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尤恩;刘祖宏;陈尤佳;郑赵利
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发病率为(50~100)人/10万人口,国外文献报道为(5~10)人/10万人口[1].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三种.神经阻滞常用的药物是局麻药和神经松解药,三叉神经阻滞常用的神经松解药有无水乙醇、苯酚、甘油和阿霉素.神经阻滞简单易行,经济,疗效确切,如技术掌握的熟练相对较安全,侵袭性小,可反复阻滞等.阿霉素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毒性小,易获取的优点,而且具有逆行传导的特性,其自体荧光有利于观察其在神经纤维细胞轴浆中的运动.Bigotte等[2 ]将荧光标记的阿霉素注射到鼠的颊部真皮内,后于同侧三叉神经节内发现阿霉素荧光体,提示阿霉素可被神经末梢吸收.阿霉素的这种逆行传导作用仅限于远端轴突吸收自杀因子的细胞,不会超出神经节而引起中枢系统损害.目前国内未见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对阿霉素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
作者:李伟;胡红梅;秦翠;黄玉珊;王政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罗哌卡因是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毒性小和感觉-运动分离的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2].高龄患者由于生理退变,心肺储备能力差,围术期危险性大,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减少对循环及呼吸功能影响的麻醉方法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试验旨在探讨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秦云植;耿亚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过程中老年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的频数变化,探讨TACE治疗对老年HCC患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w后,采集37例HCC患者外周血,应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流式分析法分别对PBMC中CD4+ CD25+ Tregs占CD4+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CD4+ CD25+ CD127low/-Tregs和CD4+ CD25+ foxp3+占CD4+T细胞百分比在TACE治疗前和治疗4w后相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4.16%±1.83% vs 2.56%±1.05%,P<0.01),(6.78%±2.82%vs4.94%±0.56%,P<0.01)].结论 TACE治疗后老年HCC患者的CD4+ CD25+ Tregs占CD4+T细胞百分比下降.TACE治疗可能对HCC患者的免疫状态起到一定调理作用,CD127可以作为监测Treg的常规标志.
作者:徐慧宁;纪民;徐逢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疗效.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8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120只眼,随机分为:A组(40只眼)术后给予rhEGF滴眼液;B组(40只眼)术后给予人工泪液.C组(40只眼)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7、15、30天观察干眼症状,并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术后第7、15、30天,三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5、30天,三组泪膜破裂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15、30天三组泪液分泌试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抑制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老年义齿性口炎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义齿性口炎患者,颊黏膜拭子擦拭所有患者的义齿承托区黏膜,沙氏葡萄精培养基培养白色念珠菌.将106 CFU/ml的白色念珠菌分别接种于含1.6 mg/ml、0.8 mg/ml、0.4 mg/ml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的沙氏葡萄糖培养基中,观察该脂肪酸组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含漱液,对照组患者给予洗必泰溶液含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 mg/ml0.8 mg/ml、0.4 mg/ml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分别是98.2% 、94.8%和61.4%.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 (27/3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 (18/30),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能够较好地抑制老年义齿性口炎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活性,为临床治疗老年义齿性口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任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红霉素(EM)对鼻病毒(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产生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 EM预处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3 h后,用RV14刺激细胞,然后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浓度,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p44/42MAPK信号分子变化情况.结果 EM明显抑制RV14介导的IL-6和IL-1β的产生和分泌(P<0.01),并且对RVi4介导的p44/42MAPK的激活也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 EM可有效抑制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p44/42MAPK信号分子的激活来实现的.
作者:胡立志;计军;肖建;吴超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索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与红细胞膜ATPase活性及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①采用磷钼酸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ATPase活性变化;②应用放免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变化;③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K+浓度.结果 Na+ -K+ -ATPase活性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变与HoPP具有相关性.M92+-ATPase和Ca2 -ATPase活性与HOPP无相关性.结论 对HoPP患者进行Na+ -K+ -ATPase活性及胰岛素水平监测,早期给予补钾治疗,可预防HoPP的发病.
作者:贾晓静;贾少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每年新增加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例,总存活患者数为(600~700)万,死于脑卒中的患者多达150万人,经治疗存活的脑卒中病人中,70%以上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及生活自理能力,其中重度残疾者约40%[1,2].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急性脑梗死(ACI)的主要原因.AS发病涉及多个环节,目前氧化学说在ACI病因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逐步建立了氧化应激重要标志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AS形成和斑块破裂中的关键地位.ox-LDL通过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平滑肌的增生和斑块的形成及增厚,促进血栓形成而造成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在AS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4].本研究通过检测ACI患者血清ox-LDL含量,明确两者关系,为ACI患者尽早明确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数据.
作者:王琳;李英毅;胡鹏飞;丁建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眩晕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1].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发生老年性眩晕,如外伤、中毒、炎症、神经变性、供血障碍、肿瘤及周围组织牵拉压迫等[2].临床根据眩晕发病原因可将眩晕分为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通常是因脑组织、脑神经病变导致,周围性眩晕大多与耳部疾病有关[3].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急性眩晕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颅脑MRI对老年急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华宇;刘惠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短期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血糖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60例因血糖控制不佳初次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组(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预混组),分别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联合餐前口服降糖药以及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每日两次皮下注射治疗.开始治疗2 w后,采用动态血监测测系统(CGMS)观察血糖波动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全天指血血糖并与人院时比较,记录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2 w后CGMS监测两组平均血糖(MBG),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无明显差别,甘精组血糖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低于预混组;甘精组胰岛素使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预混组(均P<0.05).结论 与预混胰岛素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相当,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作者:魏立民;任路平;宋光耀;陈树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重症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和重症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两大类,具有来势凶猛,易出现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脏器衰竭,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主要的病原体多为各种耐药菌.有研究表明[2,3],在常规肺炎的基础上应用相对无创的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57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杰;刘惟优;赖庆文;赖国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因生理性衰退、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从而影响窦房结传导功能.目前其临床药物治疗可选择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可选择起搏器植入.前者长期应用副反应较多,甚至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后者治疗费用高,且后期并发起搏器综合征.本文拟观察西洛他唑应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老年妇科癌症患者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行传统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腹腔镜组实施手术25例,成功24例,成功率96.00%,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中转开腹.与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个数、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宫颈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慧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1979、1990和2000年3次肺结核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1]: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3次高峰分别出现在65岁组、70岁组和75岁组,每隔10年向后推移5岁.老年肺结核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约占82% ~91%,并发症多,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高,治疗效果欠佳,已成为社会人群中重要的传染源之一,是重点防控的对象.其影像学表现与一般肺结核有相对不同的特点:老年继发性肺结核病灶分布广泛,表现为空洞、浸润、干酪性病变[2-4].目前,国内未见有关老年继发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方面的专题报道.本研究收集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资料,并与同期60岁以下继发性肺结核进行对照分析,以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老年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特点,提高临床诊治率.
作者:刘新忠;王克善;雷鸣;徐建伟;尹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慢性疾病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生理机能上的改变,也会引起心理人格状态不同程度的变化,诱发不良人格状态,导致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1].临床上,通常在焦虑及抑郁层面对老年疾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测,而老年疾病人格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缺乏报道.本文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检测量表中国版(EPQ-RSC)问卷及EPQ-RSC常模[2,3]对在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测评,探讨各种常见慢性疾病与老年患者群体人格状态的相关性,为老年慢性疾病不良人格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岳秀娟;袁左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金莲花中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在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给药后进行药理学研究,通过对小鼠抗氧化酶系的检测,探究金莲花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抗氧化作用以及筛选出抗衰老作用佳药物的构效关系.结果 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提高小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各剂量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在提高血清中抗氧化酶系的活性高于牡荆苷同等的剂量组,荭草苷和牡荆苷中、低剂量组分别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荭草苷和牡荆苷高剂量组分别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荭草苷和牡荆苷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牡荆苷.
作者:王书华;杨国栋;饶娜;田嘉铭;安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9-(吡咯烷-2-酮基)乙酰氨基-1,2,3,4-四氢吖啶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造模,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生化分析法测定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血清中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活性.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9-(吡咯烷-2-酮基)乙酰氨基-1,2,3,4-四氢吖啶20、10 mg/kg连续灌胃10 d,可明显缩短潜伏期;脑内AChE活性显著下降,但血清中BuChE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9-(吡咯烷-2-酮基)乙酰氨基-1,2,3,4-四氢吖啶具有促进东莨菪碱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内AchE活性有关.
作者:王刚;张利敏;侯志飞;相会欣;牟飞飞;李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前列腺增生与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体检符合条件的男性1 873人,均行经腹前列腺B超检查,并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调查评分表.有下尿路症状的人员行尿动力学分析.统计各年龄段前列腺增生人数并对有无下尿路症状者进行区分;统计所有有下尿路症状的人数并区分出有无前列腺增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前列腺增生与下尿路症状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和下尿路症状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IPSS评分随着年龄段的提高而升高(P<0.05).在前列腺增生的人群中,随着年龄段的提高,无症状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在有下尿路症状人群中,非前列腺增生人员的比例先下降后升高.结论 前列腺增生虽然是下尿路症状产生的重要因素,却并非唯一因素.随着年龄的升高,身体各系统的病变也可以导致下尿路症状的发生,各年龄段非BPH原因所占比例不同.
作者:季永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老年股骨远端骨折虽不如髋部、桡骨远端及肱骨近端骨折常见,但随着交通车祸等高能量创伤日益增加,老年股骨远端骨折在骨科临床工作中亦不少见,且往往骨折呈粉碎性,波及髁间、髁上及关节面.而绝大部分老年患者往往合并一定程度骨质疏松,手术治疗有时较难达到坚强固定,使术后无法早起进行功能锻炼,日后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股骨远端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此类骨折31例,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耀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采用定量组织成像(QTVI)技术分析左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评价其在冠心病诊断及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因冠状动脉狭窄接受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 PTCA+ SENT)的冠心病患者40例,于治疗前1d及术后3个月测量侧壁、室间隔、下壁、前壁的基底部及中间部8个点的Vs、Ve、Va峰值速度,另测量38例正常人相同室壁阶段的相同参数作为对照.结果 冠心病组Vs、Ve峰值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节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Va的峰值速度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支架植入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Vs,Ve峰值速度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支架植入术后3个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s、Ve峰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QTVI技术能准确测定心肌局部运动速度,对无创诊断冠心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彦新;陈立涛;娄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