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及处理情况分析

缪昌东

关键词:肺结核, 肝损害, 保肝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肺结核患者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 ,探讨防治方法 .方法 选取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化疗的935例肺结核患者,观察至疗程结束,分析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结果 化疗期间135例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4.4%,84.4%发生在强化期,经采取护肝、调整方案、延长疗程等措施,治愈卒88.9%.结论 重视肺结核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的早期发现,在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抗结核方案,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微卡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微卡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采用3HRZE/6HRE,治疗组加用微卡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3、6、9个月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分别是78.6%、85.7%及92.9%,对照组为60.7%、68.3%及73.2%,两组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强于对照组.结论 微卡能提高复治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志华;凌应冰;邓笑媚;周凤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瘸病(PLAM)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lAM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该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咳嗽、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为主;常发生乳糜胸和(或)气胸;肺功能检查有弥散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多,兼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HRCT见双肺弥漫薄壁囊状阴影为影像学特征性表现;肺组织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结论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孕激素疗效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讨病因及寻找有效的疗法.

    作者:殷建团;张耀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TNF-a、IL-10水平的影响,评价多索茶碱对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IL-8、TNF-a、IL-10)、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血清IL-8、TNF-a、IL-10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索茶碱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对COPD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晓东;唐良法;江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球的临床治疗

    结核球是继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占各型结核病的3.7~5.6%,随着短程化疗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强化治疗,对肺结核的病理类型有一定影响,导致结核球的比例上升[1].

    作者:林志新;陆元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肿瘤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对策

    化疗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日见重要,但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常影响病人坚持治疗.做好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不但可保证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农药百草枯中毒并发气胸1例

    患者,女,38岁,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8h入院.8h前咳嗽后突然出现胸痛、发憋、呼吸困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来院.体格检查:端坐呼吸,喘憋,双眼球突出,口唇紫绀,口腔粘膜溃烂.

    作者:黄峻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65例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总结高龄肺癌患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处理的经验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1999年1月~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70岁以上肺癌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接受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叶楔形切除等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死亡1例.5年随访率达100%,全组1年生存率为80.0%,3年生存率为38.5%,5年生存率为26.2%.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常合并或并发各种疾病,手术治疗及积极预防治疗围手术期可能的并发症,是病人长期生存的关键.

    作者:孙风哲;苗传玉;杨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鹦鹉热肺炎2例报道

    我院在2007年9月期间连续收治2例因密切接触集体死亡的鸭群而出现发热、头身疼痛、胸片提示为肺炎的患者,临床诊断为鹦鹉热肺炎.

    作者:张文源;杨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常用的手段,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不畅,严重影响通气功能,经口气管插管具有创伤小、病人易接受的特点,可延长气管插管置管时间.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其治疗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作者:董芝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青年人涂阳肺结核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青年人涂阳肺结核的诊治和管理措施.方法 对135例青年人涂阳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以咳嗽、胸痛、发热、纳差、消瘦、盗汗为主,病程短.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笑键,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祝斌;姚玲;陶成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3例不住院治疗效果评价

    2001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人,不住院治疗33例,现将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骨科患者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和护理

    外科病人创伤性大,术后病人疼痛较为剧烈.如何安全、有效镇痛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减少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已取得较大进步.镇痛泵(PCA)技术治疗效果确切,用药合理,具有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不同需要而投放的优点,本文总结了对术后镇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为临床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许妙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筛窦炎致不明原因发热1例

    患者男,37岁.病案号186857.诉发热、头痛20余天于2006-8-15从外院转入我院.发热呈持续性,高体温38℃,伴畏寒,口服解热镇痛药体温可降至正常,药效过后再发热.

    作者:张齐武;高俊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胸腺肽α1 对哮喘患者Th1/Th2调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 对哮喘患者Th1/Th2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将5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组(A组)25例,采用吸人糖皮质激素加a2激动剂治疗;实验组(B组)25例,在A组治疗方法 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基泰)1.6mg皮下注射,一周2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晕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指标含量,并观察肺功能FEV1值及免疫球蛋白E(IgE)变化.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结果 A、B两组患者肺功能FEV,值治疗后较基线值分别提高0.27L和0.33L,白天哮喘症状评分分别减少0.78和0.74分,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分别减少1.02和1.13分,沙丁胺醇使用量分别减少1.84和1.72喷/日,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两组治疗前IL-4、IL-13、IgE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检测上述指标有明显下降(P<0.01),而IFN-γ、lL-12、IFN-γ/IL-4及IL-12/IL-13比值则与之相反.A、B两组之问对比,实验组治疗后IL-12水平及IL-12/IL-13比值高于基础治疗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以提高哮喘患者1L-12水平和IL-12/IL-13比值,在调节哮喘患者的Th1/Th2平衡方面有一定增强作用,在哮喘缓解期维持治疗和调节免疫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余世庆;黄永富;杭杲;徐孝华;陈春燕;吕学东;朱丽娟;杨小骏;张祖贻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气管支架治疗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2例

    气管支架是治疗气管、支气管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就我院2例放置气管、支气管支架治疗气道狭窄报告如下.

    作者:郭青梅;叶华;张羽;余一;薛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围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 1997年1月~2004年12月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晚期肺癌163例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并发症67例次,1例死亡,余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治疗晚期肺癌,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围术期护理得当,可降低死亡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星芬;荣宁宁;杨秀珍;郭雪;金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病例,为院内抗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我院2007年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观察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 确诊为医院内真菌感染51例,其中念珠菌感染占80.39%,曲霉菌感染9.8%.酵母样菌9.8%.大于60岁的患者占62.7%(32/51).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肺结核二重真菌感染与联合使用抗生素、患者年龄、摹础病、抗痨时间、抗痨方案有关.结论 对于肺结核患者,如是老年并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抗痨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时,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减少院内真菌感染.

    作者:李艳;邝浩斌;覃红娟;李云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防突变浓度的研究进展

    氟喹诺酮类药物(nuoroquinolones,FQs)是现今重要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以求适者生存[1].

    作者:楼海;沙巍;肖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恶性胸膜间皮瘤50例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经皮胸膜活检术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石棉接触史者21例.顽固性胸痛23例,占46.0%,气促28例,占56.0%,43例行胸膜活检,特异性病理诊断25例,胸膜活检阳性率58.14%,11例行开胸活检,占22.0%,胸腔镜检查确诊7例,占14.0%,5例行CT引导穿刺活检,占10.0%.结论 顽固性胸痛、气促是胸膜间皮瘤的主要临床表现,经皮胸膜活检对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阳性率达58.14%,是确定病理诊断的有效方法 .

    作者:周明远;何芸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老年患者,卡氏评分>60分以上,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后,胸腔内灌注BLM每次60mg,IL-2每次200万IU,1次/周,同步吉西他滨单药化疗(800-1000 mg/m2,ivdrip,dl,8,15,每4周重复).观察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85.0%(34/40),CR 10例(25%),PR 24例(60%),NR 6例(15%),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主要副反应为.Ⅰ-Ⅱo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副反应较轻,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

    作者:王仲;袁娟;唐铁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