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记忆损害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张玲;王飞;王定超;伍文彬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 记忆损害, 中医证候
摘要: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记忆损害特征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114名病例来自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成都市老年病医院住院病人.遗忘型MCI组45例,男26例,女19例;正常认知组31例,男22例,女9例.均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及量表评估,结合病史资料及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后作出诊断,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①MCI组的记忆、语言、定向、计算力等方面评分低下;MCI组指向记忆、联想学习、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评分及MQ均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②MCI组中医证候比较,肾虚髓减型多(42.22%),其次分别为痰浊阻窍型(24.44%),气滞血瘀型(22.22%).虚实夹杂型患者中医辨证积分明显高于虚证型患者.但虚实夹杂型患者临床记忆等值量表评分及MQ、MMSE成绩与虚证型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CI记忆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语言、定向、计算力等方面.虚实夹杂型患者中医辨证积分明显高于虚证型患者,虚证型与虚实夹杂型MC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功能损害,但虚实夹杂型患者临床记忆等值量表评分及MQ、MMSE成绩与虚证型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可为MCI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性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ILD)是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也可波及细支气管、肺泡腔、肺小血管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引起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尽管约75%的ILD迄今原因不明.但药物性ILD已有许多报道.本文对药物性ILD进行综合性分析.1药物性ILD发病机制本病发生机制可能为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也可能为过敏反应.由过敏反应引起者发病较快,数日或数周发病,如及时停药,预后较好.由细胞毒反应引起者发病较缓慢,常需数月甚至数年,预后较差.

    作者:尹文杰;孙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全麻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非药物疗法应用研究进展

    恶心(nausea)是一种可引起呕吐冲动的胃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呕吐(vomiting)是胃内容物经食管从口腔内强力排出的过程,常伴恶心.恶心呕吐的发生主要是受体结合机制.呕吐中枢与孤束核被认为是与恶心呕吐发生关系密切的两个部位.恶心呕吐常伴随头晕、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痉挛性呼吸等迷走神经兴奋性症状.恶心呕吐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它一方面造成患者主观不适,延迟口服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还可引起其他如脱水、误吸、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止吐药物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了围术期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但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及经济原因使得非药物疗法用于治疗PONV引起了更多的重视.

    作者:姚新宇;蒋奕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恶性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愈来愈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应用于临床,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已逐渐被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接受.与外放射治疗相比,体内近距离植入放疗的优点为直接植入靶肿瘤,连续低剂量的长时间放疗,使肿瘤组织遭受大程度的杀伤,使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从而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持续性.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预防肺癌的复发转移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成为治疗癌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赵成;杨佩颖;张欣;赵林林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脂联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一氧化氮水平的相关性

    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在冠心病(C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血浆脂联素(APN)可以抑制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变过程而使炎症反应终止,达到有效的抗AS作用,对血管内皮起到保护效果.低密度脂蛋白(LDL),特别是经过氧化修饰后的氧化型LDL(ox-LDL)是可直接反映AS斑块稳定状况的标志.一氧化氮(NO)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和维持内皮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APN与ox-LDL、NO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魏艳霓;贺光辉;韩爱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sdLDL-C)水平与斑块性颈动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不同组别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sdLDL-C水平的关系.结果 无狭窄61例;有狭窄88例,其中轻度狭窄30例、中度狭窄34例,重度狭窄24例.无狭窄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P<0.05).轻度狭窄组血清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明显低于重度狭窄组sdLDL-C(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 =0.411,P<0.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年龄和血清sdLDL-C水平并未显示相关.结论 血清sd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斑块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

    作者:朱同华;沈昊;沈国荣;杨鸿林;李晓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全节段经椎弓根螺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 系统评价全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脊柱侧凸性腰椎管狭窄症(s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SSS患者113例,根据经椎弓根固定与融合方式分为A组(短节段固定组)45例,B组(全节段固定组)68例,评估手术疗效及4年随访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减压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前缘与后缘高度;②脊柱矢状位与冠状位Cobbs角;③腰腿痛情况JOA评分;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⑤术后并发症.结果 93例患者获得4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期内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全部获得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术后两组脊柱侧凸Cobb's角明显改善.矢状位上腰椎前凸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恢复并且保持了腰椎生理前凸.A、B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33%、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80%.JOA评分术前11 ~13分,术后4年平均26分.9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4年内A组6例X线片检查出现内植物松动,6例出现继发性代偿侧凸;而B组无1例发生.B组术后骨吸收现象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脊柱后路全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手术疗效优于脊柱短节段固定融合技术,尤其在控制脊柱畸形进展、防止继发性代偿侧凸、维持后期脊柱稳定性,减轻症状等方面居优势;但是远期脊柱固定区域内的应力遮挡效应应引起注意.

    作者:李英谱;包晓群;杨小玉;李雪鹏;王永明;Rune Hedlund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海马神经发生与脑老化及针灸促神经发生效应

    神经发生有助于成年大脑正常功能的维持,也有利于神经退行性大脑疾病的自我修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这种能力会逐渐下降[1].伴随脑老化的产生,神经发生水平显著降低,而海马神经发生与脑老化诱发的学习记忆减退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海马神经发生的意义及其与脑老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灸作用整体性、综合性已基本达成共识,而且其主要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内源性因素发挥效应.那么其对脑老化海马神经发生影响如何?为此,我们进行相应的总结.

    作者:卢圣锋;尹海燕;于美玲;余曙光;唐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剂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和血浆内皮素及D-二聚体的影响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与毒素、毒物,一旦其功能丧失,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与毒素、毒物无法排出.慢性肾衰竭患者多有并发症且预后较差[1],其治疗主要以延缓肾衰竭进展,减缓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速度为目的[2].本研究拟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剂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和血浆内皮素(ET)-1及D-二聚体(DDi)的影响.

    作者:周晓萍;袁红伶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国男性收缩压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

    目的 探讨中国男性收缩压参考值和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30个省份的6178例健康男性收缩压参考值,应用SPSS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与九项地理因素指标的关系.不同的地方相关地理因素不同,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曲线估计和主成分分析估计收缩压四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值,得出不同的收缩压预测模型.结果 健康男性收缩压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显著相关(F=6.231,P=0.000).结论 健康男性收缩压参考值的预测模型为:YSBP =73.211 +0.671 +0.374X8 +0.386X9.同时精确地拟合并绘制出男性的收缩压正常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通过分布图可以明确地读出中国各个地区男性收缩压参考值.

    作者:张明鑫;葛淼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丹皮酚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NF) -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10%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 mRNA表达.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干预脂多糖(LPS)诱导的HUVEC-C TLR4表达(24 h)及NF-κB活化(2 h),PCR法测TLR4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测TLR4蛋白及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血清作用24 h后,高血压病组TLR4 mRNA的表达较健康组增高(P<0.01).丹皮酚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LPS诱导的TLR4 mRNA高表达,抑制LPS诱导的TLR4蛋白高表达和IκBα蛋白的降解(P<0.05,P<0.01,P<0.001).结论 TLR-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是高血压病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之一,丹皮酚可通过抑制其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张竞之;陈小忆;金伟孝;李华锋;区鸿斌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国产与进口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与经济效价比较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报道,盐酸万古霉素用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疗效可靠[1].本文分析国产盐酸万古霉素和进口盐酸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和经济效价比.

    作者:童向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盐敏感高血压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既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又是生态遗传疾病[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高血压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盐的摄入量与血压密切相关.荟萃分析发现高盐摄入显著增加了高血压风险[3].大型研究证实减少盐摄入不仅可降低儿童血压还可降低成人与年龄相关的血压上升[4].中国食盐替代研究也证实使用食盐替代品可以显著降低血压[5].

    作者:王若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SEA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周期进程及凋亡

    目的 体外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E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T24细胞亚细胞水平改变.结果 不同浓度的SEA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2%、34.5%和4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电子显微镜下可见T24细胞线粒体肿胀,有空泡形成,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SEA能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抑制T24细胞G1期向S期细胞转化进程,诱导T24细胞凋亡及亚细胞结构改变.

    作者:孟勇男;孙立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流储备分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数量和造影剂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实验组患者30 d心绞痛发生比例为5.8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71% (P <0.05).两组患者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用FFR在临床上指导PCI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沈志明;刘衬云;陈军;徐峥嵘;杨大浩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壳六糖治疗翼状胬肉的实验研究

    目的 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线索和新视野.方法 对翼状胬肉组织块培养,获得翼状胬肉上皮原代细胞(PECs).添加壳六糖后,通过Transwell检测壳六糖对翼状胬肉迁移的抑制效果.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迁移相关基因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主要在进展型的翼状胬肉上皮中表达.添加一定剂量的壳六糖,可以有效抑制翼状胬肉细胞的迁移.目标基因(MMP-9和TIMP-1)表达变化后,发现壳六糖可以抑制MMP-9,同时上调TIMP的表达.结论 壳六糖可能是通过打破MMP-9和TIMP-1之间的平衡抑制PECs的迁移,进而有效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许可;陈军全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生脉注射液在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40例,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均为心脏骤停后经CPR心搏恢复≥24 h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生脉组和对照组.生脉组于心肺复苏早期加用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比较生脉组与对照组复苏前和复苏后60 min肌酸激酶(CK) -MB、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生脉组各时间段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②各种原因所致心脏骤停中生脉组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③生脉组复苏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④生脉组复苏后60 min SOD水平低于复苏前高于复苏后60 min的对照组SOD水平,生脉组复苏后60 min CK-MB、MDA水平高于生脉组复苏前低于复苏后60 min的对照组CK-MB、MDA水平(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成功率,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易梦秋;王秀芳;张艳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夏枯草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自身抗体及Th17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夏枯草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血清甲状腺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Th17细胞的影响,并探讨TPO-Ab、TGAb与Th17细胞的关系.方法 将45例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优甲乐;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夏枯草胶囊,连续治疗2个月;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观察治疗前后TPO-Ab、TGAb、Th17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PO-Ab、TGA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Th17/CD4+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45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百分率改变与血清TPO-Ab及TGAb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73,P<0.01;r =0.527,P<0.01).结论 夏枯草胶囊联合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低,能明显降低TPO-Ab、TGAb及Th17细胞水平,改善患者自身体内免疫状态,疗效显著.

    作者:刘婧茹;王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凯西莱与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凯西莱与甘利欣治疗结核病化疗引发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肺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肝功损害者69例,其中34例应用凯西莱治疗,35例应用甘利欣治疗,回顾性分析凯西莱组和甘利欣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酸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白/球蛋白(A/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凯西莱组治疗后第1 w、第2 w ALT、AST分别由治疗前[(183±62)、( 107±49) U/L]降至[(99±55)、(55±22) U/L],[(64±25)、(46±15) U/L];甘利欣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ALT、AST分别由治疗前[(185±78)、(105±40)U/L]降至[[98±50)、(56±19) U/L],[(66 ±29)、(48±18) U/L],两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凯西莱对降低AST疗效更佳.②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A)、白/球蛋白(A/G)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增幅以凯西莱组较为显著(P<0.01),表明凯西莱和甘利欣具有促进肝脏蛋白合成的功能,且凯西莱效果更佳.③经过为期2 w的治疗,凯西莱组22例患者复常,10例患者好转,有效率达94.1%;甘利欣组21例患者复常,11例好转,有效率为91.4%.结论 凯西莱、甘利欣对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伤致转氨酶升高有较好的疗效,且以凯西莱效果更佳.凯西莱对于促进肝脏蛋白合成效果极佳.

    作者:贾贻红;张玉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创伤后心力衰竭发作56例

    在老年患者中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因创伤住院老年患者共607例,其中发生心力衰竭事件56例,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因创伤住院老年患者607例,于入院后发作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符合NYHA分级诊断标准,年龄63~ 96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37例.创伤后心衰事件定义为创伤后发作胸闷、憋气、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心功能NYHA分级在Ⅲ级以上.

    作者:陈妍;齐宝庆;杨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国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并同步或序贯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

    目的 探讨国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并同步或序贯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NSCLC脑转移患者46例,其中23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同步脑放疗(同步组),2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序贯脑放疗(序贯组).结果 共45例患者完成治疗,全身病灶的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4.4%;脑转移灶的ORR为3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67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6.7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和25.4%.同步组和序贯组全身病灶的总体ORR分别为22.7%和26.1%,脑转移灶的ORR分别为40.9%和26.1%,中位PFS分别为4个月和5个月,MST分别为17个月和1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步组和序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6.7%和50.8% (P >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8.4%和20.1%,同步组明显优于序贯组(P=0.009).序贯组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同步组(P =0.026);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并同步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慧青;王东林;马惠文;田玲;杨烈军;蒋勇;万跃;吴永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