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刘新萍;杨萍丽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糖尿病2 w组(DM2)和糖尿病4 w组(DM4).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γ-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400倍光镜检测TGF-β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相差不显著;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膜结合PKC百分比显著增加,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及Ccr呈正相关.(2)糖尿病组TGF-β1的表达多于正常组.(3)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TGF-β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诱导TGF-β1的表达,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徐静;李忠诚;易兰兰;王俊宏;张春虹;戴信刚;杨新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构建针埘血小板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ECGF)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pIASRC-PDECGF,并观察对PDECGF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PDECGF siRNA表达质粒pIASR-PDECGF和阴性对照质粒pIASRC-PDECGF,将沟建成功的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株GC7901,观察阳EC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针对PDECGF siRNA表达质粒pIASR-PDECGF,并发现它能够明显抑制PDECGF的表达.而阴性对照质粒则无此作用.结论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小干扰RNA能够特异性抑制PDECGF的表达.
作者:杨德君;孟子辉;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用药7 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RP、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治疗前CRP水平与当时及3个月时病情显著相关(P<0.01,P<0.05).治疗后他汀组CRP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相关.短期应用辛伐汀或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安全性好.
作者:曹红;孙长凯;刘丽杰;许晶;陶定波;汪秋艳;侯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查,验证其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诊断中的价值,以助于掌握病情和判断预后.
作者:党红;刘艳;白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91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黄素甲醚20 mg/kg组及大黄素甲醚40 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病变侧脑组织IL-1β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CAM-1,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再灌注6 h病变侧IL-1β含量明显升高且达高峰,随之开始逐渐下降.再灌注24 h病变侧ICAM-1明显升高,再灌注24 h时坏死区及组织水肿区明显,核固缩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明显.大黄素甲醚40 mg/kg组再灌注12、24 h病变侧IL-1β、ICAM-1表达明显降低,组织水肿减轻,中性粒细胞附壁浸润减少.结论IL-1β和ICAM-1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大黄素甲醚可抑制IL-1β、ICAM-1的表达,有效的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平;苏立凯;赵永辰;李晓芳;崔秀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老龄鼠衰老进程的延缓性.方法测试清除自由基的酶和非酶抗氧化剂的水平,所测的抗氧化剂来自施用DL-α-硫辛酸青老龄鼠的肝肾器官.结果实验已观察到在肝肾器官中脂过氧化反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清除自由基的酶和非酶抗氧化剂的水平在老龄鼠体内明显下降.经DL-α-硫辛酸处理后的鼠体内氧化脂水平下降而抗氧化活力上升.结论DL-α-硫辛酸处理能改善鼠衰老过程中抗氧化剂活力,大限度降低自由基造成的与衰老相关的各种功能紊乱.
作者:曹莉;刘新萍;杨萍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葛根素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CY明显抑制ECV304细胞增殖,葛根素浓度为10~500μg/ml时,细胞活力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中当葛根素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活力好(P<0.001);但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葛根素浓度为20 mg/ml时,细胞活力较模型组低.结论葛根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范英昌;李妍;赵福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获得内耳门的详细解剖学资料,明确其与周围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神经外科手术中内耳门区神经和血管的定位和保护提供颞骨岩部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成人完整湿性头颅标本10例内耳门位置、结构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内耳门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内耳门位于颞骨岩部内侧面中央,面神经多位于内耳门的前上,而听神经位于其后下,双侧各相关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内耳门是颞骨岩部后面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熟悉内耳门的骨性解剖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该区域疾病的手术治疗及听神经瘤术中保留面、听神经功能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作者:张舒岩;樊琪;张舒石;刘志勇;苏略;董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进行分析.方法设计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指标: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洗澡、穿衣、吃饭、室内活动、上厕所)、经费援助(生活费的主要来源)、社会心理支持(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身体不舒服时或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利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基础调查的数据,对浙江省942名高龄老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整个高龄老人群体,无论是城市、乡镇或农村,五项活动功能受损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无论城市、乡镇还是农村的高龄老人均是洗澡自理能力受损率高,室内走动自理能力受损率低.(2)高龄老人的丧偶率较高.(3)大多数高龄老人与家人同住.(4)高龄老人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是家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子女或其配偶、配偶、孙子女或其配偶.结论老年人的社会非正式支持系统主要由基于婚姻及血缘关系的亲缘关系构成.
作者:郅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运用D-半乳糖与冠脉结扎制造衰老大鼠心肌梗死复合模型.方法Wistar大鼠腹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连续6 w,在此基础上再行开胸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观察大鼠基本状态、饮食量和自发性活动,测定外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心肌组织脂褐素含量.结果此实验方法不仅达到了衰老标准,同时也成功地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动物.结论D-半乳糖与冠脉结扎制造的复合模型符合衰老与心肌梗死的一些基本改变,但能否可以作为一种衰老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仍待深入研究.
作者:王培利;雷燕;林燕林;陈可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研究显示凝血因素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发展的病理过程,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PAD)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相关.InCHIANTI研究发现[1],PAD与循环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受体抗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有关.其他一些研究认为[2,3],高D-二聚体(DD)水平是PAD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且可作为AS的预测因子.因此,理解AS的凝血功能异常,有助于对AS机理的探讨,可能为全面把握PAD患者的病情及诊治情况提供新手段.
作者:曹俊杰;阚长利;姚晓东;王义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的发病率随风湿热发病率下降而下降.病人高发年龄逐渐后移,但有关中老年人的大样本临床特点分析的报道尚少.
作者:刘玉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对拟痴呆大鼠和老龄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5.0mg/kg阳性对照药组、双苯氟嗪3.0mg/kg组和双苯氟嗪10.0mg/kg组.除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氯化铝致痴呆模型,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双苯氟嗪或尼莫地平.测定血清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测脑细胞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量;另选用21月龄的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5.0 mg/kg组和双苯氟嗪5.0 mg/kg组,同时选用3月龄成年雄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灌胃给予双苯氟嗪对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影响.结果双苯氟嗪可以显著升高拟痴呆大鼠血清中SOD、降低血清中MDA及增加海马和皮层两脑区ChAT的表达量,并且降低老龄大鼠海马和皮层两脑区细胞[Ca2+]i及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双苯氟嗪对痴呆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抑制细胞钙超载及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苏彦欣;苗庆峰;郭鸣放;张伟;张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ICH)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用酶谱分析法测定ICH后6、12、24、48 h及3、6、10 d等时间点MMP-9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24 h时MMP-9表达的特征,用湿重-于重(wet-dry weight)法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MMP-9在ICH后6 h开始表达(P<0.05),24~48 h明显(P<0.01),此后活性渐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6 h开始增加(P<0.05),24~72 h达高峰(P<0.01),此后渐减,到6 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ICH后6 h~3 d出血灶周围脑组织中MMP-9的活性和组织含水量均增加,MMP-9可能参与急性期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田力;杨艳敏;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Stenting)治疗直径大于3 mm的冠脉血管病变可明确降低再狭窄发生率,但对于小血管(直径<3mm)的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方式仍有争论.本文旨在通过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Cutting Balloon Angioplasty,CBA)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POBA)的比较,探讨CBA对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的疗效.
作者:刘晓堃;李莉;赵碧琼;田美容;耿学斌;马燚;闫华;赵国玉;宋玉新;杨静;姜玉如;尚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的修复能力.方法40只Wistar雌性大鼠脊髓横断后,随即分成单纯应用完整胚胎脊髓移植组(A组),完整胚胎移植联合应用NGF组(B组).术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术后8 w处死动物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移植胎体脊髓组织在脊髓横断部位存活.结论完整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具有明显的治疗修复作用.
作者:赵凡;吴胜林;杨有庚;郑德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研究城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方法以<中脉老年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为材料,对7个城市2 225位独居、夫妻同住和非空巢老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偏低,非空巢老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和体力付出的压力较大;大多数老年人的心情较好,但超过1/4的独居老人心情较差;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居中上水平,但独居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家人交流满意度较低;在养老依靠问题上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对于家人的期望较低;对于第三方赡养和老年人再婚的问题,夫妻同住老人比较理解和支持.结论夫妻同住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均较好,独居老人的心理状况较差,非空巢老人的经济和体力付出的压力较大.
作者: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肖俊方;费爱华;汪月峰;周林古;张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医认为衰老与肾虚和瘀血密切相关,临床上采用补肾和活血的方法治疗对神经系统老化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了探讨滋肾、温肾、活血三法对神经系统老化的影响,我们采用老龄小鼠观察滋肾、温肾、活血三种方法对动物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密度的影响,为补肾活血法延缓脑神经细胞老化改变的发生提供药理学依据.
作者:周慎;陈立峰;周重余;彭志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研究证明:P-和E-选择素通过介导经血液转移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时有许多黏附分子参与,如P-和E-选择素等,在进入血液循环的瘤细胞能识别靶器官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作者:王爱军;郑宝军;潘立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智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不同脑区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质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另30只利用凝聚态Aβ1-40对Wistar大鼠海马CA1区进行定位损伤建立AD模型.模型鼠随机分3组(益智口服液组、褪黑索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服用益智口服液、褪黑素和生理盐水.40d后处死大鼠,应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等方法对AD鼠脑内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白介素-1 β转化酶mRNA、B细胞淋巴瘤mRNA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益智口服液可以降低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减少白介素-1β转化酶mRNA含量、升高B细胞淋巴瘤mRNA含量.结论益智口服液可在不同环节对细胞凋亡产生影响,对抗凋亡的发生,对Aβ的神经毒性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改善AD模型鼠痴呆状况.
作者:詹焱;马涤辉;张见影;张昱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