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贝那普利对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孔亚坤;耿秀琴;周艳红

关键词:贝那普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型,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摘要: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Ⅰ~Ⅲ期视网膜病变40例为实验组,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贝那普利20 mg/d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20 mg/d组和安慰剂组,12 w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各实验组血中AT-Ⅱ和ET-1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AT-Ⅱ和ET-1水平显著升高,贝那普利治疗后则显著降低.贝那普利组与普萘洛尔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实验提示AT-Ⅱ和ET-1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形成,早期应用贝那普利能够降低AT-Ⅱ和ET-1水平,对病变具有防治作用,且独立于抗高血压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57例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的测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早期发现并干预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无创脉搏波检测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手段<'[1]>,但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尤其是老年CHD患者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2,3]>.本文结合目前已确定的CHD危险因素,探讨无创脉搏波传导速度对CHD的预测价值.1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

    作者:谷新顺;贺会仙;贾新未;傅向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超声监测降压药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改善程度

    目的 利用超声监测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129例,(缬沙坦)对照组135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记录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明显,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显著(P<0.05),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颈动脉莺构的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经超声检测显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经超声检测,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的重构有较好的逆转作用,能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心脑血管及减少疾病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内胰岛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近年来许多科学家认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是一种以脑内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β-APP)产生β淀粉样蛋白(AB)增加并形成寡聚体为中心,这些特征表明了属于表观遗传学疾病.但深层次原因可能是脑内与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网络障碍有直接关系.因此,脑内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受到关注<'[1-4]>.

    作者:林华型;盛树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结肠癌致肠梗阻10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结肠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式均有不同.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03例结肠癌梗阻的临床资料.

    作者:刘志岩;赵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NMDA受体参与β淀粉样蛋白介导的突触可塑性损伤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以及脑卒中之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目前A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没有被完全阐述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与学习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异常在AD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以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发挥的作用为关键,其亚单位在AD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故研究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损伤机制对阐明AD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周一;徐淑君;鲍晓明;王钦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HLA-G的表达及其与IL-10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LA-G的表达及其与IL-10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38例肺癌和1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HLA-G和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LA-G和IL-10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肺组织的12.3倍(P<0.001)和11.7倍(P<0.001).3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21(55.3%)例HLA-G表达阳性,有23(60.5%)例IL-10表达阳性.10例正常肺组织无HLA-G和IL-10蛋白的表达.HLA-G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肺癌的TNM分期成正相关(P=0.007,P<0.001).HLA-G与IL-10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没有明显相关.结论 HLA-G和IL-10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HLA-G的高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杨卫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青海地区老年精神障碍特征及相关因素

    目的 研究青海地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1998~2008年295例不小于60岁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其疾病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 青海地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疾病特征为器质性精神障碍(29.2%)、精神分裂症(27.1%)、心境障碍(25.4%)、神经症(8.8%)、应激障碍(5.4%)、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7%)及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1.4%).男性、高血压、缺氧及饮酒是导致器质性精神障碍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女性、低文化及边远地域是应激障碍和与文化相关精神障碍的重要社会因素.结论 青海地区老年性精神障碍以器质性精神障碍居多.高原性疾病、生活习俗及区域文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应予重视和预防保健.

    作者:阿怀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杜仲叶提取液对运动训练大鼠血脂及其运动系统的影响

    目的 研究杜仲叶提取液对运动训练大鼠血脂和运动系统的影响.方法 大鼠每日进行游泳运动训练4 w,观察自由饮用1%大量杜仲叶提取液溶液对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含量以及对羟脯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 给药+训练组与安静组、运动训练组比较TC的含量显著下降,HDL的含量显著升高,LDL和VLDL的含量显著下降,羟脯氨酸合成增加.结论 杜仲叶提取液能调节运动训练大鼠血脂,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

    作者:张伟东;刘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沙棘提取物对糖尿病ICR小鼠血糖及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棘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DM)小鼠血糖及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制备DM小鼠模型,治疗组分别按沙棘提取物50、100、150 mg/kg每天灌胃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同时观察小鼠血糖、采水量、采食量、24 h尿量.4 W后,分别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与DM模型组ICR小鼠比较,沙棘提取物各组DM小鼠血糖显著降低,血清和肝组织SOD、CSH-Px、NOS活性明显提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体重下降和多饮多食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沙棘提取物有降低血糖作用,能减轻DM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杨桂珍;穆景阳;梁军;张志宁;陈健茂;王晓东;吴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芝麻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芝麻素对大鼠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防作用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芝麻索低、中、高剂量组.9 w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测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逆转录PCR检测肝组织肝细胞色素P450(CYP)2E1 mRNA表达水平变化;肝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芝麻素能降低肝脏各脂质指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CYP2E1的表达,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结论 芝麻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代利;李绣花;赵新平;董小霞;倪淑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食管床行弓上吻合治疗老年中下段食管癌42例分析

    研究显示,食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食管癌发病明显上升,65~70岁达高峰,7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由于老年人一般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患有食道癌的同时可能合并多种脏器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为术后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对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是手术前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食管癌手术切除后多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但目前大多数弓上水平的器械吻合均采用主动脉弓前方式,经弓后食管床行弓上吻合应用较少<'[1]>.本文近年来采用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郎贤平;王晓东;黄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YKL-40——一个新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

    自从弗雷明翰心脏研究结果报道C-反应蛋白(CRP)作为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后,人们相继开展了许多有关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的研究.至今,CRP仍被认为是敏感的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但是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炎症标志物,例如白介素(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脂联素和CD40配体<'[1]>.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tinase-3-like-1 protein,YKL-40)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另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参与内皮功能障碍和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可能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

    作者:宗同岩;蔡九英;宋晓坤;占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AGEs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AGEs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D大鼠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观察AGEs血清学、骨密度、骨组织中BMP-2基因、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BMD、生物力学指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反映成骨活性的参数均降低,AGE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组B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AGEs与BMP-2 mB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P<0.05)、-0.621(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清AGEs含量显著增高,与BMP-2 mBNA和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AGEs和BMP-2均参与了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作者:薛昊罡;冷冰;马恩元;蒋维海;崔双;单广宇;苗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多种危险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关系密切.但既往研究大都局限于单个指标,缺乏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分析<'[1]>.因此,探寻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多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关系,将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王荣桂;董艳玲;蔺心敬;李瑶宣;张德敏;梁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加味金匮肾气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观察

    老年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大约6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便秘,约80%的老年便秘者易患老年痴呆症.笔者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中医理论,于2005~2010年采用加味金匮肾气汤治疗老年性便秘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宋少军;李学玉;宋昕;相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浆脑钠肽结合组织多普勒超声对老年左室肥厚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结合组织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HHCME)、肥厚型心肌病(HCM)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或高血压性左室肥厚,H-LVH)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年龄均>60岁的HHCME(29例)、HCM(25例)、H-LVH(34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的差异.其中心脏超声指标有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N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钙化,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运动(SAM)现象,E峰/A峰,E峰/E'峰.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HCME组高血压病史较HCM组长(P<0.05),但二者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LVH组的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少于另两组(P<0.05).HHCME组中LVEF、E/A<1的例数、E/E'、BNP大于HCM组、H-LVH组(P<0.05),其中E/E'与BNP有较好的相关性(r=0.62,P<0.05).HCM组中LAd、IVST、SAM例数大于HHCME组、H-LVH组(JP<0.05).H-LVH组中LVEDd、主动脉瓣钙化例数大于HHCME组、HCM组(P<0.05),其中IVST与LVPWT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P<0.05).结论 血浆BNP结合组织多普勒对老年左室肥厚患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HHCME组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老年HCM组也有舒张功能不全,而老年H-LVH组舒张功能尚可,其中HHCME组的血浆BNP明显升高,可能是诊断HHCME的独立标志物.

    作者:邓敏;顾翔;陈勇;张旭东;马勇;周炳元;鲍正宇;陈军;何胜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心脏病患者术后延迟机械通气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

    老年人因其特殊生理特点,身体重要器官代偿能力差,手术耐受性差,因此心脏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术后延迟机械通气严重影响病人预后[1,2].了解导致术后延迟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预防,能够降低术后延迟机械通气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谢艾妮;董念国;张凯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TNF-α、IL-1、IL-12的影响

    脑梗死治疗后炎症反应是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1]>.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脑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和IL-12是重要炎症因子,其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3]>.本实验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1和IL-12水平,探讨依达拉奉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的理论依据.

    作者:钟秋明;曾小斌;王柏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三种缓泻剂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常用于功能性便秘治疗的药物分为刺激性泻剂、容积性泻剂、润滑泻剂、渗透性泻剂、促动力药物、微生态制剂等.各类药物在临床运用中各有利弊.对于老年人而言,选用缓泻剂更为安全有效<'[1,2]>.本文同时观察三种常用缓泻剂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和麻仁丸对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

    作者:王瑞萍;李轶炜;王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治疗过程中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MSCs治疗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模型过程中大鼠皮肤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15 w UVA和UVB紫外灯,置于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的正上方35 cm处,每日照射2 h,共照射60 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MSCs治疗组,每组10只.体外分离培养MSCs,在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多点注射,1次/w,共8 W.取皮肤组织,利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接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Ⅲ型胶原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但接近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对紫外线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表现为Ⅰ型胶原相对含量减少,Ⅲ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

    作者:史春艳;姚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