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松;雷闽湘;孔德明;向慧;谢晓云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7例患者化疗同时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直到疾病缓解时停药,同时选择性配合营养支持疗法、降低颅内压、抗骨转移治疗和止痛等治疗.观察症状变化、近期疗效、肿瘤进展时间、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7例患者CR 3例(11.11%),PR 16例(59.26%),SD 5例(18.52%),PD 3例(11.11%).有效率(RR)为70.4%,疾病控制率(DCR)88.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11.3个月.疗效以不吸烟者为好(P<0.05);性别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生存时间>24个月,5例>12个月,1年生存率29.6%,8例>8个月,8例>3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腹泻Ⅱ~Ⅲ度、胸面部丘疹、色素沉着等.结论 中晚期肺腺癌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疗效较好且安全,患者的耐受性及顺从性好.
作者:李沛;王彦荣;李宏宇;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泪道探通联合泪道插管是单纯性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硅胶泪道引流管由于采用环形泪道置管方法,具有柔软光滑、固定方便、组织相容性好、留置时间长、插管无眼外暴露、方便术后护理等优点,方便应用于老年泪道阻塞患者[1].本文就相关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郝倩;王丹;刘海乐;胡晓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Duffy血型在人类学研究中是一个有用的工具.1950年在多次输血的血友病患者血清中发现的抗Fya和1951年在一名产妇血清中发现的抗Fyb是Duffy血型系统中常见的两个抗体[1].Duffy血型系统有6个抗原,即Fya(FY1)、Fyb(FY2)、Fy3(FY3)、Fy4(FY4)、Fy5(FY5)、Fy6(FY6).Duffy血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q22-23,由于44号氨基酸的改变出现FY1和FY2这两种基因型[2].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血型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采用PCR-SSP方法对广西地区健康献血者进行Duffy血型的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周建月;田晓丰;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14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血浆8-iso-PGF2α的水平.采集患者年龄、吸烟等病史,记录发病后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同时计算梗死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血浆8-iso-PGF2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年龄>45岁、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的ACI患者血浆中含量有差异(P<0.05).ACI患者血压越高者血浆内8-iso-PGF2α水平越高.在吸烟与不吸烟ACI患者中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梗死灶体积ACI患者血浆8-iso-PGF2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其在血浆内水平越高;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ACI患者血清8-iso-PGF2α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浆内该成分水平越高.结论 ACI患者血浆8-iso-PGF2α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氧化损伤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赵明明;徐忠信;王宇;马明;王海燕;李新颖;赵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ACI)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诊治指南指出:国内外多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提示依达拉奉能改善ACI的功能结局.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药物.大量文献报道依达拉奉和纳洛酮能逆转脑神经细胞损伤,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抑制自由基释放和脂肪过氧化物的大量产生及抑制细胞钙内流超载,改善细胞的代谢,减轻脑水肿,从而保护脑细胞.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依达拉奉和纳洛酮联用治疗ACI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守嫔;彭晓兰;严雯;赵静;杨永娜;李瑞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诱导DM大鼠模型.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DM组、正铁血红素Hemin(HO-1)诱导剂组、ZnPP(HO-1抑制剂)组.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TNF-α和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min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与DM组相比明显增高;而给予ZnPP后DM大鼠MDA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M大鼠UEA上升(P均<0.01),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Hemin组UEA与DM 5 w组相比已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ZnPP组大鼠UEA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DM大鼠肾组织TNF-α及HO-1 mRNA表达增加;应用Hemin后DM大鼠肾脏组织TNF-α表达减少(P<0.01).结论提高DM大鼠肾脏HO-1表达水平可以改善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延缓肾功能障碍.
作者:邢邯英;野战鹰;张冬会;付玲娣;裴华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自从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临床应用以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治疗中,效果较佳,是有效的溶栓药[1,2].不过临床中的报道多为单纯采用静脉途径进行溶栓治疗,很少有学者采用动、静脉结合溶栓疗法[3,4].为缩短再灌注恢复时间,提高疗效,本文利用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早期AMI,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罗志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术式对于二次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在2001~2010年6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接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甲状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29例(42.6%)患者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39例(57.4%)患者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者全切术和/或合并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轻微的术后并发症,其中%的患者是一过性低血钙.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术式没有必然联系.4例(13.8%)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术患者和21例(53.8%)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者全切术和/或合并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需要接受二次手术.结论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甲状腺手术术式没有明显相关,但是,接受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者全切术和/或合并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高.对于老年甲状腺癌患者,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应该作为标准的手术治疗术式.
作者:丁巍;蒋燕;张鹏;张弘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比较119例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在饮食加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吡格列酮和安慰剂干预治疗,经治疗1年后,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后2 h胰岛素(P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PG、2 hPG、TC、TG、LDL、FINS及PINS均明显下降,HDL升高,吡格列酮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3%,低于安慰剂组的发病率(8.5%).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调节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耐量异常明显改善.
作者:徐寒松;雷闽湘;孔德明;向慧;谢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长期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其主要特点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多型性难治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难度.笔者近几年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肖翠君;刘红梅;张文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香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吸烟模型组,每组14只.采用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中HMGB1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与人类慢性支气管的特点相一致.BALF中模型组细胞总数、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MGB1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MGB1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5).结论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HMGB1可能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震;梅晓冬;蒋旭琴;徐飞;包明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拔除气管插管24 h后仍需多巴胺支持的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24 h后仍需多巴胺支持的低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多巴胺+参麦)和对照组(多巴胺)各30例,比较两组自拔除气管插管24 h至多巴胺完全停药所需时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平均停药时间(19.4±12.3) h,对照组为(30.8±16.2) h,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血压的有效药物.
作者:吴毓优;柳磊;刘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骶前肿瘤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之间的间隙内的肿瘤,也称直肠后肿瘤,其中骶前囊肿为常见,约占骶前肿瘤的74%.成人骶前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位置深、周围毗邻关系复杂,不易早期发现,手术难度大.骶前囊肿局部癌变率为8%,感染率为30%.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1例复发性骶前囊肿,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姜洋;李博;李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齿状回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观察海马、齿状回细胞凋亡情况,用体视学参数--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定量地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后上述区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CA2区,齿状回凋亡细胞较少,复方丹参组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较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和齿状回的损伤.
作者:陈建珍;叶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蛋白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糖尿病1个月组(M1)、3个月组(M3)、5个月组(M5).在不同时间点取视网膜,在视网膜切片上行VEGF免疫组化,同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并检测动脉血清中AGEs水平.结果 视网膜VEG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3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33.3%,M5组为88.9%;VEGF免疫组化阳性组的AGEs水平(91.31±17.28)高于阴性组(68.60±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P=0.029 4).M1组与M组相比AGEs水平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3、M5组与M组相比AGEs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透射电镜观察:M 组未见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改变,从M1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以M5组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内皮细胞肿胀变形,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线粒体肿胀变性,甚至呈空泡状.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AGEs水平升高与VEGF表达增强一致.
作者:董宇;崔治华;宋鄂;李朝晖;梁玲玲;刘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兔的心功能改善和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大白兔4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R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5只,于手术前1 h对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10 mg/kg生理盐水进行灌胃,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开放1 h来制作兔I/R模型;用导管法测定心功能指标,用伊文蓝+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重染色法分离坏死区于缺血区心肌.结果 假手术组灌注前后LVSP、LVEDP、±dp/dtmax无显著差异(P>0.05),I/R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阿托伐他汀组LVEDP明显升高(P<0.05),LVSP和±dp/dtmax明显下降(P<0.05);I/R组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LVSP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而LVEDP升高、±dp/dtmax下降和心肌梗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兔心肌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逄丽红;林志国;李鹏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不同时间点生长相关蛋白(GAP)-43及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n=25)和治疗组(n=25).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R模型,治疗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选取1、3、7、14、21 d五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GAP-43及Neurocan在假手术组不表达,MCAOR后表达增加,且电针治疗组较MCAOR组表达差异显著(P<0.01).缺血2 h再灌注1 d MCAOR组出现GAP-43及Neurocan阳性表达细胞,并且呈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再灌注后7 d时,MCAOR组的GAP-43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达到高峰,14 d时降至接近初始水平,但治疗组GAP-43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MCAOR组的Neurocan阳性细胞及其mRNA 7 d明显增多,14 d达高峰,21 d时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治疗组 Neurocan表达在缺血再灌注3、7、14、21 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电针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马冉冉;李光勤;王进平;黄浩然;李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近端等结构的骨折,老年患者由于多伴有骨质疏松,肱骨近端一旦发生骨折,极易粉碎,并造成复杂骨折,而且多伴有肩关节脱位,治疗相当棘手.临床上对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绝大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就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约20%的复杂骨折需要住院手术治疗[1].我科在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应用锁定钢板(LP)和三叶草钢板(Cloverleaf Plate,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9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王维山;董金波;李宽新;何斌;李长俊;史晨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1,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听觉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听觉损害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拟为预防或者减轻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林碧;陈君;蔡沁;陈雄;陈建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T2DM UTI)的临床及病原菌特点,及与不存在糖尿病的尿路感染(UTI)的异同.方法 收集我院T2DM伴UTI和单纯UTI病例共693例,对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实验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但T2DM伴UTI组男性患病率高于UTI组(χ2=8.648,P=0.003).T2DM伴UTI组的年龄(t=8.179,P<0.001)、住院天数(t=2.916,P=0.004)、无症状菌尿率(χ2=38.252,P<0.001)以及抗生素联合应用率(χ2=16.674,P<0.001)显著高于UTI组.大肠埃希氏菌(E.coli)为主要病原菌,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布T2DM伴UTI组明显高于UTI组(χ2=5.886,P=0.015).T2DM伴UTI组真菌(χ2=6.027,P=0.014)及革兰阳性球菌(χ2=6.636,P=0.010)致病率高于UTI组.对E.coli药敏结果分析显示:敏感抗生素为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C).T2DM伴UTI组对氨苄西林(AMP)(χ2=4.663,P=0.031)、妥布霉素(TOB)(χ2=9.591,P=0.002)、加替沙星(GAT)(χ2=8.546,P=0.00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χ2=22.763,P<0.001)、呋喃妥因(NIT)(χ2=4.231,P=0.040)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χ2=16.175,P<0.001)耐药率均较UTI组高,对头孢吡肟(FEP)耐药率低于UTI组(χ2=3.919,P=0.048).结论 T2DM的存在使男性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较非糖尿病人增加,无症状菌尿的比例也增加,尿路真菌、革兰阳性球菌及耐药菌感染几率增加,从而使抗生素联合应用增加,治疗难度加大.
作者:陈宇;刘东方;李荣;龙敏;王波;程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