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吴茱萸碱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张辉;吕家驹;丁森泰;张捷;赵跃然

关键词:吴茱萸碱, 前列腺癌, PC-3细胞, 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不同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吴茱萸碱对PC-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吴茱萸碱诱导PC-3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结果 吴茱萸碱(≥1 μmol/L)明显抑制PC-3细胞生长,吴茱萸碱作用24 h后,caspase蛋白酶凋亡通路被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增加,同时bcl-2蛋白表达减少而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吴茱萸碱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及下调bcl-2表达和增加bax表达等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抑郁症与焦虑伴抑郁障碍相关性研究

    老年抑郁症合并焦虑障碍(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CAD)较为常见,国外报道CAD率高达 30%~50%[1].有报道认为老年CAD可能就是抑郁症的一个特殊亚型,是一种不同于单纯抑郁症的独特疾病的单元,但尚无定论[2].

    作者:王桂香;刘晓红;高丽娟;殷艳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社区医疗实施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医疗实施行为干预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SF-36)对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评价并分析社区医疗对其实施行为干预的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社区医疗实施的行为干预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结论 社区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的行为干预,在改善高血压患者行为变化即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其血压水平、提高其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作者:蔡兰英;苏月巧;宋艳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老年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的代谢变化

    目的 研究衰老过程中视皮层γ-氨基丁酸(GABA)的代谢变化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纸电泳法检测青年大鼠和老年大鼠视皮层中GABA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GAD与GABA-T活性.结果 老年大鼠较青年大鼠视皮层GABA含量显著下降,GAD活性明显降低,GABA-T活性老年雄性组显著上升,老年雌性组变化不显著.老年雌性组GABA含量明显高于老年雄性组,两组间GAD活性无显著差异,GABA-T活性老年雄性组较高.结论 老年大鼠视皮层GABA含量明显下降,可能与GAD活性的下降及GABA-T活性的上升有关,此外老年雌性GABA含量明显高于老年雄性,这可能是由于老年雄性GABA-T活性较高所导致的.

    作者:徐业华;陈勤;李燕斐;周逸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经腹部与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前列腺癌(PC)在欧美发病率高,在高龄男性中仅次于肺癌.近年来,我国临床PC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其诊断在临床上只有肛诊触到硬结才予以考虑,往往容易漏诊而延误治疗.

    作者:吴敦茁;高东梅;宋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 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C-反应蛋白(CRP) 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发病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CD4+、CD8+、CD4+/CD8+及CRP水平,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标准将脑梗死组分为轻、中、重三型,将脑梗死组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析CD4+、CD8+和CRP与脑梗死轻重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中、重型CD4+、CD4+/CD8+ 明显降低,CD8+、CRP明显升高,而轻型脑梗死组变化不明显;中、重型脑梗死随着病情加重CD4+明显减低.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并与其病情轻重有关.

    作者:刘桂芳;郭振华;刘卫刚;齐亚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脂磷壁酸(LTA)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氧化系统指标及Klotho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LTA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D-半乳糖诱导小鼠亚急性衰老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双歧杆菌LTA.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肾脏组织SOD活性及MDA的含量,同时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Klotho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青年对照组小鼠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Klotho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表达均明显下降;而双歧杆菌LTA能显著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双歧杆菌LTA可能通过提高衰老小鼠的抗氧化活性及上调Klotho基因表达,从而发挥其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王跃;张宏娟;刘明方;陈淑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支持作用

    重型肝火由各种病因如病毒、药物、酒精等引起的肝细胞发生大面积坏死,可导致严重的肝功能障碍;甚至肝功能衰竭,病情重,预后差,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高达60%~80%[1].

    作者:赵瑞敏;马慧娟;高荣凯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老年急危重患者血管紧张素Ⅱ、IL-6、TNFα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Ⅱ、IL-6、TNFα、血小板(Plt)水平与老年急危重患者的内在关联,为老年急危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张玉玲;刘哲;罗莉;杨玉双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复合型粉剂小剂量吸入治疗轻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临床效果肯定,其中代表性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吸入剂.

    作者:王永杰;殷显德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呼吸过滤器预防老年开胸手术后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肺部感染在老年开胸手术后的所有并发症中占首位,达35%~50%[1].全身麻醉过程中,麻醉机的呼吸回路与患者气管插管后的上呼吸道直接接触,不可避免地被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原体所污染,呼气中的水分易在呼气螺纹导管中积聚,有助于细菌的生长[2].

    作者:顾福萍;何焕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水平的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纤维蛋白原(Fig)、血红蛋白(Hb)及其含量(MC H)与浓度(MCHC)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合并高血压及/或冠心病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脑梗高冠组64例)、单纯多发性脑梗死(单纯脑梗组45例)、仅有高血压及/或冠心病(单纯高冠组48例) 患者的血Fig、Hb、MCH、及MCHC水平,并与对照组(62例) 比较.结果 合并心血管疾患的脑梗高冠组Fig水平高,与单纯高冠组(P<0.05)、对照组(P<0.0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随着心脑血管病变及并存情况出现,Fig水平渐增高.Hb、MCH及MCHC在脑梗死组低于单纯心血管病变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纯高冠组中Fig与MCHC负相关.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Fig水平较单纯心血管病变者高,尤其心脑血管病变并存者增高明显,但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提示Fig呈增龄性、反应性升高.仅有高血压及/或冠心病的老年患者MCHC与Fig有一定相关性,Fig低者,MCHC水平较高.

    作者:孙岩;张清艳;朱文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脑白质损害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心理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白质损害(WML)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神经心理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MCI患者和对照老年人各104例,按WML头颅CT表现分为无、轻度、中度及重度四型.比较伴发不同程度WML的MCI患者及对照老年人各项神经心理测验的差异.结果 MCI组较对照组的年龄高(P<0.05),伴发中度、重度WML及总WML的比例明显增多(P<0.01).伴发重度WML的MCI组认知功能受损为明显,并与无WML的MCI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发重度WML的对照组与无WML对照组的认知功能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WML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加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损害.

    作者:周国庆;陈念东;任苏虹;段立晖;孙芳;赵文新;张宗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肾联合损害

    心肾联合损害是指慢性心力衰碣(CHF)和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共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

    作者:刘银丽;刘景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 ,根据BMI水平分为肥胖2型糖尿病组(BMI≥25 kg/m2),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组;将30 名正常体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肥胖糖尿病各组低于非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发现,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含量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是降低的.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可能对肥胖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有益.

    作者:谭丽艳;胡志勇;李丽疆;姚广川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蛋白含量及心肌AT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缬沙坦为对照,用ELISA法测心肌AT1R蛋白含量,用RT-PCR法测心肌AT1 mRNA表达.结果 缬沙坦组降压幅度大,与夏膝口服液中、低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高剂量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心肌AT1R蛋白含量,SHR空白组显著高于缬沙坦组和夏膝口服液高剂量组(P<0.01),而缬沙坦组与夏膝口服液高剂量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AT1 mRNA表达在夏膝口服液高、中剂量组及缬沙坦组均降低,尤以缬沙坦组降低显著(P<0.05).结论 夏膝口服液具有降低SHR血压及心肌AT1R蛋白含量与AT1 mRNA表达的作用.

    作者:陈颖;黄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脑内M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对出血后2、4、7、14、21、28 d后各组脑组织进行M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组织各区域MMP-2的阳性微血管数.结果 正常组未见表达,假手术组皮质偶见MMP-2表达;模型组大鼠MMP-2呈双峰表达,在造模后4 d达高峰(P<0.01),之后有所下降,至21 d仍有表达并再有小高峰出现(P<0.01);补阳还五汤组4 d时为表达低谷,并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后逐渐上升至高水平维持达2 w,其中7、14、21 d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28 d表达稍下降但仍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通过调节脑出血后MMP-2的表达,有利于微血管系统重建,改善出血后脑组织的微环境.

    作者:王玲;唐涛;罗杰坤;黄菊芳;杨期东;黎杏群;齐勇;张花先;刘小娟;邢之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sP 选择素)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55例ACS患者血浆vWF和sP选择素的水平,随访3年,观察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随着vWF水平的升高,MACE发生率明显递增(P<0.05);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vWF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预测心源性死亡率(r=21.685,P=0.000).sP选择素浓度>200 ng/ml的ACS患者MACE发生率增高(P<0.05);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sP选择素对预测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r=0.441,P=0.70).结论 vWF能够很好地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远期死亡率及MACE发生率.

    作者:陈美娟;徐佳;屈晓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吴茱萸碱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不同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吴茱萸碱对PC-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吴茱萸碱诱导PC-3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结果 吴茱萸碱(≥1 μmol/L)明显抑制PC-3细胞生长,吴茱萸碱作用24 h后,caspase蛋白酶凋亡通路被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增加,同时bcl-2蛋白表达减少而bax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吴茱萸碱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及下调bcl-2表达和增加bax表达等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张辉;吕家驹;丁森泰;张捷;赵跃然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福建省高血压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研究

    目的 分析福建省高血压人群的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根据中医体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对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进行体质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 ①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的构成比高于非高血压组;②高血压患者中血型A、AB、B、O所占比例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③不同年龄、体重指数与体质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特点是气虚质、阴虚阳盛质、阴阳两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符合高血压病机特点;血型对高血压发病率有一定影响;高血压影响因素对人体体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且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这种规律与中医基本理论相一致.

    作者:陈立典;韩平;杜建;蔡晶;林秀瑶;洪江从;古亚承;陈旭征;曹治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绞股蓝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超微结构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绞股蓝对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AS) 超微结构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标准饲料92.5%+2%胆固醇+2%蛋黄+3.5%猪油)+绞股蓝5 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 mg/kg、高脂饲料、标准饲料.实验前和实验后6 w、9 w耳中动脉采血检测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光镜、电镜对比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形态.结果①血脂:E组饲养前后血脂比较无显著差异, A组、B组、C组饲养后TG、TC、LDL-C显著升高(P<0.05~0.01),A组、B组HDL-C显著升高(P<0.01),A组和B组TG、TC、LDL-C低于C组(P<0.05~0.01),A组和B组HD L-C高于C组(P<0.01);②病理学:A组、B组、C组、D组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30.91 ±5 .21)%、(31.55±6.13)%、(59.89±8.91)%、0,A组、B组与C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B组、C组、D组的内膜/中膜厚度比分别为(40.13±15.56)%、(40.89±14.97)%、(70.17±12.12)%、0,A组、B组与C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下主动脉超微结构观察显示:C组血管内皮细胞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质内大量脂滴空泡,甚至形成脂囊;A组和B组AS病变较C组轻,血管内皮细胞质内偶见小脂滴空泡,各种细胞器存在,内弹力膜存在 ,中层平滑肌细胞质内无脂滴空泡.结论 绞股蓝能调节高脂饲料饲养兔血脂代谢,对AS显微和超微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谭华炳;匡颖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