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老年人幸福度的调查分析——以西部省份某地方高校为例

陈春;王大涛

关键词:老年人, 幸福度,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西部省份某地方高校老年人幸福度总体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 MUNSH)量表,对118名55岁以上有行为能力离退休老年人进行主观幸福度的调查.结果 该调查老年人总的幸福度属中下水平,多数老年人幸福度状况不够乐观;老年人中女性和男性的幸福度水平是一致的;年龄越大,老年人幸福感水平越低;有配偶及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其总体幸福度水平较高,是否有配偶成为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的重要因素;住房面积大小、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退休前所从事职业并不影响老年人幸福度.结论 老年人总的幸福度居中下水平,多数老年人幸福度状况不够乐观.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疼痛干预疗效

    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在25%~ 50%之间,有45% ~ 80%的老年患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治疗[1].慢性疼痛极大地干扰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超过50%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生活无法自理,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占用并给其家庭增添了负担[2].

    作者:胡任重;罗国华;陈伟忠;周小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对糖尿病足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糖尿病足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3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亚临床甲减组及非亚临床甲减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促甲状腺激素(TSH)、冠心病、糖尿病足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亚临床甲减组,踝肱指数则明显降低.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糖尿病足[ OR=1.274(95% CI:1.102 ~1.473)P<0.05]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必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亚临床甲减,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洪畋;赵湜;毛红;王中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pEgr1-AIF△1~480质粒联合电离辐射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转染pEgr1 -AIF△1 ~ 480质粒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电离辐射后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探讨辐射诱导细胞周期进程及凋亡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cDNA3.1组、pEgr1 -AIF△1 ~ 480组、5 Gy组和pEgr1-AIF△1~480+5 Gy组.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后行5 Gy照射,分别利用PI单染和Annexin V/PI双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期细胞百分比和凋亡百分比变化.结果 MDA-MB-231细胞经质粒转染和5GyX射线照射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DNA3.1组和pEgr1 -AIF△1~480组G0/G1期、S期、G2/M期、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细胞百分比均无显著变化;5Gy组和pEgr1-AIF△1~480 +5 Gy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细胞百分比也均显著升高(P<0.01);且与5 Gy组比较,pEgr1-AIF△1~4s0+5 Gy组S期、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电离辐射能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S相延迟、G2/M期阻滞和凋亡增加,且pEgr1 -AIF△1~480质粒对S相延迟和凋亡具有增强作用.

    作者:王作书;胡海燕;张志茹;李鹏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病,发病后常伴发全身炎症反应[1,2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同时合并的慢性疾病使器官功能进一步减退,处于临近衰竭的状态,一旦发生SAPS,则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作者:朝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3例

    糖尿病是一种高代谢性的内分泌紊乱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出现血管、神经等方面的损害[1].我科在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时加入冠心宁注射液,疗效满意.

    作者:卢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往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式之一[1].

    作者:张少伟;刘建洛;白明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Ki-67表达水平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可以通过人群筛查早期发现结肠癌,从而降低死亡率.为了探讨结肠癌有效的诊断标志物,本文比较生存素(Survivin)、重组人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表达水平,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黄国福;冷晓玲;陆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例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

    作者:张维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一过性黑曚患者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一过性黑曚是指突然的无痛性视力障碍,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眼球主要的供血血管是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第一主要分支,所以颈内动脉的病变直接影响眼球血流动力学循环,一过性黑曚往往是颈动脉病变的首发症状,而颈动脉病变中常见的就是颈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孙鹏;杨欣;李丹;信天游;卢晓潇;邹晓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葛根素联合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目的 了解小剂量葛根素联合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0P)治疗作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Ⅰ型O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5月龄健康雌性大白鼠120只,分成5个实验组(n=24):①假手术组(sham);②去卵巢模型组(OVX);③葛根素组(Pr),皮下注射葛根素,50 mg/kg,1次/d;④雌二醇组(E2),皮下注射雌二醇200 μg/kg,2次/w;⑤小剂量葛根素+雌二醇组(Pr+ E2),皮下注射雌二醇100 μg/kg,2次/w和葛根素25 mg/kg,1次/d.各实验组在第4、8、12和20周,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左股骨切片观察骨组织,取右股骨测量骨密度(BMD),取左心血测量血清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KP).结果 OVX组的血清E2和BMD明显低于sham组(P<0.01),而血清AKP明显高于sham组(P<0.01);3个治疗组各时间的血清E2、AKP和BMD无显著差异(P>0.05).小剂量的葛根素联合雌二醇治疗能使去卵巢大鼠骨组织、血清E2、AKP和BMD接近正常(P>0.05),与较大剂量的葛根素组或较大剂量的E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的E2与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的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的葛根素或较大剂量的E2相比治疗效果相近.

    作者:李海;王金花;黄海玲;陈建海;黎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眼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 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未处理)、假手术组(同模型组,仅鱼线插入深度1 cm)、模型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鱼线插入深度1.8~2cm)和眼针组(模型成功后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每日2次),每组16只.于再灌注后3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眼针治疗后可使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并显著降低脑组织ICAM-1蛋白及mRNA表达(P<0.01).结论 眼针具有明显地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脑组织ICAM-1表达有关.

    作者:井欢;王守岩;王健;王莹;高原;潘茜;于丹;王哲;关洪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选择该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院门诊体检年龄≥60岁健康老年人群2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脂水平、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19.125,p=0.003;TG:t=13.412,P =0.001);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532,P=0.007).在两组中皆以e3/3型频率高,ε3/4、ε3/2次之,ε4/4、e2/4、ε2/2型频率很低,两组人群ApoE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组受试者ApoE ε4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2,P=0.030).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脑梗死血脂水平升高及其发病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学军;郭大英;曾碧映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学分析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规模增加,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和适应问题受到了诸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从文化、社区、人类学、社会网络等视角揭示了这一群体在城市的流动、就业、生存和交往等方面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苗瑞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授权教育对高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对高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患者按接诊时间,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冠心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授权教育干预,教育结束后,两组电话随访6个月,并分别在入组前、干预后6个月评价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6个月健康促进行为生活方式量表中社会支持维度得分高,依次为自我实现、适当营养、健康责任、压力处理及运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附加条目及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以授权教育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陈玉梅;许琴;宋学香;汤敏敏;魏述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36例

    本研究于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分别采用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和常规减压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丁毅;郑立春;潘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舌侧集中牙合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槽嵴逐渐吸收萎缩以至低平,低平牙槽嵴无牙牙合患者是全口义齿修复中的难点.特别是牙列缺失过久并经多次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修复效果往往欠佳,难以满足患者的功能需求.

    作者:贾素侠;张志伟;李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年龄女性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儿童期、育龄期及绝经期女性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探讨人类不同年龄脂肪组织积聚和分布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开腹手术女童[11例,年龄(5.64±3.72)岁]、育龄期非妊娠妇女[13例,年龄(33.24±6.25)岁]及绝经期妇女[11例,年龄(66.06 +7.13)岁]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同时测定身高、体重和腰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无论皮下及网膜,女童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育龄期(皮下:P<0.001:网膜:P=0.003)及绝经期妇女(皮下:P <0.001;网膜:P<0.001);育龄期妇女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绝经期妇女(皮下:P<0.001;网膜:P<0.001).绝经期妇女网膜脂肪组织11 βHSD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皮下(P=0.01).成年期女性网膜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表达水平与BMI(r =0.416,P<0.05),WHR(r =0.775,P<0.001)正相关.结论 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的表达呈现年龄依赖性及部位差异性,并与成年女性BMI、WHR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人类脂肪组织的生长和不同部位分布的调节.

    作者:计晨琳;孙斌;韩素萍;王晶;张丽;祝丽珺;李晓南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76例冠脉造影特点

    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美国全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报告早在2001年就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发病的等危症[1].老年糖尿病患者较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心病等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单军;苗金霞;薛广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X线平片和CT影像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对比

    临床研究发现,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致伤力常常并非单纯来自轴向,往往伴有屈伸、侧弯及旋转暴力.受伤时体位、骨折部位、椎间盘状况和骨矿含量等对骨折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唐刚;张勤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对大鼠小肠内表面黏膜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目的 通过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对体外α-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探讨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降低餐后血糖的机制,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良方.方法 首先通过提取Wistar大鼠小肠内表面黏膜的α-葡萄糖苷酶,然后通过实验确定佳反应体系.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药物饮片浸泡,煎煮后,浓缩为1 g/ml浓度的溶液,并10倍稀释成7个不同浓度的溶液,每个浓度溶液再用活性炭脱色,之后原液和脱色后溶液同时做α-糖苷酶抑制实验,同时设阿卡波糖阳性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原液及其脱色后溶液均有α-糖苷酶抑制作用,其效果与阿卡波糖相似.结论 生脉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在10 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浓度效应关系,但因高浓度溶液颜色较深,影响吸光度值,导致计算的抑制率下降.复方脱色后高浓度药物抑制率有所上升,说明脱色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颜色对吸光度的影响,同时脱色又脱掉了部分有效成分,使药物的抑制率降低.

    作者:邢磊;焦颖华;耿丽华;孙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