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韦格内肉芽肿12例临床分析

王红兰

关键词:韦格内肉芽肿, 皮质激素治疗, 胸部影像学表现, 细胞毒药物, 实验室检查, 组织器官, 临床症状, 病理, 经皮肺穿刺活检, 细胞胞浆抗体, 特异性抗体, 巨细胞肉芽肿, 治疗方法, 肾功能衰竭, 回顾性分析, 诊断方法, 临床特点, 人民医院, 侵犯, 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韦格内肉芽肿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所见及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东台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或鼻黏膜、鼻腔新生物活检病理证实的韦格内肉芽肿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共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侵犯的组织器官包括肺、鼻咽、肾脏、眼、腮腺、耳、关节及皮肤等.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多发性、多变性的特点.实验室检查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韦格内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12例患者中有10例呈阳性.病理以小血管纤维坏死及巨细胞肉芽肿为特征.12例患者均经细胞毒药物或和皮质激素治疗,经半年至一年随访,病情明显缓解11例,其中肺部病灶基本吸收6例,1例病情恶化,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韦格内肉芽肿可侵犯多个组织器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主要靠病理活检、临床症状、X线或CT、MR及实验室辅助检查.一旦确诊尽早应用细胞毒药物或和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院前急救护理常见隐患与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达,社会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高.笔者通过对护士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途中监护、转运中常出现的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作者:危丽华;汪春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结核专科384例发热门诊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结核专科医院发热病人的临床特点,做好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发热门诊病人384例,对其病因、流行病学史、伴随症状、血液分析、胸部X线表现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专科发热病人临床特点为:1、患者以16~40岁青壮年为主(61.46%);热度多为38-40~C的中高度热;2、病因以原有肺结核基础病或外院疑诊肺结核的占多数(73.96%);3、多数患者伴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4、胸片大多显示肺部不同部位、混合性病变;5、血液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至10×109/L以上为多.结论 结核专科发热病人临床特点无特异性,发热门诊医生必须重点突出与传染性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黎婉媚;徐改凤;李映文;冯玉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疗进展

    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 40667例,死亡12464例[1].Aliyu报道[2]所有艾滋病死亡中有1/3是由于结核引起的.

    作者:刘萍;李卓娅;刘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骨科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和护理

    外科病人创伤性大,术后病人疼痛较为剧烈.如何安全、有效镇痛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减少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已取得较大进步.镇痛泵(PCA)技术治疗效果确切,用药合理,具有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不同需要而投放的优点,本文总结了对术后镇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为临床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许妙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胸腺肽α1 对哮喘患者Th1/Th2调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 对哮喘患者Th1/Th2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将5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组(A组)25例,采用吸人糖皮质激素加a2激动剂治疗;实验组(B组)25例,在A组治疗方法 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基泰)1.6mg皮下注射,一周2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晕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指标含量,并观察肺功能FEV1值及免疫球蛋白E(IgE)变化.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结果 A、B两组患者肺功能FEV,值治疗后较基线值分别提高0.27L和0.33L,白天哮喘症状评分分别减少0.78和0.74分,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分别减少1.02和1.13分,沙丁胺醇使用量分别减少1.84和1.72喷/日,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两组治疗前IL-4、IL-13、IgE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检测上述指标有明显下降(P<0.01),而IFN-γ、lL-12、IFN-γ/IL-4及IL-12/IL-13比值则与之相反.A、B两组之问对比,实验组治疗后IL-12水平及IL-12/IL-13比值高于基础治疗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以提高哮喘患者1L-12水平和IL-12/IL-13比值,在调节哮喘患者的Th1/Th2平衡方面有一定增强作用,在哮喘缓解期维持治疗和调节免疫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余世庆;黄永富;杭杲;徐孝华;陈春燕;吕学东;朱丽娟;杨小骏;张祖贻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病例,为院内抗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我院2007年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观察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 确诊为医院内真菌感染51例,其中念珠菌感染占80.39%,曲霉菌感染9.8%.酵母样菌9.8%.大于60岁的患者占62.7%(32/51).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与联合使用抗生素、患者年龄、摹础病、抗痨时间、抗痨方案有关.结论 对于肺结核患者,如是老年并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抗痨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减少院内真菌感染.

    作者:李艳;邝浩斌;覃红娟;李云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及处理情况分析

    目的 观察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 ,探讨防治方法 .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化疗的935例肺结核患者,观察至疗程结束,分析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结果 化疗期间135例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4.4%,84.4%发生在强化期,经采取护肝、调整方案、延长疗程等措施,治愈卒88.9%.结论 重视肺结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的早期发现,在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抗结核方案,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缪昌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6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初治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为其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67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结合口服激素及反复胸腔抽液进行治疗.结果 胸穿抽液采取常规方法 24例,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者43例;胸腔积液59例在1月内吸收;12例出现胸膜增厚.结论 2HRPE/4HR短程化疗方案,联合口服激素及积极胸腔抽液治疗疗效较好,采用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较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静;韩明锋;刘海清;孙伟;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球的临床治疗

    结核球是继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占各型结核病的3.7~5.6%,随着短程化疗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强化治疗,对肺结核的病理类型有一定影响,导致结核球的比例上升[1].

    作者:林志新;陆元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结核性脑膜炎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结核性脑膜炎44例的回顾性总结.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较多,多伴有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结核多为粟粒性肺结核.我科采用鞘内注射INH和地塞米松,给予激素、常规抗痨、脱水及对症治疗,发病早期(2周内)病人可完全治愈,发病2周以上病人多伴有后遗症,发病时间越长后遗症越严重.

    作者:热黑玛·艾尼瓦力也夫;米热古丽·阿不都热合曼;沙拉买提·买买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和肠内营养治疗.多数病人在插胃管时,能顺利进入胃部.而部分病人出现留置胃管失败.近期,我科应用在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的操作方法,为6位患者留置胃管共20人次,成功率10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中;孟桂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LI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42名患者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LIP患者以女性多见,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特发性少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时气短;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肺CT表现为双肺弥漫毛玻璃样斑点影及胸膜下小结节,双下肺多发;病理特点是弥漫的多克隆的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并扩展到肺间质.结论 LIP的临床、CT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确诊有赖于病理,激素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效果.LIP患者的长期预后资料很少,已有的资料提示预后差异很大.

    作者:李洪霞;俞森洋;刘长庭;孙宝君;王玉;张智健;郭爱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氨茶碱对COPD不同年龄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服氨茶碱对50岁以上不同年龄COPD缓解期患者的症状、肺功能、血CRP、电解质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40例稳定期中度COPD患者分为(50-65)岁和(66-85)岁组(A,B组),两组患者给予氨茶碱100 mg口服,3次/日共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评分、测定肺功能和血CRP、Na+、K+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治疗4周后B组呼吸困难评分、SGRQ症状明显改善;A组PEFR增加显著,两组FEV1%、FEV1/FVC改变不明显.两组治疗后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钠、钾水平虽轻度减低,但差异不显著.研究期间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量氨茶碱口服可减轻部分COPD缓解期年长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65岁以下患者肺功能部分指标,用于50岁以上患者安全、方便.

    作者:吴军;陈兴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或携带有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作者:孙良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气管支架治疗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2例

    气管支架是治疗气管、支气管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就我院2例放置气管、支气管支架治疗气道狭窄报告如下.

    作者:郭青梅;叶华;张羽;余一;薛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机的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48例重型颅脑损伤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患者,比较在出现潜在的呼吸衰竭前和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一个月的生存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结果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4.5±2.5)天,短于晚期治疗组(8.6±4.7)天,脱机率为70.8%,一个月后生存率为75%,COS评分优于晚期治疗组.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可尽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氧血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宋杰;季庆;史焕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沐舒坦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沐舒坦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有效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比率及住院大数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沐舒坦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可靠.

    作者:丁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系统性血管炎误诊1例报告

    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是一组以血管的炎症与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性疾病.临床因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及病理特点不同而表现各异.其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引起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但也可局限于某一脏器.

    作者:黄华萍;李羲;曾维新;施蓉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小细胞肺癌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肺癌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以人口密度较高的工业城市更为突出.而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全部肺癌20~25%,患者发病在32~79岁不等,平均在60岁以下.笔者收集7例小细胞肺癌均在60

    作者:张国安;安瑞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TNF-a、IL-10水平的影响,评价多索茶碱对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IL-8、TNF-a、IL-10)、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血清IL-8、TNF-a、IL-10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索茶碱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对COPD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晓东;唐良法;江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