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祥;胡采霞;陈发军;李贵福;罗望池;尤劲松;石尧;马朝晖;张佛明;朱文燕;古振云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Pim-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标本进行Pim-3的基因产物测定,并将其与患者生存期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Kaplan-Meier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TNM分期、Pim-3表达、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Pim-3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其中以病理分级和Pim-3表达为重要.结论 Pim-3的高表达预示着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寇炜;赵晋;吴静;窦春江;顾巧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中趋化生长因子受体-7(CCR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结直肠患者和7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CCR7、VEGF-D和D2-40的表达.结果 CCR7和VEGF-D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其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直肠癌中CCR7和VEGF-D、CCR7和MLVD、VEGF-D和MLVD的表达均具有正相关性.CCR7、VEGF-D和MLVD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差密切相关.结论 CCR7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还对VEGF-D的表达及淋巴管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检测CCR7、VEGF-D和D2-40可能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
作者:关国平;张志勇;冯俊伟;姜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肾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12 w后检测三组大鼠的血脂、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以及肾皮质colipase浓度.结果 高脂血症组尿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组织colipase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高脂血症组(P<0.01),血清及肾组织colipase含量高于高脂血症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还能显著增加血清及肾组织colipase水平,colipase的增加可能是辛伐他汀保护高脂血症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肖云;谢辉;肖洁;张萌;吴峻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福氏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由于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患细菌性痢疾的比例有升高趋势.本文分析我院近年来老年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变迁.
作者:焦红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 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占10%~23%[1],严重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且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时可导致死亡.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具有简便、无痛、无创、安全的特点,是一种治疗CFC的新兴生物行为治疗方法,本文应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邓罡;张瑛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临床常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引起肝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死亡率较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增高30%以上.本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慢性肺心病肝损害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1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汉族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70例对照者和32例OP患者的VDR基因Fok1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分别计算两组人群Fok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 对照组人群Fok1多态性FF、Ff、ff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8.57%、50%、11.43%.OP组分别为21.88%、43.75%、34.37%.两组人群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χ2=8.211,P<0.05).结论 老年女性VDR基因Fok1多态性与OP相关.
作者:邢少姬;张利芳;韩丽红;程子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截肢或危及生命[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患者肢体动脉栓塞病例逐年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来收治的老年肢体动脉栓塞病例.
作者:程瑞;尚学军;陆旭;周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唇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唇癌组织、15例正常唇黏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HT6H〗结果 在正常唇黏膜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4/15;而在唇癌细胞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26/32,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VEGF阳性表达强度增高,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672,P<0.001);TNM分期与VEGF表达无关.结论 VEGF在唇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在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亚娟;金志威;隋春波;刘文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和杞菊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杞菊地黄丸组、辛伐他汀与杞菊地黄丸联合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给药2 w后检测血糖、LDH、CK、Na+-K+-ATP酶、Ca2+-Mg2+-ATP酶、羰基、MDA、SOD、GSH-Px.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大鼠血糖、LDH、CK水平明显降低,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羰基、MDA含量显著减少,SOD、GSH-Px活性显著上调,且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杞菊地黄丸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损伤,可能与其缓解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陈宇;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齿状回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观察海马、齿状回细胞凋亡情况,用体视学参数--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定量地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后上述区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CA2区,齿状回凋亡细胞较少,复方丹参组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较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和齿状回的损伤.
作者:陈建珍;叶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LSS)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文献报道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证实合并椎管狭窄者占49.5%~56%[1],腰椎管狭窄的发生除了先天因素外,更多地与后天因素如: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增生等相关,LSS是老年人常见的腰腿痛的原因,可引起下肢病痛、无力,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以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可因此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等问题,手术治疗是公认有效治疗本病的方法,但有学者在8~10年的随访表明: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在背部疼痛缓解,主要症状改善及对当前状态满意度方面相类似[2].
作者:鞠智卿;姜贵云;杨晓莲;王红卫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1,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听觉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听觉损害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拟为预防或者减轻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林碧;陈君;蔡沁;陈雄;陈建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在老年人中较常见.CHF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预后不良.为探讨运动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老年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观察了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的疗效.
作者:张洪侠;桑林;卢艳;金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较为常见,它发病急、病因繁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决定该病预后的关键[1].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是该病的常规疗法,但因治疗的盲目性常发生再出血等不良预后[2].近年应用胃镜检查能准确判断发病原因,经胃镜检查后针对出血原因进行治疗已逐渐成为该病的首选方案[3].本文选择经胃镜检查并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与青少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魏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泪道探通联合泪道插管是单纯性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硅胶泪道引流管由于采用环形泪道置管方法,具有柔软光滑、固定方便、组织相容性好、留置时间长、插管无眼外暴露、方便术后护理等优点,方便应用于老年泪道阻塞患者[1].本文就相关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郝倩;王丹;刘海乐;胡晓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长期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其主要特点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多型性难治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难度.笔者近几年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肖翠君;刘红梅;张文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胰腺炎(AP)为消化科常见病,是老年人急腹症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偏向高脂型,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老年人的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重型胰腺炎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生理扰乱大,死亡率高达20%,临床常见AP继发糖尿病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可高达50%.本文拟将本院近年来A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永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心源性猝死(SCD)由于潜在的心脏疾病所引起出乎意料之外的突然的呼吸及循环停止,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及极差的预后,是当前深受重视的临床医学问题之一.现将我院10年来所抢救的85例SCD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旨在识别高危病人,有效预防猝死,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都斌;王贝贝;陈亚琴;徐荣贵;王雪仙;郑江;张雅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