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垂体腺瘤28例临床分析

宋风霞;周有情;张宏伟;张明山;于春江

关键词:垂体腺瘤, 内分泌功能, 微创手术
摘要:垂体腺瘤多发生于青壮年,70岁及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低[1,2 ].由于绝大多数高龄患者为无功能垂体腺瘤且为大腺瘤及巨大腺瘤,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高龄垂体腺瘤患者存在机体功能明显老化,且多数合并一种或几种其他系统疾病问题.如何把握肿瘤治疗及长期生存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治疗方案,对此类病人的长期预后及正规诊治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高龄垂体腺瘤病人在临床及影像学上的特点,手术治疗风险及手术前后内分泌状况等问题进行回顾,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生活质量能全面衡量人群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生活满意程度的综合水平.对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良好健康的主观体验和需求,从而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本研究通过调查590名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探讨老年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宋丽华;张林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下老年妇科癌症患者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行传统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腹腔镜组实施手术25例,成功24例,成功率96.00%,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中转开腹.与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个数、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宫颈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慧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耐药性肺腺癌裸鼠移植瘤Caspase-3、Survivin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三氧化二砷( AS2O3)联合维生素C( Vit C)对人耐药性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人耐药性肺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VitC组(250 mg/kg),1.5 mg/kg AS2O3,3 mg/kg AS2O3,AS2O3+ Vit C组(AS2O3 1.5 mg/kg+ Vit C250 mg/ks),腹腔注射药物2 w并观察记录各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肿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的变化,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2w后,取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阳性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移植瘤内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S2 O3各组、AS2O3+ Vit C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少,瘤质量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AS2 O3单独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瘤质量明显减少(P<0.01),抑瘤率明显增高;而Vit C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瘤质量没有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显示Caspase-3蛋白阳性率增加,Survivin蛋白阳性率减低.RT-PCR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联合组与AS2O3组、Vit C组比较Survivin表达强度显著减小,Caspase-3表达强度显著增强.结论 AS2O3+ Vit C联合用药比AS2O3单独应用抑制耐顺铂肺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更强,二者具有协同抗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及上调Caspase-3的表达有关.两者联用有望成为低毒高效的化疗组合.

    作者:曾锦荣;蒋碧佳;王绩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CD4+CD25+Treg细胞、TGF-β1和IL-10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变化

    目的 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其相关基因Foxp3 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及IL-10的表达,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诱导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清TGF-β1及IL-10浓度.结果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Foxp3 mRN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GF-β1及IL-10的表达均明显增强.结论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卵巢癌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沈玮;田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三叉神经痛在国内发病率为(50~100)人/10万人口,国外文献报道为(5~10)人/10万人口[1].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三种.神经阻滞常用的药物是局麻药和神经松解药,三叉神经阻滞常用的神经松解药有无水乙醇、苯酚、甘油和阿霉素.神经阻滞简单易行,经济,疗效确切,如技术掌握的熟练相对较安全,侵袭性小,可反复阻滞等.阿霉素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毒性小,易获取的优点,而且具有逆行传导的特性,其自体荧光有利于观察其在神经纤维细胞轴浆中的运动.Bigotte等[2 ]将荧光标记的阿霉素注射到鼠的颊部真皮内,后于同侧三叉神经节内发现阿霉素荧光体,提示阿霉素可被神经末梢吸收.阿霉素的这种逆行传导作用仅限于远端轴突吸收自杀因子的细胞,不会超出神经节而引起中枢系统损害.目前国内未见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对阿霉素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

    作者:李伟;胡红梅;秦翠;黄玉珊;王政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不同年龄段人群前列腺增生与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前列腺增生与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进行体检符合条件的男性1 873人,均行经腹前列腺B超检查,并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调查评分表.有下尿路症状的人员行尿动力学分析.统计各年龄段前列腺增生人数并对有无下尿路症状者进行区分;统计所有有下尿路症状的人数并区分出有无前列腺增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前列腺增生与下尿路症状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和下尿路症状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IPSS评分随着年龄段的提高而升高(P<0.05).在前列腺增生的人群中,随着年龄段的提高,无症状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在有下尿路症状人群中,非前列腺增生人员的比例先下降后升高.结论 前列腺增生虽然是下尿路症状产生的重要因素,却并非唯一因素.随着年龄的升高,身体各系统的病变也可以导致下尿路症状的发生,各年龄段非BPH原因所占比例不同.

    作者:季永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槲皮素对Cu2+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细胞毒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Cu2+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0)聚集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硫磺素T荧光标记研究槲发素对Cu2+诱导的Aβ1~40聚集的影响,利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槲皮素可有效抑制Cu2+诱导的Aβ1~40聚集,对已形成的Cu2+ -Aβ1-40聚集物有明显的解聚作用,能有效防止Cu2+和Aβ1-40共同诱导的SH -SY5Y细胞活力下降.结论 槲皮素对老年痴呆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作者:陆亚鹏;陈婷婷;孙华;朱俐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1906年11月3日,在德国Tfibingen的一次会议上,巴伐利亚精神病学家Alois Alzheimer首次描述了随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综合症的病理特征,即AD,亦称老年痴呆[1].本病早期症状为健忘,通常表现为逐渐增加的短期记忆缺失,而长期记忆则相对不受病情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语言能力,空间辨别能力,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症状表现为逐渐严重的认知障碍(记忆障碍、认知障害、学习障碍、注意障碍、空间认知机能、问题解决能力的障碍),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前脑、基底、海马和大脑皮质,以神经元丧失(Neuronal Loss)、细胞外淀粉样肽(Aβ)沉积(extrace- llular amyloid protein deposition)、老年斑(senile plaque,SP)或神经炎斑(neuritic plaque,NP)、神经元胞浆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淀粉样血管病(amyloid angiopathy)为特征[2].根据世界精神医学会相关资料,目前全球罹患AD者已达18000000人.AD已经成为了严重影响人类和谐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3].

    作者:赵丽波;付宏娟;张健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巴戟天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心肌细胞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益气中药巴戟天对衰老心肌细胞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新生24h内SD大鼠心脏组织为材料,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并培养心肌细胞,用8 mg/ml的D-半乳糖诱导细胞2d并常规培养5 d制得心肌细胞衰老模型,并用巴戟天处理,观察作用.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巴戟天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生化方法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力,MTT法测定细胞活力,RT-PCR检测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α-MHC和β-MHC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β-半乳糖苷酶活力显著性升高,细胞活力显著性降低,肌球蛋白重链α-MHC mRNA表达下降,肌球蛋白重链β-MHC mRNA表达升高;②巴戟天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衰老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β-半乳糖苷酶的活力降低,细胞活力升高,肌球蛋白重链α-MHC mRNA表达上调,肌球蛋白重链β-MHC mRNA表达下调.α-actin蛋白表达在各用药组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巴戟天能改善衰老心肌细胞α-MHC mRNA表达下调程度和β-MHC mRNA表达的上调程度.α-actin的表达保持恒定.

    作者:张丽娜;张天良;金国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红霉素对A549细胞中RV14介导的IL-6和IL-1β分泌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红霉素(EM)对鼻病毒(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产生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 EM预处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3 h后,用RV14刺激细胞,然后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浓度,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p44/42MAPK信号分子变化情况.结果 EM明显抑制RV14介导的IL-6和IL-1β的产生和分泌(P<0.01),并且对RVi4介导的p44/42MAPK的激活也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 EM可有效抑制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p44/42MAPK信号分子的激活来实现的.

    作者:胡立志;计军;肖建;吴超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医护人员对死亡和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死亡和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高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命质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一、二、三级医院700名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大多数医护人员能接受死亡这一自然规律、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积极.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临终关怀知识的专业培训,缺乏与临终病人及家属沟通的知识与技巧.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学历、家庭形态、民族、宗教信仰,学历影响大.结论 建议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教育,提高临终关怀照护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郑悦平;李映兰;王耀辉;曾小燕;周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规范化方案

    目的 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规范化方案.方法 选择400名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假针刺组、针刺组、针刺加耳穴组及耳穴组,以3个月为治疗时间,评估针灸减肥各方法的确切疗效,观察不同方法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各种方法对肥胖病患者体重、BMI、腹围、各项生化指标等的影响,尽可能使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方案得以规范化.结果 在四组临床对照观察中针刺加耳穴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加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

    作者:谢长才;符文彬;孙健;骆悠;孙振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丹参饮加减治疗偏头痛30例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突然发作的一侧或两侧以剧烈、搏动性头痛为其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在全世界总人口中约有6%的男性和18%的女性受其影响[1].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丹参饮加减治疗偏头痛辨证为痰瘀阻窍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西洛他唑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脏病致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观察

    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因生理性衰退、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从而影响窦房结传导功能.目前其临床药物治疗可选择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可选择起搏器植入.前者长期应用副反应较多,甚至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后者治疗费用高,且后期并发起搏器综合征.本文拟观察西洛他唑应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颅脑MRI在老年急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眩晕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1].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发生老年性眩晕,如外伤、中毒、炎症、神经变性、供血障碍、肿瘤及周围组织牵拉压迫等[2].临床根据眩晕发病原因可将眩晕分为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通常是因脑组织、脑神经病变导致,周围性眩晕大多与耳部疾病有关[3].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急性眩晕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颅脑MRI对老年急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华宇;刘惠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抑制白色念珠菌致老年义齿性口炎的作用

    目的 探讨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抑制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老年义齿性口炎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义齿性口炎患者,颊黏膜拭子擦拭所有患者的义齿承托区黏膜,沙氏葡萄精培养基培养白色念珠菌.将106 CFU/ml的白色念珠菌分别接种于含1.6 mg/ml、0.8 mg/ml、0.4 mg/ml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的沙氏葡萄糖培养基中,观察该脂肪酸组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含漱液,对照组患者给予洗必泰溶液含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 mg/ml0.8 mg/ml、0.4 mg/ml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分别是98.2% 、94.8%和61.4%.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 (27/3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 (18/30),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能够较好地抑制老年义齿性口炎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活性,为临床治疗老年义齿性口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任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急腹症255例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

    急腹症需外科紧急处理.彩超、X线平片等传统影像检查正确率不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255例经手术及临床诊断的老年急腹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探讨其对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国志;黄云飞;白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湘、鄂、渝、黔四省边区1 456例农村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19.8%受调查农村老年人未检查出明显的身体疾病;84.7%不接受家庭医生;67.4%首选就诊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病患病情况,年龄,收入水平,首选就诊,对医生信赖度,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评分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以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对老年人提供慢性病防治服务可能是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主要的健康管理需求.

    作者:陈正英;楚婷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老年患者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疗效.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8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120只眼,随机分为:A组(40只眼)术后给予rhEGF滴眼液;B组(40只眼)术后给予人工泪液.C组(40只眼)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7、15、30天观察干眼症状,并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术后第7、15、30天,三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5、30天,三组泪膜破裂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15、30天三组泪液分泌试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金莲花中荭草苷和牡荆苷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金莲花中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在D-半乳糖致衰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8 w造模成功后,分成模型组,维生素E对照组,荭草苷和牡荆苷高、中、低各三个剂量组,给药后进行药理学研究,通过对小鼠抗氧化酶系的检测,探究金莲花有效成分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抗氧化作用以及筛选出抗衰老作用佳药物的构效关系.结果 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具有提高小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和牡荆苷各剂量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金莲花单体荭草苷在提高血清中抗氧化酶系的活性高于牡荆苷同等的剂量组,荭草苷和牡荆苷中、低剂量组分别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荭草苷和牡荆苷高剂量组分别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荭草苷和牡荆苷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荭草苷中、低剂量组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牡荆苷.

    作者:王书华;杨国栋;饶娜;田嘉铭;安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