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5例心源性猝死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都斌;王贝贝;陈亚琴;徐荣贵;王雪仙;郑江;张雅红

关键词:猝死, 心源性, 临床特征, 预防策略
摘要:心源性猝死(SCD)由于潜在的心脏疾病所引起出乎意料之外的突然的呼吸及循环停止,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及极差的预后,是当前深受重视的临床医学问题之一.现将我院10年来所抢救的85例SCD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旨在识别高危病人,有效预防猝死,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耐药性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T2DM UTI)的临床及病原菌特点,及与不存在糖尿病的尿路感染(UTI)的异同.方法 收集我院T2DM伴UTI和单纯UTI病例共693例,对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实验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中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但T2DM伴UTI组男性患病率高于UTI组(χ2=8.648,P=0.003).T2DM伴UTI组的年龄(t=8.179,P<0.001)、住院天数(t=2.916,P=0.004)、无症状菌尿率(χ2=38.252,P<0.001)以及抗生素联合应用率(χ2=16.674,P<0.001)显著高于UTI组.大肠埃希氏菌(E.coli)为主要病原菌,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布T2DM伴UTI组明显高于UTI组(χ2=5.886,P=0.015).T2DM伴UTI组真菌(χ2=6.027,P=0.014)及革兰阳性球菌(χ2=6.636,P=0.010)致病率高于UTI组.对E.coli药敏结果分析显示:敏感抗生素为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C).T2DM伴UTI组对氨苄西林(AMP)(χ2=4.663,P=0.031)、妥布霉素(TOB)(χ2=9.591,P=0.002)、加替沙星(GAT)(χ2=8.546,P=0.00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χ2=22.763,P<0.001)、呋喃妥因(NIT)(χ2=4.231,P=0.040)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χ2=16.175,P<0.001)耐药率均较UTI组高,对头孢吡肟(FEP)耐药率低于UTI组(χ2=3.919,P=0.048).结论 T2DM的存在使男性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较非糖尿病人增加,无症状菌尿的比例也增加,尿路真菌、革兰阳性球菌及耐药菌感染几率增加,从而使抗生素联合应用增加,治疗难度加大.

    作者:陈宇;刘东方;李荣;龙敏;王波;程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肾损害的保护机制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肾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12 w后检测三组大鼠的血脂、血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以及肾皮质colipase浓度.结果 高脂血症组尿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组织colipase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高脂血症组(P<0.01),血清及肾组织colipase含量高于高脂血症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还能显著增加血清及肾组织colipase水平,colipase的增加可能是辛伐他汀保护高脂血症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肖云;谢辉;肖洁;张萌;吴峻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生长相关蛋白-43与神经蛋白聚糖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缺血区不同时间点生长相关蛋白(GAP)-43及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组(n=25)和治疗组(n=25).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R模型,治疗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选取1、3、7、14、21 d五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GAP-43及Neurocan在假手术组不表达,MCAOR后表达增加,且电针治疗组较MCAOR组表达差异显著(P<0.01).缺血2 h再灌注1 d MCAOR组出现GAP-43及Neurocan阳性表达细胞,并且呈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再灌注后7 d时,MCAOR组的GAP-43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达到高峰,14 d时降至接近初始水平,但治疗组GAP-43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MCAOR组的Neurocan阳性细胞及其mRNA 7 d明显增多,14 d达高峰,21 d时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P<0.01);治疗组 Neurocan表达在缺血再灌注3、7、14、21 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电针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马冉冉;李光勤;王进平;黄浩然;李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辛伐他汀联合杞菊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和杞菊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杞菊地黄丸组、辛伐他汀与杞菊地黄丸联合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给药2 w后检测血糖、LDH、CK、Na+-K+-ATP酶、Ca2+-Mg2+-ATP酶、羰基、MDA、SOD、GSH-Px.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大鼠血糖、LDH、CK水平明显降低,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羰基、MDA含量显著减少,SOD、GSH-Px活性显著上调,且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杞菊地黄丸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损伤,可能与其缓解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陈宇;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电针为主综合其他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是以关节退行性病变、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及疼痛、关节僵直畸形和关节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研究发现单纯电针治疗疗效不如电针综合其他方法治疗如:药物局部注射、物理治疗、传统中医疗法等,但这种综合疗法尚缺乏统一的治疗组合方式,组合中各疗法的治疗强度、频率、波型、剂量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且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KOA尚无治疗组合的区别,对疗效的评价缺乏客观的疗效评判标准.现就近5年电针综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KOA作一综述.

    作者:张驰;谢羽婕;熊林波;胥方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改变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状态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诱导DM大鼠模型.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DM组、正铁血红素Hemin(HO-1)诱导剂组、ZnPP(HO-1抑制剂)组.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TNF-α和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min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与DM组相比明显增高;而给予ZnPP后DM大鼠MDA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降低;DM大鼠UEA上升(P均<0.01),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Hemin组UEA与DM 5 w组相比已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ZnPP组大鼠UEA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DM大鼠肾组织TNF-α及HO-1 mRNA表达增加;应用Hemin后DM大鼠肾脏组织TNF-α表达减少(P<0.01).结论提高DM大鼠肾脏HO-1表达水平可以改善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延缓肾功能障碍.

    作者:邢邯英;野战鹰;张冬会;付玲娣;裴华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随机双盲法比较119例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在饮食加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吡格列酮和安慰剂干预治疗,经治疗1年后,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后2 h胰岛素(P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PG、2 hPG、TC、TG、LDL、FINS及PINS均明显下降,HDL升高,吡格列酮组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3%,低于安慰剂组的发病率(8.5%).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降低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调节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耐量异常明显改善.

    作者:徐寒松;雷闽湘;孔德明;向慧;谢晓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39例高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48 h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迅速有效地提高pH、PaO2和PaO2/FiO2,降低PCO2.试验组2~4 h内pH和PaCO2的改善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48 h后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在治疗2~4 h和48 h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别(P>0.05);试验组在机械通气治疗2~4 h和48 h P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MAP、Cdyn、VT、MV、WOBV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VC用于治疗高龄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的同时,能够保持较低的吸气峰压,有效降低气压伤的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性通气模式.

    作者:冷蓓峥;施劲东;邵川;龙威;许宾;李善群;高育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齿状回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观察海马、齿状回细胞凋亡情况,用体视学参数--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定量地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后上述区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CA2区,齿状回凋亡细胞较少,复方丹参组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较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和齿状回的损伤.

    作者:陈建珍;叶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益母草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多组织器官NO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LH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心肌、肺等组织器官一氧化氮(NO)含量及其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LHI组、休克组大鼠(均n=6)经颈总动脉放血至40 mmHg,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维持低血压60 min后,LHI组缓慢输注LHI(5 g/ml,5 g/kg),再输入放出的全血及等量生理盐水;休克组输入与LHI等量的生理盐水后,再输入放出全血及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n=6)大鼠不放血、不输液,仅手术.液体复苏结束后60 min,制备肝、肾、心肌、肺等器官组织匀浆用于检测NO含量(硝酸还原酶法)、NOS活性(化学显色法).结果 休克组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LHI组肝、肾组织匀浆NOS活性高于假手术组,其他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且LHI组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的NO含量与心肌、肺组织匀浆的NOS活性均低于休克组.结论 LHI可抑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心、肺等组织器官NO的产生与释放.

    作者:韩瑞;刘正泉;张玉平;杜舒婷;雷慧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生物反馈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86例疗效

    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 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占10%~23%[1],严重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且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时可导致死亡.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具有简便、无痛、无创、安全的特点,是一种治疗CFC的新兴生物行为治疗方法,本文应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邓罡;张瑛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胰岛素强化治疗模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病程往往较长,胰岛细胞功能差,并发症较多,单纯口服药物甚至胰岛素1~2次注射很难达到满意治疗效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满意的血糖控制,有效地降低大小血管并发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强化治疗可使其受益.但是,ACCORD、ADVANCE、VADT 3组研究显示强化血糖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常规降血糖组,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治疗中血糖波动幅度大,低血糖发生率高.因此,理想的治疗方案既要使血糖达标,又要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 (CSII )和多次皮下注射法 (MSI)治疗结果的比较,旨在评估这两种治疗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邵帅;季晓云;程永红;褚秀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膜糖蛋白Ia C807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 C807T 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为PIS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PIS组52例,普通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CIS)]组85例及对照组55例,检查血糖,血脂四项(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并提取DNA,PCR扩增,酶切检测GPIa C80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PIS组与CIS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χ2=13.59,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PIS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39倍.而CIS组与对照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60岁以下CIS组与对照组807T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别(P>0.05).而进展脑梗死组与CIS组相比,807T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别(P<0.01);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PIS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98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Ia基因807T等位基因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进展脑梗死(包括60岁以下中青年患者)与GPIa C807T基因多态性相关,且GPIa 807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进展脑梗死发病风险.

    作者:王启章;韩利民;李晶;李秀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孤独感及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孤独感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使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筛选出80例有抑郁症状的空巢老人,分成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用GDS、UCLA孤独量表(UCLA)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进行测试,比较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并将干预后的结果与同期的对照组及104名无抑郁的空巢老人(无抑郁组)比较.结果 ①心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GDS、UCLA和MUNSH无显著差异;②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的GDS总分、UCLA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MUNSH总分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6个月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③干预组干预后的GDS总分、UCLA总分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MUNSH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④干预组干预后的GDS总分、UCLA总分高于无抑郁组(P<0.05),MUNSH总分与无抑郁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空巢老人的抑郁和孤独感,增强其幸福感,但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作者:杭荣华;刘新民;凤林谱;邢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对比

    多发动脉瘤是临床中较少遇到的一类动脉瘤,约占到动脉瘤破裂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5%~35%[1,2],动脉瘤的治疗包括常规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两种,国内一些单位对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介入和手术治疗均可行[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以来共收治14例多发动脉瘤患者共30枚动脉瘤.

    作者:李鸣华;赵理乐;尹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曹梦园)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香烟暴露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香烟诱导的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吸烟模型组,每组14只.采用烟熏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用ELISA 法检测大鼠血清中HMGB1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HMGB1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与人类慢性支气管的特点相一致.BALF中模型组细胞总数、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HMGB1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MGB1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5).结论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HMGB1可能在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震;梅晓冬;蒋旭琴;徐飞;包明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骶尾旁入路治疗复发性骶前囊肿1例

    骶前肿瘤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之间的间隙内的肿瘤,也称直肠后肿瘤,其中骶前囊肿为常见,约占骶前肿瘤的74%.成人骶前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位置深、周围毗邻关系复杂,不易早期发现,手术难度大.骶前囊肿局部癌变率为8%,感染率为30%.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1例复发性骶前囊肿,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姜洋;李博;李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的进展,并发肺栓塞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年国内外对糖尿病患者肺部病理组织学及肺功能变化进行了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肺部微血管病变与全身微血管病变一致,肺脏是糖尿病攻击的靶器官之一[1].血浆D-二聚体(DD)为肺栓塞及DIC敏感的标志物.为此,本文对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血浆DD的检测并观察其意义.

    作者:彭德珍;林武洲;周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14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血浆8-iso-PGF2α的水平.采集患者年龄、吸烟等病史,记录发病后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同时计算梗死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血浆8-iso-PGF2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年龄>45岁、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的ACI患者血浆中含量有差异(P<0.05).ACI患者血压越高者血浆内8-iso-PGF2α水平越高.在吸烟与不吸烟ACI患者中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梗死灶体积ACI患者血浆8-iso-PGF2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其在血浆内水平越高;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ACI患者血清8-iso-PGF2α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血浆内该成分水平越高.结论 ACI患者血浆8-iso-PGF2α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氧化损伤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赵明明;徐忠信;王宇;马明;王海燕;李新颖;赵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继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急性胰腺炎(AP)为消化科常见病,是老年人急腹症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偏向高脂型,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老年人的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重型胰腺炎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生理扰乱大,死亡率高达20%,临床常见AP继发糖尿病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可高达50%.本文拟将本院近年来A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永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