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麻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非药物疗法应用研究进展

姚新宇;蒋奕红

关键词:全麻, 恶心呕吐, 非药物
摘要:恶心(nausea)是一种可引起呕吐冲动的胃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呕吐(vomiting)是胃内容物经食管从口腔内强力排出的过程,常伴恶心.恶心呕吐的发生主要是受体结合机制.呕吐中枢与孤束核被认为是与恶心呕吐发生关系密切的两个部位.恶心呕吐常伴随头晕、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痉挛性呼吸等迷走神经兴奋性症状.恶心呕吐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它一方面造成患者主观不适,延迟口服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还可引起其他如脱水、误吸、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止吐药物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了围术期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但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及经济原因使得非药物疗法用于治疗PONV引起了更多的重视.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素与心血管疾病

    大黄素(Emodin)(1,3,8-三轻基-6-甲基蒽醌)是天然蒽醌化合物,别名为朱砂莲甲素,分子式是C15 H10 O5,分子量:270.23,CAS号:518-82-1,来源于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掌叶大黄的根茎.规格有50%,80%,98%.大黄素可用作泻药,虽有泻下活性,但由于体内易被氧化破坏,实际上泻下作用很弱,如与糖结合成苷类,则可发挥泻下作用.近来研究[1]证实它具有抑菌、抗炎及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抗缺血、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对心肌细胞内钙及L-型钙电流具有双向调节、保护肝肾及胃肠道、抗癌等一系列保护作用.

    作者:李永贵;李强翔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阿芬太尼、芬太尼、瑞芬太尼对中老年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期应用阿芬太尼、芬太尼、瑞芬太尼对颅脑外伤所致的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在全麻诱导期分别应用阿芬太尼10 μg/kg(AF组)、芬太尼2μg/kg(F组)、瑞芬太尼1.5 μg/kg( RF组),其余镇静与肌肉松弛药相同.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无创检测分别于诱导前(T0)、阿片类药物注入后30 s( T1)、1 min(T2)、气管插管后30 s(T3)、1 min(T4)、3min(T5)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持续检测MAP、HR、PetCO2、SpO2.结果 组内比较:T1、T2、T5的MAP、HR、Vp、Vd、Vm与T0相比显著降低(P<0.01),PI、RI显著增高(P <0.01);T3、T4的MAP、HR与T0相比无显著差异,Vp、Vd、Vm与T0相比显著降低,PI、RI显著增高(P<0.05).与F组相比,AF组在T1~T2时期Vp、Vd、Vm、PI、RI有统计学差异(P<0.05),RF组在T1~T5时期Vp、Vd、Vm、PI、RI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F组比较,RF组在T3 ~ T5时期Vp、Vd、Vm降低,PI、RI增高(P<0.05),其余数据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等效药物浓度下瑞芬太尼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显著,阿芬太尼次之,而芬太尼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作者:杨坤渹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恶性骨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恶性骨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方法,采用患者背景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量表]调查在长沙市三家三级医院住院的100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测定和评估他们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住院期间恶性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得分处于较低水平,以角色功能、疼痛症状和经济困难为明显.其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结论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其中26~35岁的患者生活质量低.

    作者:陈文凤;邹艳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不同危险分层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缺乏造成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老年糖尿病以2型为主[1].长期糖尿病可能造成其他重要脏器的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部、糖尿病足等,而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主因[2].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危险分层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唐山地区汉族人群IL-6-572C/G和TNF-α-238A/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汉族人群IL-6和TNF-α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比较正常人群与脑梗死组患者IL-6和TNF-α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IL-6 - 572C/G和TNF-α -238A/A的基因位点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唐山地区汉族人群IL-6 - 572C/G和TNF-α - 238A/A基因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

    作者:刘东芳;张宝琴;张振宇;陈晖;赵亚婷;张成侠;陈乃耀;王大力;冯志刚;刘艳芬;訾建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国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并同步或序贯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

    目的 探讨国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并同步或序贯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NSCLC脑转移患者46例,其中23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同步脑放疗(同步组),2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序贯脑放疗(序贯组).结果 共45例患者完成治疗,全身病灶的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4.4%;脑转移灶的ORR为3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67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6.7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和25.4%.同步组和序贯组全身病灶的总体ORR分别为22.7%和26.1%,脑转移灶的ORR分别为40.9%和26.1%,中位PFS分别为4个月和5个月,MST分别为17个月和1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步组和序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6.7%和50.8% (P >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8.4%和20.1%,同步组明显优于序贯组(P=0.009).序贯组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同步组(P =0.026);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并同步脑放疗治疗NSCLC脑转移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慧青;王东林;马惠文;田玲;杨烈军;蒋勇;万跃;吴永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前列腺素E2与腺苷协同抑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

    肿瘤免疫过继治疗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是从肿瘤患者中分离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和功能鉴定,然后回输给患者.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淋巴细胞,经离体培养,由IL-2诱导而成,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的活性[1,2],其主要来源为手术切除所获得的实体肿瘤组织和浸润淋巴结等.目前是国际上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免疫疗法.前列腺素E2(PGE2)在淋巴细胞发育与增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腺苷则是公认的具有抑制细胞免疫功能的分子,两者都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但对于TIL影响的报道甚少.我们通过PGE2与腺苷的协同作用,观察是否能够影响IFN-γ和TGF-β的分泌,抑制TIL的杀伤功能.

    作者:王启船;樊青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的病变,如在早期发现动脉病变并给予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1].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脑动脉狭窄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大量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在早期得到治疗.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邱麟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的POCT仪检测肌钙蛋白Ⅰ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金标法POCT仪比较,评价采用生物传感器法的POCT仪对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贵州省肿瘤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收集血清样本共177份,采用i-STAT生物传感POCT仪、ADVIA Centaur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下简称CP)和普朗金标法POCT仪同时测定血清样本中cTnⅠ的水平,以CP为比较方法,评价生物传感器法POCT仪的检测性能.结果 通过与CP检测的结果比较发现,i-STAT的检测性能明显优于金标法POCT仪,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94%和100.00%;检测低浓度cTnⅠ时与CP相关性略差,高浓度cTnⅠ时相关性良好,r=0.945.结论 采用生物传感技术的POCT仪的检测性能明显优于金标法的POCT仪,其线性范围与CP相似,且相关性好;因此可较好地应用于急诊检测,同时还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疗效观察.

    作者:王伟;刘宓;刘翛;杨欢;杨莉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NF-κB和P53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抑癌基因P53在外周动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按照Fontaine临床分级将所有入选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分成四组,采用ELISA检测NF-κB和P53.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NF-κB和P53均升高(P <0.05);NF-κB和P53随着外周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NF-κB和P53可能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陈颖;胡有东;李侠;徐培敬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细胞色素P450、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发病均建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且均发生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纤溶系统改变、细胞因子释放等病理变化.本研究探讨细胞色素P450( CYP450)、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在两种疾病中的活性.

    作者:赵良辰;黄仑;李恒斌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淀粉样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已成为老年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Ps)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及炎症反应的介质,在介导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的各个时期中发挥了主要作用[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为急性炎症反应时的一种主要时相蛋白,研究发现其在糖尿病患者的肾血管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近研究表明,Ps和SAA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病密切相关[3].本研究对合并颈动脉狭窄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Ps和SAA进行检测,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黄建敏;简崇东;唐雄林;蒙兰青;李雪斌;黄瑞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筋膜扩张结合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及闭锁的临床体会

    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男性尿道狭窄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疾病,同时也是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道狭窄及闭锁患者共17例,均采用逆行置人导丝引导筋膜扩张器结合等离子电切术的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王勇;芦志华;迟常亮;王焱旻;刘炳晨;王加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全麻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非药物疗法应用研究进展

    恶心(nausea)是一种可引起呕吐冲动的胃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呕吐(vomiting)是胃内容物经食管从口腔内强力排出的过程,常伴恶心.恶心呕吐的发生主要是受体结合机制.呕吐中枢与孤束核被认为是与恶心呕吐发生关系密切的两个部位.恶心呕吐常伴随头晕、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痉挛性呼吸等迷走神经兴奋性症状.恶心呕吐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它一方面造成患者主观不适,延迟口服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还可引起其他如脱水、误吸、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止吐药物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了围术期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但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及经济原因使得非药物疗法用于治疗PONV引起了更多的重视.

    作者:姚新宇;蒋奕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34例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结肠萎缩、基层变薄、张力减低,体内各脏器的功能也随之衰退,消化系统中的各种消化腺的分泌能力也随之减退,这样就使得粪便的形成过程较长,已形成的粪便在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粪便中的水分被大量吸收,待形成便意时,粪便已形成坚硬的粪块儿,造成排便困难[1].本文拟观察双歧杆菌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作者:罗斌;梁碧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生脉注射液在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在老年患者心肺复苏(CPR)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例40例,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均为心脏骤停后经CPR心搏恢复≥24 h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生脉组和对照组.生脉组于心肺复苏早期加用生脉注射液.动态观察比较生脉组与对照组复苏前和复苏后60 min肌酸激酶(CK) -MB、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生脉组各时间段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②各种原因所致心脏骤停中生脉组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③生脉组复苏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④生脉组复苏后60 min SOD水平低于复苏前高于复苏后60 min的对照组SOD水平,生脉组复苏后60 min CK-MB、MDA水平高于生脉组复苏前低于复苏后60 min的对照组CK-MB、MDA水平(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成功率,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易梦秋;王秀芳;张艳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45例,在治疗前后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LVEDd、LVEF以及LVFS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24 h对比差异显著(P<0.05),康复组LVEDd变小程度以及LVEF和LVFS增大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两组血浆BNP含量均明显下降,但康复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动态观察AMI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李洪新;王德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郑州市中原、二七、金水3个区17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77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有96例,发生率为54.2%,其中轻度39例,占22.0%;中度33例,占18.6%;重度24例,占13.6%.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疾病类型、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患病年限.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需引起社区护理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为之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服务,以减少患者抑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振香;刘腊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9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

    据资料统计,欧美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发病率的48.0%[1],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乳腺癌病人卵巢功能锐减,雌激素水平低下,新陈代谢减弱,故此类病人常伴有其他并发症,使其诊治具有特殊性.本文拟探讨老年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王佳铭;王长青;马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杜仲木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杜仲木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摄入高浓度盐水建立脑卒中模型.然后将实验动物随即分成6个组:空白组、模型组、杜仲木质素低(1 mg/kg)、中(2 mg/kg)、高(3 mg/kg)剂量组、阳性药尼莫地平组,每天肌注相应剂量的药物,观察脑卒中行为学评分、收缩压和心率、存活时间和死亡率、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 杜仲木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症状有改善作用;可降低实验动物血压、延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同时使其体重有所改善.结论 杜仲木质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有一定控制和治疗作用.

    作者:刘微;秦海翔;黄晓东;常影;范红艳;王艳春;顾饶胜;任旷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