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智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不同脑区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质的影响

詹焱;马涤辉;张见影;张昱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凋亡, B细胞淋巴瘤mRNA, 白介素-1β转化酶mRNA, 细胞色素C, 益智口服液
摘要:目的观察益智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不同脑区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质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另30只利用凝聚态Aβ1-40对Wistar大鼠海马CA1区进行定位损伤建立AD模型.模型鼠随机分3组(益智口服液组、褪黑索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服用益智口服液、褪黑素和生理盐水.40d后处死大鼠,应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等方法对AD鼠脑内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白介素-1 β转化酶mRNA、B细胞淋巴瘤mRNA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益智口服液可以降低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减少白介素-1β转化酶mRNA含量、升高B细胞淋巴瘤mRNA含量.结论益智口服液可在不同环节对细胞凋亡产生影响,对抗凋亡的发生,对Aβ的神经毒性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改善AD模型鼠痴呆状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衰老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运用D-半乳糖与冠脉结扎制造衰老大鼠心肌梗死复合模型.方法Wistar大鼠腹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连续6 w,在此基础上再行开胸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观察大鼠基本状态、饮食量和自发性活动,测定外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心肌组织脂褐素含量.结果此实验方法不仅达到了衰老标准,同时也成功地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动物.结论D-半乳糖与冠脉结扎制造的复合模型符合衰老与心肌梗死的一些基本改变,但能否可以作为一种衰老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仍待深入研究.

    作者:王培利;雷燕;林燕林;陈可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查,验证其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诊断中的价值,以助于掌握病情和判断预后.

    作者:党红;刘艳;白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小干扰RNA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针埘血小板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ECGF)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pIASRC-PDECGF,并观察对PDECGF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PDECGF siRNA表达质粒pIASR-PDECGF和阴性对照质粒pIASRC-PDECGF,将沟建成功的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株GC7901,观察阳EC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针对PDECGF siRNA表达质粒pIASR-PDECGF,并发现它能够明显抑制PDECGF的表达.而阴性对照质粒则无此作用.结论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小干扰RNA能够特异性抑制PDECGF的表达.

    作者:杨德君;孟子辉;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龄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胃排空的相互关系

    目的研究高龄糖尿病(DM)患者胃排空与血糖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成2组(血糖控制正常组DM1和血糖异常组DM2),均给予99mTc标记的试餐,测定固相胃排空时间,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对DM2组中胃排空延迟者给予莫沙比利5 mg,3次/d,服药4 w后再测放射性核素胃排空及血糖.结果DM2组胃半排空时间延迟,平均(106.9±29.5)min,与正常对照组(78.1±19.6)相比,P<0.05,DM1组胃半排空时间(76.5±17.1)min,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DM2组中17例血糖异常胃排空延迟者服用莫沙比利后,胃半排空时间明显改善,平均为(81.3±15.2)min;服药后空腹血糖无变化,8例餐后血糖降低,4例上升,平均餐后血糖与服药前相比,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龄DM患者高血糖时可延迟胃排空;改善胃排空后可降低部分病人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无变化.

    作者:姚健凤;唐熙;赵尚敏;张伟;夏俊;于晓峰;王根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与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心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如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蛋白激酶C激活,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使一氧化氮(NO)含量减少,而炎症介质介导的细胞增殖加剧,这些原因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成秋;杨纯珍;葛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头痛鼻疗剂治疗中老年偏头痛的临床验证

    鼻腔给药有诸多优点[1].目前未查到有关头痛鼻疗剂的临床研究报道.本文通过验证中药头痛鼻疗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提供一种用药量小、起效迅速、毒副作用小的简便的鼻黏膜给药治疗新方法.

    作者:吴琼;于敏华;祝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

    目的比较研究城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方法以<中脉老年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为材料,对7个城市2 225位独居、夫妻同住和非空巢老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偏低,非空巢老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和体力付出的压力较大;大多数老年人的心情较好,但超过1/4的独居老人心情较差;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居中上水平,但独居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家人交流满意度较低;在养老依靠问题上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对于家人的期望较低;对于第三方赡养和老年人再婚的问题,夫妻同住老人比较理解和支持.结论夫妻同住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均较好,独居老人的心理状况较差,非空巢老人的经济和体力付出的压力较大.

    作者: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肖俊方;费爱华;汪月峰;周林古;张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近年研究显示凝血因素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发展的病理过程,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PAD)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相关.InCHIANTI研究发现[1],PAD与循环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受体抗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有关.其他一些研究认为[2,3],高D-二聚体(DD)水平是PAD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且可作为AS的预测因子.因此,理解AS的凝血功能异常,有助于对AS机理的探讨,可能为全面把握PAD患者的病情及诊治情况提供新手段.

    作者:曹俊杰;阚长利;姚晓东;王义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蛋白激酶C和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2 w组(DM2)和糖尿病4 w组(DM4).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400倍光镜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相差不显著;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膜结合PKC百分比显著增加,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及Ccr呈正相关.(2)糖尿病组TGF-β1的表达多于正常组.(3)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TGF-β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诱导TGF-β1的表达,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徐静;李忠诚;易兰兰;王俊宏;张春虹;戴信刚;杨新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化痰祛瘀法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且以女性为多[1].而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以无症状性为多见,且后果较为严重.本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该病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平;付丽;李茂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蛋白质组分析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MD),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可因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 neove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或视网膜病变而造成视力下降或丧失,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淑荣;张晓光;苏冠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肾衰伴缺铁性贫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贫血是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必有症状,且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正确判断CRF患者是否伴有IDA并给予铁剂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CRF伴或不伴IDA患者、健康对照者进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及其他铁参数的检测,以评价sTFR在CRF伴IDA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芝;赵心宇;孟秀香;柴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相关行为

    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睡眠相关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量表及汤氏睡眠状况调查量表对228例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存在很多影响睡眠的不良行为习惯;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尤其是女性.结论应重视老年群体的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

    作者:赵志军;陈长香;李建民;邢凤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及凝血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过程、血小板活化水平、凝血酶受体mRNA的变化及葛根素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分别在术后3、7、14和28 d通过组织学检查、放射免疫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内膜增生的情况、血小板表面GMP-140的数目、凝血酶受体mRNA的水平及葛根素[50 mg/(kg·d)]腹腔注射对它们的影响.结果①凝血酶受体mRNA在正常血管组织表达极弱,球囊损伤术后3 d已显著增加,术后14 d达峰值,术后28 d开始下降.②GMP-140于术后3 d明显升高,术后7 d开始下降.③术后3 d已有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移行至内膜层;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术后14 d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内膜增生更为明显;术后28 d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明显减弱,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继续增生.④使用葛根素后血小板表面GMP-140的数目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弱,但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及内膜增生程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增加,葛根素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但对凝血酶受体mRNA的表达及内膜增生的程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永红;葛志明;郭明磊;董果雄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银杏叶片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每片含黄酮醇苷19.2 mg,萜类内酯4.8 mg).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颈动脉AS斑块合并脑梗死68例(包括腔隙性梗死),随机分为银杏叶片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银杏叶片2片,每日3次,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对颈动脉AS斑块行定量分析(内膜中层厚度).结果两组间颈动脉AS斑块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6个月后颈动脉AS斑块定量下降(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叶片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服用对缩小斑块、减轻AS程度,疗效较为肯定.

    作者:高书荣;李文彦;沈均;陆文强;王纯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小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价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Stenting)治疗直径大于3 mm的冠脉血管病变可明确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但对于小血管(直径<3mm)的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方式仍有争论.本文旨在通过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Cutting Balloon Angioplasty,CBA)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的比较,探讨CBA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的疗效.

    作者:刘晓堃;李莉;赵碧琼;田美容;耿学斌;马燚;闫华;赵国玉;宋玉新;杨静;姜玉如;尚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参茸补血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以补肾养血为主的中药参茸补血丸防治骨质疏松的药效学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雌性SD大鼠,4.5月龄,体重260~300 g,采用手术去除双侧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实验药物为参茸补血丸,对照药使用戊酸雌二醇(E2)、钙而奇D600,给药12 w.测定骨密度、骨生物力学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下肢离体股骨、股骨头骨密度显著下降,股骨骨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下降,钙、镁代谢平衡异常,子宫指数显著下降,表明实验动物模型成立.与雌激素、钙而奇D作用相似,参茸补血丸具有明显增强股骨、股骨头骨密度,明显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明显降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明显增加骨钙含量;参茸补血丸+钙而奇D600实验组可明显增加骨钙素含量等防治作用.结论参茸补血丸对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郑洪新;刘伶;林庶茹;杜松;任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胚胎脊髓移植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完全横断修复的作用

    目的观察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的修复能力.方法40只Wistar雌性大鼠脊髓横断后,随即分成单纯应用完整胚胎脊髓移植组(A组),完整胚胎移植联合应用NGF组(B组).术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术后8 w处死动物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移植胎体脊髓组织在脊髓横断部位存活.结论完整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修复作用.

    作者:赵凡;吴胜林;杨有庚;郑德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葛根素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葛根素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CY明显抑制ECV304细胞增殖,葛根素浓度为10~500μg/ml时,细胞活力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中当葛根素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活力好(P<0.001);但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葛根素浓度为20 mg/ml时,细胞活力较模型组低.结论葛根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范英昌;李妍;赵福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综合验光仪在老视验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科学、规范的老视验光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老视患者296例,男156例,女140例,年龄35~74岁.使用尼康SPEED-Y-K型电脑验光仪进行客观验光,德国RODERNSTOCK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观验光,获得准确远用屈光度数;在远用屈光度数的基础上,采用正负相对调节测试法获得初步近用附加度数.双眼同时加上初步近用附加度数,结合患者实际阅读距离确定近附加屈光度.根据被测者实际阅读需要,在试镜架上进行细微调整并进行试戴,终确定被测者老视眼镜的个性化度数.被测者实际下加度数与年龄相关经验近附加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际检测ADD结果与ADD经验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科学、规范的老视验光应在精确远用屈光度数的基础上,根据被测眼的实际调节参数,结合病史和配镜目的,以及被测者实际阅读需要,并通过试戴确定个性化近附加度数.

    作者:周清;陈剑;徐锦堂;赵松滨;王彦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