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平
目的 探讨红花提取液(carthamas tinctorius,CTL)对微血管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20只,常规麻醉,气管插管.在同步监控呼吸、血压的情况下切开家兔侧腹,选取适当的肠系膜平铺于倒置显微镜上的微循环灌流盒内.严格控制肠管的蠕动以保证微循环观察效果.使用闭路循环式微循环摄像系统连续不间断地摄取微循环内的变化情况,将结果反摄到监视器上,用全定量数字化方法测量结果.结果 在肠系膜局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可诱导出自发性的血管运动;静注CTL后可抑制该血管运动,使血管处于舒张状态.NOS抑制剂L-NMMA不影响CTL的舒血管作用.结论 CTL通过非内源性NO途径抑制血管运动处于舒张状态的.
作者:狄柯坪;黄通瑞;杜军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异丙酚组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8 mg·kg-1·h-1),对照组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体外循环(CPB)开始前、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结束时取左右心房血液,光学显微镜下检测中性粒细胞数;同时取适量动脉血,测定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测定两组围术期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转流前左、右心房PMN无显著差异,CPB后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CPB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后左心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右心房(P<0.01或P<0.05),而异丙酚组左心房高于右心房(P<0.05).CPB后两组IL-6,IL-8,TNF-α进行性增高(P<0.05或0.01),异丙酚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IL-6,IL-8,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10在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均进行性增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B后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CPB后1 h低,6 h后有所改善,异丙酚组在各时间点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冯娅妮;田阿勇;王俊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长期以来临床治疗疼痛依赖于阿片类药物,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引起毒副作用,如药物依赖、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幻觉等[1].
作者:付柳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且其髋部肌肉力量弱,卧床以后肌肉力量减退更为明显,康复困难,同时由于长期卧床,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
作者:高辉;赖光松;艾芳;陈长妹;何澄;黄为民;温煦;刘胜;肖文德;吴东保;王茂源;吕厚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早期运用柴芩承气汤治疗老年性重症急性胰腺炎(E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ESAP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0例,入院时服用柴芩承气汤)和晚期治疗组(n=40例,72 h后再加柴芩承气汤),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的疗效.结果 总病死率36.25%;入院时Ranson评分、CT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ARDS、肾功能衰竭、休克、心衰、肝功能衰竭、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同时中转ICU率、手术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使用柴芩承气汤能明显降低ESAP患者的并发症,从而减少中转ICU率、手术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
作者:郭佳;黄宗文;薛平;郑晓梅;刘芳;李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63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病例组)89例及无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7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嗜甜食、嗜荤食、吸烟史、低血糖发作史、低血糖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频率、运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T2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饮食控制程度、吸烟、经常低血糖发作有关.结论 饮食控制差、有吸烟史、经常低血糖发作是老年T2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燕芳;徐应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W)检测158例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中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性DM组血浆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N微量白蛋白组及大量白蛋白组均显著高于单纯性DM组(均P<0.01),DN尿毒症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T2DM)及DN患者血小板活化均增强,而尿毒症期血小板活化功能低下,血浆CD62p和CD63的测定对DN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日安;吴钊坤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脑缺血及脑缺氧预处理后HIF-1α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脑缺氧预处理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预处理组(8%O2、92%N2,3 h)、局灶性缺血组、缺氧预处理+局灶性脑缺血组.其中后两组又根据缺血时间不同分为6 h、1、3、7 d.应用普通病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脑缺血及缺氧预处理后HIF-1α表达变化.结果 脑组织中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可见于存活和坏死的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脑缺血缺氧诱导了HIF-1α的表达,以缺血周边区表达为明显(P<0.05).结论 缺氧预处理后HIF-1α在周边区表达增强,其表达可见于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提示HIF-1α的激活转录是缺氧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邢舒恒;韩雪梅;王春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斑点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测定50 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正常对照组)、40 例良性前列腺肥大(BPH)组织和48 例前列腺癌组织中bFGF 的表达情况.结果 BPH和前列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FGF 表达升高的程度与BPH的分度、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关系不显著.结论 bFGF 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刘艳波;沈维高;赵雪俭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利用外周血PSA、PSA mRNA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分析和巢式RT-PCR检测22例Pca、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5例健康男性和5例健康女性外周血中PSA、PSA mRNA的情况.结果 Pca患者血清PSA的水平与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外周血PSA、PSA mRNA与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有关(P<0.05),而与年龄、Gleason评分无关(P<0.05);22例Pca标本中PSA mRNA阳性表达15例,阳性率68%,10例BPH和10例阴性对照标本无表达.结论 利用外周血PSA、PSA mRNA联合检测是一种早期发现Pca微转移,判断其临床变化过程、分期、预计复发和评价疗效的方法.
作者:辛华;马雷;高英英;郭宇航;孙玉鸿;江清林;刘国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老年健康吸烟者和老年健康非吸烟者痰液中IL-8、TNF-α水平和炎症细胞组成的差异,进而探讨IL-8、TNF-α、中性粒细胞与吸烟的相关性以及COPD气道炎症的性质. 方法 98例老年研究对象分为3组:COPD组38例、健康吸烟组(HS)30例、健康不吸烟组(HNS)30例,诱导痰方法收集痰液,细胞分类及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痰上清液中IL-8、TNF-α浓度.结果 COPD组痰液中IL-8,、TNF-α、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吸烟组及健康不吸烟组;COPD组痰液中IL-8、TNF-α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性(r=0.761,r=0.495);健康吸烟组痰中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544).结论 IL-8和TNF-α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参与了吸烟者COPD气道炎症反应.
作者:姚海燕;吴大玮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在美国,每年败血症患病人数将近700 000,约有210 000死于该病,并且其患病率以每年1.5%~8.0%的速度增长,每年败血症病人的花费约为16.7亿美元[1].
作者:郭长秀;王艳苹;楼南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胆内瘘是胆囊与肝外胆管之间或二者与胃肠道之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系胆石症引起的一种可导致严重后果的少见并发症[1],术前诊断率低.本文就我院18年间收治的胆内瘘16例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葛晓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开展以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知识为基础的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对患者的膳食和营养结构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T2DM患者126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教育为主,实验组以GI知识宣传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方法.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9个月,观察患者的低GI膳食结构、就餐GI值和营养摄入状况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教育后低GI食物选择显著增加,全天总GI值降低,能量、碳水化合物(CHO)、钙、镁、锌、维生素B1、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增高,脂肪降低.结论 在T2DM患者中进行基于GI知识的营养教育,可降低患者全天总GI值,有效地改善患者膳食和营养结构.
作者:陈超刚;廖裕洲;甘小玲;陈庆瑜;严励;黄德芳;苏宜香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CHF组30只,分别行假腹主动脉缩窄术和腹主动脉缩窄术,8 w后进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测定和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测定.结果 CHF组大鼠的LVED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与LVEDP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41、0.815、0.762、0.674,P均<0.01).结论 CHF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异常升高,心力衰竭越严重升高越明显,提示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张兴平;陈庆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尤其是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开通相关血管,达到早期、完全的恢复血流,对于大程度的挽救存活心肌,保存心脏功能,改善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李明阳;靳英;周云飞;刘波;张晓艳;侯小平;刘朝中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高海拔地区的老年病人由于在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心肺及血管调节功能和机体应激能力均明显下降,对药物代谢功能减退.
作者:董永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利培酮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并以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常秀华;刘龙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现代研究表明:红花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红花油是世界公认的具有食用、保健、美容功用的功能性食用油.
作者:杨丽华;张敏;马春;杨戈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值,并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PTTG、VEGF-C mRNA 和蛋白及 LMVD 的表达,分析 PTTG、VEGF-C 及 LMVD 与 NSCL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 PTTG、VEGF-C 和 LMVD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率曲线,探讨 PTTG、VEGF-C 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PTTG、VEGF-C mRNA 和 LMVD 值在不同性质的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TTG、VEGF-C 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生存率曲线显示 PTTG、VEGF-C 高表达者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无表达者(P=0.030,0.027,n=65).PTTG 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 VEGF-C、LMVD 密切相关,随着 PTTG 强度增加,VEGF-C 分级及 LMVD 值亦增加.结论 PTTG、VEGF-C 的过度表达促使肿瘤微淋巴管的生成,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PTTG 和 VEGF-C 表达可作为判断 NSCLC 生物学行为及肺癌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VEGF-C 有望成为肺癌抗淋巴管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尹秋伟;郭旭峰;胡国强;赵健;李希波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