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切除术术式对术后的影响

丁巍;蒋燕;张鹏;张弘

关键词:甲状腺癌, 老年,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术式对于二次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在2001~2010年6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甲状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29例(42.6%)患者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39例(57.4%)患者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者全切术和/或合并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轻微的术后并发症,其中%的患者是一过性低血钙.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术式没有必然联系.4例(13.8%)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患者和21例(53.8%)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者全切术和/或合并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需要接受二次手术.结论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甲状腺手术术式没有明显相关,但是,接受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者全切术和/或合并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高.对于老年甲状腺癌患者,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应该作为标准的手术治疗术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凌蔻导浊排毒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凌蔻导浊排毒方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冰醋酸腐蚀法造模.造模后空白、模型两组给生理盐水,治疗组予凌蔻导浊排毒方,对照组给奥美拉唑,均通过灌胃途径给药.观察溃疡指数,测定大鼠血清NO含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降低大鼠的溃疡指数(P<0.05),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P<0.05),升高大鼠血清NO含量(P<0.05).结论 凌蔻导浊排毒方对胃溃疡具有较好促愈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胃黏膜保护因子NO的合成和释放以及明显升高VEGF的水平有关.

    作者:王志坤;刘启泉;苏芳;靳凌瑜;王维;张晓利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听觉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1,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听觉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听觉损害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拟为预防或者减轻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林碧;陈君;蔡沁;陈雄;陈建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Wingspan支架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Wingspan支架是具有弹性、自膨、微导管输送的镍金属支架,是第一个专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ICAD)设计的自膨支架.本文将本科收治的12例Wingspan支架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

    作者:朱吉祥;胡采霞;陈发军;李贵福;罗望池;尤劲松;石尧;马朝晖;张佛明;朱文燕;古振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体外活化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活性.方法 分离恶性胸水单个核细胞(PEMCs),采用两步贴壁法,获得非贴壁细胞,树突细胞及淋巴细胞是其主要功能细胞成分.IL-2活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S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免疫功能,SP法S-100蛋白染色检测树突细胞.结果 IL-2活化培养7 d后肿瘤浸润树突细胞(TIDC)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数量明显增加(P<0.01).恶性胸水TIDC经过IL-2活化后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结论 IL-2活化肿瘤微环境中TIDC,使其恢复免疫监视功能,有效地负载肿瘤抗原,协同TIL等其他免疫细胞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黄艳;王红阳;郭继芳;刘飒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辛伐他汀联合杞菊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和杞菊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杞菊地黄丸组、辛伐他汀与杞菊地黄丸联合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给药2 w后检测血糖、LDH、CK、Na+-K+-ATP酶、Ca2+-Mg2+-ATP酶、羰基、MDA、SOD、GSH-Px.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大鼠血糖、LDH、CK水平明显降低,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羰基、MDA含量显著减少,SOD、GSH-Px活性显著上调,且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杞菊地黄丸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损伤,可能与其缓解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陈宇;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试验资料和数据皆取自我市獐子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参与流调者共1 027人,其中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MS的诊断标准,筛选出MS患者53例,再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75例,由专人记录并测定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血压等临床资料.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空腹血胰岛素、PAI-1水平,采集尿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结果 MS患者血浆中PAI-1的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PAI-1活性升高是MS患者的特征之一,血胰岛素水平升高与PAI-1升高有关.

    作者:刘畅;陶晓峰;王丽;高政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两种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方法的临床对比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ELISA定性检测HBV-M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关系.方法 采用TRFIA和ELISA法分别检测216份血清标本HBV-M,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异同.结果 TRFIA法的HBeAb检测结果与ELISA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单个HBV-M检测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TRFIA法和ELISA法两种检测方法在HBsAg、HBeAb、HBcAb三种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cAb二种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IA检测HBV-M比ELISA法敏感,可作为HBV指标定量的一种常规方法.

    作者:秦望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性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T2DM UTI)的临床及病原菌特点,及与不存在糖尿病的尿路感染(UTI)的异同.方法 收集我院T2DM伴UTI和单纯UTI病例共693例,对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实验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但T2DM伴UTI组男性患病率高于UTI组(χ2=8.648,P=0.003).T2DM伴UTI组的年龄(t=8.179,P<0.001)、住院天数(t=2.916,P=0.004)、无症状菌尿率(χ2=38.252,P<0.001)以及抗生素联合应用率(χ2=16.674,P<0.001)显著高于UTI组.大肠埃希氏菌(E.coli)为主要病原菌,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布T2DM伴UTI组明显高于UTI组(χ2=5.886,P=0.015).T2DM伴UTI组真菌(χ2=6.027,P=0.014)及革兰阳性球菌(χ2=6.636,P=0.010)致病率高于UTI组.对E.coli药敏结果分析显示:敏感抗生素为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C).T2DM伴UTI组对氨苄西林(AMP)(χ2=4.663,P=0.031)、妥布霉素(TOB)(χ2=9.591,P=0.002)、加替沙星(GAT)(χ2=8.546,P=0.00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χ2=22.763,P<0.001)、呋喃妥因(NIT)(χ2=4.231,P=0.040)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χ2=16.175,P<0.001)耐药率均较UTI组高,对头孢吡肟(FEP)耐药率低于UTI组(χ2=3.919,P=0.048).结论 T2DM的存在使男性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较非糖尿病人增加,无症状菌尿的比例也增加,尿路真菌、革兰阳性球菌及耐药菌感染几率增加,从而使抗生素联合应用增加,治疗难度加大.

    作者:陈宇;刘东方;李荣;龙敏;王波;程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运动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在老年人中较常见.CHF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预后不良.为探讨运动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老年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观察了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的疗效.

    作者:张洪侠;桑林;卢艳;金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信息动态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巴戟天多糖对肝星状细胞片细胞中MCP-1、IL-8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巴戟天多糖对肝星状细胞片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IL-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醛造模,形成肝星状细胞片细胞,作为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体外研究模型.以巴戟天的提取物巴戟天多糖给Begle犬进行灌胃给药,取给药后2.5 h的血清作为实验药物血清,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星状细胞片细胞中MCP-1、IL-8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的肝星状细胞片细胞中MCP-1、IL-8的表达较正常组细胞减小(P<0.05),药物血清组给药后的肝星状细胞片细胞中的MCP-1、IL-8的表达较模型组细胞显著增加(P<0.05).结论 巴戟天多糖可能通过影响MCP-1、IL-2等基因的表达,对机体免疫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作者:刘琛;赫长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齿状回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观察海马、齿状回细胞凋亡情况,用体视学参数--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定量地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后上述区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CA2区,齿状回凋亡细胞较少,复方丹参组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较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和齿状回的损伤.

    作者:陈建珍;叶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改变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诱导DM大鼠模型.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DM组、正铁血红素Hemin(HO-1)诱导剂组、ZnPP(HO-1抑制剂)组.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TNF-α和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min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与DM组相比明显增高;而给予ZnPP后DM大鼠MDA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M大鼠UEA上升(P均<0.01),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Hemin组UEA与DM 5 w组相比已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ZnPP组大鼠UEA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DM大鼠肾组织TNF-α及HO-1 mRNA表达增加;应用Hemin后DM大鼠肾脏组织TNF-α表达减少(P<0.01).结论提高DM大鼠肾脏HO-1表达水平可以改善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延缓肾功能障碍.

    作者:邢邯英;野战鹰;张冬会;付玲娣;裴华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骶尾旁入路治疗复发性骶前囊肿1例

    骶前肿瘤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之间的间隙内的肿瘤,也称直肠后肿瘤,其中骶前囊肿为常见,约占骶前肿瘤的74%.成人骶前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位置深、周围毗邻关系复杂,不易早期发现,手术难度大.骶前囊肿局部癌变率为8%,感染率为30%.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1例复发性骶前囊肿,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姜洋;李博;李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早期心肌梗死的疗效

    自从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临床应用以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治疗中,效果较佳,是有效的溶栓药[1,2].不过临床中的报道多为单纯采用静脉途径进行溶栓治疗,很少有学者采用动、静脉结合溶栓疗法[3,4].为缩短再灌注恢复时间,提高疗效,本文利用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早期AMI,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罗志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健康睡眠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康复效果观察

    大多数老年人长期伴随疾病而生存,其中睡眠障碍是常见问题之一,患病率高达49.9%[1].长期睡眠障碍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患、记忆力减退等[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干预方法是药物,而药物的长期应用会有许多副作用.非药物干预报道甚少,急需探索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睡眠干预方法.本文针对前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设计了一套健康睡眠模式,应用于改善老年人睡眠状况,观察其康复效果.

    作者:周会兰;陈长香;邢琰;吴安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国内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及干预现状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及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1].人口老龄化及相伴而来的健康护理问题已经是21世纪我国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在重视维护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同时,还需要保证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卫生健康.

    作者:张冉;高玉霞;王桂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近端等结构的骨折,老年患者由于多伴有骨质疏松,肱骨近端一旦发生骨折,极易粉碎,并造成复杂骨折,而且多伴有肩关节脱位,治疗相当棘手.临床上对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绝大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就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约20%的复杂骨折需要住院手术治疗[1].我科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应用锁定钢板(LP)和三叶草钢板(Cloverleaf Plate,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9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王维山;董金波;李宽新;何斌;李长俊;史晨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丹参治疗肺心病肝损害47例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引起肝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死亡率较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增高30%以上.本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慢性肺心病肝损害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ACI)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诊治指南指出: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ACI的功能结局.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大量文献报道依达拉奉和纳洛酮能逆转脑神经细胞损伤,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抑制自由基释放和脂肪过氧化物的大量产生及抑制细胞钙内流超载,改善细胞的代谢,减轻脑水肿,从而保护脑细胞.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依达拉奉和纳洛酮联用治疗ACI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守嫔;彭晓兰;严雯;赵静;杨永娜;李瑞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