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张少伟;刘建洛;白明辉

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 胃癌, 凝血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往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式之一[1].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果糖二磷酸对老年体外循环患者肺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 CPB)技术是非生理性循环方式,会对患者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危害大的就是肺组织.据相关临床统计得出,CPB后患者发生肺功能障碍约为15%~30%,严重时可诱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导致患者死亡,特别是对于基础功能和代偿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CPB造成损伤更明显[1,2].

    作者:阿不拉江·赛达明;乔峻;阿依别克;郭永忠;张总刚;唐和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pEgr1-AIF△1~480质粒联合电离辐射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周期及凋亡的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转染pEgr1 -AIF△1 ~ 480质粒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经电离辐射后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探讨辐射诱导细胞周期进程及凋亡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cDNA3.1组、pEgr1 -AIF△1 ~ 480组、5 Gy组和pEgr1-AIF△1~480+5 Gy组.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后行5 Gy照射,分别利用PI单染和Annexin V/PI双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期细胞百分比和凋亡百分比变化.结果 MDA-MB-231细胞经质粒转染和5GyX射线照射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DNA3.1组和pEgr1 -AIF△1~480组G0/G1期、S期、G2/M期、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细胞百分比均无显著变化;5Gy组和pEgr1-AIF△1~480 +5 Gy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细胞百分比也均显著升高(P<0.01);且与5 Gy组比较,pEgr1-AIF△1~4s0+5 Gy组S期、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电离辐射能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S相延迟、G2/M期阻滞和凋亡增加,且pEgr1 -AIF△1~480质粒对S相延迟和凋亡具有增强作用.

    作者:王作书;胡海燕;张志茹;李鹏武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眼外伤的流行病学分析与治疗效果

    当眼睛部位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直接外力作用,常可导致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特有的损害和极为严重的眼疾患.近几年来,眼外伤已成为眼科三大致盲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的罪魁祸首.

    作者:尚涤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老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2例

    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通常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大脑中动脉主干等发生阻塞,进一步引起占位效应,导致患者出现偏瘫、颅内压增高、头痛、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及麻痹,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1,2].

    作者:李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心电图不同形态直立性T波改变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预测价值

    本研究通过直立倾斜试验(HUTT)和普萘洛尔(心得安)验证试验,探讨心电图不同形态的直立性T波改变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预测作用.

    作者:孙汝平;吕雪;倪占玲;邱妍妍;冯义静;徐金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伊马替尼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及耐药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粒系增生为主,无病态造血,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WBC)升高,分类中有不同分化阶段的粒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脾大为主要体征.

    作者:刘晓蕾;刘永建;姚海英;蔡怡;梁嘉妮;梁珊妮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高频电刀联合干扰素治疗艾滋病合并巨大型尖锐湿疣老年患者1例

    近几年来,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正在发生转变,从过去的有偿供血为主变为以性传播为主,HIV感染合并性病特别是尖锐湿疣的病人日益增多,部分HIV感染合并尖锐湿疣的病人表现出与普通尖锐湿疣患者不同的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问题.

    作者:侴海燕;车小新;钱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自体输血对肠肿瘤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体输血对肠肿瘤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需进行肠肿瘤根治术择期手术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自体输血适应证等情况分为两组,预存式自体输血者27例(观察组),异体输血者3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1)术前两组IgG、IgM、Ig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两组IgG、IgM、IgA均下降,两组在1d、7d时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与术前比较,两组在术后1d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体输血对肠肿瘤患者免疫球蛋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不良反应小,围术期自体输血较异体输血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褚金龙;王希涛;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微炎症及免疫状况与肾脏病变的关系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进行评估,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炎症状态以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与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116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蛋白尿组(n=36)、微量蛋白尿组(n=39)和大量蛋白尿组(n=41).观察患者血清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机体免疫反应(CD3、CD4、CD8、CD4/CD8、B细胞、NK细胞、IgG、IgA、IgM、C3、C4)水平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n=56)进行对比.结果 无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和机体免疫反应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蛋白尿组的hs-CRP、CYSC水平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P<0.01);大量蛋白尿组的hs-CRP、CYSC水平明显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CD3、CD4、CD4/CD8、B细胞、NK细胞及IgG明显下降(P<0.05P <0.01),而IgA、IgM、C3、C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血清hs-CRP、HbA1 c、eGFR、TC、TG、LDL-C、Cystatin C和UAER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观察DN病情及判断DN预后的参考指标;早期DN患者存在微炎症和免疫功能下降,消除或控制促炎因素,改善早期DN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曦;杜薇蓓;于璐;杨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及社会支持现状

    目的 调查我市老年糖尿病(DM)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社会支持现状.方法 随机于2010年1月至10月选取该市120例老年DM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按1∶1的比例抽取非DM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抑郁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总的生存质量状况、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社会领域、环境领域,无差异(P>0.05).观察组抑郁总分及抑郁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P<0.01).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在主观支持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2型DM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特别是生理、心理领域;DM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于老年非DM者,且DM抑郁患者评分低于非抑郁者;老年2型DM患者获得的客观支持低于老年非DM者.

    作者:宋秀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骨折之一[1].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卧床时间长,而且容易引起并发症,病死率为15% ~ 20%[2,3].

    作者:肖海涛;宋世锋;黎早敏;马业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槐耳颗粒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槐耳颗粒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为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寻找更多方法.方法 将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性激素受体阳性组(A组:接受内分泌治疗)和性激素受体阴性组(B组:不接受内分泌治疗).两组再各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槐耳颗粒组)与对照组(未服用组),对比观察3年内患者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等指标,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 A组及B组中治疗组患者复发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及R组中治疗组无生病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A组中总生存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中治疗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槐耳颗粒组患者复发转移率低,无病生存时间长,患者生存质量更高,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老年乳腺癌的药物.

    作者:周平;雷秋模;曹亚丽;吴晓波;欧阳倩雯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体外循环心搏骤停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与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现阶段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治疗,Shih等[1]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研究发现其均有各自的优势以及缺点.

    作者:朱宇翔;王凯;孔祥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石家庄地区老年人APOE、LDLR和ER-α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胆固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5岁以上普通健康中老年人群随机抽样201人,收集每个成员的基本信息并采静脉血3 ml.测定每个成员血清胆固醇水平,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LFP)技术测定其APOE、LDLR和ER-α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胆固醇相关性:男性、年龄≥60岁亚组中胆固醇水平有差别,(P<0.05)、组间两两比较E3等位基因组胆固醇水平高于E2组(P<0.05);LDLR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胆固醇相关性:全性别、年龄>60岁亚组中aa型LDL-Ch水平高于Aa型(P<0.05);ER-o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血胆固醇相关性:男性、年龄>60岁亚组中,p等位基因组HDL-Ch水平高低于P等位基因组(P<0.05).结论 APOE,LDLR,ER-α( PvuⅡ)基因多态性与血胆固醇水平有关.

    作者:贾川;宋志勇;胡进中;申军华;程念;李芳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炎性反应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1].

    作者:徐斌;杨春梅;庄秋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社区老年性痴呆筛选诊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性痴呆(AD)筛选诊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整群抽样调查获取研究对象及有关信息;AD确诊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CCMD-3)诊断标准,并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相关内容.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研究对象全血中宏、微量元素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关神经递质含量;数据库建立采用SPSS13.0软件,反向传播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ANN)的建立使用Clementine12.0软件.结果 南昌、吉安、宜春三市6个社区实查≥60岁者4 350人,确诊AD患者214人,患病率为4.92%.从被研究者中抽取AD患者和非AD者各60名为建模对象,将其血中铁(Fe)、铜(Cu)、铁(Zn)、五羟色胺(5 -HT)、多巴胺(DA)等17个变量作为网络的输入层,进行BP-ANN的拟合.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为75.00%,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83.33%;能够正确预测建模对象中88.33%的非AD者,78.79%的中型AD患者和47.37%的重型AD患者;输入变量敏感性系数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Al(0.156 3)、Cr(0.120 6) 、5-HT(0.1090)和年龄(0.1010).结论 BP-ANN在社区老年性痴呆筛选(预测)中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唐俊;黄河浪;吴磊;冯江;袁也丰;周跃平;黄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对糖尿病足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糖尿病足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3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亚临床甲减组及非亚临床甲减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SCr)、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促甲状腺激素(TSH)、冠心病、糖尿病足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亚临床甲减组,踝肱指数则明显降低.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糖尿病足[ OR=1.274(95% CI:1.102 ~1.473)P<0.05]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必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亚临床甲减,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洪畋;赵湜;毛红;王中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细胞膜转运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金莲花中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在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组织细胞膜转运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给药后进行药理学研究.结果 通过Na+-K+-ATP酶、Ca2+ -Mg2+ -ATP酶试剂盒来测定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肝、脑、肾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通过对酶系的检测,探究金莲花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对动物体内细胞膜转运能力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佳药物的构效关系.结论 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明显提高Na+-K+-ATP酶、Ca2+ -Mg2+ -ATP酶的活性,保护组织细胞膜转运能力,但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牡荆苷.

    作者:田嘉铭;杨国栋;饶娜;安芳;王书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AGEs作用ECV304细胞后,采用RT-PCR法及明胶酶图分析方法分析MMP-2表达和活性与AGEs浓度和时间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AGEs能够诱导ECV304细胞表达MMP-2,其诱导表达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明胶酶图分析显示,MMP-2降解明胶的活性与AGEs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AGEs能够促进ECV304细胞MMP-2的表达和活性,推测AGEs调控MMP-2表达和活性可能在血管壁内皮细胞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勇;张寰;顾秀峰;李焕明;刘乃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自拟止咳方治疗耐药性咳嗽86例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候之一.中医咳嗽证是指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西医学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均可参照本证进行辨证施治.

    作者:翟坤光;谷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