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延髓腹外侧头端活性氧介导室旁核血管紧张素Ⅱ的交感兴奋作用

钟明奎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 交感神经活动, 室旁核, 延髓腹外侧头端, 活性氧
摘要:目的 探讨延髓腹外侧头端(RVLM)活性氧(ROS)是否介导室旁核(PV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交感兴奋作用.方法 实验在去压力感受器神经支配和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的麻醉大鼠上进行.采用立体定位仪进行核团定位微量注射,在体记录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RSNA)、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PVN内微量注射AngⅡ剂量依赖性地引起RSNA增强和MAP升高.应用超氧阴离子清除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或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拟似物聚乙二醇-超氧化物歧化酶(PEG-SOD) 清除RLVM内ROS对RSNA和MAP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抑制PVN内微量注射AngⅡ引起的交感兴奋作用.应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cynin)或氧化酚砷(PAO)抑制RLVM内ROS的生成也可减弱AngⅡ的效应.结论 RLVM内NAD(P)H氧化酶来源的ROS介导了PVN内AngⅡ的交感兴奋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ROS在齐墩果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ROS在齐墩果酸(OA)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分瓶培养细胞,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和12、24、48 h的OA用药组.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制备去线粒体细胞浆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caspase-9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水平.结果 OA处理HL-60细胞后,ROS含量增加,并引起caspase-9的激活.结论 OA使ROS量增加,通过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诱导HL-60细胞凋亡.

    作者:杨玉;刘莉;商宇;张鹏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β1-42诱导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目的 以Aβ1-42诱导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加入不同浓度Aβ1-42诱导并收获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继发性死亡情况.结果 Aβ1-42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流式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及继发性死亡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结论 Aβ1-42诱导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可作为理想的AD细胞模型.

    作者:张云鹤;张一娜;刘歆;王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胃肠道类癌20例内镜诊治及临床分析

    类癌属神经内分泌性肿瘤,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病变,具有潜在恶性,绝大多数发生于消化道,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早期常无明显特异的临床表现,后期增大可变为恶性并可发生远处转移.内镜下诊断类癌比较困难,需要结合病理活检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胃肠道类癌患者内镜及临床资料,以探讨如何提高消化道类癌诊断率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

    作者:陈丹峰;柴艳;夏研;宫雪娟;苏显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锻炼的意义

    临床工作中常遇见食道癌可行手术切除,但肺功能较差的高龄患者.开胸术对肺功能要求高,手术中创伤大,术中、后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大.而相对扩大手术适应证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手术前后肺功能锻炼,肺功能测定常规应用于胸心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评估.本试验手术前后采用多种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六伢;谢宗涛;顾丹凤;王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同血清浓度及体外培养时间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生长曲线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不同血清浓度及体外培养时间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生长曲线和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培养,并用磺基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酶标仪法(A490 nm波长)测量各孔的吸光值(OD值)并转化为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生长曲线.同时,分别采用HE染色法、吖啶橙荧光染色进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形态学观察.结果 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分别在不同浓度的血清中培养2、4、6、8 d,其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生存情况及细胞形态学改变.将该细胞系处于相同培养时间和不同血清浓度(0%、20%、40%、60%、80%、100%)时,在20%和40%血清浓度组中,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基本表现为OD值呈现快速增加趋势、且对细胞生长促进作用较强;而血清浓度为0%和100%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生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及OD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该细胞系处于不同培养时间、且相同血清浓度时,除0%组OD值呈现减弱趋势,其他浓度组随时间的延长OD值呈增加趋势,在4 d之内OD值增长较快,4~6 d增长趋势减弱,6~8 d增长趋势回升,尤其是100%组.在这种实验条件下,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形态学也发生了相应改变.结论 不同血清浓度及不同培养时间等体外培养环境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系生长和生存及细胞学形态均有明显影响,提示利用血清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时应充分考虑所添加血清的浓度以及细胞培养的时间.

    作者:董萍;杨永鹏;丁克祥;刘敏;罗迎霞;丁宇;左夏林;韩晋云;杨方应;丁振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农村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与应用

    目的 探讨农村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与实用价值.方法 实地调查农村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的形式与内容,农村社区老年居民纸质健康档案的构建方法,健康档案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结果 老年人2 456人,为杨林镇农村社区总人口的15.49%,全部建立健康档案.高血压是农村社区老年居民的主要病种.结论 农村社区老年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对于促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保障农村社区老年居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诸葛毅;俎德玲;杨卫东;鲁永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家兔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家兔核因子-κB(NF-κB)及炎性因子(IL-6、TNF-α、CRP)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室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衰模型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BMSCs移植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IL-6、TNF-α的mRNA表达及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浓度.结果 细胞移植后28 d,与AMI后心衰模型组相比,正常对照组、BMSCs组舒张末期容积(EDD)均明显减低,射血分数(EF)及缩短分数(FS)均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7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后心衰模型组、BMSCs组的血清IL-6、TNF-α、CRP的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AMI后心衰模型组和BMSCs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细胞移植后28 d,BMSCs组血清IL-6、TNF-α、CRP浓度和心肌组织NF-кB、IL-6、TNF-α比AMI后心衰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移植后28 d时,EF与炎性因子呈负相关,与心肌NF-κB呈负相关.结论 自体BMSCs移植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NF-кB表达及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左室重塑,改善AMI后心功能.

    作者:乔建晶;李树仁;胡炜;王天红;刘东霞;荀丽颖;郝淸卿;吴迪;董洁;齐晓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性病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中国人与白种人在闭塞性脑血管病的分布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被归因于种族的不同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不同.印度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介于白人和东方人之间[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为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是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但椎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发作则以颅外病变为主[2].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征为颈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青年患者,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狭窄,而青年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狭窄,老年患者前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3].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王文科;马新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腰椎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腰椎的骨性关节炎主要特征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骨质增生,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通常50岁以前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病,但50岁以后女性患病增多[2],60岁以上者达78.5%[3].骨性关节炎常累及手、膝、髋、椎体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甄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肠镜介入切除直肠息肉样肿物86例分析

    直肠癌是人类肠道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直肠癌发生率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绝大多数直肠癌起源于原发的腺瘤性息肉或腺瘤,直肠中的息肉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等多种类型,其中腺瘤被认为可发展为癌.腺瘤癌变的危险性与其组织学类型,大小以及初检查的数目等因素相关 [1].本文就大肠镜下介入切除直肠息肉样肿物的疗效和预后进行临床评估.

    作者:步春升;陈宪秋;于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硫氧还蛋白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常呈不可逆进展,透析病人中DN患者占20%~40%[1],故D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璇;郭常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源CT双能定量扫描测量骨密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DEQCT)与单能定量CT骨密度测量方法(SEQCT)测量正常成人腰椎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临床上常用的SEQCT测量方法分别测量正常成年人腰椎骨密度,并将两种测量方法所测骨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DEQCT法所测各年龄组腰椎骨密度值变化与年龄明显相关,且均较SEQCT法测量值高,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EQCT测量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测量方法的不足,能够为临床提供较SEQCT法更为精确的骨密度测量值.

    作者:蒋宝国;黎秋菊;陈晓朝;宣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综合治疗老年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严重危害老年患者视力、预后较差、致盲率高的眼科急症之一,发病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无光感,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1].随着人口趋于老龄化,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老年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笔者采用复方樟柳碱、奥扎格雷钠、尿激酶联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孙伟光;马岩;鞠善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褪黑素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亚型CYP2C9、CYP2D6、CYP3A4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大鼠肝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 (CYP450) 酶亚型CYP2C9、CYP2D6、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大鼠灌胃0.54 mg·kg-1·d-1的褪黑素,连续7 d,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P2C9、CYP2D6、CYP3A4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CYP2C9、CYP2D6、CYP3A4的活性无变化(P>0.05).结论 褪黑素对CYP450酶 CYP2C9、CYP2D6、CYP3A4活性无影响.

    作者:刘明远;杨光远;王跃新;张春斌;白雪;张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血管病与神经元凋亡

    不同类型脑血管病(CVD)都存在局灶性或全脑缺血,细胞凋亡是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由于该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逆性,寻求细胞凋亡与血液循环障碍相关器官、组织和细胞缺血性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利用抗凋亡治疗减轻缺血造成的损伤,一直是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普遍关注的热点.

    作者:刘利宁;王满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CXCL12与CXCR4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胆囊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并且预后极差,术后5年生存率是5%~42.3%,除手术之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目前对胆囊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仍缺乏充分的认识.文献报道,趋化因子CXCL12与其受体CXCR4 所构成的CXCL12-CXCR4生物学轴(CXCL12-CXCR4 biological axis) 在多种实体肿瘤的播散和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L12与CXCR4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吕海涛;王文斌;刘润田;边伟;马毓梅;张树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RAS双重阻断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导入的102例DN临床期肾病患者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3组在糖尿病常规干预基础上,分别予贝那普利,缬沙坦,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3个月,测尿蛋白排泄率(UPER)等指标,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 ①3组UPER均呈下降趋势,以联合组下降更迅速(F=4.507,P=0.000).②9个月内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肾脏累计生存率分别是59.4%、66.7%和87.1%(Kaplan Meier法),Log Rank检验,χ2=6.052,P=0.048.结论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均能改善DN的肾功能,但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单药方案.

    作者:刘会贞;刘雯;李金荣;张秋君;刘秀云;韩改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降低MCI转化率的某些研究进展

    Burton[1]近指出,因AD的患病率在≥65岁者可高达1/10,在≥85岁者可高达半数,尚不包括VD等痴呆在内,其严重性不言而喻;并且指出,防治AD应从出现症状前开始,预期可能取得较佳防治效果.

    作者:马永兴;陆佩芳;李瑾;朱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电针对拟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拟老年性痴呆(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东莨菪碱,胃饲三氯化铝(AlCl3)制备多因素损伤拟AD动物模型,在造模同时给予电针干预,应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海马区CA1区突触素表达水平,透射电镜测定突触面数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变化.结果 电针能明显改善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上调突触素表达.结论 ①多因素损伤能成功制备拟AD大鼠动物模型.②电针促进海马CA1区重建而提高突触素表达可能是改善拟AD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威;唐伟;孙忠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钙化病变的诊断评价

    多排螺旋 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 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有明显钙化血管段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影像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从而明确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及CTA评估钙化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

    作者:陈桂芬;杜慧峰;王冬梅;刘蓉昕;刘晔;李全亮;孟繁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