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

李明阳;靳英;周云飞;刘波;张晓艳;侯小平;刘朝中

关键词:老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尤其是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开通相关血管,达到早期、完全的恢复血流,对于大程度的挽救存活心肌,保存心脏功能,改善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治疗(2例报告)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国外报道其发病率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85%[1],而颅颈交界区SDAVF极少见.2005年2月~2006年2月本院收治2例.

    作者:李杰;于伟东;高宇飞;金星一;张鸿琪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PTTG、VEGF-C 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值,并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PTTG、VEGF-C mRNA 和蛋白及 LMVD 的表达,分析 PTTG、VEGF-C 及 LMVD 与 NSCL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 PTTG、VEGF-C 和 LMVD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率曲线,探讨 PTTG、VEGF-C 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PTTG、VEGF-C mRNA 和 LMVD 值在不同性质的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TTG、VEGF-C 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生存率曲线显示 PTTG、VEGF-C 高表达者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无表达者(P=0.030,0.027,n=65).PTTG 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 VEGF-C、LMVD 密切相关,随着 PTTG 强度增加,VEGF-C 分级及 LMVD 值亦增加.结论 PTTG、VEGF-C 的过度表达促使肿瘤微淋巴管的生成,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PTTG 和 VEGF-C 表达可作为判断 NSCLC 生物学行为及肺癌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VEGF-C 有望成为肺癌抗淋巴管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尹秋伟;郭旭峰;胡国强;赵健;李希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雌二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手术对照组和雌二醇组.后两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各分为3、6、12、24 h四个小组,每小组8只.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缺血2 h分别再灌注3、6、12、24 h后断头取脑,应用TUNEL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测定梗死灶体积、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和凋亡细胞及caspase-3阳性细胞.雌二醇组较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凋亡细胞数减少(P< 0.05);caspase-3表达减弱(P<0.05) .结论 雌二醇通过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脑细胞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李昕;王建平;刘春岭;李楠;白宏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尤其是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开通相关血管,达到早期、完全的恢复血流,对于大程度的挽救存活心肌,保存心脏功能,改善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李明阳;靳英;周云飞;刘波;张晓艳;侯小平;刘朝中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对血浆溶血磷脂酸及磷脂酸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对溶血磷脂酸(LPA)和磷脂酸(PA)的影响,用以探讨缺血性疾病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徐州市离休人员分别进行血浆LPA和PA测定,并对LPA和PA阳性人员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 干预组LPA和PA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中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服用阿司匹林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LPA和PA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干预后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组LPA和PA值明显低于服用阿司匹林组(P<0.05),降低了形成缺血性疾病的危险性.结论 LPA和PA的测定可以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更有效降低LPA和PA含量,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

    作者:吴秀娟;王健;牛国平;马云;孙桂香;卓朗;张训保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维生素E对D-半乳糖亚急性中毒拟衰老模型鼠氧自由基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对D-半乳糖(D-gal)亚急性中毒拟衰老模型鼠自由基产生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 40 mg·kg-1·d-1制备D-gal亚急性中毒导致的衰老鼠模型.将模型鼠分为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VE组(分别灌胃60、30、15 mg·kg-1·d-1VE),10 w后杀鼠.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ISP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 模型鼠血清中MDA含量、Glu、TC、TG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OD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高、中、低剂量VE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总SOD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高、中、低剂量VE组小鼠血清Glu、TC、TG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VE可以对衰老鼠的氧自由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将VE作为一种抗衰老药物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试验依据.

    作者:曹湘博;西月;王艳春;王宇峰;常雅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红花提取液对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运动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红花提取液(carthamas tinctorius,CTL)对微血管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20只,常规麻醉,气管插管.在同步监控呼吸、血压的情况下切开家兔侧腹,选取适当的肠系膜平铺于倒置显微镜上的微循环灌流盒内.严格控制肠管的蠕动以保证微循环观察效果.使用闭路循环式微循环摄像系统连续不间断地摄取微循环内的变化情况,将结果反摄到监视器上,用全定量数字化方法测量结果.结果 在肠系膜局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可诱导出自发性的血管运动;静注CTL后可抑制该血管运动,使血管处于舒张状态.NOS抑制剂L-NMMA不影响CTL的舒血管作用.结论 CTL通过非内源性NO途径抑制血管运动处于舒张状态的.

    作者:狄柯坪;黄通瑞;杜军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老年胆内瘘的诊治体会

    胆内瘘是胆囊与肝外胆管之间或二者与胃肠道之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系胆石症引起的一种可导致严重后果的少见并发症[1],术前诊断率低.本文就我院18年间收治的胆内瘘16例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葛晓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规治疗再梗发生率为8.4%~14.0%,再梗或死亡原因多数并非心脏病变严重所致,而在于患者对所患病症缺乏认识所致,早期开展健康教育可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1].本文对80例老年AMI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

    作者:廖庆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异丙酚组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8 mg·kg-1·h-1),对照组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体外循环(CPB)开始前、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结束时取左右心房血液,光学显微镜下检测中性粒细胞数;同时取适量动脉血,测定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浓度.测定两组围术期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转流前左、右心房PMN无显著差异,CPB后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CPB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5min及CPB后左心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右心房(P<0.01或P<0.05),而异丙酚组左心房高于右心房(P<0.05).CPB后两组IL-6,IL-8,TNF-α进行性增高(P<0.05或0.01),异丙酚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IL-6,IL-8,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IL-10在对照组和异丙酚组均进行性增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PB后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0.01),CPB后1 h低,6 h后有所改善,异丙酚组在各时间点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冯娅妮;田阿勇;王俊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贵州地区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探讨BRCA1基因突变与贵州地区女性早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40岁及40岁以下的贵州地区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55份,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外周血40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异源双链分析法(HA)和基因测序,分析BRCA1基因外显子20全长序列和外显子11的部分序列.结果 健康对照组未检测出突变,乳腺癌患者组在外显子20未发现突变,仅在外显子11上有1例移框突变,为4184delTCAA,是一个高频致病突变.该突变引起了密码子1354以后的氨基酸框架移位,并在密码子1364形成终止密码,导致蛋白截短.结论 外显子11上4184delTCAA与贵州地区早发性乳腺癌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冉贵萍;黄铁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利培酮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并以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常秀华;刘龙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功能的随访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且其髋部肌肉力量弱,卧床以后肌肉力量减退更为明显,康复困难,同时由于长期卧床,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

    作者:高辉;赖光松;艾芳;陈长妹;何澄;黄为民;温煦;刘胜;肖文德;吴东保;王茂源;吕厚山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股动脉穿刺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年老多病、长期卧床者多见.本文将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57例老年下肢DVT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探讨老年下肢DVT的治疗方案.

    作者:闫雷;唐德生;李艳萍;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63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组(病例组)89例及无大血管病变组(对照组)7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嗜甜食、嗜荤食、吸烟史、低血糖发作史、低血糖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频率、运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T2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与饮食控制程度、吸烟、经常低血糖发作有关.结论 饮食控制差、有吸烟史、经常低血糖发作是老年T2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燕芳;徐应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血糖血脂等因素对老年败血症预后的影响

    在美国,每年败血症患病人数将近700 000,约有210 000死于该病,并且其患病率以每年1.5%~8.0%的速度增长,每年败血症病人的花费约为16.7亿美元[1].

    作者:郭长秀;王艳苹;楼南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左室舒张末压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CHF组30只,分别行假腹主动脉缩窄术和腹主动脉缩窄术,8 w后进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测定和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测定.结果 CHF组大鼠的LVED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与LVEDP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41、0.815、0.762、0.674,P均<0.01).结论 CHF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异常升高,心力衰竭越严重升高越明显,提示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张兴平;陈庆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缺血预适应与后适应叠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症介入治疗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梗死前心绞痛(缺血预适应)与缺血后适应叠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 h内接受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06例,35例有梗死前心绞痛症状并接受缺血后适应者为预适应与后适应叠加组(IPC+Postcon),37例单纯接受缺血后适应干预者为后适应组(Postcon),其余34例为单纯再灌注组(IR),测定校正TIMI帧数(CTFC)、血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术后8 w测定室壁运动记分.结果 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CTFC明显快于IR组(27.12±5.84,26.98±5.76 vs.31.53±7.41,P<0.05),CK峰值与CK-MB峰值明显低于IR组(1 243.35±801.31 U/L,1 238.67±817.26 U/L vs.1 697.76±965.63 U/L,P<0.05;120.97±78.28 U/L,117.94±75.81 U/L vs.174.45±92.67 U/L,P<0.05),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入院时MDA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点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均低于IR组.术后8 w IPC+Postcon组与Postcon组室壁运动恢复优于IR组(1.16±0.12,1.17±0.11 vs.1.31±0.15,P<0.05).结论 缺血后适应与预适应一样可以改善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改善心功能.预适应与后适应叠加对上述功能的改善并无增强作用.

    作者:马晓静;张兴华;罗曼;李春梅;邵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外周血PSA、PSA mRN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外周血PSA、PSA mRNA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分析和巢式RT-PCR检测22例Pca、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5例健康男性和5例健康女性外周血中PSA、PSA mRNA的情况.结果 Pca患者血清PSA的水平与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外周血PSA、PSA mRNA与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有关(P<0.05),而与年龄、Gleason评分无关(P<0.05);22例Pca标本中PSA mRNA阳性表达15例,阳性率68%,10例BPH和10例阴性对照标本无表达.结论 利用外周血PSA、PSA mRNA联合检测是一种早期发现Pca微转移,判断其临床变化过程、分期、预计复发和评价疗效的方法.

    作者:辛华;马雷;高英英;郭宇航;孙玉鸿;江清林;刘国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运用柴芩承气汤治疗老年性重症急性胰腺炎(E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ESAP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40例,入院时服用柴芩承气汤)和晚期治疗组(n=40例,72 h后再加柴芩承气汤),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的疗效.结果 总病死率36.25%;入院时Ranson评分、CT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治疗组ARDS、肾功能衰竭、休克、心衰、肝功能衰竭、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同时中转ICU率、手术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使用柴芩承气汤能明显降低ESAP患者的并发症,从而减少中转ICU率、手术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

    作者:郭佳;黄宗文;薛平;郑晓梅;刘芳;李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