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徐慧宁;姜艳芳;牛俊奇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感染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全世界估计约3亿5千万人,部分感染者呈慢性状态,且常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全世界估计约3亿5千万人,部分感染者呈慢性状态,且常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作者:徐慧宁;姜艳芳;牛俊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患病的糖尿病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的关系,明确糖尿病相关因素对结直肠癌发病的影响,为做好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 分析同时期住院的结直肠癌(n=364)与非肿瘤患者(n=733)与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关系及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患病情况、糖尿病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并发病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以及血脂、血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肿瘤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2倍,有精尿病家族史者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度也明显增加,OR值为1.64;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度(OR=3.23)高于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OR=1.57);但通过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无论患者有无结直肠癌家族史,肿瘤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肿瘤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5.61 m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度是血糖水平正常者的2.22倍.肿瘤组平均甘油三酯水平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非肿瘤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及血脂未进入方程,对结直肠癌未见显著影响;糖尿病及结直肠癌家族史对结直肠癌患病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其是结直肠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糖尿病的防治将对预防结直肠癌患病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水清;汤哲;张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鹿茸上调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的表达

    目的 观察鹿茸对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40只雌性小鼠去卵巢10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鹿茸冻干粉每天以2、6和18 mg剂量连续给去卵巢小鼠灌胃14 d,对照组为去卵巢组,通过RT-PCR和灰度值检测子宫内膜LI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鹿茸处理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的表达随着鹿茸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通过LIF和GAPDH相对灰度值比值检测得到:2、6和18 mg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鹿茸促进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的表达,并与鹿茸的剂量呈正相关.

    作者:傅雷;张冬梅;孙艺平;付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骨髓活检在骨髓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骨髓检查是骨髓转移瘤诊断的主要方法.骨髓转移瘤时,特别当骨髓增生低下时,易出现取材稀释,影响检出率,故骨髓穿刺阳性率低.

    作者:唐笑迪;孙文伟;干惠珠;王健春;唐笑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TNP-470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TNP-470对Wistar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C6细胞,建立动物荷瘤模型.荷瘤后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肿瘤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30 mg/kg隔日1次,共6次皮下注射)、TNP-470组(TNP-470 30 mg/kg隔日1次,共6次皮下注射)、顺铂组(顺铂5 mg/kg每周2次,共4次腹腔内注射)、联合给药组(TNP-470 15 mg/kg隔日皮下注射,共6次;同时顺铂2.5 mg/kg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共4次),每组15只.观察不同的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NP-470治疗组肿瘤重量及大横径显著降低(P<0.001);TNP-470治疗组及联合给药组G0/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NP-470治疗组G0/G1期细胞数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TNP-470治疗组、联合给药组及顺铂治疗组G2/M期、S期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肿瘤对照组相比,联合给药组和顺铂治疗组及TNP-70组胶质瘤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TNP-470治疗组胶质瘤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结论 TNP-470是一种对胶质瘤有明显疗效的化疗药物,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使肿瘤重量减轻,同时对大鼠本身体重影响小,行为学症状改变出现较少,疗效明显优于顺铂.

    作者:于天浩;葛鹏飞;罗毅男;金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鼠颅脑损伤后巢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损伤周边区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现象,为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损伤组(90只),损伤组用侧位液压冲击法制成颅脑损伤动物模型,进一步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损伤后3、6、24、72 h、1、2 W大鼠伤灶周边皮层的巢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损伤3 h后伤灶边缘皮层开始出现巢蛋白阳性细胞,随后逐渐增加,1 w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逐渐下降,假手术组各时间点伤处边缘皮层也可见到少量巢蛋白阳性细胞,但低于损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可导致损伤周边区大脑皮层阳性巢蛋白神经细胞的增多,损伤后1 w为巢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的高峰时间.

    作者:邬巍;张剑涛;付双林;马程远;葛鹏飞;罗毅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VEGF表达与SUV值的相关性研究

    原发性实体瘤的恶性生长和转移中,肿瘤血管的生成起着关键作用.能否成功在体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状态,将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缬沙坦对血管衰老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血管衰老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分为青年组、衰老组及缬沙坦组,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同时采用恒速注入流体方法 测定各组大鼠颈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各组大鼠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衰老组相比,缬沙坦组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SOD浓度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增高,其中弹性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血管衰老有其特征性生理改变,Bcl-2、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失衡可能是血管衰老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缬沙坦有一定的逆转血管衰老的作用.

    作者:单海燕;白小涓;陈香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生物反馈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便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2],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可达10%以上[1].对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老年患者,便秘可导致生命意外.

    作者:周晓娜;刘培茹;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广西巴马壮族长寿老人p53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3第4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codon72)与人类长寿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对巴马156例(年龄90~105岁,平均93.2岁,长寿组)健康壮族长寿老人和142例健康壮族成年人(年龄20~72岁,平均34.8岁,对照组)的p53基因进行分型,了解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型)频率在长寿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其与长寿的关系.结果 长寿组p53codon72片段的野生型(G/G)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3%:29%,P<0.05).结论 p53基因的多态性与人类长寿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文成;潘尚领;林伟雄;陈晶;罗晓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动脉血流参数测定在高血压肾脏损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肾血流多普勒超声测定对诊断高血压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以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早期肾损害指标,对62例高血压患者行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检查.结果 高血压伴尿微量蛋白增高组(EH-B组)肾内各级动脉的阻力指数(RI)值高于尿微量蛋白正常组(EH-A组),尿蛋白组(EH-C组)高于尿微量蛋白增高组,说明肾脏损害越重,RI值越高.结论 多普勒超声肾血流测定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方面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淑霞;张玲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

    近年来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的超声体检中常发现甲状腺结节[1],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是判断是否对就诊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关键.

    作者:郭立英;程世华;吕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少突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F)、脑血管沉淀物、颗粒空泡变性为特征.

    作者:蔡志友;晏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缺氧对子代大鼠老年期脑白质MBP、NF-H+L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子宫内缺氧对子代大鼠老年期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微丝H+L(neurofilament-H+L,NF-H+L)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官内缺氧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子代大鼠老年期脑室旁白质MBP、NF-H+L表达并行图像分析;电镜下观察子代大鼠脑内髓鞘、轴突、微血管的超微结构.结果 宫内缺氧的主效应可使子代大鼠老年期脑白质的MBP、NF-H+L表达减少(均P<0.05),MBP与NF-H+L呈高度正相关(R2=0.64,P<0.01).电镜观察,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宫内缺氧组子代大鼠老年期脑内可见较多的髓鞘脱失、轴突受损、微血管病变.结论 宫内缺氧可影响子代大鼠老年期脑白质MBP、NF-H+L表达,出现髓鞘脱失、轴突受损.

    作者:王凌星;蔡若蔚;吕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STAT3及相关生长调控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STAT3)及相关生长调控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检测STAT3基因及相关基因c-myc,p53,生存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基因的蛋白水平及定位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3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及癌旁组织中c-myc,survivin,VEGF mRNA的表达上调(P<0.01),p53 mRNA的表达下调(P<0.01),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3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结论 STAT3基因的持续激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及治疗的靶点.

    作者:李静;朴云峰;安鼎伟;金丽君;陈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老年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的疗效

    老年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临床上常给予肠道抑菌剂及收敛剂.本文依据肠溶阿司匹林片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及整肠生胶囊具有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提高肠道黏膜定植抗力特点,观察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整肠生胶囊治疗老年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的机制.

    作者:柳长明;于威;刘铜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颅脑外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治

    老年颅脑外伤是一种老年患者常见的外伤疾病,许多相关研究主要针对外伤后老年人的颅脑部损伤进行研究[1,2],治疗效果多不十分理想.

    作者:陈莫;王宏磊;付双林;王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及层黏蛋白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P)及层黏连蛋白(LN)与CHF及其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检测老年CHF组患者39例(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21例,Ⅳ级4例,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法NYHA)及老年心功能Ⅰ级组(NYHA)46例血清HA,PCⅢP及LN浓度.结果 血清HA,PCⅢP及LN浓度分别为:CHF组(359.75±84.59),(77.88±24.67),(86.73±23.90)μg/L;心功能Ⅰ级组(211.60±54.80),(64.82±23.99),(82.26±23.98)μg/L.与心功能Ⅰ级组比较,CHF组HA浓度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PCⅢP及L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血清HA浓度升高可提示老年CHF及其心肌纤维化.

    作者:李刚;严清波;魏良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其凝血功能紊乱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临床前瞻性研究方法 ,将88例老年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和凝血功能检测值,分析血尿酸升高与凝血功能紊乱的关联性.结果 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升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促进脑梗死发病的相应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其凝血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王绪芸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对老年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目的 探讨炎症状态下增龄对肾小球内皮损伤的影响,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月龄及27月龄雌性Wistar大鼠各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脂多糖(LPS)组(L组)、LPS+氨甲环酸组(LT组)、LPS+氩甲环酸+低分子量肝素组(LTH组)及LPS+氨甲环酸+尿激酶组(LTU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蛋白质表达.结果 (1)LPS刺激后纤维蛋白沉积增多(P<0.05),TM几乎无表达(P<0.01),PAI-1表达明显上调(P<0.05);(2)加用氨甲环酸后,PAI-1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3)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后纤维蛋白沉积明显减轻(P<0.05),PAI-1表达与LT组比较明显下调(P<0.05),TM表达增多(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老年大鼠各组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均比相同干预组的青年大鼠明显,PAI-1的表达均较青年大鼠相同干预组显著增多,TM表达则显著减少,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龄可加重LPS诱导的肾小球内皮损伤;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均能有效保护老年大鼠肾小球血管内皮损伤,两者无明显差别,但增龄可减弱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淑芃;孙雪峰;陈香美;师锁柱;洪权;吕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