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脑清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72例

马波;张曼华;郭家娟;万延辉

关键词:心脑清软胶囊,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血瘀阻
摘要: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心脑清软胶囊治疗老年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均为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因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治疗组36例,年龄60~79岁,平均(67.36±11.26)岁;对照组36例,年龄60~80岁,平均(67.96±12.26)岁;两组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治疗前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性别、民族、药物过敏史、既往治疗史、血常规、肝肾功能、尿便常规和心电图检查等均具可比性(P>0.05).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计数及其活化的关系

    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长期顺利血液透析的关键.长期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多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之一,适用于血管条件不宜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患者[1].但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与血小板及其活化的关系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计数、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栓素B2(TXB2)的变化,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活化与长期颈内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引起血栓的预测因子.

    作者:巩建华;徐倩;袁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对比

    心电图(ECG)是诊断冠心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但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不理想[1].高频心电图(HFECG)是一种在常规EC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电检测技术,它可观察高频信号变化,能表现ECG不能显示的微小且快速变化的高频成分,可反映心电活动的细微改变[2],本文观察隐匿型冠心病患者(HFECG)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利民;都雯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养老机构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 060个,床位266.2万张.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入住老人摔伤、骨折、猝死、走失等伤害事故以及由此引起的纠纷也不断攀升,这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伤害和痛苦,也直接影响着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养老机构不是医疗机构,发生入住老人伤害事故不能按照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进行处理.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常常使入住老人的伤害事故处理变得复杂化.本文拟对养老机构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进行分析.

    作者:张岩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苯丁酸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苯丁酸钠(SPB)在体外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分析法、流式细胞仪、形态学观察法对在体外经不同浓度的SPB处理过的SGC-7901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SPB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并且有时间依赖关系及剂量依赖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经SPB处理的细胞其S期在16.48%,而未经处理的细胞其S期在31.07%;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结论 SPB在体外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为SPB治疗胃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刘奇;陈德兴;赵吉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肥胖型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

    据报道,成年女性尤其老年女性随着体重的增加,患乳腺癌风险也在加大[1],而经研究证明,雌激素越多,乳腺癌概率越高,而肥胖是增加雌激素的主因[2].肥胖妇女体内雌激素除卵巢分泌的以外,还有脂肪组织可生成相当可观的雌激素,雌激素水平越高则越易患乳腺癌.而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来说,肥胖容易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现象,不但手术效果不理想而且再次发病率也相当高,这一现象给老年肥胖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增加了难度.为了探讨肥胖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促进康复,本组将肥胖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

    作者:郑元元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148例老年患者资料,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其分为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复苏药物、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相关因素的差别.结果 148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23例复苏成功,125例失败,复苏成功率15.5%.两组之间CPR开始时间(从心搏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肾上腺素用量、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胺碘酮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率较低,普及全社会急救意识、尽早识别心搏骤停、及早CPR、及早气管插管和及早电击复律等,是提高急诊老年患者CPR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血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多因素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继而造成冠脉阻塞和痉挛,导致动脉所灌注区域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脉事件与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明炎症在粥样硬化和ACS中起了关键作用.ACS患者整个冠状动脉系统都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而不仅局限于梗死相关血管[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炎症相关性疾病[2].大量研究证实[3],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促进粥样斑块形成、破裂,在心血管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CS是炎症触发的斑块破裂,炎症反应是ACS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血细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部分: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作者:王晓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1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年龄>60岁,GCS 3~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Ⅰ 33例,对照组Ⅱ34例,治疗组Ⅰ 34例,然后随机抽取此期间收治的34例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治疗组Ⅱ.四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Ⅰ给予乙酰谷酰胺;对照组Ⅱ给予醒脑静;治疗组Ⅰ、治疗组Ⅱ给予醒脑静+乙酰谷酰胺.一个疗程(14 d)后观测四组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进行脑电图检查、治疗后1个月内对清醒人数、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Ⅰ、治疗组Ⅱ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相比,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脑电图的等级高(P<0.05),1个月内清醒率高,清醒时间短(P<0.05).治疗组Ⅰ、治疗组Ⅱ相比无差异.结论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应用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的清醒,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翟旭;邱建武;王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麻醉干预对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的麻醉干预方式,术中输注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对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选择我院老年心脏转流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四组,各40例.对照组(A组)常规麻醉;干预组(B组)术中输注丙泊酚;利多卡因干预组(C组)术中输注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丙泊酚干预组(D组)术中输注利多卡因+丙泊酚.监测并检验患者入室后(T0)、心肺转流时(T1)及术毕1h时(T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Ca-jvDO2)、颈内静脉球的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ERO2)和颈内静脉-动脉血乳酸浓度差(ADVL)、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浓度;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以ICU精神错乱评估法(CAM-ICU)行全麻苏醒期谵妄诊断.术前1d、术后1、3、5、7d评定患者MMSE评分并记录患者POCD、苏醒期谵妄发生率等.结果 与T0时比较,四组T1-2时SjvO2及NSE、S100β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A组T1时S100β蛋白浓度、NSE含量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D组T1-2时Ca-jvDO2、ADVL、ERO2显著性降低(P<0.05).与A组相应点比较,D组Ca-jvDO2、ADVL、NSE含量及S100β蛋白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4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B、C、D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OCD的发生率及苏醒期谵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D组与A组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中输注丙泊酚及利多卡因实施麻醉干预均有利于降低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联合干预效果更佳.

    作者:刘秀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目的 探讨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方法 选择老年人首次发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2例,男345例,女307例,根据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分为不同组,在老年人发生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各组患者的病死率及NIHSS、BI量表评分.结果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较高,而NIHSS、BI评分较低.结论 老年人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与血压、血糖、血脂、血胆固醇、血管粥样硬化等密切相关.

    作者:王雷;王翠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空军离退休老年人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空军离退休老年人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160名空军驻京离退休老干部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中文版简易PPT(CMPPT)测试躯体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试认知功能,通过体检报告和电子病例档案收集社会人口学和慢性疾病等信息.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经性别、年龄及与MMSE相关的教育、慢性心衰和既往脑卒中等因素的调整后,CMPPT与认知功能异常(MMSE≤24)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9),OR值为0.895(0.766 ~0.963).根据CMPPT评分区分认知功能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0.691~0.846),P<0.001.结论 空军离退休老年人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关系密切,CMPPT的评分能作为反映受试者认知功能水平的一个指标.

    作者:陈大伟;刘玮;张伟江;靳雁斌;杜文津;陈晋文;李华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引发胸腔积水的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方法治疗胸腔积液采用反复的穿刺抽液,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 ~ 69[平均(34.7±2.3)]岁,病程3~47 d,平均(13.2±1.3)d.全部患者均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胸腔内有积液,且胸腔已形成纤维分隔或纤维索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胸腔积液量、胸膜肥厚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郝延红;李婉宁;席俊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阴道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情况,将子宫肌层浸润分为三组: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对肌层浸润判断与病理结果比较,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45、0.459、0.731,对浅肌层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55.6%、40.7%、81.5%;准确度分别为69.8%、66.7%、82.5%;对深肌层浸润准确度分别为:92.1%、90.5%、93.7%.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定,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吴宁宁;申志扬;喻红霞;甄艳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开口箭总皂苷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开口箭总皂苷对小鼠H22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建立H22细胞的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开口箭总皂苷,连续15 d,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切片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开口箭总皂苷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光镜下见瘤组织中大面积坏死,电镜下可见死亡类型以凋亡为主.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开口箭总皂苷能抑制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诱导其凋亡.

    作者:黄文峰;晏传奇;邹坤;汪鋆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胃癌多排探测器CT术前TNM分期应用研究进展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均较高.外科完整切除瘤体及其受累组织,是当今彻底治愈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术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临床分期,合理限定手术切除范围,那么将会极大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死亡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1~3].随着CT研发的不断深入,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探测器CT(MDCT)已成为胃癌术前分期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与超声胃镜相比,MDCT有着更大的扫描覆盖范围及更高的密度分辨力,加之图像工作站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得MD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获得了独特的优势与地位[2].

    作者:申国强;孙戈新;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女性患者抑郁疗效对比

    抑郁症是多种老年女性疾病的共有产物,本文拟另一方面也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1].多种高效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2].对比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女性患者抑郁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86例,年龄65 ~ 81[平均(68.54±8.37)]岁,平均病程(1.92±1.16)年.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3],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评分≥17分.临床治疗前经相关病史调查和各项辅助检查,排除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且患者意识清晰,无理解和表达障碍,能正确阐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作者:毕冬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心源性猝死.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大约19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ACS占主要原因[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ACS有效的方法之一,但PCI可诱发或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内皮的增生或再狭窄,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本文探讨PCI对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澈;齐大屯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CRRT组30例,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治疗前、治疗后48 h及治疗后7 d APACHEⅡ评分、炎症反应及免疫指标变化及CD3+ 、CD4+ 、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比值.结果 CRRT组APACHEⅡ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CD3+百分比、CD4+/CD8+比值上升优于对照组.结论 CRRT具有增强老年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可能有改善作用.

    作者:李楠;张彧;范松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内科危重症患者60例心力衰竭特征及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是心肌病、冠心病及肺心病等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症状,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易并发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本文旨在回顾分析内科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观察其发生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90例内科危重患者,均收治在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00例;年龄49 ~ 74[平均(66.83±10.57)]岁.54.2%为男性,年龄(69.83±13.57)岁.60例发生心力衰竭(31.58%),均进行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34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

    作者:杨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特点及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多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自身生理功能下降,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并发症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1].本文拟分析老年脑动脉瘤破裂采用微弹簧圈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61 ~83[平均(67.3±7.1)]岁;均为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出血31例、两次出血4例、三次出血2例.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11例、Ⅲ级19例、Ⅳ级4例.29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15例.并发症包括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肺气肿7例、心功能减退2例.

    作者:方景海;于明;张晓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