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翠君;刘红梅;张文奇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与ELISA定性检测HBV-M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关系.方法 采用TRFIA和ELISA法分别检测216份血清标本HBV-M,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异同.结果 TRFIA法的HBeAb检测结果与ELISA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单个HBV-M检测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TRFIA法和ELISA法两种检测方法在HBsAg、HBeAb、HBcAb三种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cAb二种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IA检测HBV-M比ELISA法敏感,可作为HBV指标定量的一种常规方法.
作者:秦望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Duffy血型在人类学研究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1950年在多次输血的血友病患者血清中发现的抗Fya和1951年在一名产妇血清中发现的抗Fyb是Duffy血型系统中常见的两个抗体[1].Duffy血型系统有6个抗原,即Fya(FY1)、Fyb(FY2)、Fy3(FY3)、Fy4(FY4)、Fy5(FY5)、Fy6(FY6).Duffy血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q22-23,由于44号氨基酸的改变出现FY1和FY2这两种基因型[2].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血型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采用PCR-SSP方法对广西地区健康献血者进行Duffy血型的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周建月;田晓丰;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试验资料和数据皆取自我市獐子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参与流调者共1 027人,其中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MS的诊断标准,筛选出MS患者53例,再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75例,由专人记录并测定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血压等临床资料.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空腹血胰岛素、PAI-1水平,采集尿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结果 MS患者血浆中PAI-1的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PAI-1活性升高是MS患者的特征之一,血胰岛素水平升高与PAI-1升高有关.
作者:刘畅;陶晓峰;王丽;高政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心源性猝死(SCD)由于潜在的心脏疾病所引起出乎意料之外的突然的呼吸及循环停止,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及极差的预后,是当前深受重视的临床医学问题之一.现将我院10年来所抢救的85例SCD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旨在识别高危病人,有效预防猝死,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都斌;王贝贝;陈亚琴;徐荣贵;王雪仙;郑江;张雅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诱导DM大鼠模型.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DM组、正铁血红素Hemin(HO-1)诱导剂组、ZnPP(HO-1抑制剂)组.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TNF-α和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min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与DM组相比明显增高;而给予ZnPP后DM大鼠MDA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M大鼠UEA上升(P均<0.01),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Hemin组UEA与DM 5 w组相比已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ZnPP组大鼠UEA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DM大鼠肾组织TNF-α及HO-1 mRNA表达增加;应用Hemin后DM大鼠肾脏组织TNF-α表达减少(P<0.01).结论提高DM大鼠肾脏HO-1表达水平可以改善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延缓肾功能障碍.
作者:邢邯英;野战鹰;张冬会;付玲娣;裴华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仙灵骨葆含药血清在成骨细胞(OB)破骨细胞(OC)共同培养体系中对小鼠OB、OC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小鼠OB系MC3T3-E1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诱导成的破骨样细胞,建立细胞上清相通但细胞间不相互混杂的OB-OC共育体系,实验分为不同浓度(高、低)的仙灵骨葆含药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光镜观察OB矿化结节及OC骨吸收陷窝数并计数,收集共育体系中1、3 d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OPG、RANKL的含量.结果 从形态和功能活性证实培养细胞为OB和破骨样细胞;三组细胞培养7 d后,可见仙灵骨葆高浓度组矿化结节计数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低浓度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组细胞培养7 d后,空白对照组骨吸收陷窝数明显多于其余两组(P<0.01),而仙灵骨葆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培养液上清中OPG/RANKL比较,1 d后仙灵骨葆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比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3 d后仙灵骨葆高浓度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P<0.01),且低浓度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仙灵骨葆含药血清可促进共育系统中OB形成矿化结节的能力;减少破骨样细胞在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的能力;可影响体外培养OB-OC的功能调控信号系统,提高OPG/RANKL的比例,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张燕;杨光;孙国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1,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听觉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听觉损害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拟为预防或者减轻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林碧;陈君;蔡沁;陈雄;陈建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恶性胸水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活性.方法 分离恶性胸水单个核细胞(PEMCs),采用两步贴壁法,获得非贴壁细胞,树突细胞及淋巴细胞是其主要功能细胞成分.IL-2活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S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免疫功能,SP法S-100蛋白染色检测树突细胞.结果 IL-2活化培养7 d后肿瘤浸润树突细胞(TIDC)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数量明显增加(P<0.01).恶性胸水TIDC经过IL-2活化后具有抗原提呈功能.结论 IL-2活化肿瘤微环境中TIDC,使其恢复免疫监视功能,有效地负载肿瘤抗原,协同TIL等其他免疫细胞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黄艳;王红阳;郭继芳;刘飒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若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截肢或危及生命[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患者肢体动脉栓塞病例逐年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近来收治的老年肢体动脉栓塞病例.
作者:程瑞;尚学军;陆旭;周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行择期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28例,随机分为标准他汀组(n=115)和强化他汀组(n=113).于PCI术前7 d,纪录PCI后的TIMI血流、纠正的TIMI计桢数(CTFC)以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等.于PCI前后测量肌酸磷酸激酶(CK)、CK同工酶MB(CPK-MB)、肌钙蛋白I(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水平.结果 强化他汀组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0~1级显著少于标准他汀组,3级显著多于标准他汀组(P<0.05).强化他汀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01).CTFC在强化他汀组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01).强化他汀组的TMPG也显著优于标准他汀组(P=0.001).PCI术后24 h,CPK-MB和TnI在强化他汀组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CPK-MB:(18.74±8.41) ng/ml vs (21.78±10.64) ng/ml,P=0.018;TnI:(0.99±1.07) ng/ml vs (1.47±1.54) ng/ml,P=0.006].标准治疗组CK-MB升高者占27.8% (32/115),强化他汀组则只有15.9%(18/113)(P=0.030).标准他汀组TnI升高者显著多于强化他汀组[36.5% (42/115) vs 19.5%(22/113),P=0.04],其中,标准他汀组的心肌坏死发生率为13%(15/115),而在强化他汀组仅为4.4%(5/113)(P=0.021).PCI术后24 h,强化他汀组的hs-CRP、P选择素及ICAM水平均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01).结论 PCI术前使用强化他汀治疗比标准他汀治疗能更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同时伴有hs-CRP、P选择素和ICAM-1水平显著降低.
作者:贾新未;周磊;傅向华;丁超;梁淑新;谷新顺;范卫泽;孟凡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随着社会及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1].人口老龄化及相伴而来的健康护理问题已经是21世纪我国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在重视维护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同时,还需要保证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卫生健康.
作者:张冉;高玉霞;王桂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长期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其主要特点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多型性难治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难度.笔者近几年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肖翠君;刘红梅;张文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蛋白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糖尿病1个月组(M1)、3个月组(M3)、5个月组(M5).在不同时间点取视网膜,在视网膜切片上行VEGF免疫组化,同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并检测动脉血清中AGEs水平.结果 视网膜VEG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3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33.3%,M5组为88.9%;VEGF免疫组化阳性组的AGEs水平(91.31±17.28)高于阴性组(68.60±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P=0.029 4).M1组与M组相比AGEs水平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3、M5组与M组相比AGEs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透射电镜观察:M 组未见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改变,从M1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以M5组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变形,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线粒体肿胀变性,甚至呈空泡状.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AGEs水平升高与VEGF表达增强一致.
作者:董宇;崔治华;宋鄂;李朝晖;梁玲玲;刘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高血压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脑梗死、冠心病、肾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探讨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血压依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近年关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观念要点之一是主张联合用药,初始就加入新的药物,而告别传统的只用一种药物的治疗法.联合用药的观点已被明确写入多个高血压治疗的新指南[1].随着新的β受体阻断剂(βB)的问世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近年的降压治疗临床用药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ACEI)+βB(其中主要是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等)占有较高的使用率,并且收到较好的降压效应[2~4].本文分析ACEI与βB联合治疗高血压,以期为临床进一步使用、有效控制不同个体的高血压提供依据.
作者:朱岫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近端等结构的骨折,老年患者由于多伴有骨质疏松,肱骨近端一旦发生骨折,极易粉碎,并造成复杂骨折,而且多伴有肩关节脱位,治疗相当棘手.临床上对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绝大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就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约20%的复杂骨折需要住院手术治疗[1].我科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应用锁定钢板(LP)和三叶草钢板(Cloverleaf Plate,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9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王维山;董金波;李宽新;何斌;李长俊;史晨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病程往往较长,胰岛细胞功能差,并发症较多,单纯口服药物甚至胰岛素1~2次注射很难达到满意治疗效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满意的血糖控制,有效地降低大小血管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强化治疗可使其受益.但是,ACCORD、ADVANCE、VADT 3组研究显示强化血糖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常规降血糖组,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治疗中血糖波动幅度大,低血糖发生率高.因此,理想的治疗方案既要使血糖达标,又要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 (CSII )和多次皮下注射法 (MSI)治疗结果的比较,旨在评估这两种治疗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邵帅;季晓云;程永红;褚秀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比较119例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在饮食加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吡格列酮和安慰剂干预治疗,经治疗1年后,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后2 h胰岛素(P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PG、2 hPG、TC、TG、LDL、FINS及PINS均明显下降,HDL升高,吡格列酮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3%,低于安慰剂组的发病率(8.5%).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调节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耐量异常明显改善.
作者:徐寒松;雷闽湘;孔德明;向慧;谢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以关节退行性病变、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及疼痛、关节僵直畸形和关节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研究发现单纯电针治疗疗效不如电针综合其他方法治疗如:药物局部注射、物理治疗、传统中医疗法等,但这种综合疗法尚缺乏统一的治疗组合方式,组合中各疗法的治疗强度、频率、波型、剂量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且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KOA尚无治疗组合的区别,对疗效的评价缺乏客观的疗效评判标准.现就近5年电针综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KOA作一综述.
作者:张驰;谢羽婕;熊林波;胥方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为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不良而引发的心力衰竭.心室舒张功能不良可以是松弛功能不全使心室充盈变慢或不完全,或由于心室顺应性不良、膨胀受限导致心室充盈障碍.为了增加心室的充盈,需要增加静脉回流的压力,从而导致肺静脉压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所以从病理生理学来看,DHF是左室必须用提高左室充盈压的办法来获得正常的心室充盈和心搏量的一种代偿状态.其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是左室容积减少和舒张末压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或轻度减低.本文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DHF的效果,对比分析联合用药和单纯使用氨氯地平的疗效差别,为临床有效治疗DHF提供用药依据.
作者:武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辛开苦降合法及单法(辛开法、苦降法、甘调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从而提示该法及相关方剂(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醋酸直肠刺激法复制大鼠UC模型,检测合方组及拆方组对大鼠UC模型胃肠激素P物质(SP)、舒血管肠肽(VIP)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SP、VIP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性;合方组与拆方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辛开组与苦降组无差异(P>0.05);而与合方组比较,各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 辛开、苦降、甘调同时应用能够增强其对UC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营;李晓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