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合剂对衰老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单玉兴;施溯筠;张善玉

关键词:黄芪多糖, 人参总皂苷, 抗氧化功能, D-半乳糖, 老龄小鼠
摘要:目的 观察参芪合剂(MGA)对老龄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40只老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GA 10、20、40 ml/kg组,药物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30 d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② 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MGA10、20、40 ml/kg组,除对照组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小鼠模型,同时分别腹腔注射MGA10、20、40 ml/kg,连续造模和给药56 d后,分别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MGA 20、40 ml/kg组老龄小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MGA 10 ml/kg组小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均无明显改变(P>0.05);② 与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及肝组织SOD、GSH-PX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则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GA 20 ml/kg小鼠血清GSH-Px活性及肝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MGA 40 ml/kg组小鼠血清及肝组织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MGA各剂量组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MDA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MGA具有降低老龄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其可能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病护理风险及防范

    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日渐增加,对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渐增高.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在面对患病的老人时,不仅要认识疾病,护理病人,更要能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为老年病人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使其能从疾病中尽快康复,更好的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作者:丁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三羟异黄酮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羟异黄酮对只表达ERβ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贴壁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T-29,给予不同浓度的三羟异黄酮,测定生长曲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法观察HT-29生长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T-29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三羟异黄酮具有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作用,并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三羟异黄酮可明显影响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周期,其中G_0/G_1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G_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阻断细胞生长于G_2/M期.另外三羟异黄酮可诱导结肠癌细胞株HT-29凋亡,且随浓度增大,凋亡率增加,高达38.96%.结论 三羟异黄酮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生长,其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三羟异黄酮具有保护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闫金辉;谢立群;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桑叶黄酮和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糖尿病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病情发展与血糖浓度、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密切相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研制了一系列治疗糖尿病的天然药物.

    作者:李先佳;任丽平;王家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丹参酮ⅡA对谷氨酸联合淀粉样蛋白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谷氨酸(Glu)联合β淀粉样蛋白25-35 (Aβ_(25-35))诱导PC12细胞、Meynert核(nbM)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PC12细胞,用MTT法观察TanⅡA三个不同浓度(2.5、5.0、10 μmol/L)对Glu联合Aβ_(25-35)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检测急性分离nbM神经元在Glu联合Aβ诱导损伤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_i)变化,及不同浓度TanⅡA对这种[Ca~(2+)]_i变化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TanⅡA 各组细胞活力、损伤程度与单纯Aβ+Glu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无剂量依赖关系.Glu联合Aβ_(25-35)损伤组[Ca~(2+)]_i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anⅡA 各组[Ca~(2+)]_i均较单独Glu联合Aβ_(25-35)处理组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TanⅡA通过提高细胞活力、维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稳态以对抗Glu联合Aβ_(25-35)损伤作用.

    作者:张萌涛;钱亦华;杨杰;史利利;朱淑娟;刘朝晖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D-半乳糖致衰大鼠非酶糖基化改变及菟丝子醇提液对其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D-半乳糖致衰大鼠非酶糖基化作用及菟丝子醇提液对其影响,探讨衰老发生的机制及菟丝子延缓衰老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D-半乳糖制作衰老大鼠模型,观察15、30、45 d时的糖化血红蛋白(GH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胸主动脉糖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mRNA的表达,并观察菟丝子醇提液对其影响.结果 D-半乳糖导致GHb、MDA和RAGE-mRNA水平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并呈现时间渐进性改变.菟丝子醇提液使大鼠GHb、MDA降低(P<0.01),SOD活性增加(P<0.01),RAGE-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D-半乳糖诱导非酶糖基化发生,菟丝子醇提液抑制D-半乳糖致衰大鼠非酶糖基化反应,在给药30d即有显著的作用效果.

    作者:魏晓东;刘玉萍;李晶;孙洁;欧芹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农村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农村空巢老人抑郁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各因素对抑郁发生的作用.方法 以湖南省459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及应对方式量表,对他们的抑郁症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评定分析.结果 抑郁的发生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对抑郁情绪有更直接的影响.结论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可以从多途径、多方面对抑郁的发生进行预防和干预.

    作者:谢丽琴;张静平;焦娜娜;彭芳;叶曼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与代谢特征及胰岛功能的变化

    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可能导致血压、血脂等代谢改变,导致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发生增加.但针对老年患者的代谢影响研究鲜有报道,为探讨OSAS对老年患者临床与代谢和胰岛功能影响,本文对91例老年OSAS患者临床资料及代谢指标进行分析.

    作者:荣玉栋;金文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RNSP)对阿尔茨海默病(AD)AD的作用机制.方法 筛选出AD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4、12 w后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测定.结果 AD 患者经RNSP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分、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组SOD升高(P<0.05), NOS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RNSP具有明显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提高血浆SOD含量,降低NOS水平,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作者:廖宝霞;朱爱琴;郗爱旗;禇以德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肺气肿同期双侧开胸肺大泡切除肺减容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同期双侧开胸肺大泡切除肺减容术治疗老年性肺气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0年7月至2008年7月间我科对老年性肺气肿同期双侧开胸肺大泡切除肺减容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进行肺通气血流扫描显示血流分布不均匀区或胸部CT扫描检查发现局限性肺血管纹理稀疏区确定减容范围.30例患者均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用直线切割缝合器衬以自体壁层胸膜缝切肺组织,用纤维蛋白胶处理漏气的肺断面.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比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以及6 min步行距离(6 MW)等指标.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术后无自发性气胸复发,无手术死亡.术后检测血气分析、呼吸功能以及6 MW等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呼吸困难指数再分级:19例术前Ⅲ级中16例转为Ⅰ级;3例转为Ⅱ级;11例术前Ⅳ级中8例转为Ⅱ级;2例转为Ⅲ级;1例转为Ⅰ级.结论 同期双侧开胸肺大泡切除并肺减容术是较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录民;赵维;杨瑞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持续期哮喘60例临床观察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哮喘总患病率为0.68%,而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老年哮喘则在0.77%~1.54%,表明老年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为探索对老年哮喘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单用西药治疗方法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对比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李贤佐;毕研军;田东;孙杰;李秀琴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依折麦布对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折麦布干预组,每组8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饲料由普通饲料加2%胆固醇配制),依折麦布干预组在高胆固醇饲料中加入5 mg·kg~(-1)·d~(-1)依折麦布,连续饲喂12 w,以镜下见到内膜增生和明显的脂斑突起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志.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油红O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RT-PCR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CD36、周脂素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mRNA的变化;western-blot观察细胞膜ABCA1、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蛋白表达;PepTag~(R) Assay法检测细胞膜PKC活性.结果 依折麦布可使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区内膜变薄、脂质蓄积减少进而逆转斑块的演进;相对于50 μg/ml oxLDL处理24 h的新西兰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3 μmol/L依折麦布可有效逆转oxLDL诱导的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使细胞内CE/TC比值降至39.6%.依折麦布可显著下调平滑肌细胞CD36、perilipin和PKCα的表达,上调胞膜ABCA1的表达.3 μmol/L依折麦布可下调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胞膜PKC活性至基线附近.结论 依折麦布可能通过对PKC/CD36/ perilipin/ ABCA1这些脂质蓄积调控子的影响,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作者:王中群;李丽华;张哲莹;赵琪;曾莹;吕运成;赵卫星;张景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健康认知和教育需求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农村751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包括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慢性病知识及需求、慢性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对老年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对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健康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亲朋好友(35.6%),电视报纸书刊(35.2%).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慢性病相关知识的主要因素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P=0.000)、是否患有慢性病(P=0.002)及年龄(P=0.008)等.结论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较低,针对农村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是改善农村老年人慢性病相关认知的有效途径.

    作者:昝培霞;魏红春;王敏;潘健源;黄永;黄芬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Wells评分法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因PTE为肺栓塞(PE)常见类型,占PE的绝大多数,故通常所称PE即指PTE.

    作者:高宝安;陈世雄;杨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缺血后适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缺血再灌注肢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刻给予缺血后适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后适应组及延迟后适应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不同时刻(1 min内及1 min后)分别给予后适应组及延迟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干预,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FMD明显减小(P<0.05),再灌注1 min内给予缺血后适应有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后适应组FMD明显提高(6.70±2.36 vs 3.05±0.91,P<0.05),而延迟后适应组则失去了内皮功能保护作用(3.17±1.04 vs 3.05±0.91,P>0.05).结论 再灌注1 min内给予缺血后适应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延迟后适应的保护作用消失.

    作者:马晓静;齐春蕾;张兴华;马红军;李春梅;邵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AD的传统治疗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抗β-淀粉样蛋白(Aβ)药物、神经生长因子、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

    作者:张华;晏勇;孟涛;代政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多重脑震荡对大鼠认知行为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重脑震荡(MCC) 大鼠认知行为及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 d6个损伤组;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伤后中脑黑质致密区(SNC)、腹侧被盖区(VTA)DA能神经元变化,并在光镜下对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在水迷宫测试中,伤后16 d组大鼠逃避寻找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在无平台探测实验中,伤后8、16 d组大鼠在原有平台第三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在免疫组化实验中,SNC DA能神经元表达在伤后4、8 d组明显升高;VTA在2、4、8、16 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多重脑震荡大鼠出现较为严重的认知行为障碍;伤后大鼠SNC、VTA DA能神经元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

    作者:徐刚;江乐盛;于建云;李娟娟;吴春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64排螺旋CT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型的分布特点与其血清IL-6、INF-α含量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 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分布,探讨冠脉斑块稳定性与IL-6和TNF-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64排螺旋CT检查后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正常对照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测定血清 IL-6和TNF-α.结果 ①在 ACS 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钙化斑块(P<0.001),而在SAP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②各斑块组平均血清 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平均血清 IL-6和TNF-α水平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于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间平均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ACS组平均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均P<0.01).结论 ①64排螺旋CT 冠脉造影可较准确地显示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②血清IL-6、TNF-α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③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斑块在各型冠心病分布特点及IL-6、TNF-α含量分析,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分级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丛也彤;亓波;金龙哲;张宏;刘雅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参芪合剂对衰老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芪合剂(MGA)对老龄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40只老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GA 10、20、40 ml/kg组,药物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30 d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② 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MGA10、20、40 ml/kg组,除对照组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小鼠模型,同时分别腹腔注射MGA10、20、40 ml/kg,连续造模和给药56 d后,分别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MGA 20、40 ml/kg组老龄小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MGA 10 ml/kg组小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均无明显改变(P>0.05);② 与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组小鼠血清及肝组织SOD、GSH-PX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则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GA 20 ml/kg小鼠血清GSH-Px活性及肝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MGA 40 ml/kg组小鼠血清及肝组织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MGA各剂量组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MDA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MGA具有降低老龄小鼠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提示其可能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单玉兴;施溯筠;张善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 选取35例(≥60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阿托伐他汀组,选取25例(≥60岁)从未用过调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20例(<60岁)健康人作健康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睡前口服,治疗1年.治疗前后用高频超声和科林VP-1000检查FMD及PWV,同时测血脂.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相比FMD(P<0.05),PWV(P<0.05)及血脂(P<0.05)均明显改善.结论 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调脂,还可以改善FMD及PWV,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作者:杜孝芝;黎莉;王秀荣;王媛媛;蒋桂花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复方鹿茸口服液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鹿茸口服液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观察口服复方鹿茸口服液对老年小鼠衰老相关酶,小鼠RNA和蛋白质含量及合成的影响.结果 复方鹿茸口服液对老年小鼠B型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脑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增加有明显作用.可明显增加老年小鼠肝RNA和蛋白质含量,及[~3H]尿嘧啶核苷(Uridine)和[~3H]亮氨酸(Leucine)掺入RNA和蛋白质.结论 复方鹿茸口服液对老年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韩丛成;陈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