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及防治白内障功能的研究

曹龙奎;孟令

关键词:玉米黄色素, 微胶囊化, 稳定性, 白内障, SOD, MDA
摘要:目的 通过对玉米黄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并观察玉米黄色素对大鼠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玉米蛋白粉超临界提取的黄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并采用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粉末进行大鼠白内障防治作用的研究.结果 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结果表明,佳微胶囊化条件为壁材比例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0,粉末的包埋率达88.6%.大鼠白内障的防治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微胶囊粉末能有效地延缓受试大鼠白内障进展,降低眼晶体混浊度.生化指标也显示,玉米黄色素微胶囊粉末各组与模型组相比,眼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升高了40.55%~50.02%,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了31.84%~38.89%.结论 玉米黄色素具有保护晶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功能,能延缓和控制白内障的形成,对早期白内障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扎格雷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6和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奥扎格雷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 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奥扎格雷钠能够明显减少TNF-α的表达(P<0.05),而对IL-6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表达有关.

    作者:马瑛;靳学婷;方艳秋;谭岩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00例T2DM患者和78例正常老年人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C(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2 h胰岛素(2 h-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hs-CRP,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结果 T2DM组BMI、FBG、2h PBG、HbA1C、FINS、2h-FINS、 HOMA-IR、LDL-C、UA、UAER、IMT和 hs-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DM按hs-CRP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组,各组hs-CRP与HOMA-IR、LDL-C、UA、UAER、IMT均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hs-CRP作为一项炎症指标,对T2DM、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性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邹继红;李艳志;汤日宁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量容积定量CT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和松质骨容积的特点,探讨容积定量CT(vQCT)技术在老年T2DM骨质疏松(OP)检出和椎体骨折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T2DM组和75例非糖尿病对照组用定量CT(QCT)行腰椎L1-3骨密度测定,并用vQCT测定腰椎L3的骨容积.同时由X线腰椎摄片和CT扫描侧位定位像记录有无腰椎(脊椎)骨折的病例数.结果 ①T2DM组经QCT测量腰椎L1~L3的骨密度以及T-Score值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②T2DM组的L3容积、每单位高度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2DM组L3容积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③两组中,QCT测量的QCT-L3与vQCT测量的L3每单位高度容积有高度相关性(T2DM组:r=0.853,P<0.000 1;对照组:r=0.826,P<0.000 1).④T2DM组腰椎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QCT技术在发现老年T2DM患者骨结构异常及骨折预测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皎;孙华;顾芹;刘明;姜苏源;王鸣鹏;尤传一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磷酸肌酸对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心脏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手术中易出现心功能的下降和各种心律失常,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风险,尤其是术前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心肌缺血的患者手术可增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的发生[1~3].

    作者:高志敏;刘亚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重组人神经肽Y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神经肽Y,并对之进行纯化、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取已构建好且经测序确认无误的重组质粒pET28a-NPY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检测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产物包涵体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然后利用相关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NPY蛋白.结果 经IPTG诱导含有pET28a-NPY重组质粒的DE3菌,表达出重组人NPY融合蛋白.重组蛋白经Ni2+-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后,得到了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经相关在线软件分析后获得了NPY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结论 重组质粒pET28a-NPY在大肠杆菌DE3中成功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较高纯度融合蛋白,并对NPY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其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丁克祥;董萍;郑永晨;杨永鹏;朱晓亮;韩晋云;单志新;丁宇;丁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SD雄性大鼠等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双侧海马各一次性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Aβ)1~40,对照组大鼠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组大鼠在海马注射凝聚态Aβ1~40后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行为学试验显示,在定位航行试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用药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在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大鼠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用药组大鼠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胞核表达NF-κB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组胞核表达NF-κB的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对AD模型大鼠海马NF-κB的活化有抑制作用,并以此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吕诚;胡小令;万斌;杨宝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抗高血压方案(常规降压药/小剂量常规降压药加硝酸酯类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6例轻、中度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氢氯噻嗪(12.5 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晨顿服;常规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2次/d),氢氯噻嗪(25 mg,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 w末)的降压疗效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联合组能显著降低收缩压与脉压,降压疗效联合组、常规组分别为93.18%、74.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两组心率及生化指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联合组小剂量三药联用晨服一次,能有效降低轻中度老年ISH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大于双倍剂量常规二药联用,对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袁章顺;袁克;吴中松;黄友良;谭力铭;俞家贤;简丽华;肖振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老年下肢缺血疾病的疗效

    目的 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34例老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7例,糖尿病足7例.用梯度密度法分离骨髓干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液.直接注射至患肢肌肉内.结果 患肢疼痛、麻木感和冷感觉改善率为79.41%,术后第1天患者即反映患肢不适感好转.出院时,27例患者静息痛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患者跛行距离由不足50 m提高到大于100 m,6例伴有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或面积逐渐减小,6例踝肱指数(ABI)增加大于0.1,4例足趾坏疽患者中:1例症状明显缓解,静息痛消失,行坏疽足趾切除,愈合良好,2 例疼痛消失,睡眠改善,坏疽组织有脱落迹象,1例于膝下截肢时被截除.结论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方法安全、简单、有效.尤其是对于下肢动脉没有流出道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吕晓霞;尹至;金星;吴学君;侯向前;李亚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大豆异黄酮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去卵巢大鼠体重、血脂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去卵巢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以及对血脂的改善作用.方法 清洁级7 w龄SD雌性大鼠88只,随机分为两组,喂饲不同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每组内部再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亚组,1亚组为单纯开腹术组,其他5组在无菌条件下切除双侧卵巢,喂饲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手术后给与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实验组同时进行受试物灌胃.结果 大豆异黄酮能显著降低去卵巢大鼠的体重、改善大鼠血脂水平,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羧甲基纤维素钠能显著降低大鼠体重,并与大豆异黄酮具有协同作用,但其对血脂的作用甚微.结论 大豆异黄酮能够预防去卵巢大鼠的肥胖,并且改善血脂;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显著减缓大鼠体重的增加,但对血脂水平影响甚微.

    作者:张云波;那晓琳;赵新宇;李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前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胃黏膜病变发生率较高,病变呈多样性,病变组织细胞内可检测出乙肝病毒HBsAg、HBcAg、HBV DNA[1,2].本文就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发病特点以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袁文芳;高会霞;邵石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脑神康胶囊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中药脑神康胶囊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脑神康胶囊高、中、低浓度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损伤组及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其中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于复氧时换以不同浓度(5%、10%、20%)含药血清的培养液,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及两者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LDH活力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表达下降,bax mRNA表达升高,bcl-2/bax降低(均P<0.01);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均较损伤组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均升高(P<0.01),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1),LDH活力及bax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bcl-2 mRNA表达升高,bcl-2/bax增加(均P<0.01),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脑神康胶囊对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神经元抗氧化能力、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减少凋亡密切相关.

    作者:李伟;刘德山;常萍;林炜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及其二者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将福辛普利(10 mg/kg)与厄贝沙坦(50 mg/kg)联合灌胃给药,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心肌酶学、自由基及体内血管活性因子等变化,并与单独应用福辛普利(20 mg/kg)及厄贝沙坦(100 mg/kg)进行对比. 结果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减半剂量联合应用与单独应用福辛普利或厄贝沙坦全剂量均可使AMI大鼠的MIS明显缩小,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增加,亦可使血浆血栓素A2(TXA2)水平明显下降,前列环素(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大鼠AMI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心肌缺血时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与单独应用福辛普利或厄贝沙坦的作用效果相当.

    作者:刘兵;睢大筼;于晓风;曲绍春;杨春梅;赵学忠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食道压力测定和24小时pH监测的临床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老年人在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抗反流机制和对反流物的损害抵御机制减弱的结果,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食管黏膜暴露与胃酸反流是造成GERD的主要病因.老年GERD伴发食管炎者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和胃酸反流的特点.

    作者:崔莉红;朱风珍;陈桂敏;李方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番茄红素对寰枢椎失稳老年小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Lycopene)对寰枢椎失稳老年小鼠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寰枢椎周围注射30%乳酸溶液30 μl/次,1次/w,连续3 w,制作颈椎失稳模型.用番茄红素2个剂量组即5、2.5 mg/kg连续1次/d灌胃观察100 d,水迷宫测试小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脑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观察海马CA1区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ycopene高剂量组小鼠,水迷宫实验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脑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降低显著(P<0.01,P<0.01,P<0.05);脑海马CA1区Aβ表达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结论 Lycopene对寰枢椎长期乳酸堆积所致老年小鼠记忆能力减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Lycopene 降低脑组织TNF-α、IL-1β、IL-6含量及抑制Aβ蛋白的生成有关.

    作者:范文静;李林;朱彤彤;郭亚雄;赵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及防治白内障功能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玉米黄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并观察玉米黄色素对大鼠白内障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玉米蛋白粉超临界提取的黄色素进行微胶囊化,并采用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粉末进行大鼠白内障防治作用的研究.结果 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结果表明,佳微胶囊化条件为壁材比例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0,粉末的包埋率达88.6%.大鼠白内障的防治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微胶囊粉末能有效地延缓受试大鼠白内障进展,降低眼晶体混浊度.生化指标也显示,玉米黄色素微胶囊粉末各组与模型组相比,眼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升高了40.55%~50.02%,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了31.84%~38.89%.结论 玉米黄色素具有保护晶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功能,能延缓和控制白内障的形成,对早期白内障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曹龙奎;孟令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良恶性骨肿瘤的氢质子波谱分析及临床鉴别

    目的 研究良恶性骨肿瘤的氢质子波谱特点.方法 选择32例骨肿瘤病人(良性肿瘤组14例,恶性肿瘤组18例)均行常规MRI扫描及氢质子波谱检查,在工作站上测量Cho/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组Cho/Cr比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与良性肿瘤组相比,恶性肿瘤组的Cho峰均明显升高,而Lip则明显下降.结论 良恶性骨肿瘤氢质子波谱表现明显不同,氢质子波谱对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马隽;郭建平;宋扬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乳腺导管原位癌中新生血管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新生血管的形态及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和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2例DCIS ER,PR, HER-2, CD-34等的表达.结果 在DCIS中MVD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为MVD紧靠乳腺导管的基底膜呈项链状分布,占58%;另一种为间质弥散状分布,占52%;34%两种形态共存.MVD密度随着核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增加,高核分级和非高核分级DCI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ER、PR 阴性组的MVD明显高于ER、PR阳性组(P<0.01);HER-2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 新生血管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事件,MVD增加可能预示DCIS向浸润癌发展的几率增加及预后不良.

    作者:杨明;管旌旌;张奇兵;范志民;大内宪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两种类型抑郁症大鼠海马及血清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比较

    目的 比较应用两种方法制备的抑郁症大鼠模型血清及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改变,为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慢性温和性刺激制备外源性抑郁症大鼠模型,通过在出生第8天的幼鼠腹腔注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氯米帕明制备成年内源性抑郁症大鼠模型.应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清及海马内BDNF水平.结果 两种模型抑郁症大鼠的蔗糖摄取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种抑郁症大鼠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两种抑郁症大鼠血清BDNF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内源性及外源性抑郁症大鼠海马内BDNF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均降低(P<0.05),但内源性抑郁症大鼠海马内BDNF阳性细胞数降低尤为明显(P<0.01).结论 内外源性抑郁症大鼠脑内BDNF水平均较正常组大鼠明显降低,但内源性抑郁症大鼠BDNF减少尤其明显.海马内BDNF水平的降低可能是造成抑郁症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胡荫;尹维刚;林荣;王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龄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肾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佳手段.但以前认为高龄尿毒症患者(超过60岁)手术风险大,感染和心脑血管并发症多,不适于肾移植治疗.

    作者:翟秀宇;孙玲;王伟刚;傅耀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环氧合酶2及其抑制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的心、脑、肾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认为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其病理变化具有炎症的基本特征,各种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参与了其发病.

    作者:李骊华;雷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