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ndlin-2与Kiss-1表达的关系

江吕泉;高坤祥;郑建;陈建;吴昊;陈林松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Kindlin-2, Kiss-1, 流式细胞术, 预后
摘要: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及相关性,关注其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别.方法 收集89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作为观察组,53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组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Kindlin-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Kiss-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术后联合检测Kindlin-2与Kiss-1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临床症状以下尿路症状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为主[1].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5%同时患有BPH和高血压[2].近研究表明[3~6],BPH与高血压常合并存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提出高血压是BPH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之间可能通过共同的自主神经调节、血管损伤等机制而相互影响.但BPH与高血压的关系也存在争议,现就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和病因机制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作者:曾小芳;屈晓冰;赵晓昆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因素

    目的 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常见并发症且与生存期缩短有关.将评价MM病人半胱氧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的血清水平,探讨Cys-C水平与MM病人生存的关系.方法 新诊断的MM病人76例及健康人20例抽血检测Cys-C水平.结果 76例新诊断的MM病人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30~81岁,中位年龄66岁.与对照组相比,MM病人Cys-C水平显著升高(P<0.05),42例(55.3%) MM病人Cys-C水平高于正常值.ISS Ⅲ期的病人血Cys-C水平显著高于Ⅰ期病人(P<0.05).同时,Cys-C水平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提示Cys-C正常的病人生存期明显优于Cys-C升高的病人(P<0.05).结论 这个研究提示MM病人Cys-C水平不但是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也很好地提示MM病人的肿瘤负荷和生存期.因此,MM病人有必要检测Cys-C水平,以更好地评价MM病人的预后.进一步将探讨Cys-C联合其他指标如LDH、β2-MG评价MM病人的预后.

    作者:李劲高;佘妙容;陆泽生;张华斌;宛霞;彭琪;黄湖辉;徐安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氧化应激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关系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又称路-蓋里格氏病,是以选择性侵害上、下运动神经元,皮质、脑干及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进行性死亡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表现为肌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颤动、反射亢进、瘫痪等,后由于呼吸肌萎缩,呼吸衰竭而死亡.

    作者:龚梦妮;李小兵;徐仁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观察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1例PD合并RL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予普拉克索治疗12w,对照组30例予氯硝西泮治疗12w,中重度RLS患者在两组均有2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LS严重程度评定量表(RLS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治疗后行临床总体印象改善量表(CGI-I)评价;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普拉克索组在减轻症状方面[RLSRS:7.16 ±3.03 vs.17.25±5.02,CGI-I评估:显著进步15例vs.5例,进步11例vs.6例,疗效显著者(显著进步+进步)83.9% vs.36.7%]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改善睡眠较对照组更有效(PSQI:9.62±1.13 vs.10.98±2.46),不良反应率低(12.9%vs.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克索能有效控制PD合并RLS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钱进;申敬顺;周密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组织Runx3、iNOS蛋白表达及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Runx3、iNOS蛋白表达、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生物素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中Runx3、iNOS蛋白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诊断法和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胃癌患者及对照组HP感染状况;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胃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率(43.02%,37/86)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89.53%,77/86)和正常对照组织(100%,20/20)(P<0.01);胃癌组织iNOS蛋白表达率(72.09%,62/86)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6.28%,14/86)和正常对照组织(10%,2/20) (P<0.01).胃癌组织Runx3、iNOS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P<0.05)、浸润深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等显著相关.HP感染的胃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率较未感染的胃癌组织低(P<0.01);HP感染的胃癌组织iNOS蛋白表达率较未感染的胃癌组织高(P<0.01).胃癌组织Runx3、iNOS蛋白表达显著负相关(r=-0.349,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发现Runx3蛋白表达与生存相关(P<0.01);iNOS蛋白表达与生存无关(P>0.05).结论 胃癌Runx3、iNOS蛋白与肿瘤进展和转移有关,HP感染影响Runx3、iNOS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unx3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相关.

    作者:赵永勋;李玉民;关泉林;赵鹏;韩俭;曹农;冯颖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空腹血糖增高对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对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尿激酶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并再通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2例,均于入院第二天检测静脉空腹血糖(FPG).按照FPG< 5.6 mmol/L(n=72)、5.6 mmol/L≤FPG <7.0 mmol/L(n=52)、FPG ≥7.0 mmol/L(n=58)分为三组,多因素分析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随着FPG水平增高,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FPG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PG增高是非糖尿病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FPG增高,住院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应将FPG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刘国晖;温言;陈大勇;罗文娥;王文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灶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表达与病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病灶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1和ERK-2表达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128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疾病病程分为初发型组、慢性复发型组、慢性持续型组和急性暴发性组.采用RT-PCR检测所有患者病灶组织中VEGF、ERK-1和ERK-2 mRNA转录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ERK-1和ERK-2表达阳性细胞率.结果 四组患者病灶组织VEGF和ERK-1/2 mRNA相对光密度值逐渐增加,四组患者VEGF和ERK-1/2平均阳性率逐渐增多,在急性暴发性患者中VEGF阳性率高达39.59%,ERK-1阳性率高达31.47%,ERK-2阳性率高达24.12%,比较各组间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病灶组织VEGF、ERK-1和ERK-2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增加,具有预测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潜在价值.

    作者:刘宝海;朴雪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特点及降压药物的选择

    目的 探讨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降压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 对某社区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 2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汇总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分型与特点,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临床效果.结果 1 256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89.3%的患者为Ⅰ、Ⅱ期高血压,高危和极高危高血压患者占72.3%,心脑肾靶器官损害者占81.0%,其中以心脏类疾病多,为47.6%.结论 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是:高血压分期靠前,但危险程度普遍较重,危及靶器官;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坚持平稳降压的原则,同时应做好给药剂量、方法及用药时间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工作.

    作者:张晓红;赵晓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107例青年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与同期门诊体检的107例青年无脑血管病自然人群进行比较,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大量吸烟史、舒张压增高、高脂血症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为密切,OR值分别为3.81(95% CI 1.798 ~8.070) (P<0.001)、2.61(95% CI 1.109 ~6.132) (P <0.05)及2.39 (95% CI 1.044 ~5.467)(P<0.05).结论 大量吸烟史、舒张压增高及高脂血症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青年缺血性脑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作者:靳玮;吕佩源;董艳红;王贺波;张和振;郭宗成;吕妍琨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老年患者的疗效

    骨质疏松及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方案,学者们和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探寻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不断呈现新的治疗方式,不同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有一定差异[1-4].对可手术治疗也可非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在脊柱骨折的远期疗效观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本研究拟分析脊柱骨折患者给予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作者:伊力哈尔·沙迪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纹状体NMDA受体NR2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受损侧纹状体组织中NMDA受体调节亚单位NR2A和NR2B蛋白表达及其电针干预后的变化,探讨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拮抗作用,进一步阐明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方法 用数字随机表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5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短暂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大鼠在再灌同时电针“百会”、“大椎”两穴(连续波,频率3 Hz,电流强度1~3 mA),30 min,深度均为10 mm.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处理系统检测分析大鼠受损侧纹状体NR2A、NR2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组织中NR2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而NR2B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后的大鼠纹状体组织NR2A表达细胞数及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表达NR2B的细胞数及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激活NR2A受体蛋白表达,抑制NR2B受体蛋白的过量表达,从而调节NMDA受体复合物的整体功能活性,减少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局灶性脑损伤,发挥一定的脑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沈梅红;刘晓华;项晓人;沈洁;张莹;舒兆瑞;李忠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临床常见的急重、危症,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不积极救治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1].机体通过各种途径摄入有机磷农药后,会出现严重血液流变学异常[2].同时,AOPP与全身炎症反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病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异常激活释放是病情进展的关键性步骤[3].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AOPP患者血液流变学和CRP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

    作者:粟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方法 随机将收治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d进行NO、ET的测定,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 Meyer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thel指数评分.结果 在治疗后第3、7、14天亚低温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在治疗后第7天亚低温组E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第3、14天亚低温组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thel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亚低温组NIHSS评分比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亚低温组Bathel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作者:杨健军;程林;赵修敏;卢英云;杜怡峰;房淑欣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及量化分析

    老年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转移途径,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常规影像学以直径为标准从形态学来判断淋巴结转移,但良性的反应性淋巴结肿大与恶性的淋巴结转移经常误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活体观察显示淋巴结内部水分子微观运动情况,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子宫内膜癌周围盆腔淋巴结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DWI定量化分析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早期识别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为减少误诊率、评估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李景凤;杜秀萍;宁瑶;费军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体重及大脑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体重及海马CA1区、CA3区神经元形态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摘除卵巢1 w后,随机分为葛根素高、中、低剂量组、倍美力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均摘除大鼠卵巢造成去势模型.灌胃过程中每5天称重一次,30 d后,用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在不同浓度(30~ 120 mg/kg)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越强,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对大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 葛根素可以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对大鼠体重改变无显著作用.

    作者:李长天;王雅莉;陈雁飞;马瑞生;程小丽;舍雅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聚乙二醇化学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主要催化超氧阴离子(O2-)的歧化反应,能缓解许多由自由基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缺血性损伤,预防和治疗辐射损伤.在临床上SOD主要用于延缓人体衰老,防止色素沉着,消除局部炎症,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及辐射防护.但半衰期短、稳定性差、免疫原性等因素限制了SOD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清媛;张相年;赵树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视网膜退行性变造成的一种不可逆性视力下降或丧失的疾病.AMD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在亚洲其发病率亦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因其病因不明,治疗棘手,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进行AMD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对于探索其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立;陈芝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蛇菰水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蛇菰水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蛇菰水提物低、高剂量组;模型组和处理组组以酒精灌胃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蛇菰水提物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蛇菰水提物1.5,3.0 g· kg-1 ·d-1进行预防治疗,10 d后处死全部大鼠,取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肝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肝脏常规切片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蛇菰水提物低、高剂量组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SOD和GSH-Px活性较模型组升高,MDA含量下降,镜下病理显示蛇菰水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蛇菰水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周卫华;石慧娟;杨梅松竹;钟飞;米长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心房颤动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左心房内径的相关性

    近期研究表明心房纤颤(AF)的发生和炎症有一定关系[1-3],而C反应蛋白(CRP)是敏感的炎症标志物之一.有研究显示,基线的CRP水平越高,房颤的患病率就越高,未来发生房颤的危险性也增加.同时尚有研究发现AF患者血液存在高凝态[4].因此,在不同持续时间的AF患者中,了解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早期识别AF的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和心房重构在A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赵桂香;都雯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危险因素分析及疗效评价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前列腺增生(BPH)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遗传、营养、免疫等[1~3].近年来调查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MS)与BPH继发的下尿路综合征的发生有关[4].本文拟研究老年BPH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

    作者:李乃静;潘作东;白雪;何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