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鼾症合并反流性食管炎36例

宋扬;刘华;董国军

关键词:鼾症,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表现, 治疗效果
摘要:鼾症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临床表现,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食道炎症性病变,典型症状有烧心,反流和胸痛,夜间反流严重影响患者睡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兔眼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 观察兔眼真菌性角膜炎(FK)动物模型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新西兰白兔15只(30只眼),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兔眼.采用角膜基质注射法建立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接种后2d角膜刮片行真菌培养;接种后1、2、6、8、l4、20 d和30 d,对兔眼溃疡评分;接种后3、8、15、30 d于裂隙灯下观察兔眼病理变化并拍照;接种后30 d处死家兔,取角膜,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PAS染色观察角膜基质层间的真菌菌丝,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均可见典型真菌菌落生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接种1、2、6、8、14、20d和30 d后,角膜溃疡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接种3、8、15、30 d后,分别可见角膜溃疡、穿孔、前房积脓、新生血管、角膜白斑等并发症.HE染色、PAS染色、电镜观察均显示模型组角膜感染样改变.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角膜基质注射法可以成功建立兔眼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出现典型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董贤慧;钱涛;高维娟;贺小平;侯淑敏;韦素春;杨国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icroRNA在前列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

    有关RNA的研究连续几年被国际分子生物学顶尖级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列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其中引入注目的是microRNA (miRNA).miRNA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具有进化保守性的一族非编码小片段RNA,为18 ~24 bp大小,通过与靶基因3′端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来影响mRNA的稳定性或抑制其翻译,实现对蛋白表达的调控[1].miRNA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基因调控物质,调控大约30%人类基因的转录[2],控制着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3],它在生物的发育时序调控和疾病的发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益玲;黄利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9例

    扩张型心肌病(DM)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并伴有收缩功能障碍的心肌病变.通常起病缓慢,多在症状明显时才就诊,如出现气急、甚至端坐呼吸、水肿和肝大等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才被诊断.主要的体征为心脏扩大,有奔马律,常合并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1].强心、利尿、扩血管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但是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发生中毒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并且可使受体密度下调[2].

    作者:赵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8例空腹血糖> 10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分为CSIl治疗组和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组(MSII治疗组),每组29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胰岛素用量等.结果 两组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标胰岛素日大用量CSII组[(0.60±0.15) U/kg]较MSII组[(0.89±0.21)U/kg]明显减少(P<0.01);血糖达标平均控制天数CSII组[(6.3±2.1)d]与MSII组[(9.5±4.9)d]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 CSII较MSII能更快速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纪红梅;李明哲;高天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室近期收治的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组,奥曲肽组给予奥曲肽治疗,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取同期正常的老年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1d、4d、7d血清TNF-α和IL-2水平,以及血、尿淀粉酶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奥曲肽组相比,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组的老年患者血淀粉酶在第1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尿淀粉酶在第4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结论 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用药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TNF-a和IL-2水平实现的.

    作者:姚怡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丁苯酞预处理对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NBP)干预组,各组按再灌注6、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同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QP-4及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48 h达到峰值(P <0.05);NBP预处理组AQP-4阳性表达与含水量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杨霄鹏;李秋芳;杨瑞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关系及老年CAP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入组305例以CAP入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和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non-ACS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和30 d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CAP入院的305例老年患者中,合并ACS者为80例(26.3%),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6例(32.5%).重症肺炎患者9例(11.3%).ACS组患者更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危险因素,且CAP临床治疗难度增加.ACS组治疗失败、院内死亡及30 d内死亡的比例明显更高(52.5% vs 14.2%,P <0.001;21.3% vs 6.7%,P <0.001;25.0% vs 8.9%,P<0.001).结论 对于因CAP住院的老年患者,合并ACS比较常见,ACS可能是因CAP住院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萍;王辉宇;建彩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平肝潜阳药物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以头痛、头晕、失眠、烦躁易怒、乏力为常见症状.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人数已超过2亿.高血压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国人身体素质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柳威;赵英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再修补10例

    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疝修补有多种术式.无论术式有多少种,终都是修补腹壁的缺损,主要的是修补内环的缺损.目前多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恢复时间短,无明显不适感,能早日恢复工作,但是仍有1%~3%的复发率[1].本文分析我科近3年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病例的复发原因.

    作者:汲崇德;于威;刘庆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糖化血红蛋白(HhAlc)可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及机体糖代谢的状态[1,2],反映检测之前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不受空腹及胰岛素治疗的影响[3].本文联合检测DM患者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BG)及血脂水平,探讨其在老年DM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苏猛;张桂红;朱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复发及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 ~ 2011年在该院肿瘤中心诊治的63例妇科肿瘤患者,其中初诊患者21例,经综合治疗后的患者42例,根据是否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分为观察组(应用PET/CT显像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和对照组(应用MRI诊断肿瘤的复发、转移).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结果 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预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复发或转移病灶,在检测远处转移和小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监测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冉;吴小艾;李林;李建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乳腺癌中PTEN、Rb、C-myc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TEN、Rb、C -myc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PTEN、Rb、C-myc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TEN、Rb、C-myc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PTEN蛋白的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失表达有关(P<0.05).Rb蛋白在乳腺癌Ⅲ级中失表达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PTEN蛋白失表达与Rb蛋白失表达呈正相关,与C-myc过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Rb、C-myc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赵云霞;龚晓萌;崔芳芹;刘德纯;承泽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重庆地区人群体质指数与血脂、尿酸、血糖、腰围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群体质指教(BMI)与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和腰围(WC)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81 761例体检人群的BMI与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和WC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中BMI过低、正常、超重、肥胖人群的血脂异常率分别为14.6%、20.5%、47.6%、58.8%,尿酸的异常率分别为49.3%、88.6%、91.1%、90.1%;空照血糖异常率分别为2.9%、3.2%、8.9%、15.5%,WC异常事分别为0.0%、4.6%、41.5%、87.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BMI增加,重庆市体检人群的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异常和WC的异常均明显升高.

    作者:尤洁茹;王永红;谢微波;罗蓉;王小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J波和2相折返形成离子流机制研究进展

    J波在心电图(ECG)上介于QRS波与ST段之间,向上波幅≥0.1 mV,时限≥20 ms.其发生率在正常ECG中约占2.5% ~18.2%,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属于正常ECG的生理变异,称生理性J波.但在一定条件下,J波可出现增宽、增高,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称病理性J波.1920年,Kraus报道高血钙可出现J波;1938年,Tomaskewski报道低温患者可出现J波;1953年,Osborn对低温出现的J波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和详细的论述,并观察到J波与室颤的发生相关,是预后不良的表现,故又称Osborn波.1994年,Bierregarrd和Aizawa分别报道了ECG有J波者可发生室颤而使J波受到临床重视.目前认为缺血性J波是心脏猝死的高危预警新指标[1],而J波综合征是指与J波相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总称.

    作者:丁绍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姜黄素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姜黄素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按姜黄素作用的不同浓度分组:3.12、6.2.5、12.5、25.0、50.0 μmol/L,作用的不同时间分组:24、48、72 h,采用四甲基耦氮唑蓝(MiTT)计算细胞抑制率;应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片段化作用.结果 (1)利用MTT比色分析法,发现MGC-803细胞分别用含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培养24、48、72 h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且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2)通过吖啶橙染色发现,在姜黄素作用下,部分细胞明显变圆,体积缩小,荧光增强,核染色质固缩,呈新月形、肾形在核膜周边聚集;(3)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姜黄素主要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G1期细胞数减少,C2/M期细胞数变化不明显;(4)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12.5、25.0、50.0μmol/L浓度处理组作用48h后出现典型的DNA断裂的梯子样外观.结论 姜黄素能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的S期阻滞有关.

    作者:丁峰;杨夙;王巍;孙宏治;白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术中区域性植入缓释氟尿嘧啶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对术后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根治术(D2)后在腹腔内给予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800 mg治疗,术后3 w进行6个周期常规化疗;对照组于根治术(D2)后在腹腔内留置5-氟尿嘧啶1 000 mg,术后化疗方案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4.4% vs 65.1%,93.3%vs 76.7%,4.4%vs 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2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3%、14.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可以降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魏海云;周玮;黄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微创经皮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36例

    中老年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绝经后更容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1],并且这些患者往往身体较弱,难以接受较大的手术创伤,而长期卧床会加重骨质疏松和带来许多卧床并发症.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PVP)或椎体后突成形术(PKP)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东;孙远新;张克非;史峰军;王红;李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治疗老年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活检确诊银屑病的老年患者225例,分别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和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疗效.采用MTT法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和阿维A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和阿维A对HaCaT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愈135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有效率96.72%,治愈率73.77%,疗效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在用药浓度为125 mg/ml以下时,联合药物和单独药物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且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且联合药物抑制率较单独药物高.混合药物1C50 =68.3 mg/ml,单独药物lC50=128.5 mg/ml.联合药物抑制HaCaT细胞增殖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独药物(P<0.05).250mg/ml黄芪注射液和250mg/ml阿维A混合液作用后的HaCaT细胞凋亡峰明显高于250mg/ml黄芪注射液单独作用后的细胞.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强于黄芪注射液.

    作者:闫铁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龄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21例临床分析

    伴随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直肠癌病人逐渐增多.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得以完善和普及,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仍然是外科医生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对高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相关问题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姜明善;王伟明;严京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现状及其相关性与对策.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120名年龄大于60周岁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面对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影响维度、社会活动受限维度呈负相关(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回避与患者生活质量的避免和限制性行为维度、心理影响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面对、回避是影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健康意识,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升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宫克;王莉;白姣姣;王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