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孙亚东;马彦;阚瑛;邵红;韩艳;关红;杨乐

关键词:2型糖尿病(T2DM),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摘要:目的 观察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22例初诊的T2DM患者进行为期3 w的CSⅡ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患者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F).CSⅡ治疗前后比较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C-肽(C-P)等指标.停止治疗后的3、8、16、24 w分别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302例患者在应用CSⅡ治疗前平均FPG(15.32±2.31)mmol/L,PPG(22.19±3.42)mmol/L,HbA1c(14.98±2.47)%.CSⅡ治疗3 w后,FPG、PPG和H6A1c分别下降至(5.53±1.29)mmol/L、(7.17±1.24)mmol/L(P<0.001)和(10.85±1.35)%(P<0.05).在CSII治疗停止后3、8、16和24 w,FPG、PPG和HbA1c均显著下降(P<0.001,P<0.05).结论 在FPG较高的初诊T2DM患者中,3 w的CSⅡ治疗具有快速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MDA含量、SOD和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动物模型.葛根素注射液治疗8 w后,测定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胰腺线粒体MDA、SOD含量和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而血清胰岛素、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01);使用葛根素治疗后,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血糖及MDA含量降低(P<0.05~0.001),血清胰岛素、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升高(P<0.05~0.01).结论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卫;郑学芝;念红;徐秋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对化疗耐受性下降.寻找适合老年患者,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能耐受的联合化疗方案十分迫切.

    作者:钱俐;茅国新;李梅;沈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脉压特点及治疗后的变化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脉压变化的特点和降压治疗的影响以及对预防脑卒中再发的作用.方法 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或安慰剂治疗4年,观察血压、血钠、血钾、血肌酐及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舒张压随着增龄并未继续上升,但脉压则显著增高(P<0.05),并与血钠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脉压下降,血钠浓度降低,脑卒中和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均P<0.05).结论 老年患者,尤其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应密切注重对脉压的控制,以达到大限度改善预后的目的,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是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吴峻;何兆初;孙明;周宏研;李卫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心室的整体功能

    目的 应用声学定量技术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术后的左心室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在心尖四腔切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技术对病例组47例和正常对照组46例进行观察,观察EDV、ESV、LVEF、PER、PRFR、AFF指标在术后7、30、90 d的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患者行PCI术后7 d与30 d代表收缩功能的LVEF、PER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90 d时病例组的LVEF、PER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术后7 d比较时增高(P<0.05),而EDV、ESV指标值在术后7 d与30 d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术后90 d时EDV、ESV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术后7 d比较指标值降低(P<0.05);代表舒张功能的PRFR与AFF指标值在术后7 d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0 d和90 d与术后7 d时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PCI治疗可改善老年AMI患者近期左心室整体功能,声学定量技术为临床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无创、快速、准确的方法.

    作者:赵鹏;苏国海;郝恩魁;朱兴雷;苑海涛;耿庆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黄蘑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蘑多糖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用D-gal诱导致衰老模型小鼠,以黄蘑多糖Fb-2b灌服6 w后,用荧光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含量变化.结果 黄蘑多糖能明显提高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其中,中剂量、大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P<0.01)小剂量组作用不明显.结论 黄蘑多糖Fb-2b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陆艳娟;马岩;李晓梅;孙国光;韩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3例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对全体患者、不同分组患者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肺V/Q显像与CTPA总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中肺V/Q显像检出率高于CTPA(P<0.05);在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中CTPA检出率高于肺V/Q显像(P<0.05).结论 CTPA与肺V/Q显像诊断肺栓塞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诊断技术优势互补,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效信息.

    作者:李路平;赵劼;马庆杰;杨玉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VEGF用于急性脑梗死神经元保护及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中神经元保护及再生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利用MCAO模型.A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24 h+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1 h+VEGF;C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12 h+VEGF;D组(12只),缺血1 h后再灌注24h+VEGF.模型成功后侧脑室注射rrVEGF164,VEGF注射后连续3 d分别腹膜下注射BrdU 6mg/100g.术后第7天,取脑切脑片.分别TTC染色,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VEGF,Tunnel染色凋亡细胞阳性数,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再灌注12 h,24h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VEGF在急性脑梗死后有抗细胞凋亡及神经元保护作用,并有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再生作用.

    作者:张海鸥;易黎;吴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51例的临床分析

    听神经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8%~10%[1],虽然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令听神经瘤患者的预后大为改善,但是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李国珍;艾天贻;陆俊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主动脉夹层48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误诊率可达33%[1].

    作者:任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58例的临床及其MR分析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指脑内后循环某些区域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多种一过性或持续性症状,包含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失以及脑梗死.

    作者:何晓军;赵武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老年农民人群BMI及WHR与其血压、血糖和脂代谢关系的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而且也是高血压、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3].

    作者:杨平;李忠民;王春华;陈晓梅;陈秋丽;戚小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黑质内注射脂多糖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目的 观察黑质内注射脂多糖(LPS)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探讨帕金森病(PD)的炎症机制.方法 立体定向黑质内注射15μg LPS,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大鼠黑质TH阳性细胞的减少以及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LPS注射后6 h、24h、14 d、30 dTH阳性细胞较对侧分别减少10%、43%、84%和85%.黑质小胶质细胞6 h出现部分激活,24 h和14 d几乎全部激活,30 d时又恢复静止状态.结论 黑质内注射LPS能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

    作者:任士卿;王彦永;崔冬生;王铭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TV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定量评价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中晚期肝硬化患者32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室间隔及侧壁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比值,将两个位置的平均值作为平均Ea,Aa和Ea/Aa值.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时间-容积曲线分析,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大充盈速率(PFR).结果 肝硬化组平均Ea降低、平均Aa增高,Ea/Aa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时三维参数EDV、ESV、和LVEF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PF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下,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对肝硬化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进行综合的评价,是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

    作者:杨晓英;徐卉;王小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老年白内障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免疫组化法检测P53、bax在老年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p53、bcl-2在老年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凋亡细胞百分率为5%~47.4%,P53蛋白在老年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率为15%~28%,bax蛋白的表达率为5%~16%,p53 mRNA的表达率为0.48~0.78,bax mRNA的表达率为0.34~0.67.结论 老年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桂荣;苏冠方;周鸿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纳米四君子汤对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纳米四君子汤在小鼠体内抗氧化的药理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衰老模型,然后灌胃纳米四君子汤,检测小鼠脑、肝MDA含量、脑、肝SOD活性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外周血IL-2含量.结果 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7 d后,检测到肝、脑组绢中的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外周血IL-2含量明显下降(P<0.001),说明成功制备出衰老模型.灌胃纳米四君子汤后,检测到肝脑组织中SOD活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外周血IL-2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 纳米四君子汤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并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闫冬梅;王琳;祝立玲;苗智;梁立春;杨景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柴胡疏肝散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α-SMA、TGF-β1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40% 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柴胡疏肝散干预,测定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α-SMA、TGF-β1表达,RT-PCR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柴胡疏肝散组较模型组: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HA及LN显著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少,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α-SMA及TGF-β1表达减少.结论 柴胡疏肝散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付德才;杨世忠;宋祥福;肖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分泌NO及ET-1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生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制备糖基化终产物(AGE-BSA),将培养的HUVEC与不同浓度的GSP(5、15、25μg/ml)预孵育4 h,再加入200 μg/ml AGE-BSA共同培养,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免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及ET-1的含量,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ET-1 mRNA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结果 HUVEC用AGE-BSA刺激后明显增强细胞内ROS产生,并能减少内皮细胞NO的分泌及eNOS mRNA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ET-1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P<0.01).而GSP预孵育则对AGE-BSA诱导的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 GSP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而影响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NO及ET-1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这对于防治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风雷;高海青;沈琳;马亚兵;由倍安;李保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观察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DM)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是DM急性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类型.本症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可达40%,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必要;但因为病情复杂,极易误诊[1],从而延误治疗佳时机.

    作者:田力;刘秀萍;刘晓丹;于雪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食管下段癌及胃底贲门癌术后胸胃无力症11例诊治体会

    胸胃无力症是食管下段癌及胃底贲门癌病人在术后开始进食时出现以胃收缩无力及胃潴留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功能性排空障碍,病程迁延,严重影响病人的术后情绪及生活.

    作者:曹春远;刘刚;马栋;杨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雌、雄激素对雄性大鼠血脂代谢及肝血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雌、雄性激素对雄性大鼠血脂代谢和肝血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320±20)g随机分为去势对照组(ORX组)、去势二氢睾酮(DHT)(DHT组)、去势雌二醇组(E2)(E2组)和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6只.ORX组、DHT组、E2组行去势手术,对照组进行假手术.DHT组皮下注射DHT溶液(0.6 mg·kg-1·d-1,医用玉米油为溶剂),E2组皮下注射E2(0.2 mg·lg-1·d-1,医用玉米油为溶剂);对照组、ORX组注射医用玉米油(安慰剂).各组动物饲喂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于14 w后处死全部实验动物,酶法测定各类脂蛋白胆固醇及血脂等指标;酶免法(ELISA)测定血浆DHT浓度,放免法检测血浆睾酮(T)、E2水平.称量各组动物的体重和肝脏湿重,取肝脏组织处理,测定血脂相关代谢酶.结果 血浆T浓度DHT组、ORX组和E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HT水平DHT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E2水平,E2组显著高于DHT组、ORX组、对照组(P<0.05),DHT组与ORX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2组血浆TC明显高于ORX组、DHT组和对照组(P<0.05);ORX组高于DHT组、对照组(P<0.05),但DHT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2、DHT组血浆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RX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ORX组、E2组血浆HDL-C明显高于DHT组、对照组(P<0.05);DHT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E2组血浆HDL-C高于DHT组、ORX组与对照组,但DHT组、ORX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HL、LPL、CY7PA1 mRNA表达DHT组高于E2组、ORX组与对照组,E2组低于ORX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 雌激素降低雄性大鼠肝脏HL、LPL、CY7PA1活性,雄激素激活HL、LPL、CY7PA1的表达;雄、雌激素都影响血脂代谢,DHT可导致TC降低,同时伴有TG升高;而E2使TC、LDL升高.

    作者:梁东明;王建昌;李源;张婧;陈花;汪彬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