两种抗菌药物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选择联合3种抗菌药物及第3代头孢类抗生索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使用比例均偏高,青霉素及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比例均偏低.按照指南建议的出院标准,部分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北京地区二甲医院对CAP的治疗现状与指南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需加强指南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维颖;杨金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硫酸镁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氧疗,抗感染,口服茶碱缓释片,静脉滴注氨茶碱、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硫酸镁,可明显提高重度哮喘的疗效.

    作者:畅凤霞;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之肺切除术

    目的 总结肺结核肺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及经验.方法 2000年~2006年,252例肺结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术17例,复合肺叶切除术10例,肺叶切除术148例,局限性肺切除术77例;空洞性病变86例,结核球或干酪灶115例,支气管病变或肺不可逆病变32例,毁损肺19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痰荫阴转率92.9%,一次手术治愈率92.5%,复发率4.0%,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1例(4.4%),结核播散6例(2.4%).结论 肺切除术是治疗特殊类型肺结核的有效手段,但应准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王传庆;王伟;金明华;黄庆;关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和肠内营养治疗.多数病人在插胃管时,能顺利进入胃部.而部分病人出现留置胃管失败.近期,我科应用在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的操作方法,为6位患者留置胃管共20人次,成功率10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中;孟桂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疗进展

    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 40667例,死亡12464例[1].Aliyu报道[2]所有艾滋病死亡中有1/3是由于结核引起的.

    作者:刘萍;李卓娅;刘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COPD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可缓解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凯;贺兼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Bact/Alert 3D系统与常用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评价Bact/Alert 3D系统与常用检测方法 优略的比较.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确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305份,每份标本同时做抗酸杆菌涂片(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Bact/Ahrt 3D系统培养,对结果 进行分析,总结3种方法 对确诊肺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305份确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抗酸杆菌涂片、分枝杆菌分离培养、Bact/Alert 3D系统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3%、29.2%、42.9%.结论 Bact/Alert 3D系统以其较高的检出率、较快的检出时间,更有助于提高传染性肺结核的发现率.

    作者:周辉;张治国;杜春英;吴进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10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并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指标和评分及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观察指标和评分及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COPD患者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缓解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LI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42名患者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LIP患者以女性多见,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特发性少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时气短;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肺CT表现为双肺弥漫毛玻璃样斑点影及胸膜下小结节,双下肺多发;病理特点是弥漫的多克隆的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并扩展到肺间质.结论 LIP的临床、CT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确诊有赖于病理,激素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效果.LIP患者的长期预后资料很少,已有的资料提示预后差异很大.

    作者:李洪霞;俞森洋;刘长庭;孙宝君;王玉;张智健;郭爱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研究

    目的 调查住院和门诊COPD患者中OSAS的患病率及OSAS患者中COPD的患病率,探讨COPD与OSAS之间的关系,分析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特点.方法 对200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经问卷、爱波沃斯(ESS)评分及家庭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氧减饱和指数大于5或爱波沃斯(ESS)评分大于或等于10的患者进行多导牛理记录仪睡眠呼吸监测(PSG).结果 门诊COPD患者中OSAS的患病率为2.5%,住院COPD患者中OSAS患病率为6.7%,OSAS患者中COPD的患病率为11.2%.重叠综合征患者与单纯OSAS患者在夜平均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OPD与OSAS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呼吸紊乱模式以肺泡通气不足和肺泡低通气为主而非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中低氧程度比单纯OSAS患者更严重.

    作者:宋玉玲;何忠明;韩芳;李静;韩旭;安培;阿布力克木·吐尔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方加减配合低度姑息化疗治疗恶性肿瘤184例临床分析

    恶性肿瘤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将达到1200万.随着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化疗疗效不断提高,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王大庆;张雪坤;高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 比较中青年组72例、老年组42例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微觉醒指数(arousal index,Arl)与中青年组相比均较低,低血氧饱和度(SaO2)与中青年相比却较高,睡眠结构两组类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OSAS中打鼾、夜间憋醒、觉醒时头痛、白天闲倦等症状与中青年患者比较较轻,但各系统并发症较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组OSAS患者呼吸紊乱及缺氧程度较轻,临床症状较轻但睡眠结构紊乱的程度与中青年组基本接近.

    作者:乔珊;孙艳荪;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PCR荧光定量检测血清结核杆菌DNA在临床的应用

    结核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X线影像资料,通过痰涂片诊断阳性率低,结核菌培养虽能诊断结核,但培养时间长,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陈建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韦格内肉芽肿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韦格内肉芽肿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所见及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东台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或鼻黏膜、鼻腔新生物活检病理证实的韦格内肉芽肿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共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侵犯的组织器官包括肺、鼻咽、肾脏、眼、腮腺、耳、关节及皮肤等.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多发性、多变性的特点.实验室检查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韦格内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12例患者中有10例呈阳性.病理以小血管纤维坏死及巨细胞肉芽肿为特征.12例患者均经细胞毒药物或和皮质激素治疗,经半年至一年随访,病情明显缓解11例,其中肺部病灶基本吸收6例,1例病情恶化,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韦格内肉芽肿可侵犯多个组织器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主要靠病理活检、临床症状、X线或CT、MR及实验室辅助检查.一旦确诊尽早应用细胞毒药物或和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红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氨茶碱对COPD不同年龄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服氨茶碱对50岁以上不同年龄COPD缓解期患者的症状、肺功能、血CRP、电解质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40例稳定期中度COPD患者分为(50-65)岁和(66-85)岁组(A,B组),两组患者给予氨茶碱100 mg口服,3次/日共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评分、测定肺功能和血CRP、Na+、K+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治疗4周后B组呼吸困难评分、SGRQ症状明显改善;A组PEFR增加显著,两组FEV1%、FEV1/FVC改变不明显.两组治疗后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钠、钾水平虽轻度减低,但差异不显著.研究期间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量氨茶碱口服可减轻部分COPD缓解期年长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65岁以下患者肺功能部分指标,用于50岁以上患者安全、方便.

    作者:吴军;陈兴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OSAS患者,按低氧血症的程度分为两组,监测多导睡眠图各项指标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外选择15例不符合OSAS诊断者为对照组.结果 OSAS患者较对照组血浆胰岛素、血糖升高,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l)、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SAT)和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呈正相关.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ISI逐渐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在OSAS组血糖、胰岛素和ISI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的贡献度大.结论 OSAS与IR之间存在相关性,OSAS低氧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作者:沈宏韬;顾雪峰;郭翠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使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辅助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近2年来诊治的老年性肺炎4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盐酸氨溴索30 mg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 a糜蛋白酶8 mg雾化吸人,2次/d,疗程均为5~7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人氨溴索治疗老年性肺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开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