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军;李学玉;宋昕;相昆
研究报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在10%~30%左右[1].直肠癌经腹直肠切除吻合术(Dixon术)术后局部复发率虽然不高,但其病死率高达80%~90%,成为直肠癌术后主要致死原因.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内对直肠癌手术技术的改进,直肠下段癌包括距肛门3~4 cm肿瘤也尽可能实现Dixon,由此而产生的术后局部、尤其是吻合口复发的发生率相对增多.在局部复发的病例中,只有22%~47%可以再次手术,改行不保留肛门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但再次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10%,全部复发的病例再次治愈的机会仅3%~5%,预后极差,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2].因此,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行保肛手术,降低Dix-on术后局部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手术操作可能引起的脱落于肠腔、腹腔中的癌细胞是否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术后局部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特别对术中肠腔、腹腔冲洗液中的肿瘤细胞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直肠癌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相关因素.
作者:郑晓川;梁乃超;王军生;张桂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影响,为增强丧偶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北京老龄化多维纵向数据,对样本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结果 老年人丧偶前的自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丧偶后(P<0.05).丧偶老年人的抑郁量表得分14.77,有偶老年人抑郁量表得分8.69.丧偶老年人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有偶老年人(P<0.05).老年人丧偶前后的家庭类型有显著差异(P<0.05).缩论丧偶事件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家庭关系均有显著影响.
作者:米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阿尔茨海默症(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以及脑卒中之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目前A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没有被完全阐述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与学习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异常在AD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以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发挥的作用为关键,其亚单位在AD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故研究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损伤机制对阐明AD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周一;徐淑君;鲍晓明;王钦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MSCs治疗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模型过程中大鼠皮肤Ⅰ型、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15 w UVA和UVB紫外灯,置于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的正上方35 cm处,每日照射2 h,共照射60 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MSCs治疗组,每组10只.体外分离培养MSCs,在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区多点注射,1次/w,共8 W.取皮肤组织,利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接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Ⅲ型胶原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但接近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对紫外线皮肤光老化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表现为Ⅰ型胶原相对含量减少,Ⅲ型胶原相对含量增加.
作者:史春艳;姚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益肝乐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2例酒精性脂肪肝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益肝乐胶囊和葵花护肝片,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2 w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ALT、AST、γ-GT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肝乐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吕建楠;李殿云;张永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宫颈癌的发病事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有逐年低龄化趋势.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对我院9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体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的疗效及放射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洪芬;江志兰;罗秀芬;刘士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研究显示,食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后食管癌发病明显上升,65~70岁达高峰,7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由于老年人一般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患有食道癌的同时可能合并多种脏器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为术后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对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是手术前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食管癌手术切除后多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但目前大多数弓上水平的器械吻合均采用主动脉弓前方式,经弓后食管床行弓上吻合应用较少<'[1]>.本文近年来采用左侧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郎贤平;王晓东;黄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老年人因其特殊生理特点,身体重要器官代偿能力差,手术耐受性差,因此心脏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术后延迟机械通气严重影响病人预后[1,2].了解导致术后延迟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预防,能够降低术后延迟机械通气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谢艾妮;董念国;张凯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超声监测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该院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4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129例,(缬沙坦)对照组135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壁的结构,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记录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明显,斑块发生率及中重度管腔狭窄率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显著(P<0.05),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颈动脉莺构的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经超声检测显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经超声检测,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的重构有较好的逆转作用,能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保护心脑血管及减少疾病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年女性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较常见,仅次于冠心病,以左心室(右心室)呈非对称性的室间隔肥厚为特征,导致主动脉前庭收缩期压力阶差(LVOTPG),致心律失常和猝死较常见<'[1]>.目前常用药物、双腔起搏器等治疗方法,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起搏无效等问题<'[2]>.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消融术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种新术式,其实质是经皮穿刺进入,使用化学方法使室间隔肥厚程度减轻,主动脉前庭增宽,达到降低收缩期压力阶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3]>.本文拟监测消融术后心肌酶的变化及相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作者:陈晓丽;张辉;郭丽红;姜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沙棘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DM)小鼠血糖及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制备DM小鼠模型,治疗组分别按沙棘提取物50、100、150 mg/kg每天灌胃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同时观察小鼠血糖、采水量、采食量、24 h尿量.4 W后,分别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与DM模型组ICR小鼠比较,沙棘提取物各组DM小鼠血糖显著降低,血清和肝组织SOD、CSH-Px、NOS活性明显提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体重下降和多饮多食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沙棘提取物有降低血糖作用,能减轻DM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杨桂珍;穆景阳;梁军;张志宁;陈健茂;王晓东;吴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运动和尼尔雌醇(CCE<,3>)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矿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CCE<,3>组;去卵巢+CCE<,3>+运动组,每组8只.去卵巢+CCE<,3>组和去卵巢+CCE<,3>+运动组大鼠于去卵巢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CCE<,3>灌胃,0.5 mg/kg,1次/w,持续11w.去卵巢+CCE3+运动组大鼠于去卵巢术后第7天开始运动训练,每周5 d,每日连续匀速跑45 min,16 m/min,跑道倾角0°,持续10 w.结果 去卵巢组大鼠骨干重、骨干重/体重、骨灰重、骨灰重/体重、骨灰重/骨干重(%)均低于假去卵巢组(P<0.01);去卵巢+CCE<,3>组大鼠骨干重、骨干重/体重、骨灰重、骨灰重/体重、骨灰重/骨干重(%)等指标虽然较去卵巢组增加,但仍低于假去卵巢组(P<0.01);CCE<,3>与运动联合应用后,上述各指标均回升(P<0.01),并且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运动可加强CCE<,3>抗去卵巢大鼠骨矿盐丢失的作用.
作者:宋冰;张兆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人胰岛索样生长因子-Ⅰ(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hIGF-I)体外转染兔软骨细胞后软骨细胞hIGF-I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 将构建的含有目的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IGF-GFP体外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采用RT-PCR及免疫化学染色检测转染软骨细胞中hIGF-I的表达情况,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基因GFP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二甲基驱甲蓝法及ELISA法对转染hIGF-I后的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表型进行检测.结果 G418筛选后获得的软骨细胞阳性克隆,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hIGF-1基因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得到稳定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的软骨细胞可激发出绿色荧光,证明转染成功.转染软骨细胞株的增殖能力、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分泌水平,在转染后6 w内均高于同时间点未转染的软骨细胞,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能有效地将hIGF-I基因转染至兔软骨细胞并获得稳定表达,同时转染后的软骨细胞增生活跃,能够在较长时间维持软骨细胞表型,为进一步研究软骨缺损的组织工程修复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作者:宋之明;张绍昆;孙洋;任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过敏性休克死者各器官组织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变化,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鉴定的形态学依据.方法 机械性损伤死者8例(对照组),明确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死亡者27例的尸体,取其肺、心、肝、脾、肾、小肠和咽喉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过敏性休克组肺、小肠、肾MCT增多,肺、小肠肥大细胞增多(P<0.01),小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P<0.01).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尸体,其肺、小肠、肾MCT增多,肺、小肠肥大细胞增多,小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多.
作者:高艳斌;卢英强;宣兆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开放性输血和限制性输血对重症监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人随机分为开放性输血(Hb<100 g/L作为输血指征)和限制性输血(Hb<70 g/L作为输血指征)两组,观察患者预后、死亡率等方面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死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衰竭器官数量、55岁患者死亡率、APACHEⅡ评分≤20患者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重症感染发生率、肺水肿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人在Hb降至70 g/L时再输入红细胞,并将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70~90 g/L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明艳;冯虹;任舒;臧妤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易于扩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细胞、脂肪细胞及基质细胞等不同的细胞系分化<'[1]>.MSCs的成骨分化受到多重信号通路的调控,如何定向诱导其成骨分化是解决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来源的一个重要前提.近年来的报道称Wnt经典途径对生理成骨是必需的<'[2]>.
作者:杨玮;徐道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LA-G的表达及其与IL-10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38例肺癌和1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HLA-G和IL-10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LA-G和IL-10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肺组织的12.3倍(P<0.001)和11.7倍(P<0.001).3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21(55.3%)例HLA-G表达阳性,有23(60.5%)例IL-10表达阳性.10例正常肺组织无HLA-G和IL-10蛋白的表达.HLA-G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肺癌的TNM分期成正相关(P=0.007,P<0.001).HLA-G与IL-10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没有明显相关.结论 HLA-G和IL-10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HLA-G的高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杨卫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康脑液2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2号高、中、低剂量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缺血2 h,于再灌注24 h后观察神经功能,再灌注1、3、7,14,21 d,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再灌注21 d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CD105检测血管密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2号治疗组神经功能及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各种促血管生成因子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或P<0.01),脑组织血管显著增多(P<0.05或P<0.01).结论 康脑液2号能治疗脑I/R大鼠,可能促进脑I/R大鼠缺血周围区域血管新生.
作者:梁起保;薛茜;赵秀芳;石会娟;邹玉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MgSO<,4>)预处理及治疗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MgSO<,4>预处理组和治疗组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预处理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治疗组于再灌后即刻腹腔注射.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氯(NO)含量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ATP酶的活性.结果 MgSO<,4>预处理和治疗各组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再灌组.假手术组及MgSO<,4>预处理和治疗各组脑组织NO含量和NOS、iNOS活性均低于再灌组(P<0.05,P<0.01).脑组织钠钾ATP酶及钙镁ATP酶的活性假手术组及MgSO<,4>预处理和治疗各组均高于缺血再灌组(P<0.05).结论 MgSO<,4>预处理和治疗均可能通过降低NOS及iNOS活性及NO含量,增加ATP酶的活性,减轻神经元损伤程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卫东;董银凤;朱旭友;吕鸿燕;陈前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探讨男性左心房内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拟定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的标准.方法 收集了全国205个单位8 226例健康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 分别建立模型,然后通过T检验选取优模型,得出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果 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性,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比较出一个优的回归方程:Y=28.07-0.000 087 72X<,1>-0.000 060 27X<,2>+0.000 844 9X<,3>+0.011 99X<,4>+0.000 129 5X<,5>+0.027 21X<,6>+0.495X<,7>±2.88.Y是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mm),X<,1>是海拔高度(m)、X<,2>是年日照时数(h)、X<,3>是年平均气沮(℃),X<,4>是年平均相对湿度(%)、X<,5>是年降水量(mm)、X<,6>是气温年较差(℃)、X<,7>是年平均风速(m/s),2.88是剩余标准差.并通过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精确地内插出中国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图.结论 如果想要获得某地的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可以通过方程计算得出结果,从地理分布图也可得到中国任何地方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的参考值.
作者:井静;葛淼;向思亭;王欣;张亚平;闫燕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