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王欣;才华;黄晶
左室肥厚作为一个独立的决定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主要决定因素[1],它以心肌细胞肥大及间质成分的改变(心肌重构)为特点.心肌肥厚是细胞外刺激信号作用于细胞并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引起细胞内基因的活化与失活,从而引起细胞表型改变的结果.因此抑制心肌肥厚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作者:谭凯;张雪娟;葛毅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对衰老进程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化检测方法,分别对实验前、实验6个月后练功组和对照组及实验1年后练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实验6个月后练功组血清MDA的含量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实验前;实验1年后,练功组血清MDA含量极其显著低于实验前,而血清SOD活性极其显著高于实验前;练功组实验1年与6个月相比较,血清SOD有较为显著的提高.结论 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能提高机体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延缓衰老进程.
作者:伍庆华;章文春;徐友妹;陈晓凡;钟志兵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前鼻咽癌治疗以放疗为首选,但常规放疗放射线在杀灭肿瘤同时正常组织或器官也不可避免受到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可使鼻咽癌肿瘤靶区剂量提高的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的受量[1].本文旨在探讨两种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
作者:王岚;左雅芳;何若吉 刊期: 2009年第24期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又称雷公藤甲素,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Levl)Hukeda]以及苍山雷公藤(T.Forretii Dials)、东北雷公藤(T.Regelli Sprague et Taketa)等物质中分离得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20世纪70年代,由Kupchan等[1]首次分离,至今已从雷公藤属植物提取近70种成分,其中TP的生物活性强,其效价比雷公藤总苷高100~200倍.研究证实TP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着重就TP在眼科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作者:张冰洁;吴雅臻;郝继龙 刊期: 2009年第24期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在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不仅在组织水平,而且在细胞水平已处于高凝状态[1],组织因子(TF)是凝血过程的始动因子,以往认为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而现在发现外周血细胞中单核细胞能自身合成的TF,血小板亦含有TF[2],后两种细胞含有的TF在T2DM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
作者:黄细莲;钱申贤;刘利蓉;谭俊峰;施鹏飞;高大泉;谢亚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糖尿病相关的氧化应激是自由基产生过多和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长期作用的后果.氧化应激可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还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信号转导通路间接损伤β细胞功能[1].本文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T2DM)氧化应激状况,分析其与β细胞功能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
作者:叶林秀;郭昆全;杨茂平;邱红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缺血性肠病好发于老年人,因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故误诊、漏诊及病死率高.本文就我院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
作者:邓罡;张瑛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为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提供免疫学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CD3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前CD3~+、CD4~+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4/CD8比值倒置;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后CD3~+、CD4~+T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恢复正常.结论 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前T淋巴细胞百分率异常,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手术治疗后有效去除瘤负荷,免疫功能得以逆转.
作者:叶兴龙;宋玉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血清白蛋白(Alb)是体内运输和清除有害物质的重要蛋白质分子,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评价肝功能及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1,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Alb水平降低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率显著增高,而Alb水平降低对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各种原因的死亡风险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阳维德;郑萍;罗秀锋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氯化甲基汞(MMC)诱导NCI-H446细胞凋亡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Bcl-2、Bax和caspase-3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MMC组细胞Bcl-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存在着时间依赖性降低趋势,至24 h达到低;Bax及caspase-3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存在着时间依赖性增高趋势,至24 h达到高.结论 MMC能够在体外诱导NCI-H446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丁会;王建国;李丹;刘伟;李志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根据临床资料显示,老年妇女宫颈癌高发年龄在55~70岁,而且发病的临床特点是发现病变较晚,病情较严重,死亡率高.因此,老年妇女应重视宫颈癌筛查.本文对1 210例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DNA倍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黄卫彤;吴卫萍;黄宏思;黄燕;韦凤莲;曲德英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94例)和B组(≥60岁,180岁).记录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病程、射血分数(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与各阳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脂、血压、EF和FS无显著差异;B组LVMI、RWT、超敏C反应蛋白和TNF-α均较A组明显增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超敏C反应蛋白、TNF-α与糖尿病患者RWT、LVMI密切相关.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和TNF-α可有效的在早期预警糖尿病心脏病变的病理改变过程.
作者:吴绮楠;邓武权;王富华;艾智华;刘颖;梁自文;陈兵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治疗主要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微创治疗及手术治疗4大类[1].主要药物有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和植物花粉制剂,但均具有疗程长、副作用多、药价昂贵等缺点.微创治疗及手术治疗因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很多老年患者不愿接受.笔者对中药穴位贴敷配合红外线治疗器照射治疗老年BPH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马春;杨丽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迷走神经活性下降、心率变异性(HRV) 降低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V减低[1],从而发生心血管事件几率及猝死的危险性增大[2].
作者:铁英;彭珺;李洋 刊期: 2009年第24期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力减低,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它是肥胖和T2DM发病机制的一个共同特征.目前认为肥胖是一种慢性低度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肥胖时脂肪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如TNF-α、抵抗素、瘦素、IL-6等.其中TNF-α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近期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冰;洪旭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针对影响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对102例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不佳,与文化程度、自身因素、药物因素等影响因素有关.结论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需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就医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王绍锋;廖晓春;余晓波;李文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外伤性以及手术意外所致晶状体后囊破裂,导致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困难时,常需要做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双襻固定术[1].前房型IOL植入后并发症较多,现多不主张植入.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硬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2],光学直径7.0 mm,不能折叠,切口大,术后散光明显,易造成玻璃体脱出.
作者:王淑霞;王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方法 对22省市城乡和男女老年人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简单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的中文译文进行评测.结果 2 161名老年人认知障碍患病率26.42%,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者、不工作、不参加社会活动、不经常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与家人关系差、经常感到心里郁闷、丧偶、离异者认知功能评分低(P<0.01).结论 应重视老年人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减少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
作者:李建民;刘海娟;陈长香;李淑杏;郝习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N-Shc是原癌基因Shc家族中的一员,一般认为它只在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在神经细胞的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N-Shc在外周神经比如小肠神经系统、以及一些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它可以通过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细胞凋亡.
作者:田芳;胡长春;朱婉儿 刊期: 2009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仙茅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先用80%乙醇,然后用蒸馏水对仙茅进行提取,其中醇提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水提部分经醇沉,制备仙茅粗多糖.分别观察仙茅各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 (·O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以及对Fe~(3+)还原力.结果 与抗坏血酸比较,仙茅提取物对自由基均有较强清除作用,对·OH的清除率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粗多糖>总醇提物,IC_(50)值分别为0.247、0.358、0.796和0.871 mg/ml;对DPPH·的清除率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总醇萃取物>氯仿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粗多糖,其IC_(50)值分别为0.026、0.055、0.620、0.071、0.122和0.275 mg/ml.不同提取物对Fe~(3+)有较强还原能力,还原力大小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总醇提物>氯仿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粗多糖.结论 仙茅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在抗衰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振东;吴兰芳;景永帅;杨娟 刊期: 200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