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心衰(CHF)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者占到一半.国外也有研究报道,60岁以上人群CHF的发病率可达到6%~10%,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也会升高,80岁人群会增加10倍,但是目前临床所用一般药物的疗效差,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药物刻不容缓.
作者:黄炜;吴建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因生理性衰退、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从而影响窦房结传导功能.目前其临床药物治疗可选择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可选择起搏器植入.前者长期应用副反应较多,甚至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后者治疗费用高,且后期并发起搏器综合征.本文拟观察西洛他唑应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老年女性受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当的健身活动有助于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1].但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很多健身活动不能广泛开展.快步行走对于场地没有要求,易于开展,已经逐渐成为为百姓接受的健身活动.本研究拟通过检测长期进行快步行走的中老年女性体内骨矿元素钙(Ca)、磷(P)、镁(Mg)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探讨快步行走对于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孙宇航;宋陈红;金常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临床确诊的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67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病原分布及CT表现.结果 老年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中细菌31例(46%),支原体或衣原体6例(9%),病毒感染7例(10%),结核9例(13%),各种真菌14例(22%).67例中有47例为混合感染(71%).肺CT表现多种多样,基本表现为肺内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呈小点状、小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小空洞阴影多种混合存在;不按肺叶和支气管纹理的散在分布.结论 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CT表现与感染的病原有关,在结核或COPD等基础疾病基础上合并真菌感染是老年院内肺部感染的特点,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性不明显.
作者:岳鑫;王金岸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高龄2型塘尿病患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103名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予GSH 1.2 g静脉滴注,1次/d,共2w)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于治疗前(0w点)、治疗结束后1日(2w点)及治疗结束后2w(4w点)测定体重指数(BW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尿素氮(BUN)、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DA和TAOC;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在入院次日(0w点)、入院2w(2w点)、入院4 w(4 w点)分别测定与治疗组相同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及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ALT、AST、UMA、BUN、Cr、hs-CRP、MDA和TAOC的变化.结果 与0w点比较,治疗组在2w点Aw点MDA、hs-CRP、UMA、BUN、Cr显著降低(P<0.01),TAOC显著升高(P<0.01),ALT、AST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相同.两组4w点与2 w点比较,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 短期应用GSH能改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提高TAOC,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作者:金开山;傅春琳;刘春兴;田海荣;薛佳;姜涌斌;李金鹆 刊期: 2011年第24期
1981年WHO将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alveolar carcinoma,BAC)定为肺腺癌的一个亚型,是一种分化较好的腺癌,很少发生肺外转移.孤立结节型BAC往往被认为是其影像表现发展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近年来多家统计研究证明,BAC的发病率逐年增长[1,2].因此,早期鉴别诊断BAC,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是德海;胡俊松;杨志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诱捕受体3(decoyreceptor3,DcR3)是近研究发现的一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某些蛋白配体与DcR3特异性结合后,导致配体不能够与死亡受体结合,促使肿瘤细胞不能诱导凋亡[1].研究发现,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与DcR3蛋白的表达有关.关于DcR3在胃癌的表达,国内外研究比较少,且多采用免疫组化法[2].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患者血清DcR3的水平,探讨DcR3与胃癌增殖、发生和转移关系.
作者:林尤恩;刘祖宏;陈尤佳;郑赵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很多细胞因子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其中参与血管新生的血管生成素(Ang)在肿瘤中的作用愈发明显.研究表明[1]在大多数癌组织中Ang-1,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激活,具有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及重建的作用.本文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Ang-1、Ang-2及其受体Tie-2与前列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来震;姜立刚;刘立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重症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和重症医院内获得性肺炎两大类,具有来势凶猛,易出现呼吸衰竭和多器官脏器衰竭,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主要的病原体多为各种耐药菌.有研究表明[2,3],在常规肺炎的基础上应用相对无创的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57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杰;刘惟优;赖庆文;赖国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垂体腺瘤多发生于青壮年,70岁及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低[1,2 ].由于绝大多数高龄患者为无功能垂体腺瘤且为大腺瘤及巨大腺瘤,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高龄垂体腺瘤患者存在机体功能明显老化,且多数合并一种或几种其他系统疾病问题.如何把握肿瘤治疗及长期生存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治疗方案,对此类病人的长期预后及正规诊治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高龄垂体腺瘤病人在临床及影像学上的特点,手术治疗风险及手术前后内分泌状况等问题进行回顾,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宋风霞;周有情;张宏伟;张明山;于春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B)感染人体,引起全身多器官病变的一种螺旋体虫媒传染病.在美国和欧洲莱姆病是常见的通过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种疾病,亚洲也有发现.每年大约有20 000例新发病例.能引起莱姆病的BB有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st ricto)、伽氏疏螺旋体、阿佛西尼疏螺旋体.当神经系统的表现比较突出时,称之为神经莱姆病.累及神经系统的螺旋体基因型主要是是伽氏疏螺旋体.20多年前发现了第一例莱姆病性痴呆,至今出现认知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神经莱姆病患者在治疗前大约55%出现认知障碍,10%的患者表现有轻度痴呆,经过6个月的治疗之后有15%的患者有轻度痴呆.本文就神经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等做一综述.
作者:郑梅梅;杜怡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消化道出血即传统意义上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定义为经常规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或缺铁性贫血(大便隐血阳性).该病的检查手段主要有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小肠CT、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扫描等.目前关于胶囊内镜在老年人OGIB患者中的应用报道尚少.本研究分析老年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胶囊内镜在老年OGI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赫;王丽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急腹症需外科紧急处理.彩超、X线平片等传统影像检查正确率不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255例经手术及临床诊断的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探讨其对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国志;黄云飞;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是DM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人均寿命延长,生活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DM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且由于治疗方法的改善,生存时间的增加,肾脏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增加[2,3].近年来,我院采用丹参酮联合坎地沙坦治疗DN,取得了一定疗效.
作者:陈金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发病率为(50~100)人/10万人口,国外文献报道为(5~10)人/10万人口[1].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三种.神经阻滞常用的药物是局麻药和神经松解药,三叉神经阻滞常用的神经松解药有无水乙醇、苯酚、甘油和阿霉素.神经阻滞简单易行,经济,疗效确切,如技术掌握的熟练相对较安全,侵袭性小,可反复阻滞等.阿霉素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毒性小,易获取的优点,而且具有逆行传导的特性,其自体荧光有利于观察其在神经纤维细胞轴浆中的运动.Bigotte等[2 ]将荧光标记的阿霉素注射到鼠的颊部真皮内,后于同侧三叉神经节内发现阿霉素荧光体,提示阿霉素可被神经末梢吸收.阿霉素的这种逆行传导作用仅限于远端轴突吸收自杀因子的细胞,不会超出神经节而引起中枢系统损害.目前国内未见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对阿霉素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
作者:李伟;胡红梅;秦翠;黄玉珊;王政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提高非稳态心肌病发病率预测精度.方法 根据心肌病发病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映射关系,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非稳态心肌病发病率的预测.结果 得到由4个输入单元、1个输出单元、11个隐含单元组成的BP神经网络非稳态心肌病发病率预测模型,预测值大相对误差和平均误差都低于传统预测模型,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心肌病发病率早期预测的工具,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马亮亮;田富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Cu2+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0)聚集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硫磺素T荧光标记研究槲发素对Cu2+诱导的Aβ1~40聚集的影响,利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槲皮素可有效抑制Cu2+诱导的Aβ1~40聚集,对已形成的Cu2+ -Aβ1-40聚集物有明显的解聚作用,能有效防止Cu2+和Aβ1-40共同诱导的SH -SY5Y细胞活力下降.结论 槲皮素对老年痴呆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作者:陆亚鹏;陈婷婷;孙华;朱俐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1906年11月3日,在德国Tfibingen的一次会议上,巴伐利亚精神病学家Alois Alzheimer首次描述了随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综合症的病理特征,即AD,亦称老年痴呆[1].本病早期症状为健忘,通常表现为逐渐增加的短期记忆缺失,而长期记忆则相对不受病情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语言能力,空间辨别能力,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症状表现为逐渐严重的认知障碍(记忆障碍、认知障害、学习障碍、注意障碍、空间认知机能、问题解决能力的障碍),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前脑、基底、海马和大脑皮质,以神经元丧失(Neuronal Loss)、细胞外淀粉样肽(Aβ)沉积(extrace- llular amyloid protein deposition)、老年斑(senile plaque,SP)或神经炎斑(neuritic plaque,NP)、神经元胞浆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淀粉样血管病(amyloid angiopathy)为特征[2].根据世界精神医学会相关资料,目前全球罹患AD者已达18000000人.AD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人类和谐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3].
作者:赵丽波;付宏娟;张健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由于现代生活营养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临床内科的常见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据统计[1]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60%~70%存在胃肠运动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早饱、饱胀、腹胀、恶心、呕吐、餐后不适、上腹痛、腹部灼烧感以及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院近年应用促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
作者:贾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大蒜素对铅染毒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浓度为2 g/L醋酸铅水溶液给予小鼠腹腔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0 d,建立铅中毒动物模型.染毒15 d后大蒜素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按10 ml/kg进行腹腔注射大蒜素肠溶胶囊提取物高、中、低剂量;铅染毒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15d.通过Y迷宫实验观察大蒜素对铅染毒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测定各组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模型组与阴性对照组、大蒜素治疗组比较,小鼠记忆功能明显减退;大蒜素高、中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的丙二醛( 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 大蒜素在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损伤方面有显著功效,可以有效改善铅染毒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害.
作者:李爱红;周鸣鸣;张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