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季庆;史焕昌
目的 探讨可弯曲式内科胸腔镜检查术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在局麻下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术,取病变胸膜作病理检查.结果 92例中取得病理确诊87例,确诊率94.5%(87/92).确诊病例中恶性肿瘤46.7%(43/92),肺癌转移42.4%(39/92)其中腺癌28例,胸膜间皮瘤1.1%(1/92)其他转移癌3.3%(3/92);良性疾病47.8%(44/92).结核性胸膜炎40.2%(37/92),炎症6.5%(6/92),肝硬化1.1%(1/92).胸膜无明确病理结果 5.4%(5/92).转移癌、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形态各异.所有受检病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可弯曲式内科胸腔镜检查术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是一种安全、简单、确诊率高的重要诊断方法 .
作者:王岗玲;陈力舟;杨国育;魏淑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急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医院体现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主要窗口.急诊科是急危重病人集中、病种复杂、时间紧迫、突发事件多、抢救任务重,也容易产生纠纷的科室.急诊护士是医院的急先锋,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抢救处理技能,还必须具备极强的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能力.沟通顺畅对争取时间、提高抢救质量、挽救生命、避免纠纷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吕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初治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为其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67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结合口服激素及反复胸腔抽液进行治疗.结果 胸穿抽液采取常规方法 24例,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者43例;胸腔积液59例在1月内吸收;12例出现胸膜增厚.结论 2HRPE/4HR短程化疗方案,联合口服激素及积极胸腔抽液治疗疗效较好,采用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较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静;韩明锋;刘海清;孙伟;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患者 40667例,死亡12464例[1].Aliyu报道[2]所有艾滋病死亡中有1/3是由于结核引起的.
作者:刘萍;李卓娅;刘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使用BiPAP通气,B组既使用BiPAP通气.又使用舒利迭.治疗前及治疗后三月由患者独立完成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问卷)调查表,比较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前后SGRQ各分值及总分的差值.结果 BiPAP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比单一采用BiPAP通气治疗对SGRQ各分值及总分的差值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BiPAP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其效果比单一采用BiPAP治疗更能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娟;张金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肺结核并肺心病均为临床常见病,肺结核和肺心病并存病情复杂,病死率较高.本文对近7年间我所住院的肺结核并肺心病6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作者:侯建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和肠内营养治疗.多数病人在插胃管时,能顺利进入胃部.而部分病人出现留置胃管失败.近期,我科应用在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的操作方法,为6位患者留置胃管共20人次,成功率10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中;孟桂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48例重型颅脑损伤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患者,比较在出现潜在的呼吸衰竭前和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一个月的生存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结果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4.5±2.5)天,短于晚期治疗组(8.6±4.7)天,脱机率为70.8%,一个月后生存率为75%,COS评分优于晚期治疗组.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可尽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氧血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宋杰;季庆;史焕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TNF-a、IL-10水平的影响,评价多索茶碱对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IL-8、TNF-a、IL-10)、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血清IL-8、TNF-a、IL-10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索茶碱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对COPD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晓东;唐良法;江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围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 1997年1月~2004年12月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晚期肺癌163例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并发症67例次,1例死亡,余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治疗晚期肺癌,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围术期护理得当,可降低死亡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星芬;荣宁宁;杨秀珍;郭雪;金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肺结核肺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及经验.方法 2000年~2006年,252例肺结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术17例,复合肺叶切除术10例,肺叶切除术148例,局限性肺切除术77例;空洞性病变86例,结核球或干酪灶115例,支气管病变或肺不可逆病变32例,毁损肺19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痰荫阴转率92.9%,一次手术治愈率92.5%,复发率4.0%,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1例(4.4%),结核播散6例(2.4%).结论 肺切除术是治疗特殊类型肺结核的有效手段,但应准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王传庆;王伟;金明华;黄庆;关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涂阳肺结核的诊治和管理措施.方法 对135例青年人涂阳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以咳嗽、胸痛、发热、纳差、消瘦、盗汗为主,病程短.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笑键,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祝斌;姚玲;陶成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能力,现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作者:王春亚;黄建芳;苏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LI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42名患者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LIP患者以女性多见,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特发性少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时气短;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肺CT表现为双肺弥漫毛玻璃样斑点影及胸膜下小结节,双下肺多发;病理特点是弥漫的多克隆的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并扩展到肺间质.结论 LIP的临床、CT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确诊有赖于病理,激素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效果.LIP患者的长期预后资料很少,已有的资料提示预后差异很大.
作者:李洪霞;俞森洋;刘长庭;孙宝君;王玉;张智健;郭爱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发光免疫法测定31例肺癌病人及25例肺部良性疾病者BALF与血清CEA的含量.结果 血清中CEA含量肺癌组稍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BALF中CEA含量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肺癌组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结论 CEA在BALF中含量的检测比血清敏感,BALF中CEA含量的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血清,可作为诊断肺癌的有力手段.
作者:唐良法;江莲;吴晓东;陶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化疗,肿瘤会有效的缩小,从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化学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手术后原本体质虚弱的机体康复受到影响.加之化疗周期长、药费昂贵,使化疗本身又成为一种影响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平衡的应激因素.
作者:陈俊霞;闫丽;蒋雯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与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平阳霉素、高聚金葡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按WHO统一标准观察患者胸腔积液的变化,评价有效率.结果 平阳霉素组治疗有效率55%,高聚会葡索组治疗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阳霉素与高聚金葡素胸膜腔内注射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都有一定疗效,高聚金葡素的疗效高于平阳霉素.
作者:祝清清;孙耕耘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肺炎支原体(MP)常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MP感染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0%.支原体肺炎约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
作者:宋海燕;陈从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人工流产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人工流产,并静脉注射异丙酚人工流产两组对比.观察镇痛效果,官颈软化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人流综合症,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两组宫颈软化及手术时间、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人工流产术安全且操作简单,镇痛效果好,宫颈软化充分,手术时间短,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 对哮喘患者Th1/Th2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将5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组(A组)25例,采用吸人糖皮质激素加a2激动剂治疗;实验组(B组)25例,在A组治疗方法 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基泰)1.6mg皮下注射,一周2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晕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指标含量,并观察肺功能FEV1值及免疫球蛋白E(IgE)变化.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结果 A、B两组患者肺功能FEV,值治疗后较基线值分别提高0.27L和0.33L,白天哮喘症状评分分别减少0.78和0.74分,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分别减少1.02和1.13分,沙丁胺醇使用量分别减少1.84和1.72喷/日,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两组治疗前IL-4、IL-13、IgE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检测上述指标有明显下降(P<0.01),而IFN-γ、lL-12、IFN-γ/IL-4及IL-12/IL-13比值则与之相反.A、B两组之问对比,实验组治疗后IL-12水平及IL-12/IL-13比值高于基础治疗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以提高哮喘患者1L-12水平和IL-12/IL-13比值,在调节哮喘患者的Th1/Th2平衡方面有一定增强作用,在哮喘缓解期维持治疗和调节免疫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余世庆;黄永富;杭杲;徐孝华;陈春燕;吕学东;朱丽娟;杨小骏;张祖贻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