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突触核蛋白功能片段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

王鹏;许洁;安思训;于顺;何欣

关键词:突触核蛋白, 原代神经元, 帕金森病
摘要:目的 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对Wistar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 培养新生24h的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以一定密度接种至培养皿中.设计分组,在各组别培养基中加入α-Syn和它的功能片段NAC段、N端和C端.培养至1、2、4h固定观察,计数存活神经元的数目.Western印迹法、免疫荧光法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 当原代神经元培养至第1、2小时,α-Syn组和C端组的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多(P<0.05),N端组和NAC段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培养至第4小时,α-Syn组和C端组的存活神经元数目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而N端组和NAC段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增加C端浓度,可以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P<0.05).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证实蛋白质片段N端和C端可由培养基进入到原代神经元中,而NAC片段不能进入神经元.结论 α-Syn在原代神经元培养初期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具有这一功能的蛋白片段为C端,其可能的机制是进入到神经元内,促进胞内代谢活动,从而利于神经元的生长.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酰半胱氨酸对脑死亡时肺组织形态和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死亡状态对肺组织形态和核因子(NF) -κB表达的影响,以及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后的干预作用.方法 巴马小型猪15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脑死亡组、NAC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实验动物脑死亡状态24h.NAC组于脑死亡模型建立后给予NAC 150 mg/kg,混合在100 ml生理盐水中滴注1h;随后150 mg/kg混合在250 ml生理盐水中滴注23 h.于脑死亡后24h取肺脏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脏组织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死亡组肺间质弥漫性水肿,肺泡间隔增宽,肺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水肿、局部有出血,肺不张;NAC组肺组织有轻微病理改变,近似于正常组织结构;对照组肺组织基本正常.脑死亡组、NAC组肺脏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但NAC组升高幅度较脑死亡组低,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死亡可导致巴马猪肺组织损伤性改变,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NAC对脑死亡供体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作者:苗丽君;高增艳;王静;蒋军广;孙振涛;韩雪萍;张水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加长喷头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建立人工气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

    目的 观察加长喷头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建立人工气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按住院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1、5、10 min缓解率及平均缓解时间,监测用药10 min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和血液中PaO2、SaO2、PaCO2、pH、Lac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1、5、10 min缓解率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无效例数较多(P<0.01).药物干预10 min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aCO2、pH和呼吸次数较对照组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SaO2及Lac水平变化不大(P>0.05).结论 加长喷头提高了人工气道患者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效果.

    作者:文英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冠心病PCI手术量逐年上升,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亦呈升高趋势.研究显示,CIN是导致住院获得性肾功能不全的第三位病因,仅次于肾前性肾衰竭和肾毒性药物.同时它还增加PCI患者术后全身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1].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比剂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笔者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预防CIN效果显著.

    作者:张爱军;刘涛生;黄磊;郭宏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全节段经椎弓根螺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 系统评价全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s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SSS患者113例,根据经椎弓根固定与融合方式分为A组(短节段固定组)45例,B组(全节段固定组)68例,评估手术疗效及4年随访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减压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前缘与后缘高度;②脊柱矢状位与冠状位Cobbs角;③腰腿痛情况JOA评分;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⑤术后并发症.结果 93例患者获得4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全部获得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术后两组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A、B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33%、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80%.JOA评分术前11 ~13分,术后4年平均26分.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4年内A组6例X线片检查出现内植物松动,6例出现继发性代偿侧凸;而B组无1例发生.B组术后骨吸收现象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脊柱后路全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手术疗效优于脊柱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尤其在控制脊柱畸形进展、防止继发性代偿侧凸、维持后期脊柱稳定性,减轻症状等方面居优势;但是远期脊柱固定区域内的应力遮挡效应应引起注意.

    作者:李英谱;包晓群;杨小玉;李雪鹏;王永明;Rune Hedlund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比较静脉用蔗糖铁和口服铁剂富马酸亚铁分别与红细胞生成素( EPO)联合应用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30例老年MHD患者分为老年静脉组和老年口服组各15例,老年静脉组将蔗糖铁100 mg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于透析结束前30 min静滴,2次/w,直至完成总补铁量.老年口服组患者口服富马酸亚铁颗粒200 mg,3次/d(含铁量200 mg).另外取15例成人MHD患者为成年静脉组,使用蔗糖铁方法同老年静脉组.三组均联合EPO,用法:每周100~ 180 U/kg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结果 治疗后三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老年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老年口服组(P<0.05),与成年静脉组比较无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老年静脉组高于老年口服组(P<0.05),与成年静脉组比较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老年静脉组低于老年口服组(P<0.05).老年组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1)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静脉用蔗糖铁治疗老年MHD患者肾性贫血,其疗效优于口服富马酸亚铁,与成年MHD患者一致,安全性好,可作为老年MHD肾性贫血患者长期补铁的方法之一.

    作者:朱征西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的病变,如在早期发现动脉病变并给予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1].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脑动脉狭窄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大量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在早期得到治疗.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邱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AO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的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还存在分歧.本文回顾性研究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类型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适应证.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老年转子间骨折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0 ~83(平均75.5)岁.按改良Evens分型,不稳定型(Ⅲ型:移位,内侧皮质骨无对位,13例,Ⅳ型:粉碎性,内侧皮质骨无对位,18例V型:反粗隆间骨折,有移位倾向11例)42例.其致伤原因均为平地摔伤,而非病理性骨折.对不稳定性骨折随机分为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22例(A组),PFNA 20例(B组).

    作者:汪阳;蒋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郑州市中原、二七、金水3个区17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77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有96例,发生率为54.2%,其中轻度39例,占22.0%;中度33例,占18.6%;重度24例,占13.6%.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疾病类型、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患病年限.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需引起社区护理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为之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服务,以减少患者抑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振香;刘腊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人的依恋特点

    Bowlby对个体依恋的研究开始于婴儿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结,对于婴儿来说,依恋是其探索世界的安全基础,是体验挫败时回避痛苦的港湾[1,2].虽然Bowlby的早期实证研究都是基于观察婴幼儿和儿童,但他始终强调,依恋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关系呈现并活跃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这无疑是依恋理论经久不衰的主要因源.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研究者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依恋在个体晚年生活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从老年依恋的对象和模式、老年依恋在照料和疾病中的影响、老年依恋与幸福感等方面探讨老年人的依恋特点.

    作者:刘航;刘秀丽;李月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QRS波第一峰时限与aVR导联四步法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分析

    宽QRS波心动过速(WCT)指QRS时间≥0.12 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1].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上都可表现为宽QRS波群,两者电生理机制、诊断、治疗不同,因此,对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依据体表12导联心电图鉴别宽QRS波心动过速是临床常用方法,已开展的有Brugada四步法、Vereckei五步法及aVR导联四步法.2010年Luis提出通过心电图Ⅱ导联测量QRS波第一峰时限(R-wave peak time,RWPT)[2](新方法)来鉴别宽QRS波心动.本研究应用新方法和aVR导联四步法对395份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宽QRS波心动过速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鉴别WCT的优劣,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腾;井艳;李中健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胡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目的 探讨胡桃楸叶乙醇提取物(AELJ)对X射线照射损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60只健康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高、低剂量AELJ照射给药组,高、低剂量AELJ单纯给药组.测定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AELJ高、低剂量照射给药组SOD活性和MDA含量与照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LJ对X线照射损伤的小白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李岩;李娟;李静;柳旺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

    目的 探讨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8例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患者行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切除、植骨融合、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并对术前、术中和术后10~30个月随访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无患者术中死亡,无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300mL.随访结果显示术后全部病例颈部症状明显缓解,2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X射线平片显示全部病例生理前凸恢复,C2椎弓骨折线模糊,植骨愈合良好,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现象存在.结论 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创伤性枢椎滑脱减压充分,可维持颈椎生理前凸,促进骨折愈合,且植骨融合率高.

    作者:陈语;项良碧;刘军;于海龙;王琪;郭明明;祖启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白介素-1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白介素-12(IL-12)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岁的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共100例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留取静脉血,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2的表达,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患者血清中IL-12表达的影响.统计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进行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0、30及90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观察组与对照组90d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1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并能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有效调节血清IL-12的表达,进而调节微环境,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作者:王明乐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记忆损害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记忆损害特征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114名病例来自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成都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病人.遗忘型MCI组45例,男26例,女19例;正常认知组31例,男22例,女9例.均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及量表评估,结合病史资料及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后作出诊断,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①MCI组的记忆、语言、定向、计算力等方面评分低下;MCI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及MQ均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②MCI组中医证候比较,肾虚髓减型多(42.22%),其次分别为痰浊阻窍型(24.44%),气滞血瘀型(22.22%).虚实夹杂型患者中医辨证积分明显高于虚证型患者.但虚实夹杂型患者临床记忆等值量表评分及MQ、MMSE成绩与虚证型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CI记忆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语言、定向、计算力等方面.虚实夹杂型患者中医辨证积分明显高于虚证型患者,虚证型与虚实夹杂型MC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功能损害,但虚实夹杂型患者临床记忆等值量表评分及MQ、MMSE成绩与虚证型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可为MCI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玲;王飞;王定超;伍文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大剂量右旋糖酐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

    肾性贫血是促进慢性肾衰竭(CRF)进展、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重要危险因素.铁缺乏是导致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约25% ~ 33%的CRF贫血患者合并铁缺乏.有研究发现,在纠正铁缺乏及改善红细胞的生成方面静脉铁剂优于口服铁剂,因此K/DOQI工作组建议采用静脉补充铁剂的方法治疗肾性贫血[1].本研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贫血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静脉补铁,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吴昊;孔丽丽;刘树军;罗萍;苗里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

    输尿管结石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首位,可超过30%,以上尿路结石为多[1],约占泌尿系结石的33%~ 54%[2],年龄越高发病的危险系数越高,多表现为疼痛和血尿,临床表现与结石大小、有无活动、梗阻程度和感染的发生相关.如未进行及时合理治疗,可继发或并发出现梗阻、感染、息肉或肿瘤,导致肾积水、肾实质压迫变薄,肾功能逐渐损害甚至丧失等.优选合理治疗方案去除结石,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多指标评估较系统地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能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黄庭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替米沙坦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应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M1)模型,24h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和替米沙坦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8 w后,测量心室重量/体重(HW/BW),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功能.结果 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HW/B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A比值、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后壁(PW)增厚率均降低(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替米沙坦可抑制并减轻M1后左室重构.

    作者:印红梅;冷吉燕;张婧;卢新卫;李修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的脑血管潜在性疾病,具有历时短暂、反复发作的特点,发作时引起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前兆,如治疗不及时,33%发展为脑梗死,33%反复发作.TIA发作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越重,脑梗死发生危险性越高.本研究拟分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TIA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文海;宁显忠;邱月;王媛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药物性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ILD)是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也可波及细支气管、肺泡腔、肺小血管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引起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尽管约75%的ILD迄今原因不明.但药物性ILD已有许多报道.本文对药物性ILD进行综合性分析.1药物性ILD发病机制本病发生机制可能为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也可能为过敏反应.由过敏反应引起者发病较快,数日或数周发病,如及时停药,预后较好.由细胞毒反应引起者发病较缓慢,常需数月甚至数年,预后较差.

    作者:尹文杰;孙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sdLDL-C)水平与斑块性颈动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不同组别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sdLDL-C水平的关系.结果 无狭窄61例;有狭窄88例,其中轻度狭窄30例、中度狭窄34例,重度狭窄24例.无狭窄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P<0.05).轻度狭窄组血清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明显低于重度狭窄组sdLDL-C(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 =0.411,P<0.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年龄和血清sdLDL-C水平并未显示相关.结论 血清sd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

    作者:朱同华;沈昊;沈国荣;杨鸿林;李晓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