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心病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刘家昌

关键词:肺心病,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肺心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肺心病死亡病例进行研究,按照1:1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同科室、同时期住院的肺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选择12个可能对肺心病死亡率产生影响的特征性因素,通过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17例(65.4%),呼吸衰竭5例(19.2%)(其中肺性脑病4例),痰阻窒息2例(7.7%).猝死2例(7.7%).影响肺心病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足:伴随症数(OR 17.093)、电解质紊乱(OR 16.577)、合并症数(OR 15.881)、住院天数(OR 15.587)和合理使用抗菌药(OR 9.651)等5个指标(P<0.05).结论 降低肺心病死亡率,应重视早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及伴随症.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汤结合红霉素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中30例吸入普米克都保及口服激素、扩张支气管、抗生素应用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汤加减配合红霉素治疗30例(治疗组).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哮喘症状评分、PEV1、PEFR、强的松日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结合红霉索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是一种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病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肺组织内,可以引起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

    作者:冯燕梅;江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受检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体会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受术者对纤支镜检查缺乏了解,术前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我科自2006年8月~2006年12月共91位住院患者因病情需要行纤支镜检查.笔者对受检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淑萍;蒋林静;陈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前白蛋白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PA)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分为血清前白蛋白正常组(PA=200 mg/dl),前白蛋白减低组(PA<200 ms/dl),比较两组患者间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气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别,并分析PA与CRP,PO2,PCO2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前白蛋白正常组与血清前白蛋白异常组CRP,PO2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PH,PCO2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可以作为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一项指标,同时可以反映患者肺氧合功能.

    作者:卫琰;沈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慢性疾病.15岁以上COPD患病率为3%,此病因病程长,迁延难愈,故患者病情缓解出院后还需坚持长期居家康复护理.正确,系统,有目的地对患者缓解期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可使药物发挥大疗效,减少并发症,从而延长生命.

    作者:熊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医院护理风险的防范

    目的 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给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须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风险发生率.

    作者:邹华钦;吴金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方薤白胶囊对大鼠肺动脉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薤白胶囊(compound Macrostem Onion Capsule CMO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中血清白介素-6(Internkin-6,IL-6)含量和肺组织IL-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Sprague-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桂龙咳喘宁组、卡托普利组、CMOC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MCT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和平均右心室压,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中IL-6的测定.结果 正常对照组平均肺动脉压(16.37±2.10mmHg),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36.94±4.76mmH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E-07),CMOC大、小剂量组(26.16±2.75,27.94±2.76)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295,0.003),与组间比略优于卡托普利组(P:0.0072,0.003,0.027).薤白组间比复方薤白大剂量组,优于复方薤白小剂量组.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中IL-6含量增高,CMOC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IL-6含量减少显著(P=0.048),桂龙咳喘宁组、薤白小剂量组与模型相比IL-6mRNA基因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 CMOC能有效的降低大鼠肺动脉高压,其作用原理可能与减少IL-6的分泌有关,降低肺组织的IL-6基因表达.

    作者:姜静;奚肇庆;孙菊光;詹臻;尚宁;朱萱萱;徐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3268份血培养中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2006年7月~2007年6月血培养中分离出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用BacT/ALTER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的标本用VITEK AMS 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268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344株,阳性率为10.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1株(61.3%),革兰阳性球菌99株(28.8%),真菌34株(9.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检出率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别占67.2%、61.1%,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分别占66.7%、72.6%.结论 血堵养中分离出的菌种多、分布广泛,且产ESBI-8、耐甲氧西林的菌株检出率相当高,耐药菌株多,因此通过对血培养分离菌的耐药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武雨霖;董晓勤;周田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味定喘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定喘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诊断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控释型茶碱舒弗美片100 mg/次,分2次早晚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定喘汤煎剂口服,日一剂,每日2次早晚口服.两组均15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的症状及体征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加味定喘汤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病人临床症状缓解,肺功能改善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由于婴幼儿呼吸道狭小,肺泡弹性差,长时间的体外循环,是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气道分泌物增多.所以术后呼吸道管理是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重要环节,下面对58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鲍丽;鲍秀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见的并发症,又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25%~67%.如何观察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及发展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尽早治疗和抢救,对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02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95例,其中20例出现呼吸衰竭,除3例死亡外其余17例治愈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晓芳;仇珂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2007年8月期间我院确诊的49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胸部CT薄层扫描后的影像学变化,讨论CT薄层扫描在诊治肺结核中的应用.结果 CT平扫未发现病变,而CT薄层扫描发现下列病变.分别为空洞28例(占57%),钙化5例(占1%),支气管闭塞2例(占0.04%),结核球内部结构3例(占0.06%),支气管扩张10例(占2%),小叶中心性病变13例(占27%),椎体破坏1例(占0.02%),粟粒影1例(占0.02%),肋骨破坏1例(占0.02%).结论 CT薄层扫描方法的灵活应用对肺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疗效的观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圣秀;戴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30例予常规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及利尿、强心等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0.4 ml Q 12 h×7天,观察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血液粘稠度,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杨红卫;吴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剂量安定急性中毒抢救综述

    人生漫长路,总有不平坦的坎坷,面对脆弱者走向绝路,故意吞服大剂量安定亦是常见的自杀性手段之一.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曾应急抢救了多例严重急性安定中毒者或(和)被某院放弃抢救的临终病例,均获得了挽救,总结出抢救措施,现综述于下.

    作者:曹守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12例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水平,以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例,并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本组误诊12例,误诊为COPD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肺性脑病、急性左心衰等.误诊时间4~48 h.结论 对出现病情变化的COPD患者应认真进行体检,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从而降低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误诊、漏诊率.

    作者:谢昕;李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母牛分枝杆菌苗辅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母牛分枝杆菌苗(微卡)对肺结核的免疫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法.将门诊确诊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分人免疫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5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段以及病灶程度等方面、要素相近.比较两组的疗效是否差异显著.结果 5、6个月末的连续痰菌阴转率,免疫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98.04%和82.35%(P<0.01);6个月末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免疫化疗组与单纯化疗分别96.08%和84.31%(P<0.05).此外,免疫化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体重增加状况也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 微卡与化疗联用,可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增强体质.

    作者:杨家标;邱冠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15例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穿刺术后行胸膜活检、抽取胸液、胸膜刷检分别留取组织及胸液送细胞学检查.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胸膜刷检73.3%(11/15),胸液细胞学检查53.3%(8/15),胸膜活检33.3%(5/15).胸膜刷检的阳性率高于胸液细胞学检查及胸膜活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膜刷检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易彩琼;戴希友;张高萍;贺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探讨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利用中心静脉导管对确诊为中至大量胸腔积液病人进行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根据胸水病因行针对性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胸穿抽液.结果 治疗组98例均操作顺利、一次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积液消失为3~8天;对照组82例,胸膜肥厚发生率25.6%,包裹性积液发生率11.25%,积液消失为6~15天.结论 胸腔置管持续引流替代常规胸穿抽液治疗胸腔积液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郑立敏;吴玉华;地力夏提.司马义;潘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Survivin、Caspase-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存活素(survivin)与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c-3)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7例NSCLC中Survivin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aspasc-3;分析评估此二者在肿瘤细胞抗凋亡与凋亡促成之间的意义.结果 Survovin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ur-vivin与肿瘤的分型无关(P0.05),在淋巴转移中无表达.Caspasc-3定量分析中,癌组与对照组、鳞癌与腺癌组、高中低分化组、淋巴转移与无淋巴转移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Survivin、结合Caspase-3定量分析,凋亡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通过生物学行为研究,了解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有助于临床正确制订化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作者:霍小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感冒咳嗽和感冒后咳嗽的诊治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呼吸道保护性生理反射,能清除咽部和整个呼吸道的粘性分泌物、吸入的有害物质和异物.同时在许多疾病中由于过敏原、炎症因子等刺激,咳嗽又成为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呼吸专科门诊,以咳嗽为主诉的就诊者约占80%.咳嗽已是目前促成患者就医和耗费医疗资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咳嗽的诊治已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5年11月制定了我国首部<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简称为中国指南)[1]

    作者:张令晖;邓美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