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5例临床探讨

江萍;林世平;匡明星;魏崴;罗春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摘要: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病人,随着寿命的延长,血管桥的远期通畅率下降,及自身冠状动脉发生新的粥样硬化病变,可以再次出现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症状.对这类病人如何进行治疗?除部分可考虑介入治疗外,再次行CABG仍然如同首次的CABG,可获得可靠疗效,是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有效方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酒精性心肌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酒精性心肌病(AC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继发性心肌病,其病因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造成心肌损伤,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近年来,随着酒精性饮料消耗明显增多,AC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心率变异性(HRV)检测是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活动调节功能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它具有定量性、可重复性、非侵入性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2].本文观察38例酒精性心肌病的心率变异性变化,以评价ACM患者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

    作者:闫威;杨玉洁;杨宗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卒中单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卒中单元病房组8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神经内科普通病房106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4 w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法对两组患者的运动供能和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使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两组康复治疗前后吞咽困难改善情况.结果 卒中单元组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比例大于普通病房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前两组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以及言语障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 w后卒中单元组运动、平衡功能和言语障碍改善程度均优于普通病房组(P<0.01).两组康复治疗前洼田氏饮水试验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 w后两组吞咽功能均有改善,但卒中单元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 从早期即开始进行康复综合治疗的卒中单元模式不仅利于对病人的管理,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而且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语言、平衡和吞咽功能恢复.

    作者:王久亮;王丽英;郝利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孟鲁司特及异丙托溴铵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已得到肯定,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又有很多相似之处,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阻塞可以具有明显的可逆成分[1].故我们对本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66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中35例应用孟鲁司特(杭州默沙东制药公司生产,商品名顺尔宁)联合吸入异丙托溴铵(北京海德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3月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华;李明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药熏洗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特征是慢性气流阻塞并进行性发展,COPD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美国55岁以上人群中,COPD住院占首位,占总住院人数的52.9%.目前COPD的治疗越来越重视稳定期的防治,防治手段也倾向于综合治疗. 中药熏洗结合西医综合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

    作者:仕丽;王檀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仍有50%的脑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1].我科应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优.

    作者:宋国艳;丁学民;王春萍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全身伽玛刀治疗肺癌合并脑转移34例

    近年来,随着全身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技术的逐步发展,为单发性或多发性肺癌脑转移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选择.全身伽玛刀与普通放射治疗相比,放射精度更高,正常组织受量更小,能够更大限度地使病变组织接受高剂量照射,真正达到高剂量、高精度、高疗效、低损伤的放射治疗目的,并且能有效提高肺癌脑转移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我院采用全身伽玛刀治疗肺癌合并脑转移34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跃刚;张舒石;张健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紫草萘醌类提取物通过抑制DNA合成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目的 研究紫草萘醌类化合物(LE)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LE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的生长抑制作用;透射电镜检查、DNA电泳和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LE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药物孵育24~72 h,电镜检查可见凋亡的典型过程;原位末端标记显示细胞核阳性染色.药物孵育16 h后流式细胞术检查:S期细胞明显减少.药物与正常传代细胞系HEK293孵育,对细胞周期没有影响.结论 LE具有专一性抗肿瘤作用,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为首先抑制DNA合成,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作者:艾郁葱;闫光志;刘力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豉油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豉油的体外抗氧化功能.方法 以豉油为对象进行以下实验:(1)对猪油油脂的自动氧化抑制实验.(2)对正常小鼠体外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抑制实验.(3)豉油清除邻苯三酚所产生氧自由基效果的实验.(4)豉油对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溶血的保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豉油具有很好的抑制猪油油脂自动氧化和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作用(P<0.01),并具有清除邻苯三酚所产生氧自由基作用(P<0.01),其抑制率和清除率随豉油浓度升高而增强;同时豉油对红细胞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P<0.01),浓度越高保护作用越强.结论 豉油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可作为保健食品进一步开发利用.

    作者:杨群;蔺新英;张炳文;王楠;姜艳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苦参碱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保护研究

    目的 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氧化/抗氧化状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DNA 损伤情况及苦参碱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BLM)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苦参碱组、大剂量苦参碱组和氢化可的松组,每组18只,再各分为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组.观察各组不同时期病理切片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浓度;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用荧光显微镜检测PBMCs DNA 损伤情况.结果 苦参碱组和氢化可的松组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及HYP含量显著地低于模型组(P<0.05);苦参碱和氢化可的松能明显减少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MDA水平,提高GSH-Px含量,降低PBMCs彗星率(P<0.01).结论 苦参碱能减轻BLM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这种作用有可能通过改善BLM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减轻肺间质纤维化大鼠PBMCs DNA损伤实现的.

    作者:付松泉;傅松波;杨欣燐;刘圳奋;冉俊涛;赵翀翀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急诊股骨颈骨折

    据统计髋部骨折的死亡率大约是15%~20%[1].而股骨颈骨折又具有较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分别为15%和20%~30%[2].伤后早期手术既可降低病死率[3]又可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4],可见手术时机是影响股骨颈骨折预后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且可人为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股骨颈骨折按急诊手术处理,效果良好.

    作者:徐铁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门诊老年病人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研究表明[1~4],老年期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已成为严重危害老人心身健康的两大精神障碍.为了了解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其认知功能状况,本文对精神病医院门诊的初诊老年病人进行调查.

    作者:傅文农;施和勋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对关节软骨病理切片后采用Safranin O染色,进行Mankin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测定HIF-1α、VEGF表达的阳性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 mRNA 、VEGF mRNA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Mankin评分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HIF-1α、VEGF染色阳性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HIF-1α mRNA 和VEGF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OA中HIF-1α和VEGF表达密切相关,HIF-1α表达增强可能是促进VEGF表达增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陈朝蔚;陈永强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高血压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的脑内血肿,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达40%~70%.因此寻找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残死率极为重要.

    作者:赵程欣;罗俊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组织病理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2例AMD病人的CNV膜,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分析CNV膜标本中新生血管的数量、成熟程度、色素细胞的包裹、纤维组织的多少.结果 对比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分期,发现活动期CNV膜:可见大量CNV,无色素性细胞和纤维组织或有少量的色素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肥大,代谢旺盛,细胞器丰富,血管不成熟.消退期CNV膜:CNV较活动期减少,有较多的色素性细胞、少量的纤维组织 ,血管内皮细胞器、细胞浆较活动期减少,血管腔较宽大.静止期CNV膜:见大量的纤维组织,无CNV、或有极少的CNV,无色素性细胞;少见血管内皮细胞,见大量胶原纤维.结论 AMD中CNV的ICGA不同分期具有相关的组织病理改变.

    作者:李亚萍;王玲;李光宇;苏冠方;孙大军;刘早霞;吴雅臻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人后牙纵折全冠修复的治疗体会

    过去认为凡牙折至龈沟以下或牙折涉及髓室底者,只能拔除[1].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纵折牙的保留治疗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良好成果,成功率较高[2].其治疗及修复方法也各具特色,本文作者自2003~2007年间,全冠修复后牙纵折48例(49牙).

    作者:乌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细胞内信息传导机制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一种可以在皮下及肌肉等非骨骼系统诱导软骨及骨生成的生长因子,目前已有20余种BMP被分离和克隆,除了BMP1(一种前胶原C 蛋白酶,基因定位于8p 22cen) 外,其余均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1].

    作者:那键;孙大辉;谷贵山;王刚;张伟;秦大明;徐鹏;王铁军;麻东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为承载抗衰老学术硕果的中国两艘航母鼓呼——《现代衰老学》和《现代痴呆学》读后

    由著名衰老抗衰老和认知功能研究家马永兴教授和俞卓伟教授主编,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等200余位中国著名专家参编的高级学术著作<现代衰老学>和<现代痴呆学>同时面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9月),仿佛中国打造的两艘学术航母启航,驶向生命科学研究的广袤海洋!

    作者:张雨林;胡国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社区正常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随访和预测研究

    目的 了解社区正常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特点、转归和预测方法.方法 分别于2000年5月和2004年6月(间隔4年)对杭州市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抽取方法,对158名≥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诊断,用世界卫生组织老年认知功能评价成套心理测验(WHO-BCAI)进行测查.结果 随访到127例(80.38%);其中有97例(76.4%)正常(NC组),16例(12.6%)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组),14例(11.0%)为痴呆(痴呆组);60岁以上标准化年发病率MCI为2.46%,痴呆为1.34%.WHO-BCAI测验4年后减分率比较,MCI组与NC组比较在听觉词汇学习测验、语言能力测验、视觉辨认测验、连线测验、注销测验、运动测验和空间结构等项下降明显;痴呆组表现为全面下降.逐步判别分析预测正常认知能力准确率为74.2%、预测MCI准确率为68.8%、预测痴呆准确率为64.3%,预测总准确率为72.4%.结论 正常老年人的记忆老化与老年期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是异质的,老年期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是在MCI基础上发展的全面性损害.年龄、受教育年限、WHO-BCAI测验(命名回忆、词汇流畅2和空间结构)对老年期认知功能改变有预测作用.

    作者:夏泳;王义强;苏雪倩;陈斌华;韩耀静;周彩萍;唐文新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乳腺癌中环指蛋白5(RNF5)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RNF5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取51例乳腺癌标本,并以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中RNF5基因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相应标本中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51例标本中,31例癌组织中RNF5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3例中RNF5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RNF5基因在乳腺癌中存在高表达,这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另一新的分子机制.

    作者:王曦;李春义;张红军;宗振久;胡永胜;于新路;郑新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葡激酶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靶向溶栓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葡激酶(PK)纳米脂质体的溶栓效果.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PK纳米脂质体,并用反相液相色谱(HPLC)法制备归巢装置,观察PK纳米脂质体包封率、分散性、形态、大小,制备血栓动物模型,应用不同剂量的PK纳米脂质体导向装置,观察溶栓效果.结果 PK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78.6±5.7)nm,多分散性指数为0.298.PK纳米脂质体包封率71.5%,回收率93.2%.分析10、20、30、40 min各个时间段,PK大剂量组与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PK纳米脂质体在血压变化方面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血栓湿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01).其中PK纳米脂质体、RGDS-PK纳米脂质体与小剂量PK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备PK纳米脂质体是可行的,RGDS有导向性,该归巢装置具有较好的溶栓效果.

    作者:苏晓明;费瑜;苏东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