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洁;邬加佳;郭开华
目的 通过将携带人CD15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rAAV) 载体注入缺血心肌, 观察CD151对缺血心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rAAV-CD151注入缺血心肌.4 w后取注射部位心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CD151及VEGF的表达情况,了解高表达CD151对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术后4 w,CD151组心肌组织检测到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对照组、GFP组未检测到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且CD151组心肌组织CD15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对照组、GFP组(均P<0.05);CD151组VEGF表达无明显增加,与对照组、GFP组比较无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rAAV-CD151可以有效转染大鼠心肌组织,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改善左室功能,但对VEGF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郑振中;梁静;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魏云锋;刘正湘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玉米须总黄酮对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以肾上腺素与冰水刺激为致瘀因素复制大鼠血瘀证动物模型,观察玉米须总黄酮对血瘀证模型动物全血不同切变率下的黏度变化及血浆黏度变化.结果 玉米须总黄酮可降低瘀血模型动物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结论 玉米须总黄酮对血瘀证大鼠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升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血浆黏度升高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高妮娜;张永和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31例肝硬化和168例HCC患者血清Leptin含量,分析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营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显著相关(P<0.01),且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女性均值高于男性1倍.HCC患者血清Leptin含量与肿瘤的大小显著相关(P<0.01),Ⅲ、Ⅳ期患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随TNM 分期的增加和转移、复发,HCC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清Leptin含量可反映HCC患者的BMI和营养状况,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侯振江;周秀艳;王秀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蜂胶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急性衰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保护作用及其脑组织中NO含量、NOS和AchE活性的变化.方法 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 mg/kg共30 d,制造衰老模型小鼠.实验组灌胃蜂胶黄酮300 mg/kg 30 d后,用跳台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小鼠脑内NO含量、NOS和AchE活性.结果 D-半乳糖所致急性衰老小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表现为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加(P<0.05),以及脑组织中NO含量、NOS及AchE活性的增加(均P<0.01).蜂胶黄酮组能够减少小鼠电击次数(错误次数),24 h重复实验,可延长跳下平台的潜伏期,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同时降低了脑内NO含量、NOS及AchE活性(均P<0.01).结论 蜂胶黄酮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NO含量及NOS、AchE活性有关.
作者:张悦;赵蕾;袁丽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老年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4个城市抽取552名老年保健食品消费者进行保健食品消费状况调查.结果 广播电视是老年消费者获得保健食品知识的主要途径;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是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主要依据;老年消费者倾向购买的保健食品的功能和剂型分别为:补充营养素、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口服液、胶囊、茶等.多因素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者、对保健食品信任程度高者其保健食品消费水平较高.结论 家庭人均月收入、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是影响老年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费用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楠;蔺新英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腰椎退行性疾病为包括腰椎间盘、骨质、小关节、椎周韧带及软组织等相互影响、综合退变的结果.临床多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而在影像学(脊髓造影、CT、MRI)则显示为腰椎管狭窄[1]、腰椎失稳、腰椎滑脱等不同表现[2,3],且常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目前临床上对该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辅以植骨融合术,可稳定脊柱,有效地缓解症状.本文对52例病人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邢宏健;刘军;李英普;麻东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表达.方法 以免疫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人脑标本神经核团多巴胺转运体免疫反应强度的变化.结果 老年组多巴胺转运体免疫反应强度较青年组明显降低;壳、尾状核、中脑黑质腹侧区和背侧区多巴胺转运体免疫反应强度较青年组分别降低了28.22%(P<0.01)、35.55%(P<0.01)、19.25%(P<0.05)和15.41%(P<0.05).结论 老年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的低表达暗示其脑内多巴胺能神经体系的功能减退.
作者:王磊;康云霄;石葛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鼻窥镜手术控制降压时是否有缺氧性心肌损伤及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在全麻下鼻窥镜手术时控制降压.实验组在围术期静点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静点等容量生理盐水,检测术前、术后8 h静脉血肌钙蛋白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8 h静脉血肌钙蛋白含量均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超过诊断标准(0.1 μg/ml)4倍,实验组虽升高,但未超过诊断标准.结论 肌钙蛋白是检测心肌损伤比较灵敏的标准,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损伤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赵作光;孙旭芳;潘振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加激素替代(HRT)、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2名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女性随机分为联合组(阿仑膦酸钠加HRT)31例,阿仑膦酸钠组30例,对照组31例,作为期1 年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用药1年比较治疗前后胫骨骨密度(BMD)和药物副作用.治疗前、治疗后1 年应用超声定量骨密度仪进行BMD测定,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乳腺包块情况.结果 联合组、阿仑膦酸钠组治疗1年,胫骨BMD分别增加9.87% 、5.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联合组E2水平升高78.31 pmol/L、阿仑膦酸钠组升高2.44 pmol/L,FSH水平,联合组下降34.71 mIU/ml、阿仑膦酸钠组上升1.72 mIU/ml,联合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阿仑膦酸钠组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上升了5.35%、阿仑膦酸钠组下降了6.45%,联合组出现乳腺包块平均上升3.13%、阿仑膦酸钠组未出现乳腺包块,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联合组、阿仑膦酸钠组治疗中期能显著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妇女胫骨BMD,且对患者子宫、乳腺副作用较轻.
作者:陈援越;史晓林;刘建芳;廖筱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月8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辅助化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88例中,依从32例,部分依从33例,不依从23例.文化程度、付费方式、职业、知情程度、化疗方案选择为老年结直肠癌辅助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 患者的文化程度、付费方式、职业、知情程度、化疗方案选择为老年结直肠癌辅助化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健康教育、人性化服务、充分告知、选择个体化的化疗方案、进行合理的资金分配、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等是提高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竹林;杨如希;章波;刘琼玲;廖小箐;任峰;周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广州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探讨中文版的MoCA在广州城区老年中评估认知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中文版的MoCA、MMSE,横断面方便抽样调查≥60岁社区老年人279例.结果 MoCA得分总分19.86±6.69,MMSE为23.37±6.16,二者密切相关(r=0.933).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4因素中,前两者对MoCA得分有显著影响(P=0.000).MoCA的各项目对总分值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定向力、注意、延迟记忆、视空间、命名、抽象思维、语言.各项目对MoCA分值均有显著影响(P=0.000).结论 广州社区≥60岁老年人的总体认知水平很好.MoCA适用于广州社区老年人的认知评估,难度高于MMSE,更适合认知水平高于痴呆的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认知能力评估,且评估的认知领域全面,但受文化程度和年龄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立秀;刘雪琴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1、3、6、12、18、24月龄)大鼠脑海马区突触体素(SYP)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学习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YP和ChAT在增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1~6月龄SY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逐渐增加,6~18月龄缓慢减少,进入24月龄明显减少,与其他各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1月龄时比较少,3~6月龄时多,以后明显减少,进入24月龄后,偶见阳性细胞.结论 SYP和ChAT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存在随龄变化,特别是老年期表达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蓉;赵志炜;唐玉;张丽;张兰;李林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采用大鼠体外血小板,初步探讨雌激素对血小板线粒体的作用,为人体线粒体功能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在雌激素作用下体外血小板在各时间点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变化.结果 在1 h时间点,雌激素组的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高出23.08%和66.44%.结论 体外血小板应用雌激素孵育,在1 h时间点能短时增强血小板功能.
作者:邱洁;邬加佳;郭开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衰老在免疫细胞中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离来源于3个家族三代女性(外婆,妈妈,女儿)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用3种荧光染料标记后进行等量混合,加到同一胶中进行双向电泳,经不同激光扫描获得蛋白质组图谱.经分析后得到差异蛋白质,挖取差异蛋白点经酶解后进行质谱测定及分析.结果 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葡萄糖调节蛋白、肌动蛋白、踝蛋白-1、丝蛋白、丝状肌动蛋白成帽蛋白、微管蛋白、丙酮酸激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均明显降低.而中年组除细胞质肌动蛋白外其他蛋白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衰老时淋巴细胞自我保护功能衰退,免疫细胞的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糖酵解功能降低促使免疫细胞运动能力减弱,导致吞噬功能减弱,机体的整体免疫能力受到影响,终导致综合免疫衰老效应.
作者:唐利华;沃兴德;卢德赵;杨贞;李毅;胡菁荫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生命有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离不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它们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正常有机体的生长平衡,这种平衡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机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细胞凋亡受抑或过度,且机体不能重新恢复平衡,将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如肿瘤、艾滋病(AIDS)和动脉粥样硬化等[1].细胞凋亡发生的原因和途径是复杂多样的,许多基因参与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包括致死基因和存活基因.其中bcl-2 家族成员在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bcl-2家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抗细胞凋亡基因,代表基因是bcl-2基因;另一类是促细胞凋亡基因,代表基因是bax 基因,他们通过激活一系列下游基因发挥调节凋亡作用,现将近年这方面的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王彤;刘存志;刘玉珍;于建春;韩景献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健康的Wistar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HSP70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TAB法检测血清MDA.结果 七氟醚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均显著高于I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IR组的HSP70表达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间的HSP7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MDA水平与HSP70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均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爆发和诱导大鼠肝组织HSP70的高表达而起到保护肝脏免受IR的损伤.
作者:张厚忠;李红霞;王汉中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及脂类代谢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62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及7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进行血脂测定.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升高(P<0.05,P<0.01);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ε3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1),ε4频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两组的基因型频率无差别;不同年龄、性别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患者ApoE多态性分布无差别.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形成及血脂改变有关,ε4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子.
作者:王雁;张见影;董国英;于笑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衰老使血管内皮分泌活性一氧化氮能力下降,诱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冠状动脉血流调节异常[1,2].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3],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示银杏叶提取物有可能减轻衰老诱发的冠状动脉血流调节的异常,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产生有益的作用.然而,尚未见银杏叶提取物对健康老年人冠状动脉血流的研究报道.本实验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健康老年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的影响.
作者:武宇洲;李淑琴;祖秀光;都军;王凤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近年来研究表明,猝死的发生率约占各种死亡的1%~3.6%,心源性猝死(SCD)占猝死的66%~80%,其中老年SCD(ESCD)则占到老年人猝死的90%以上[1].本文回顾分析ESCD的主要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和尸检结果,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马继东;李惠;兰为群;刘如泉;程龙献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各因素与记忆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临床记忆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慢性酒精中毒病人68例及非饮酒者72例进行测定,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病人记忆和智力各项均显著低于非饮酒者(P<0.01).结论 饮酒因素中饮酒总年数分别与记忆的某项指标相关,饮酒日量分别与记忆的多项指标有关,饮酒纯度、饮酒开始年龄与记忆的相关性不大.
作者:李淑芬;王东;张凤侠;岳振琴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