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易彩琼;戴希友;张高萍;贺丹

关键词:胸膜刷检, 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 胸液细胞学检查, 胸膜活检, 阳性率, 显著性差异, 胸腔穿刺, 价值, 抽取胸液, 组织, 术后, 患者, 方法
摘要:目的 观察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15例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穿刺术后行胸膜活检、抽取胸液、胸膜刷检分别留取组织及胸液送细胞学检查.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胸膜刷检73.3%(11/15),胸液细胞学检查53.3%(8/15),胸膜活检33.3%(5/15).胸膜刷检的阳性率高于胸液细胞学检查及胸膜活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γ-刀治疗肺癌致大咯血死亡3例分析

    目的 对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引起致命性大咯血死亡3例进行分析.方法 63例肺癌患者接受不同治疗.19例患者接受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4例接受化疗.结果 接受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中有3例发生致命性大咯血死亡,化疗组无一例发生.结论 进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增加肺癌患者致命性大咯血死亡率.

    作者:赵军;常天才;张小琴;陈琪;卫平;吴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9例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69例患儿临床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后采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局部使用减充血荆、糖皮质激素等系统治疗.结果 69例患儿均随诊2个月以上,以主观症状是否改善作为评价指标.其中61例患儿咳嗽症状消失,8例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尽管儿童鼻后滴漏综合征病因复杂,但咳嗽是PNDS的主要临床特点,通过系统的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刘红梅;顾庆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前白蛋白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PA)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分为血清前白蛋白正常组(PA=200 mg/dl),前白蛋白减低组(PA<200 ms/dl),比较两组患者间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气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别,并分析PA与CRP,PO2,PCO2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前白蛋白正常组与血清前白蛋白异常组CRP,PO2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PH,PCO2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可以作为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一项指标,同时可以反映患者肺氧合功能.

    作者:卫琰;沈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卡菌苗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4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微卡菌苗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98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为49例,两组均用2H3R3E3Z3/4H3R3方案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加用微卡菌苗.结果 治疗2、5、6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1.84%、95.91%、97.96%,与对照组75.51%、85.71%、87.7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X线吸收好转率与空洞闭合率试验组分别为97.96%、84%,与对照组85.71%、54.1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卡菌苗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用药安全.

    作者:卢同选;施佩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漏、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栓塞临床误、漏诊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研究25例经CTA或MRA证实的肺栓塞,平均年龄为67.5岁,比较临床表现、放射学表现、病史及其合并的疾病.结果 25例中呼吸困难(18例),晕厥(10例)、咯血(7例)、胸痛(6例).有11例误诊,其中误诊为肺炎3例,肺不张2例,心肌梗死2例,急性左心衰1例,3例为漏诊.误诊原因临床表现和放射学表现的复杂多样;医生诊断水平不高、认识不足造成漏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老年肺栓塞的有效方法.结论 老年肺栓塞误诊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心肺合并疾病的症状掩盖了肺栓塞症状,对有手术、外伤、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行肺栓塞排查.

    作者:沈维敏;李向阳;龚瑾;盛华;梁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癌误诊48例分析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多数国家仍在升高.我国肺癌在城市中占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三位.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向,已引起广泛重视[1].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误诊原因的分析以减少误诊,从而更好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总结误诊教训,现对我科2001年1月~2007年8月在院外或本院初期误诊的48例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误诊原因.

    作者:姚纲;罗晓琴;王珠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NP与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联合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 治疗组(NP组)2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NP方案化疗.对照组(EP组)27例应用EP方案.结果 治疗组:CR 1例、PR 11例、SD9例、PD5例,总有效率46.2%;对照组:CR 0例、PR 9例、SD 10例、PD 8例,总有效率33.3%(P0.05);两组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5个月、3.8个月(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及静脉炎,两组的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但NP组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EP组(P<0.05).结论 盖诺联合顺铂组成的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高,优于传统的EP方案,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本全;李发强;刘阿海;靳桂红;王道军;詹香草;李新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腔内注射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对结核性胸膜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内注射药物的适应范围及效果.方法 对我科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随机分为疾病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组、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组.对经B超或X线胸片明确的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在放置胸腔引流管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观察胸水引流时间长短及住院时间长短,并发症发生的多少.结果 尿激酶组和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组胸水吸收时间较疾病对照组短,尿激酶+卡介苗多糖核酸组平均住院日较其他2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尿激酶或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胸腔内注射,为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作者:叶江枫;蒙育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缔组织病的肺部HRCT表现

    目的 评价结缔组织病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方法 分析144例临床确诊为结缔组织病的肺部HRCT表现.观察病变的异常表现及分布特点.结果 144例结缔组织病的肺部HRCT常见异常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07例,74.3%)、胸膜病变(88例,61.1%)、磨玻璃密度影(65例,45.1%)、胸膜下线(49例,34.0%);而蜂窝样变、心包病变少见.肺内病变主要分布在下肺区、外周部.在RA、SLE、PM-DM三组间,小结节样影更常见于SLE(37.8%,P=0.003).结论 HRCT是评价结缔组织病肺部损害的敏感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洁;于铁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是具活性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具有高效的作用.在临床化疗方案中蒽环类药物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线性关系.但随着剂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脱发等副作用也愈加突出,尤其是心脏毒性的累积作用,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国内外对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研究已有四十年,现就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发病机制、监测及防治综述如下.

    作者:张竞竞;孙惠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癌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灌注艾迪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的观察

    目的 观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置管引流灌注艾迪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病理明确诊断的31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胸腔内置管引流后注射艾迪注射液50 ml,间隔4~5天,共4~6次.同时用2450 MHz微波对患侧胸部进行加热.结果 胸腔内置管引流后注射艾迪注射液联合局部微波热疗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0例,总有效率(cR+PR)为90.3%.结论 胸腔内置管引流灌注艾迪注射液联合微波热疗有效地控制了恶性胸腔积液,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用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2007年8月期间我院确诊的49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胸部CT薄层扫描后的影像学变化,讨论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结果 CT平扫未发现病变,而CT薄层扫描发现下列病变.分别为空洞28例(占57%),钙化5例(占1%),支气管闭塞2例(占0.04%),结核球内部结构3例(占0.06%),支气管扩张10例(占2%),小叶中心性病变13例(占27%),椎体破坏1例(占0.02%),粟粒影1例(占0.02%),肋骨破坏1例(占0.02%).结论 CT薄层扫描方法的灵活应用对肺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的观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圣秀;戴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母牛分枝杆菌苗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母牛分枝杆菌苗(微卡)对肺结核的免疫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法.将门诊确诊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分人免疫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5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段以及病灶程度等方面、要素相近.比较两组的疗效是否差异显著.结果 5、6个月末的连续痰菌阴转率,免疫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98.04%和82.35%(P<0.01);6个月末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免疫化疗组与单纯化疗分别96.08%和84.31%(P<0.05).此外,免疫化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体重增加状况也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 微卡与化疗联用,可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增强体质.

    作者:杨家标;邱冠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提高护生实践能力的体会

    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护士的职责是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恢复健康、维持健康.通过有技巧的交谈、解说,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通过与家庭、单位、社区的沟通,使患者得到社会支持.

    作者:支秀琴;查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心病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肺心病死亡病例进行研究,按照1:1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同科室、同时期住院的肺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选择12个可能对肺心病死亡率产生影响的特征性因素,通过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17例(65.4%),呼吸衰竭5例(19.2%)(其中肺性脑病4例),痰阻窒息2例(7.7%).猝死2例(7.7%).影响肺心病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足:伴随症数(OR 17.093)、电解质紊乱(OR 16.577)、合并症数(OR 15.881)、住院天数(OR 15.587)和合理使用抗菌药(OR 9.651)等5个指标(P<0.05).结论 降低肺心病死亡率,应重视早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及伴随症.

    作者:刘家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10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5例,缓解期35例和正常对照者25例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TT3、TT4、FT3、FT4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组(P<0.01);肺心病缓解期组TT3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T4水平无差异.3组患者TSH水平无差异.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反映了肺心病患者的全身状态和严重程度,动态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观察肺心病的发展和转归.

    作者:任朝凤;刘漪;郑勤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方薤白胶囊对大鼠肺动脉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薤白胶囊(compound Macrostem Onion Capsule CMO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中血清白介素-6(Internkin-6,IL-6)含量和肺组织IL-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Sprague-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桂龙咳喘宁组、卡托普利组、CMOC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MCT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和平均右心室压,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中IL-6的测定.结果 正常对照组平均肺动脉压(16.37±2.10mmHg),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36.94±4.76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E-07),CMOC大、小剂量组(26.16±2.75,27.94±2.76)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295,0.003),与组间比略优于卡托普利组(P:0.0072,0.003,0.027).薤白组间比复方薤白大剂量组,优于复方薤白小剂量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中IL-6含量增高,CMOC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IL-6含量减少显著(P=0.048),桂龙咳喘宁组、薤白小剂量组与模型相比IL-6mRNA基因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 CMOC能有效的降低大鼠肺动脉高压,其作用原理可能与减少IL-6的分泌有关,降低肺组织的IL-6基因表达.

    作者:姜静;奚肇庆;孙菊光;詹臻;尚宁;朱萱萱;徐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30例予常规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及利尿、强心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0.4 ml Q 12 h×7天,观察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血液粘稠度,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杨红卫;吴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使用中的感染控制管理

    目的 为了降低纤支镜使用中的交叉感染,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分析纤支镜在清洗消毒操作管理中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纤支镜清洗消毒操作预防感染的措施.结果 选择正确的纤支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纤支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减少交叉感染.结论 严格执行纤支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预防纤支镜使用过程中的医院感染.

    作者:徐英;赵强杨;阿依努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上腺皮质激素致肺结核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方法 对我院2004年6月~2006年5月诊治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发肺结核患者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肺结核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30例(其中空洞形成21例,双肺广泛病变19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例,痰菌阳性25例.结论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患者并发肺结核以继发性为主,痰菌阳性率高,病变广泛,预后差.

    作者:范立萍;白大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