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锦荣;蒋碧佳;王绩英
诱捕受体3(decoyreceptor3,DcR3)是近研究发现的一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某些蛋白配体与DcR3特异性结合后,导致配体不能够与死亡受体结合,促使肿瘤细胞不能诱导凋亡[1].研究发现,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与DcR3蛋白的表达有关.关于DcR3在胃癌的表达,国内外研究比较少,且多采用免疫组化法[2].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患者血清DcR3的水平,探讨DcR3与胃癌增殖、发生和转移关系.
作者:林尤恩;刘祖宏;陈尤佳;郑赵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12例既往口服吉非替尼有效,但后来又因病情进展而口服厄洛替尼的NSCLC患者,均予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口服,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口服厄洛替尼组12例病人无CR及PR病人,疾病控制率75%(9/12),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4.1个月,症状缓解率75%,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腹泻.结论 对于吉非替尼治疗NSCLC失败后,采用厄洛替尼治疗可延长病人PFS时间,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刘显红;马丽霞;张爽;牛凯;左学荣;程颖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心房纤颤(Af)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触发因素和维持基质缺一不可.近年来研究显示,Af患者的心肌组织处于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中[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纤维化导致的心肌重构是Af能够维持的重要原因[2].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心肌纤维化中起到关键作用[3,4].伴随着损伤后修复过程的发生,TGF-β1和CTGF的升高通常早于心肌纤维化导致的临床症状的出现且易于检测.本研究探讨血清TGF-β1、CTGF联合检测与自然发生的阵发性Af进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飞;杨俊;丁家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因生理性衰退、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从而影响窦房结传导功能.目前其临床药物治疗可选择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可选择起搏器植入.前者长期应用副反应较多,甚至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后者治疗费用高,且后期并发起搏器综合征.本文拟观察西洛他唑应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讨ACE与心肌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6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按照ACE基因型分为三组,分别于CPB前(T1)、转流即刻(T2)、转流30 min( T3)时、主动脉开发时(T4)、停转流时(T5)、2 h(T6)和24 h(T7)各时间点测定静脉血中ACE、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ACE在CPB后各时间点均高于CPB前(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cTnI在CPB后各时点均高于CPB前(P<0.05),T5达到高峰,T6后明显下降;CK-MB在CPB后各时点均高于CPB前(P<0.05),在T4时水平高.DD基因型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ID以及Ⅱ型(P<0.05).结论 ACE可能对体外循环后的心肌细胞损伤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威;张小强;徐建军;董啸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提高非稳态心肌病发病率预测精度.方法 根据心肌病发病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映射关系,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非稳态心肌病发病率的预测.结果 得到由4个输入单元、1个输出单元、11个隐含单元组成的BP神经网络非稳态心肌病发病率预测模型,预测值大相对误差和平均误差都低于传统预测模型,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心肌病发病率早期预测的工具,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马亮亮;田富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血栓心脉宁片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予蒸馏水)、血栓心脉宁片低剂量组(予血栓心脉宁350 mg/kg体重)、中剂量组(予血栓心脉宁700 mg/kg体重)、高剂量组(予血栓心脉宁1400 mg/kg体重),步长脑心通阳性对照组(予步长脑心通800 mg/kg体重).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1次,第5日给药30 min后,舌下静脉给药10%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微循环显微分析系统记录各组肠系膜微动脉血流流速、血管管径的变化差值和红细胞流态.结果 血栓心脉宁片中、高剂量组均能使10%高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大鼠肠系膜毛细血管收缩时间缩短,促进微循环障碍恢复.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中、高剂量对大鼠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作者:李敏;赵学忠;于水;张晓天;王放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干扰素α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CHC)时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例正常对照、54例CHC患者(老年女性组13例、老年男性组15例和中青年组26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TNF-α、IL-4 、IL-10 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 CHC患者中老年女性组更容易出现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与正常对照组、老年男性组和中青年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1,P<0.05).结论 干扰素α在治疗老年女性丙型肝炎患者发挥抗病毒治疗作用的同时,能够引起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原因之一.
作者:刘平;李建团;穆怀畅;刘金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常合并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COPD的主要病理基础为低氧血症、感染、呼吸衰竭等导致的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血乳酸(LAC)是反映组织灌注及氧合状况的敏感指标,与组织缺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LAC已经成为监测组织氧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主要探讨COPD机械通气早期LAC的测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庞剑;王扬;张勇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较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基本取代传统手术.但大多数TUVP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者甚至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术后镇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回顾分析TUVP术前静脉注射帕瑞考昔钠治疗术后疼痛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孙浩;金立民;王金;韩树海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左卡尼汀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目前没有明确的病因,其主要特征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有心肌肥厚,终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主要的发病学说有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失调以及遗传基因异常等,但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在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可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已受到广泛认可.在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中CRP水平上调,并且与疾病预后相关[2,3],在对DCM患者的研究中也有类似发现[4].
作者:魏群;顾乃刚;刘勇;李焕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D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及评估血管腔内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下肢ASO患者的MD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DCTA对下肢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对狭窄闭塞血管段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可行性评估.结果 通过MDCTA和DSA两种检查方法共评价了1960段血管,两种方法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评价无统计学差异,W=12.343,P=0.137.两种方法对235段重度狭窄或闭塞血管腔内治疗可行性评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99.结论 MDCTA是诊断下肢ASO准确的检查方法,MDCTA可以取代DSA用于评估血管腔内治疗的可行性.
作者:刘海霞;陈红;张卫国;孙静华;付英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抑制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老年义齿性口炎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义齿性口炎患者,颊黏膜拭子擦拭所有患者的义齿承托区黏膜,沙氏葡萄精培养基培养白色念珠菌.将106 CFU/ml的白色念珠菌分别接种于含1.6 mg/ml、0.8 mg/ml、0.4 mg/ml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的沙氏葡萄糖培养基中,观察该脂肪酸组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含漱液,对照组患者给予洗必泰溶液含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6 mg/ml0.8 mg/ml、0.4 mg/ml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分别是98.2% 、94.8%和61.4%.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 (27/3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 (18/30),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乳杆菌DM9811脂肪酸组分能够较好地抑制老年义齿性口炎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活性,为临床治疗老年义齿性口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任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由于现代生活营养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临床内科的常见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据统计[1]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60%~70%存在胃肠运动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早饱、饱胀、腹胀、恶心、呕吐、餐后不适、上腹痛、腹部灼烧感以及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院近年应用促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
作者:贾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脂、炎性标志物、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54例缺血任脑血管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病例组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将对照组分为对照有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病例组有斑块组和对照有斑块组合称斑块组,病例组无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合称无斑块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各种血脂指标、三种炎性标志物( hs-CRP、IL-6、Fbg)、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 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中有斑块亚组与无斑块亚组比较,TC、LDL、Lp(a)、三种炎性标志物、HCY、IMT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有斑块亚组与对照组中有斑块亚组比较,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无斑块亚组与对照组中无斑块亚组比较,各指标亦无统计学差异.各组之间HDL、TG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颈动脉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密切.TC 、LDL、Lp(a)、三种炎性标志物(hs-CRP、IL-6、Fbg)、HCY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顾晓苏;沈丽华;周永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慢性疾病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生理机能上的改变,也会引起心理人格状态不同程度的变化,诱发不良人格状态,导致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1].临床上,通常在焦虑及抑郁层面对老年疾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测,而老年疾病人格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缺乏报道.本文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检测量表中国版(EPQ-RSC)问卷及EPQ-RSC常模[2,3]对在院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测评,探讨各种常见慢性疾病与老年患者群体人格状态的相关性,为老年慢性疾病不良人格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岳秀娟;袁左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发生机制为脑卒中后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发生障碍,造成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功能差、异常感觉输入[1],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如何大程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成为神经学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课题.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Pro-kin平衡功能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罗艳;曹铁流;丁渊;李亚;徐雄伟;王彤;王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山茱萸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组,每组雌雄各半,其中青年对照组12只、衰老模型组10只、山茱萸多糖组24只(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各12只).采用D-半乳糖法制作衰老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0.14 g/kg体重和0.28 g/kg体重经胃灌服山茱萸多糖水溶液,连续给药30 d.分光光度法测定脑脂褐素( lipofuscin,LP)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RT-PCR法检测脑组织NGF mRNA表达.结果 衰老模型组LP含量、AchE活性均较青年组明显增加(P<0.01),而NGF mRNA表达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山茱萸多糖小剂组和大剂量组NG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衰老模型组(P<0.01),而LP含量和AchE活性显著则明显低于衰老模型组(P<0.05,P<0.01),山茱萸多糖大剂量组上述作用明显好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 山茱萸多糖可抑制脑的脂质过氧化,降低AchE活性、上调NGF mRNA表达而发挥抗衰老作用.
作者:周少丞;韩晓明;王力冬;康琦;燕闹;于永春;欧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眩晕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引起[1].有多种原因可导致发生老年性眩晕,如外伤、中毒、炎症、神经变性、供血障碍、肿瘤及周围组织牵拉压迫等[2].临床根据眩晕发病原因可将眩晕分为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通常是因脑组织、脑神经病变导致,周围性眩晕大多与耳部疾病有关[3].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急性眩晕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颅脑MRI对老年急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华宇;刘惠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托吡酯(TPM)作为一种新型并且比较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已经被临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癫痫患者,但是目前在国内该药对脑电图活动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1].本文分析TPM治疗前后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AEEG)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高俊淑;李娜;陈景红;高永谦;李哲;杨春清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