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张志民;侯丽娟
目的 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ACI老年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MS组和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特点,并分析MS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MS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均较非MS组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MS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S组患者的病情明显重于非MS组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拜承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联合介入治疗对于改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心肌水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根据是否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年龄≥75岁的198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栓抽吸导管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和介入资料,以及术后心肌生化标记物、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随访期间(平均随访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血栓抽吸导管组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及住院期间临床指标(MBG、cTFC、CK-MB、无或慢血流比例)均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两组比较未显示统计学差异.随访平均时间(13.1±5.8)个月,抽吸导管组心源性死亡率、心脏原因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抽吸导管可进一步改善STEMI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组织灌注,减少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晓堃;李莉;赵碧琼;田美蓉;耿学斌;张庆华;刘小明;王宏岭;韩全乐;赵国玉;于佳新;尚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现阶段在我国乳腺癌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辅助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及生物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且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范围相对较广,创伤大,而老年患者心肺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对手术及麻醉耐受相对较差[1],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由于老年生理功能减退,且多合并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大.本文通过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老年和青年女性患者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其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
作者:陈国栋;陈成玲;张国锋;徐景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骨质疏松(OP)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多发病,常造成骨的量和骨密度的改变.OP对颌骨的影响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造成种植体植入后没有足够的骨支持种植体,骨与种植体的骨结合减少,从而影响种植体的功能.本文观察尝试运用鲑鱼降钙素与钙剂联合来增加颌骨骨密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李国宾;贾素侠;张志伟;黄闻玲;律银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健康人血清脂联素(APN)的增龄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376例,按年龄段分为七组,分析体重指数(BMI)、血脂、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及血清APN的增龄变化.结果 ①随着年龄的增加,BNI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60岁组(61~70岁)达高峰.②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③血清RBP4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④血清APN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又逐渐降低,60岁组(61~70岁)达高峰.结论 健康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反映体内胰岛抵抗的相关指标如BMI、血清TC、TG、LDL-C、RBP4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60岁左右达高峰.而体内具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血清APN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推测健康人体内血清APN的分泌与体内胰岛素抵抗因素存在某种反馈调节机制.
作者:曹萍;沈丹;钟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系统评价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年至2010年4月)、Embase(1966年至2010年4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二期)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79年至2010年4月),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5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作用的相关证据.结果 经全面检索及筛查后,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Meta分析表明,就二级预防而言,每天服用5 mg利塞膦酸钠对于减少脊椎、髋及非脊椎骨折有统计学意义.但就一级预防而言,没有发现减少骨折的统计学意义.服用利塞膦酸钠1年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开始减少,3年后其二级预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与利塞膦酸钠相关的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结论 利塞膦酸钠的二级预防能减少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但仍需就其一级预防、腕部骨折的预防及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新玲;王薇;孙国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入选患者67例,其中对照组22例,单纯高血压组22例,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组23例.入院时测量血压,同时应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E峰、A峰、E/A比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二尖瓣瓣环E '(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N水平.比较三组间血清OPN浓度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组血清OPN浓度[(143.82±43.67) μg/L]高于对照组[(117.10 ±34.64)μg/L]及单纯高血压组[(114.53±26.55)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单纯高血压组血清OP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OPN浓度与E/E’值呈正相关.血清OPN浓度均值心功能Ⅱ级组[(107.76±36.51) μg/L]<心功能Ⅲ级组[(143.67±16.76)μg/L]<心功能Ⅳ级组[(180.02±37.90)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OPN浓度增高,与E/E’值呈正相关,并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
作者:宋嘉懿;梅丽;李修英;吴绥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打鼾患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增加,可能与睡眠暂停有关[1,2].研究认为,鼾症患者易并发缺血性脑卒中[3],鼾症是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之一,鼾症特别是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大于无鼾症者[4].但近来研究发现,单纯打鼾也是一种病理现象[5].本文拟探讨鼾症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
作者:孔亮;王挺刚;赵继来;王引明;桂树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中药左归饮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细胞凋亡指数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围绝经期大鼠动物模型,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左归饮灌胃处理8 w.用TUNEL染色观察卵巢细胞凋亡指数(AI);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Bcl-2、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围绝经期大鼠卵巢细胞AI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各剂量左归饮可使其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青年组相比,围绝经期大鼠卵巢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显著升高(P<0.01);低、中剂量左归饮可有效改善这种表达异常.结论 左归饮可通过抑制围绝经期大鼠卵巢细胞过度凋亡,改善卵巢功能.不同剂量的作用机制不同,低、中剂量左归饮可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起作用.
作者:赵薇;温海霞;庞海燕;沈宁;孙世晓;倪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香菇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具有提高化疗抗肿瘤效果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1].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既往多通过单纯化学药物的胸腔灌注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欠佳.随着热疗和生物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胸腔积液的控制率得以提高[2].本文探讨热化疗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作者:张毓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半个月随访一次,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w、4 w时,平均SBP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平均SB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第2周血压比较,观察组达标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后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方案在尽早达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董凯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临床上,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不多见.糖尿病和甲亢同属内分泌代谢疾病[1],两种疾病均可导致代谢紊乱,且临床表现有一定相似之处;而甲亢疾病本身可引起继发性血糖增高[2],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往往只诊断为单一的甲亢或者糖尿病,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本文就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
作者:田琳;彭跃进;朱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吸烟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吸烟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辽宁省六城市部分社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及体检,总结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经筛选和剔除后,对4168例吸烟者及3598例非吸烟者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吸烟者占到同年龄人群的30.89%.吸烟者的肺功能指标低于非吸烟者:肺容积指标残气量(RV)/肺总量(TC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MM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其降低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吸烟对老年人肺功能的损伤不容忽视,应尽早戒烟,保护老年人的肺功能.
作者:张旭华;刘朔;王东亮;李忠梅;付爽;韩玉英;周宏宇;沈明;赵俭;孙小平;朴立峰;马丹;王玲玲;何晓雨;孙佳英;吴立华;陈东红;余晓凌;许蕾;赵广丹;刘丹;聂芳;张丽娇;闻德亮;王笑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高尿酸血症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警因子,还可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告因子[1].高尿酸血症常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集结出现,共同构成心脑肾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高尿酸血症进行早期临床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疾病的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满意.
作者:于清华;孙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以简化的肾脏疾病饮食调整研究(MDRD)公式求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使用美国肾脏病诊治K/DOQI提出了CKD的诊断和分期标准.结果 CKD患病率为26.63%,其中男性25.49%,女性29.07%(x2=9.562,P=0.002).60岁组患病率21.21%,平均每5岁递增3.05%,到85岁组已经达到36.45%.在全部CKD患者中CKD1期为占40.66%,2期占37.53%,3期占21.14%,4期占0.67%.尿镜检红细胞阳性率21.03%,蛋白尿阳性率5.96%,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5.81%,三者均随着年龄组增加而增加.结论 该地区老年人群CKD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快,女性略高于男性,以尿红细胞阳性为主.CKD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浆黏度血症、高尿酸有相关关系.体检中应重视尿液检查,结合血肌酐检测和eGFR值的估计应该成为CKD早期诊断常规项目.
作者:卓朗;刘奇;丁伟洁;宋慧;杨科;王盖;汪秀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老年痴呆症逐年增加,世界已超过2 0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在欧美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为6%~12%,85岁以上为20%~40%[1].我国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痴呆人数已近800万,预计本世纪中叶,患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人数将接近2 000万[2].药物疗法治疗痴呆症,虽取得一些效果,目前非药物疗法越来越受到瞩目.非药物疗法包括回想法[3],园艺疗法[4],音乐疗法[5],运动疗法[6]等种类.太极拳作为有氧运动疗法,是从中国武术转化而来的一种健康方法.
作者:孙皎;王磊;张秀英;王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腔疾病问题成为口腔疾病研究热点,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日益增多[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口腔疾病患病率仍高达90%以上.同时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占很大比例.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概要》显示,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患病率约为20%.并且每年新发心肌梗死患者至少50万人[2].因此,牙髓病老年患者面临着如何控制好全身疾病,安全、有效进行牙髓病规范化、精细化的治疗问题.
作者:李秀英;张志民;侯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COPD常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进而缺氧,引起患者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1].本研究主要探讨呼吸机支持对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6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
作者:禄江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对Jurkat E6-1人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金雀异黄素对JurkatE6-1白血病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结果 Gen各浓度组瘤细胞皱缩、变形,染色质浓缩,部分核染色体碎裂,呈高蓝低红色;与1640组相比,Gen各浓度组凋亡率均呈显著增高,且随着Gen浓度的升高,凋亡率也增高;Gen 0.1、1.0、10.0 μmol/L组的Bax和Caspase-3蛋白条带强度递增,并明显高于1640组,而Bcl-2蛋白条带强度则递减,并明显低于1640组.结论 Gen对Jurkat E6-1白血病细胞可能通过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来诱导其凋亡.
作者:何坚;袁颖;李万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骨折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40% ~ 60%,而1%~5%可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其中约20% ~ 30%可发生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骨科手术治疗在为患者带来快速康复机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术后栓塞便是其中之一[1].我院骨外科2010年3~4月期间收治的手术病人中3例出现栓塞,其中2例发生脑栓塞,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因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患者康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凤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