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中与转移相关靶标蛋白的筛选

李群;李一雷;张越;杨新宇;李会敏;李玉林

关键词:膜蛋白, PC-3M细胞, 转移, 前列腺癌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和逆转前列腺癌转移的标志物.方法 采用一维SDS-PAG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离并鉴定PC-3M细胞中的膜蛋白.结果 在严格的过滤参数条件下(当Charge+1,Xcorr≥1.9;当Charge+2,Xcorr≥2.2;当Charge+3,Xcorr≥3.75;其中DelCN≥0.1),PC-3M细胞中鉴定出2 023个蛋白,其中1391(69%)个蛋白经过基因本体评注(GOA)显示为已知细胞组分,其余为未知细胞组分.在已知细胞组分中527(38.30%)个蛋白为膜蛋白或者膜相关蛋白,其中18.32%的蛋白被预测至少有1个跨膜区,49.62%的蛋白有1~3个跨膜区,19.08%的蛋白有4~9个跨膜区.9.92%蛋白预测有≥10个跨膜区.除了已知的与膜相关的蛋白,很多新的蛋白也被鉴定,其中包括假设蛋白和一些cDNA序列.结论 一种明显独特的质膜蛋白表达模式存在于高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这将帮助进一步理解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且为寻找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的靶标分子提供实验基础.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30例临床分析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以往治疗以抗组胺药为主,地氯雷他定(商品名信敏汀)是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为非镇静性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笔者从2005年5月~2007年5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商品名斯奇康)与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景华;高微;张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56例分析

    对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术式历有争论,以往过分强调了大限度地保留腰椎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多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许多病例术后症状不缓解.

    作者:王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WWOX基因转染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肿瘤抑制基因WWOX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瞬时转染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正常人胚肾细胞HEK-293中钓取WWOX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上,测序正确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DNA4/myc-His中;采用脂质体介导法体外瞬时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WWOX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克隆形成试验观察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WWOX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的A549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未转染和空载体转染细胞,且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形成率为35.43%,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和空载体转染细胞.结论 所构建的poDNA4/myc-WWOX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肿瘤细胞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杨巍;YUAN Hong-Yan;郑旸;常雅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GE2及其EP3受体在PAG脑区参与炎性疼痛的调节

    目的 检测炎性疼痛大鼠PAG脑区PGE2浓度及EP3受体的表达.方法 大鼠左后爪注射cFA诱导炎性疼痛模型,微量透析技术收集PAG脑区透析液,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透析液PGE2浓度,免疫组化结合抗体荧光标记观察EP3受体表达.结果 炎性疼痛组PAG脑区透析液PGE2浓度较对照组高四倍,免疫组化见EP3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PAG脑区PGE2及其EP3受体参与炎性疼痛的调节.

    作者:吕牮;李佳睿;刘铜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神经保护剂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胺酮(KT)、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褪黑激素(MT)三种药物单用和联用对小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经前期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三药佳剂量组合.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氰胺酮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褪黑激素组、二联组(氯胺酮+N-乙酰半胱氨酸)及三联组(氯胺酮+N-乙酰半胱氨酸+褪黑激素).各组动物分别制作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和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VO).tMCAO小鼠缺血2 h再灌注6 h和24 h时测定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处死测定梗塞面积;2-VO 小鼠在清醒状态下缺血5 min再灌注0.5 h、2 h、6 h后迅速处死,取全脑制成10%匀浆,比色法测定MDA含量、SOD和CSH-Px活力.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1)tMCAO后缺血组出现严重的神经行为缺陷和大范围的梗塞,药物单用或联用可不同程度的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行为缺陷和减少梗塞范围,以三联用药为佳(与模型组比较,均为P<0.01).(2)2-VO小鼠MDA含量显著上升、SOD和GSH-Px活性明显受抑制,药物单用和联用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缺血再灌注0.5 h、2 h和6 h小鼠全脑组织MDA含量、提高SOD活力和GSH-Px活力,以三药联用佳(与模型组比较,均为P<0.01).结论 本实验剂量下药物单用不能有效减轻损伤,二联组较各单用组显著地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三联组较二联组更为明显地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虞希冲;陈醒言;周红宇;朱桐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脑出血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59例ICH患者于发病后24 h、第3、7、14天测定NSE的含量.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头CT检查,观察NSE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水肿的关系.结果 NSE在ICH后24 h、第3、7、14天均增高,第3、7、14天时NSE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P<0.01),而ICH 24 h内NSE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CH患者血浆NSE含量的变化反映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NSE可以作为判断ICH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检验指标.

    作者:田力;ZHANG Yi;滕伟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肾虚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

    国外研究发现性激素缺乏是导致骨质疏松症重要的原因[1],而国内研究表明,骨质疏松(POP)与中医肾虚关系密切[2,3],从而为中医治疗POP提供了病因学依据.进一步研究POP肾虚分型与性激素的关系对于加强治疗的针对性,提高中医药防治POP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肾虚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殷湘宁;朱海达;梁晔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CHF患者血BNP、血清TNF-α、NO含量变化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B型钠尿肽(BN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87例CHF病人(其中Ⅰ级28例、Ⅱ级22例、Ⅲ级23例、Ⅳ级14例)检测了血BNP、血清TNF-α和NO含量.结果 CHF患者血BNP、血清TNF-α和NO含量均升高;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和疾病的进展,BNP、TNF-α和NO含量逐级明显升高.并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BNP与TNF-α和NO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的BNP、TNF-α和NO的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HF患者TNF-α和NO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并是导致血BNP浓度增加的可能原因.

    作者:郗爱旗;褚以德;赵文蕊;李英兰;廖宝霞;尚玲;李国峰;钟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空心螺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手术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1],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观点已被广泛接受.手术方法有多种,具体应用仍有分歧.随着手术量的增多,也出现了一些失败的病例.

    作者:石聚颖;周嗣盛;丁春发;关瑞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 d,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大幅度(DMMG),并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重度病变组的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P<0.01.P<0.05),MAGE、DMMG、SD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 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作者:陈海燕;李明龙;赵树娥;张莹荣;李茵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脂代谢异常是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死于冠心病者约占75%.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聚集人群.

    作者:黄瑞英;姜宝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1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4例,应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 mg)和拜阿司匹林(每晚100 mg),对照组84例,仅予拜阿司匹林(100mg/d),随访2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12、18及24月检测血脂、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下肢动脉斑块积分.结果 干预组平均下肢动脉IMT和下肢动脉斑块积分,干预前分别为(1.21±0.17)mm和(3.7±2.3).干预后分别为(0.88±0.14)mm和(2.7±1.1),干预前后差异显著(均P<0.01).随访结束时,干预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作者:季芳;李蕾;鲁广肃;王春雪;张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B淋巴细胞、IgG、IgM、IgA变化及乌司他丁早期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及乌司他丁干预时B淋巴细胞、IgG、IgM、IgA的变化.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SAP组及药物治疗组(W组).SAP组及W组大鼠经胰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0.11 ml/100 g,制备SAP大鼠模型,W组大鼠开腹后轻轻翻动胰腺后关腹.然后W组经颈静脉给予乌司他丁1000 U/100 g,F组及SAP组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 ml/100 g.检测术后l、2.6、12、24 h血B淋巴细胞百分比率及血清IgG、IgM、IgA含量及乌司他丁干预时的变化.结果 SAP时B淋巴细胞百分比率、IgG、IgM、IgA含量明降低(P<0.01);乌司他丁6 h治疗组的B淋巴细胞百分比率及IgG、IgM、IgA含量均分别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 SAP时大鼠体液免疫功能减退,乌司他丁可明显提高SAP大鼠体液免疫力.

    作者:张志栋;李勇;焦志凯;范立侨;宋振川;赵群;王力利;王冬;赵雪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graphy,RT3DE)是近年来超声心动图领域中新技术.随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心脏三维超声图像重建技术由过无能为力的数十分钟缩短为近乎实时状态,引起了心脏超声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兴趣与重视.

    作者:岳文伟;张丽莉;柳翠霞;贾如意;刘同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雌激素缺乏对大鼠股骨骨髓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去势后SD大鼠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股骨骨髓细胞Fas、FasL的表达情况.方法 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不同时期去势大鼠与正常大鼠股骨骨髓细胞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SD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发生过程中股骨骨髓细胞Fas、FasL的表达旱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破骨样前体多核细胞都呈弱阳性表达;而非去势组大鼠股骨骨髓细胞Fas、FasL呈强阳性表达,并且这种强阳性的表达多局限于破骨样前体多核细胞的胞浆中.结论 在雌激素缺乏的情况下,骨髓细胞Fas、FasL的表达减弱;雌激素能加强骨髓破骨样前体多核细胞Fas、FasL的表达,从而引起骨髓中破骨样前体多核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王松;SHEN Lin;杨月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脑室内低温对兔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室内低温对新西兰白兔局部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新西兰白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部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24 h.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常温组和亚低温组,2组再随机分成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组和凋亡组.观察动物行为、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动物肢体偏瘫程度轻、脑梗死体积小、缺血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少,P53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亚低温神经保护机制涉及P53蛋白的表达,脑室内低温是治疗急性脑缺血的一个新方法.

    作者:杨明飞;YAO Chang-Yi;李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镇江市家庭养老与老年公寓养老生存质量比较

    目的 了解镇江市家庭养老和老年公寓养老生存质量差异,分析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诸多因素,为改善养老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指导和帮助居民正确选掸养老形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由专业人员分别对镇江市普通居民家庭及市老年公寓进行抽样调查,分别抽取普通居民家庭养老的老人133名,市老年公寓养老的老人34名,调查资料用SPSS12统计处理.结果 家庭养老生存质量均分为88.84±8.63,老年公寓养老生存质量均分为96.00±12.65,两种养老模式的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结论 镇江市老年公寓老人生存质量高于镇江市家庭养老老人生存质量.两种养老模式各有优缺点,需要相互取长补短.

    作者:刘伟;于连科;杨守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颞、顶叶NT-3和FGF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大鼠额、颞、顶叶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含量变化,揭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实质.方法 选用Wistar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全脑缺血15min组,缺血15min再灌注1、6 h、2、4、9 d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额、颞、顶叶NT-3和FGF含量.结果 正常老龄大鼠额、颞叶有少量NT-3表达,但顶叶无NT-3表达.额叶缺血再灌注1 h NT-3表达迅速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4 d.再灌注9 d减量;颞叶再灌注2~4 d NT-3表达出现高峰;顶叶再灌注6 h~9 d出现NT-3少量表达.正常老龄大鼠额、颞、顶叶均有少量FGF表达;额叶再灌注6 h FGF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注2~4 d出现高峰;颞、顶叶再灌注6h,FGF表达也开始增加,再灌注4 d出现高峰.结论 额叶对缺氧、缺血具有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长的NT-3保护机制,颢叶这种保护机制略弱于额叶,顶叶缺乏这种良好的保护机制;额、颞、顶叶均具有良好的FGF神经元保护机制.

    作者:刘娜;李爱丽;邢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微型营养评价法的临床应用及其发展

    住院病人发生营养不良非常普遍,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疾病的应激反应的抵抗能力减弱,还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病人的预后[1,2].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龄合并多器官慢性疾患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高龄合并多器官慢性疾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手术难度和危险性相对增加,手术风险性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危及生命[1].

    作者:贺立新;蒋珍凤;陈生英;吴少琼;薛艳;梁丽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