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贞;刘雯;李金荣;张秋君;刘秀云;韩改颖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导入的102例DN临床期肾病患者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3组在糖尿病常规干预基础上,分别予贝那普利,缬沙坦,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3个月,测尿蛋白排泄率(UPER)等指标,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 ①3组UPER均呈下降趋势,以联合组下降更迅速(F=4.507,P=0.000).②9个月内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肾脏累计生存率分别是59.4%、66.7%和87.1%(Kaplan Meier法),Log Rank检验,χ2=6.052,P=0.048.结论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均能改善DN的肾功能,但联合用药方案优于单药方案.
作者:刘会贞;刘雯;李金荣;张秋君;刘秀云;韩改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价,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BMI、婚姻状况、并发症和病程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并发症数量和病程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并发症和病程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对这两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痰菌等临床相关因素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尹海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鉴别2型糖尿病(T2DM)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9-9的阳性界值.方法 化学发光法测定T2DM组(n=120)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组(n=403)血清CA19-9浓度.统计软件SPSS17.0对各组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绘制ROC曲线确定CA19-9在2型糖尿病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阳性界值.结果 T2DM组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组间CA19-9有显著性差异.ROC曲线确定CA19-9在两组间的阳性界值为40.0 U/ml.结论 以40.0 U/ml作为CA19-9阳性界值可以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作者:夏丽;肖谦;向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60岁以上老年人易患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各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能及时诊断老年人心脏疾病显得尤为重要.心电图检查是筛查、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经济、简便和安全的特点.本文拟分析不同年龄段心电图异常检出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胡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DEQCT)与单能定量CT骨密度测量方法(SEQCT)测量正常成人腰椎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临床上常用的SEQCT测量方法分别测量正常成年人腰椎骨密度,并将两种测量方法所测骨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DEQCT法所测各年龄组腰椎骨密度值变化与年龄明显相关,且均较SEQCT法测量值高,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EQCT测量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测量方法的不足,能够为临床提供较SEQCT法更为精确的骨密度测量值.
作者:蒋宝国;黎秋菊;陈晓朝;宣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性病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中国人与白种人在闭塞性脑血管病的分布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被归因于种族的不同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不同.印度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介于白人和东方人之间[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为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是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但椎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发作则以颅外病变为主[2].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征为颈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高于中青年患者,颅外动脉狭窄高于颅内动脉狭窄,而青年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狭窄,老年患者前循环及后循环动脉狭窄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3].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王文科;马新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卵巢癌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而上皮性卵巢癌目前仍然是女性生殖系统首位的致死性恶性肿瘤.由于卵巢癌发现时70%~80%已为晚期,常规的手术、化疗难以治愈,即使暂时缓解亦常在2~3年后复发.而且卵巢癌发病年龄多发于50岁以上,化疗对机体损伤较大,患者对化疗耐受性也差.因此寻找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化疗药物来提高老年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成为临床医生的治疗重点.
作者:郎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多排螺旋 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 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有明显钙化血管段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影像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从而明确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及CTA评估钙化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
作者:陈桂芬;杜慧峰;王冬梅;刘蓉昕;刘晔;李全亮;孟繁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严重危害老年患者视力、预后较差、致盲率高的眼科急症之一,发病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无光感,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可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1].随着人口趋于老龄化,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老年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笔者采用复方樟柳碱、奥扎格雷钠、尿激酶联合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孙伟光;马岩;鞠善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组织NO和NOS含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灵芝孢子粉组(灵芝孢子粉灌胃)、癫痫组(腹腔注射戊四氮,1.0 ml生理盐水灌胃)和正常对照组(1.0 ml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迅速取脑组织匀浆,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NO和NOS含量.结果 与癫痫组相比,灵芝孢子粉组脑组织NO和NOS含量显著降低 (P<0.05).结论 癫痫能导致脑组织大量的NO与NOS表达,灵芝孢子粉能够抑制癫痫大鼠脑组织NO与NOS的表达,对癫痫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伟群;张明亮;于海波;李晶;王显钢;王淑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不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含量,明确其与骨质疏松的相关规律.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97例骨质疏松患者,所有诊断参照1999年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测量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对照分析测量结果.结果 骨量减少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严重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骨质疏松情况呈一定的正相关性,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水平能辅助诊断骨质疏松,也可了解治疗效果.
作者:薛昊罡;冷冰;马恩元;蒋维海;崔双;单广宇;苗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肠梗阻(acute obstruction,AO)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本文系统回顾了我院外科收治的100例AO患者,探讨不同病因在老年和中青年中的分布情况及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因素.
作者:林英健;齐玲芝;于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卒中后抑郁(Pl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有人报道其发生率为脑卒中患者的46.0%,与病灶位置、社会支持质量、家庭关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病前人格特征有关[1].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从药物、针刺、心理康复等多个角度进行干预,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PSD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凤芝;阎琪;赵玉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2.8为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组(EH伴IR)27例,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组(EH无IR)33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IR),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logic9彩色超声检查仪器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同时进行一般检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查.结果 (1)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在对照组、EH无IR组和EH伴IR组中逐渐降低,EH伴IR组与对照组比较,EH伴IR组与EH无IR组比较,EH无I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在对照组、EH无IR组和EH伴IR组中逐渐增高,且EH伴IR组与EH无IR组比较,EH伴IR组与对照组比较,EH无I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其水平降低加速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作者:崔倩卫;冷吉燕;卜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不同类型脑血管病(CVD)都存在局灶性或全脑缺血,细胞凋亡是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由于该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逆性,寻求细胞凋亡与血液循环障碍相关器官、组织和细胞缺血性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利用抗凋亡治疗减轻缺血造成的损伤,一直是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普遍关注的热点.
作者:刘利宁;王满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以Aβ1-42诱导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 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加入不同浓度Aβ1-42诱导并收获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继发性死亡情况.结果 Aβ1-42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流式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及继发性死亡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结论 Aβ1-42诱导后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可作为理想的AD细胞模型.
作者:张云鹤;张一娜;刘歆;王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Tau基因及其编码的微管相关蛋白异常早发现于阿尔茨海默病(AD),随着对Tau基因研究的深入,Tau基因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且有新的发现,近研究表明,Tau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D、额颞叶痴呆(FT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皮质基底节变性(CBD)、帕金森病(PD)的发病存在潜在的相关性.本文将概述Tau基因的构成,Tau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部分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周美鸿;吴成斯;徐仁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类癌属神经内分泌性肿瘤,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病变,具有潜在恶性,绝大多数发生于消化道,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早期常无明显特异的临床表现,后期增大可变为恶性并可发生远处转移.内镜下诊断类癌比较困难,需要结合病理活检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胃肠道类癌患者内镜及临床资料,以探讨如何提高消化道类癌诊断率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
作者:陈丹峰;柴艳;夏研;宫雪娟;苏显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属对患者功能康复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唐山地区3 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的20名有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家属,运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Miles和Huberman的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不同患者家属对脑卒中康复知识认知程度迥异,经分析,对家属的知识取向萃取出5个类型:积极探索型、一般主动型、被动接受型、墨守成规型、消极淡漠型.结论 家属文化因素、脑卒中家族史及医护人员的宣传对家属的知识取向有影响,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类型家属的知识现状,制定个性化的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作者:龚素芬;邢凤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