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兰波;常明;刘书馨;赵华
目的 探讨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降压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 对某社区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 2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汇总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分型与特点,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临床效果.结果 1 25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89.3%的患者为Ⅰ、Ⅱ期高血压,高危和极高危高血压患者占72.3%,心脑肾靶器官损害者占81.0%,其中以心脏类疾病多,为47.6%.结论 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是:高血压分期靠前,但危险程度普遍较重,危及靶器官;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坚持平稳降压的原则,同时应做好给药剂量、方法及用药时间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工作.
作者:张晓红;赵晓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糖尿病(DM)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相通[1,2],作为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CHD的DM患者死亡率可占DM患者的70%以上[3].因此,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CHD的危险因素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秀英;李建中;郭建政;候宝元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1例PD合并RL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予普拉克索治疗12w,对照组30例予氯硝西泮治疗12w,中重度RLS患者在两组均有2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LS严重程度评定量表(RLS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治疗后行临床总体印象改善量表(CGI-I)评价;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普拉克索组在减轻症状方面[RLSRS:7.16 ±3.03 vs.17.25±5.02,CGI-I评估:显著进步15例vs.5例,进步11例vs.6例,疗效显著者(显著进步+进步)83.9% vs.36.7%]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睡眠较对照组更有效(PSQI:9.62±1.13 vs.10.98±2.46),不良反应率低(12.9%vs.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克索能有效控制PD合并RLS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钱进;申敬顺;周密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是人和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一类激素.TH包括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和3,5,3,,5,-triiodothyronine,T4或甲状腺素,thyroxine).甲状腺滤泡细胞所分泌的T4在Ⅰ型、Ⅱ型脱碘酶(deiodinases types 1 and 2,D1 and D2)作用下转变成T3,T3是TH生物活性成分.TH分泌水平受体内激素和外来物质的影响[1].目前甲状腺功能异常改变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及对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功能调节的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虹;薛慎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指原因不明的低颅压病征,于1938年首度报道此症[1],1970年Lasacter将本病被命名为SIH,临床以脑脊液(CSF)侧卧位压力在70 mmH2O以下,所产生具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2].现将我院诊疗的5例SI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王小鲁;张新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导致溶骨性骨结构破坏,并由此引发骨痛、高钙血症、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以及脊髓受压甚至致残等骨相关事件发生.老年患者由于常常合并骨质疏松而并发病理性骨折及致残事件概率增加.另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全身衰竭等因素而无法耐受常规的针对骨转移癌的治疗方法,如放射治疗、化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内分泌治疗等.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一种非侵入性、安全无创的实体瘤治疗方法[1~4].本文观察HIFU对老年骨转移病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可行性.
作者:徐梅华;蔡克银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同种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中,瘦素预处理对心肌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差异性.方法 30只雄性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1)心肌冷IRI组:瘦素预处理(术前30 min予腹腔注射重组瘦素,剂量为50 μg/kg.)后行同种间小鼠腹部心脏移植,供体置于4℃ UW液中保存6 h;(2)心肌热IRI组;(3)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MIRI组).分别于术后6h收获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小鼠移植心脏及血清中性粒细胞活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结果 心肌冷/热IRI两组对照比较,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n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清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 β,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瘦素预处理虽然可以减轻心肌冷/热IRI,减轻炎症反应,但是小鼠心肌冷/热IRI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吕祥威;徐彤彤;武琦;覃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无创正压通气(NIPPV)能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衰竭状态,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而这些病人只有住院期间给予机械通气时其呼吸功能得到了改善,而出院撤机后又出现高碳酸血症,这类病人在稳定期也存在慢性呼吸衰竭,如何在稳定期更进一步纠正慢性呼吸衰竭状态,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旨在探索NIPPV治疗策略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稳定期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亓梅;韩其政;赵慧;贾曰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多因前列腺组织良性增大引起不同程度下尿路梗阻症状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临床治疗BPH的金标准,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且疗效满意.
作者:胡汪;颜小平;张卓;叶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老年护理院收治的对象与二、三级综合性医院有所不同,多为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现行的分级护理内容在老年护理院实施过程中,缺乏个体针对性,无法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身心需求,与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本研究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老年护理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作者:凡芸;杜兆辉;丁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既往的研究认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是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也有部分学者报道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的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有着重要和积极的临床意义[1].本文拟探讨Hcy和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方法及价值.
作者:安翼;董志军;李文丽;李明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107例青年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与同期门诊体检的107例青年无脑血管病自然人群进行比较,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大量吸烟史、舒张压增高、高脂血症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为密切,OR值分别为3.81(95% CI 1.798 ~8.070) (P<0.001)、2.61(95% CI 1.109 ~6.132) (P <0.05)及2.39 (95% CI 1.044 ~5.467)(P<0.05).结论 大量吸烟史、舒张压增高及高脂血症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青年缺血性脑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作者:靳玮;吕佩源;董艳红;王贺波;张和振;郭宗成;吕妍琨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近期研究表明心房纤颤(AF)的发生和炎症有一定关系[1-3],而C反应蛋白(CRP)是敏感的炎症标志物之一.有研究显示,基线的CRP水平越高,房颤的患病率就越高,未来发生房颤的危险性也增加.同时尚有研究发现AF患者血液存在高凝态[4].因此,在不同持续时间的AF患者中,了解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早期识别AF的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和心房重构在A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赵桂香;都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肠淋巴液引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大鼠肺、肝、肾、心肌组织丙二醛(MDA)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休克肠淋巴液引流减轻T/HS大鼠多器官损伤的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淋巴液引流组与淋巴液回流组,后两组复制T/HS模型,淋巴液引流组行肠淋巴液引流.在液体复苏后3h或相当时间点,留取各组大鼠肺、肝、肾、心肌组织,检测各组织匀浆MDA与NO含量.结果 淋巴液回流组肺、肾、心肌、肝匀浆的MDA、NO含量以及淋巴液引流组心肌匀浆的MDA含量、肾匀浆NO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淋巴液引流组肺、肾、心肌、肝匀浆的MDA及NO含量均显著低于淋巴液回流组.结论 休克淋巴液引流减轻T/HS大鼠多器官损伤与降低自由基损伤与NO生成有关.
作者:常海峰;牛春雨;赵自刚;韩瑞;张玉平;杜舒婷;杜会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对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尿激酶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并再通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2例,均于入院第二天检测静脉空腹血糖(FPG).按照FPG< 5.6 mmol/L(n=72)、5.6 mmol/L≤FPG <7.0 mmol/L(n=52)、FPG ≥7.0 mmol/L(n=58)分为三组,多因素分析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随着FPG水平增高,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FPG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PG增高是非糖尿病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FPG增高,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应将FPG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刘国晖;温言;陈大勇;罗文娥;王文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及相关性,关注其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别.方法 收集89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作为观察组,53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组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Kindlin-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Kiss-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术后联合检测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江吕泉;高坤祥;郑建;陈建;吴昊;陈林松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所致的神经本身的脱髓鞘改变[1].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周围方面,而糖尿病患者的颅神经及脑干损害易被忽略.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神经纤维会丢失及阶段性脱髓鞘[2,3],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神经脱髓鞘的损害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不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颅神经及脑干的损害研究未见报道.瞬目反射(BR)是脑干反射的一种,对于评价三叉神经、面神经及脑干的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晶玉;李海平;王凤章;李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氯丙嗪与榄香烯联合作用对人肺癌细胞株(PLA801D)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单纯榄香烯组及氯丙嗪联合榄香烯组对PLA801D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PLA801D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对PLA801D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周期细胞增多,凋亡率升高.结论 榄香烯对PLA801D细胞较为敏感,尤其是榄香烯联合氯丙嗪效果更佳,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阻滞G1期细胞向S期细胞转化进程,诱导PLA801D细胞凋亡.
作者:王力玄;周佳莹;马忠森;张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冠心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EAT预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 入选确诊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住院患者160例(其中非冠心病86例,冠心病74例),入院后10d内彩超检测EAT厚度、CIMT厚度,分析EAT厚度与CIMT厚度、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EAT厚度与CIMT有较好的相关性(r=0.79,P<0.001);冠心病组EAT、CIMT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高[(8.65±1.45)vs (6.30±1.53)mm;(1.17±0.21)vs(0.83±0.19)mm;均P<0.01)];CIMT≥0.92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81、0.78、0.59,EAT≥7.24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0.80、0.64.结论 超声检测EAT和CIMT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诚;罗春生;芦桂林;郭坤霞;董珊珊;黄磊;刘奎灿;张彩云;唐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化疗前和经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的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4例同期普通外科入院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的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初诊未治时急性白血病患者组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明显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缓解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N-CNSL)组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NSL患者组明显高于N-CNS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DF-1α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一种检测病情变化的指标,用于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
作者:王树辉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