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汉;胡素君;刘一心;静进;辜鸣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期间人工机械瓣置换手术中对老年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1 h(T2)、体外循环停止后1 h(T3)、体外循环停止后24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作者:张慧华;林柏松;孙雪峰;施凯耀;李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肿瘤标志物(TM)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可一定程度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其达到一定水平能提示某种某些肿瘤的存在,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理想的TM应具备以下几点特征:①在正常机体和良性疾病组织中不能检测出来;②可在临床并未发现明确肿瘤之前先被检测出来;③TM的波动情况可反映肿瘤生长情况;④TM的量值可参考反映肿瘤的大小状况;⑤TM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估计疗效、预测肿瘤复发情况及判定是否存在转移;⑥TM 98%存在于恶性肿瘤中(有些重度感染、良性肿瘤,甚至正常组织中反复刺激后也有2%的存在性).老年人临床常见肿瘤标志物如下:
作者:王沙南;王诗哲;陶成丽;吴晓强;于佳岚;李咏梅;王英姿;侯筱婷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多个间隙(2个及以上) 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经多次保守治疗,症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与老年人三者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高,间盘退变突出,椎间隙狭窄,韧带松弛,脊柱不稳,代偿性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关节突增生,致椎管狭窄,尤其侧隐窝狭窄.手术治疗关键是同时解决椎间盘突出及继发的椎管狭窄.我院自2002至2007年采用椎弓根钉配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邵国喜;王明礼;李正伟;刘亚东;杨有庚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应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观察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伴IR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各30例,治疗4 w,测定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真胰岛素、hs-CRP、血脂、血尿酸和IR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相匹配.替米沙坦组治疗后血压、真胰岛素、hs-CRP及HOMA-IR和HOMA-islet指数较治疗前和硝苯地平组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米沙坦除了具有强效、稳定降低血压的作用外,还具有改善IR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hs-CRP水平的作用.
作者:付军;王桂贤;张国成;侯文丽;冷吉燕;董国霞;何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椎间盘的退变情况,探讨糖尿病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采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50 mg/kg制成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在建模成功后4、8、12 w取椎间盘组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髓核细胞及胶原变化;用TUNEL法显示髓核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凋亡率. 结果 实验组大鼠注射STZ后,空腹血糖均大于13.8 mmol/L[(20.27±2.600)mmol/L].在不同的阶段,实验组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均较重,髓核细胞凋亡率较高.结论 糖尿病是影响椎间盘退变的因素之一.
作者:陈森;熊敏;余化龙;何宁;廖梅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死因主要是骨折后长期卧床,并发或加重内科疾病.其治疗的关键是尽快稳定骨折,早期负重,减少卧床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目前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基本原则.而手术的时间及出血量直接影响到老年患者术后的康复.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roximal femoral nail,PFN-A) 因抗旋转稳定性强以及远端具有动、静两种锁钉孔设计而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the expand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system,Fixion PF)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适用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现对这两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作一比较.
作者:张磊;曹云;易诚青;马春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老年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MHD老年患者49例随机分成2组,黄芪组25例,给予3次/w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10 ml(相当于黄芪20 g),常规组24例,未予黄芪治疗,观察时间为12 w,另设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8例.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老年透析患者血浆的MDA、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OD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黄芪组治疗前后MDA、CRP、IL-6、SO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改善MHD老年患者的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
作者:张宏华;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老年人发生室上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与多种因素相关.而血压变异性(BPV)作为一项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新指标,受到更多研究者的重视.BPV与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但与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初步观察并分析比较老年人BPV与心律失常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身特性.
作者:王继业;邓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损伤白质区的基因表达,探讨Nogo-A与缺血再灌注白质损伤的可能关系.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PCR,RQ-PCR)检测各时间点Nogo-A在损伤白质区域的基因表达.结果 在损伤白质区域,Nogo-A基因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 d时表达量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7 d时降至低,14~21 d表达量开始上调,21 d时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P<0.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白质区域的Nogo-A基因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规律,针对Nogo-A进行干预有望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作者:高晓玉;王得新;张拥波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肺动脉栓塞(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他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由于PE病因的复杂性、临床表现及常规检查的非特异性,临床误诊、漏诊及病死率较高.若诊疗及时,病死率仅为2%~8%[1].老年人因合并较多的PE易患因素,如肥胖、糖尿病、肿瘤及心肺疾病等,使PE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而不易识别,误诊率更高.国外一项长达6年的研究表明,老年人PE尸检发病率为12.8%,而生前诊断率只有1/3[2];且老年人PE的住院病死率比非老年人明显增高[3].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PE的患者人数必将逐年增加.
作者:李建华;宋丰贵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肽(GLPP)对Alzheimer样大鼠海马超微结构、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S组、GLPP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正常昼夜节律)外,其余各组每天连续光照(光照度400 Lux)24 h,共30 d.其间GLPP组每天1次灌胃 GLPP(250 mg/kg);NS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光照30 d后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和突触结构的改变.结果 寻台潜伏期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GLPP组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NS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较对照组海马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GLPP组较模型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NS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透射电镜结果 显示:对照组、GLPP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神经轴突和神经突触基本正常;模型组和NS组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结构破坏,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模糊、消失,结构紊乱,神经髓鞘内神经细丝稀少,神经突触缺失、减少,突触密度降低,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小泡减少.结论 GLPP可防止持续光照对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破坏和减轻Alzheimer样大鼠的空间记忆障碍.
作者:杨红梅;王黎;陈洁;李宜培;裴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变性疾病,是老年性痴呆中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理解、判断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AD无论是家族性的,还是散发性的,目前为止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黄春霞;张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VD)大鼠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变化,探讨两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30只14~15 w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和模型组(MDG),MDG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丝线结扎方法 ,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SOG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应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海马及颞叶皮层SS及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水迷宫实验中MDG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69.70±4.77)s较SOG组(12.93±2.77)s明显延长(P<0.05),MDG组大鼠的跨平台次数(1.80±1.31)较SOG组(8.33±1.30)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高度水肿,核固缩或崩解,线粒体肿胀.免疫组化结果 表明,海马区SS的表达MDG组(3.07±1.44)较SOG组(13.73±1.87)明显下降(P<0.05),颞叶皮层区SS的表达MDG组大鼠(2.73±0.96)较SOG组(12.93±1.67)明显下降(P<0.05);海马区nNOS的表达MDG组大鼠(29.60±2.03)较SOG组(9.33±1.63)明显增加(P<0.05),颞叶皮层区nNOS的表达MDG组大鼠(28.87±2.47)较SOG组(8.40±1.64)明显增加(P<0.05).结论 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超微结构变化明显,脑内SS表达水平下降、nNOS表达水平增高.
作者:宋志宇;卢宏;孙玉华;魏建科;谭岩;方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Graves病、原发甲减、亚甲炎、桥本病中TSH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变化趋势,从而揭示这四种甲状腺自身抗体对于以上四种甲状腺疾病诊治的意义.方法 测定68例上述甲状腺疾病患者的TRAb、TPOAb、TMAb、TGAb水平.结果 ①Graves病组TRAb较其他三种疾病增高更显著,并且治疗1年后随访,复发组该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控制组;②桥本病组TPOAb明显高于其他3种甲状腺疾病,且治疗后1年组TPOAb水平与初发组无明显差异;③原发甲减TPOAb、TMAb、TGAb显著增高,提示可能由桥本病所致;④Graves病,原发甲减,桥本病TGAb水平较亚甲炎高,但在原发甲减与桥本病中无明显差异;⑤Graves病、原发甲减、桥本病TMAb水平较亚甲炎高,但在Graves病与原发甲减、Graves病与桥本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TRAb在对Graves病确诊、疗效及预后估计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Graves病复发后可再度增高.TPOAb对桥本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估计方面的意义优于其他抗体,可视为桥本病的特异性抗体、Graves病、原发甲减、桥本病TMAb及TGAb水平较亚甲炎高,但在此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无显著意义.
作者:孙立娟;龙飞飞;郭宏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处于核心地位,IR可先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多年而存在.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尽管有很多遗传因素可诱导IR产生,但目前认为IR主要的诱因是过量的糖和脂肪.高糖和高脂均能引起肌肉和脂肪组织的IR,高脂还能导致肝脏IR的产生.高脂喂养动物或者静脉输注高脂均能破坏葡萄糖的转运而迅速形成IR.血浆中脂类水平的升高,主要是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增加是导致IR的重要原因[1].2型糖尿病血糖过高会引起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高血糖本身还进一步导致IR [2].现就IR与糖、脂代谢紊乱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孔树佳;付继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骶骨歪斜的发生率、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性别对180例完整成人干燥骶骨标本骶骨歪斜的发生率、发生特点及解剖形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同时测量骶骨歪斜角.结果 180例标本中有23.89%(43例)出现骶骨歪斜,其中男23例,女20例.歪斜的方向左右不一.骶骨歪斜角男性为4.0°±1.07;女性为4.4°±2.03. 结论 骶骨歪斜较常见,在诊治骶髂关节半脱位等相关疾病时应考虑到骶骨歪斜解剖学变异因素.
作者:郭宇;李伟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玉郎伞(YLS)两个黄酮单体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研究YLS两个黄酮单体对·O-2和·OH的清除和抑制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YLS两个黄酮单体的低、中、高浓度(终浓度分别为0.5、1.0、2.0 mg/ml)均能清除·O-2和·OH,抑制·O-2的生成(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其中高浓度组效果佳.结论 玉郎伞两个黄酮单体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作者:简洁;李勇文;蒋伟哲;黄仁彬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L-selectin、CD44、ICAM-1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比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L-selectin、CD44、ICAM-1的表达.结果 L-selectin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明显低于原发灶(P<0.05);CD44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与原发灶无明显区别(P>0.05);ICAM-1淋巴转移灶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L-selectin与CD44、L-selectin与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873 7,P<0.01;r=0.795,P<0.01),CD44、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8 3,P<0.01);淋巴转移灶中L-selectin、CD44、ICAM-1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L-selectin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753 4,P<0.01),CD44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ICAM-1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36 1,P<0.01).原发灶中L-selectin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r=0.842 0,P<0.01;r=0.768 9,P<0.01);CD44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r=0.678 2,P<0.01;r=0.863 4,P<0.01);ICAM-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r=0.654 8,P<0.01).结论 L-selectin、CD44、ICAM-1都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其中L-selectin、CD44在淋巴转移的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江平;张凡;常永霞;张九鸿;赵秀芳;成日青;舒丽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大量的基因调节蛋白(转录调节因子)通过直接影响基因启动子的调控序列,来调控特殊基因的转录率,起到了抗衰老的关键性作用.转录调节因子可以调节随衰老出现的机体生理功能的减退和衰老基因显性的增加[1].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应用cDNA Microarray技术,观察了588个基因在快速老化小鼠全脑、皮层、海马中的表达变化,发现快速老化小鼠有56个基因的表达不同,涉及氧化应激蛋白、DNA合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凋亡相关蛋白、转录调节因子等十多类,说明了脑衰老机制的复杂性[2].本文就与脑衰老相关的转录调节因子红细胞系统转录因子(NF-E2)、YB-1、干扰素诱生蛋白[LRG47(Ifi1)]的结构功能加以阐述.
作者:付于;于建春;韩景献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烧伤治疗的终目的不仅是封闭创面及挽救生命,患者伤后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本研究拟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庞久玲;肖红双;刘悦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