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爱萍
本研究于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分别采用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和常规减压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丁毅;郑立春;潘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该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6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有无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自编问卷、SF-36量表和Harri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SF-36量表的生存质量维度指标和总评分除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指标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0.05),而其余维度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自认为经济状况、性格、并发症和Harris评分是影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受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医师因素等方面影响,在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干预时,可从多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杨德盛;胥伯勇;艾力·热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RAS)病人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48例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病人对于其行介入台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血压变化.结果 48例患者中5例大动脉炎和8例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患者采取单纯球囊扩张术,其余35例患者均采用肾动脉支架植入术.介入治疗后,平均SBP降至(139±18) mmHg; DBP降至(81±12)mmHg,平均服用药物种类由治疗前的(2.5±1.5)种下降为(1.5±0.5)种,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24个月结果显示:治愈28例(58.33%),改善6例(12.5%),无效14例(29.17%).结论 肾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病人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老年病人血压下降明显,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减少服药种类.
作者:刘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为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症状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研究显示,肥胖、空腹血糖升高、糖尿病、长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可能增加罹患前列腺增生的风险,可能是潜在的促进前列腺增生的相关因素.
作者:朱怀宇;刘桂梅;林瑞新;王增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3( PDGFRβ)介导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人PDGFRβ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不表达PDGFRβ的PAE细胞,G418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RT-PCR检测PDGFRβ的表达;用细胞损伤修复实验观察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PDGFBB低浓度;划痕实验观察加入不同浓度NaAsO2 24 h后,细胞迁移的抑制率;RT-PCR分析不同浓度NaAsO2组中MM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RT-PCR检测转染组细胞表达PDGFRβ;细胞损伤修复实验检测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低浓度为10 μg/L;NaAsO2明显抑制了PDGFRβ介导的细胞迁移,呈典型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显著下调MMP-3 mRNA表达水平.结论 下调MMP3基因表达在NaAsO2抑制PDGFRβ介导的细胞迁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晶;鄢春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痴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人数明显增加,特别是在高龄人群成倍增长.本文就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白红梅;朱林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累及大、中动脉内膜,造成内膜粗糙[1],渐而形成斑块.当斑块突入管腔时,因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增大,会致使斑块发生破裂,脂质与胶原纤维暴露,从而使得血小板激活,启动凝血反应造成血栓[2].
作者:何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胆固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5岁以上普通健康中老年人群随机抽样201人,收集每个成员的基本信息并采静脉血3 ml.测定每个成员血清胆固醇水平,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LFP)技术测定其APOE、LDLR和ER-α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胆固醇相关性:男性、年龄≥60岁亚组中胆固醇水平有差别,(P<0.05)、组间两两比较E3等位基因组胆固醇水平高于E2组(P<0.05);LDL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胆固醇相关性:全性别、年龄>60岁亚组中aa型LDL-Ch水平高于Aa型(P<0.05);ER-o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血胆固醇相关性:男性、年龄>60岁亚组中,p等位基因组HDL-Ch水平高低于P等位基因组(P<0.05).结论 APOE,LDLR,ER-α( PvuⅡ)基因多态性与血胆固醇水平有关.
作者:贾川;宋志勇;胡进中;申军华;程念;李芳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骨折之一[1].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卧床时间长,而且容易引起并发症,病死率为15% ~ 20%[2,3].
作者:肖海涛;宋世锋;黎早敏;马业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与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6例NSCLC、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LYVE-1检测MLVD,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NSCLC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VEGF-C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结论 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NSCLC中表达明显升高,其促进了淋巴血管内皮细胞的大量增殖以及淋巴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刘东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西部省份某地方高校老年人幸福度总体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 MUNSH)量表,对118名55岁以上有行为能力离退休老年人进行主观幸福度的调查.结果 该调查老年人总的幸福度属中下水平,多数老年人幸福度状况不够乐观;老年人中女性和男性的幸福度水平是一致的;年龄越大,老年人幸福感水平越低;有配偶及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其总体幸福度水平较高,是否有配偶成为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的重要因素;住房面积大小、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退休前所从事职业并不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结论 老年人总的幸福度居中下水平,多数老年人幸福度状况不够乐观.
作者:陈春;王大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糖尿病足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3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亚临床甲减组及非亚临床甲减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促甲状腺激素(TSH)、冠心病、糖尿病足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亚临床甲减组,踝肱指数则明显降低.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糖尿病足[ OR=1.274(95% CI:1.102 ~1.473)P<0.05]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必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亚临床甲减,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洪畋;赵湜;毛红;王中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进行评估,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炎症状态以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11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蛋白尿组(n=36)、微量蛋白尿组(n=39)和大量蛋白尿组(n=41).观察患者血清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机体免疫反应(CD3、CD4、CD8、CD4/CD8、B细胞、NK细胞、IgG、IgA、IgM、C3、C4)水平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n=56)进行对比.结果 无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和机体免疫反应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蛋白尿组的hs-CRP、CYSC水平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CYSC水平明显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CD3、CD4、CD4/CD8、B细胞、NK细胞及IgG明显下降(P<0.05P <0.01),而IgA、IgM、C3、C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血清hs-CRP、HbA1 c、eGFR、TC、TG、LDL-C、Cystatin C和UAER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观察DN病情及判断DN预后的参考指标;早期DN患者存在微炎症和免疫功能下降,消除或控制促炎因素,改善早期DN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曦;杜薇蓓;于璐;杨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炎性反应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1].
作者:徐斌;杨春梅;庄秋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出现严重的功能低下或承担过重的负荷,减少了泵血量,全身代谢所需的血液得不到满足,动脉供血不足、静脉瘀血水肿都属于该病的范畴[1].
作者:周俊高;高丽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分析α-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无效的危险因素,明确初诊老年BPH的药物选择.方法 回顾研究96例老年BPH患者,其中单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新治疗组42例,与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联合治疗组54例,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大尿流速(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 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前列腺体积、Qmax和IPSS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PSS(P <0.001)及前列腺体积(P<0.05)与老年BPH单药治疗无效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BPH患者单药及联合治疗均能改善病情,对于初诊时具有较高的IPSS评分及严重的前列腺体积增大者应给予药物联合治疗.
作者:张荣伟;李颖;周志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槐耳颗粒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为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寻找更多方法.方法 将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性激素受体阳性组(A组:接受内分泌治疗)和性激素受体阴性组(B组:不接受内分泌治疗).两组再各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槐耳颗粒组)与对照组(未服用组),对比观察3年内患者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等指标,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 A组及B组中治疗组患者复发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及R组中治疗组无生病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A组中总生存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中治疗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槐耳颗粒组患者复发转移率低,无病生存时间长,患者生存质量更高,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老年乳腺癌的药物.
作者:周平;雷秋模;曹亚丽;吴晓波;欧阳倩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由于人群的老龄化、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和低控制率,溶栓和介入治疗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下降等原因,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住院率明显上升,是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马利祥;王庆胜;张茗;巢永波;魏梅;王乐;南潮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上[1].肺癌手术率约在25%,因临床肺癌确诊时80%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治疗机会较小[2].化疗仍是晚期NSCLC患者缓解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首选方法.
作者:韩守恒;戴文香;伍尤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哺乳动物的Toll样受体(TLR4)是跨膜蛋白质,能识别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配体并介导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均表达TLR4[1].
作者:赵军;赵关琴;李淑芬;阮凌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