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线粒体钙及胞浆游离钙的影响

陆晓红;王丽华;金玉玲;王璇

关键词:亚低温, 脑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钙, 胞浆游离钙
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亚低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36.0℃~37.0℃)缺血组、亚低温(32.0℃~33.0℃)缺血组,其中后两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缺血2 h再灌注2、4、6 h三个亚组,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缺血侧脑海马区线粒体钙含量([MCa])及胞浆游离钙含量([Ca2+]i)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各观察时间点缺血侧脑海马区[MCa]显著降低,而[Ca2+]i明显增高(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MCa]显著增高,[Ca2+]i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能有效抑制I/R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钙超载,恢复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稳定线粒体贮钙功能.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刺五加对大鼠脑出血病理变化及β-EP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刺五加(AS)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ICH)病理变化及脑组织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为临床AS注射液治疗ICH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建立大鼠ICH模型;干湿重法测定各组IC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放免法测定脑组织β-EP的含量.结果 (1)脑含水量:用药第3、7天,大、中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大、中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1),小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电镜观察显示:第7天,对照组血肿旁脑组织普遍可见神经胶质细胞核染色质边集现象,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线粒体显著肿胀、空泡样改变,线粒体嵴减少;中剂量组上述变化不明显.(3)脑组织β-EP含量:用药第1天,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7天,大、中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大剂量组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0.01).结论 (1)AS注射液能明显减轻ICH大鼠脑水肿并阻断ICH后脑细胞凋亡,对大鼠ICH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在脑出血急性期即可开始应用AS注射液,在允许的范围内应用大剂量能达到佳治疗效果.(2)AS注射液可能具有β-EP受体阻断剂样作用.

    作者:黄良国;王东;葛正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与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原发灶摄取和清除99Tcm-MIBI的能力与其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 8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99Tcm-MIBI双时相甲状腺局部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计算MIBI早期、延迟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及洗脱率.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远处转移组(31例)和无远处转移组(49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远处转移组MIBI早期、延迟T/N和洗脱率分别为(2.92 ±0.97)%、(1.99 ±0.99)%和(34 ±5.91)%;无远处转移组分别为(1.74 ±0.78)%、(1.97 ±0.86)%和(13 ±4.21)%,远处转移组MIBI早期T/N和洗脱率均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 < 0.05),两组间MIBI延迟T/N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99Tcm-MIBI显像早期T/N及洗脱率与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作者:高识;马庆杰;孙辉;温强;赵劼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与非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Auto-CPAP疗效比较

    目的 老年与非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Auto-CPAP疗效比较.方法 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通过7 h多导睡眠图确诊OSAHS患者35例,并对其进行单晚的Auto-CPAP治疗,按年龄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对比分析两组Auto-CPAP治疗前与治疗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Auto-CPA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AHI、MAI、长暂停时间、低SaO2、平均SaO2、SaO2<90%比例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但对于睡眠结构影响仅非老年组慢波睡眠(SⅢ-Ⅳ/TST)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to-CPAP治疗老年组和非老年组OSAHS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付柳英;汪晶;苏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心房纤颤的内皮功能及贝那普利的干预研究

    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左房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事件.在多数的心血管疾病中都存在内皮功能的损害(1).Cai和Fukuchi等研究发现,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房颤状态下的左心房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下降,NO合成酶表达下降46%(2,3).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慢性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变化,并予以药物干预,了解老年房颤患者的内皮功能.

    作者:孙学春;周晓芳;盛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1200例

    目的 介绍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具体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客观的评定.方法 对1982年5月~2006年4月1 200例肩周炎患者在臂丛麻醉下(肌间沟法)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仅一次即可使患肩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术后经较短时间(2~3 w)的自主功能锻炼,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治愈率91%,显效率9%.结论 肩周炎是与肩关节结构特点有关,在退行性变基础上受某些有碍肩关节正常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废用性黏连,治疗的关键是松解黏连.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具有无痛、安全、一次性治疗、治愈率高的特点.

    作者:张学华;于海驰;季有波;王兹洋;田野;纪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线粒体钙及胞浆游离钙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亚低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36.0℃~37.0℃)缺血组、亚低温(32.0℃~33.0℃)缺血组,其中后两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缺血2 h再灌注2、4、6 h三个亚组,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缺血侧脑海马区线粒体钙含量([MCa])及胞浆游离钙含量([Ca2+]i)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各观察时间点缺血侧脑海马区[MCa]显著降低,而[Ca2+]i明显增高(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MCa]显著增高,[Ca2+]i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能有效抑制I/R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钙超载,恢复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稳定线粒体贮钙功能.

    作者:陆晓红;王丽华;金玉玲;王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口腔扁平苔藓老年患者脉冲YAG激光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脉冲YAG激光治疗中老年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54~72岁的中老年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脉冲YAG激光治疗组,并随访2年观察其疗效.结果 应用脉冲YAG激光治疗扁平苔藓患者可以明显减少激素封闭产生的副作用,并且可以缩短疗程,大大提高扁平苔藓的治愈率(31.25%)及有效率(100%),二者差异显著(分别为P<0.05,P<0.01).结论 脉冲YAG激光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陈英新;王雷;董海英;韩文志;高文信;冯淑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及滴度测定

    目的 包装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重组逆转录病毒并进行滴度测定,为下一步构建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方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adr)全基因组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L中获得了乙型肝炎(adr)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鉴定正反向后,脂质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抗性压力下进行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进行滴度测定,选取产毒率高细胞克隆株,然后扩大培养、浓缩,进行滴度测定.结果 分别获得HBV(adr)全基因组正向和反向插入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正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PA317细胞包装,经筛选、浓缩后滴度为106 CFU/ml,反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PA317细胞包装,经筛选、浓缩后滴度为105 CFU/ml.结论 PA317细胞包装了含乙型肝炎病毒(adr)全基因组的重组逆转录病毒.

    作者:王岚;杨世忠;于志凤;赵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细胞老化特异性改变和老化因子调控研究进展

    细胞老化是在正常或病理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缓慢、活力减低出现增殖能力下降,分化减退,功能减弱,趋向死亡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人类衰老过程的本质及延缓衰老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表明,细胞衰老是遗传上程序化控制的结果,是受某些老化相关基因控制的,本文就细胞老化的特异性改变和其基因调控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晓东;林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及TGF-β1的影响

    TGF-β1作为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与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密切相关,是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疾病中的重要调节因子.近年动物实验发现黄芪可下调TGF-β1,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1].本文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并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TGF-β1的影响.

    作者:邱若旗;王桂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MRI、CT诊断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差异

    目的 比较磁共振影像、CT两种影像学手段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差异.方法 选择经过磁共振影像(MRI、MRCP)、CT检查并经过病理证实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2例,分析两种影像学对于梗阻部位和疾病定性判定的准确性.结果 MRI结合MRCP判定病变部位的准确率为:95.24%(40/42);CT的准确率为:78.57%(33/42).MRI(MRCP)、CT超判定疾病的准确率分别为:92.86%(39/42),83.33%(35/42).两种影像学在定位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χ2定位=5.124,P<0.05),但在定性方面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定性=1.848,P>0.05).结论 MRI(结合2维、3维的MRCP)判定疾病部位的准确率高,CT则快速、方便,在临床上应结合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检查.如果二者结合判断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十分精确.

    作者:刘云霞;李勇;李祎;杨海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防治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的方法.方法 跟踪随访分析了2001年5月~2003年10月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病人(100眼).结果 50岁以上病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的发生率为73.58%,50岁以下病人的发生率为42.55%(P<0.05).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腔内填充18%C3F8气体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52.08%,填充硅油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82.76%,填充BSS平衡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43.48%,填充硅油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形成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不同的眼内填充物相关,其中硅油注入组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高,术后尽早取出硅油可以降低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成.

    作者:戚卉;吴雅臻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9(MMP-3和MMP-9)浓度的变化与CHF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老年CHF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MMP-3和MMP-9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血清MMP-3和MMP-9与CHF关系.结果 CHF患者血清MMP-3和MMP-9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血清MMP-3和9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MMP-3、MMP-9共同参与老年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反映左室功能障碍程度,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老年CHF心室的重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忠普;杨艳秋;方卓;刘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分组进行干预.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心肌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末MDA活性、缺血组织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均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作者:李春梅;张兴华;马晓静;罗曼;刘旭杰;王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HI<5),轻度SAS组(5≤AHI<30),中重度SAS组(AHI≥30).对各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体重指数(BMI)测定.结果 中重度SAS组BMI大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SAS组(P<0.05,P<0.01),AHI与BMI有明显的相关性,中重度SAS组的血液黏稠度、血细胞比容(VPRC)、红细胞聚积指数(RAI)、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轻度SA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 P<0.01).结论 SAS与肥胖的严重程度及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

    作者:金文敏;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肝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活化后可以调控多种核内靶基因的表达,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1].近年来研究发现,作为PPARs的亚型之一,PPAR-α具有调节脂肪代谢和调节炎症、免疫以及细胞分化等作用,参与诸多肝脏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作者:孙龙;孙琳琳;杨世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变化及意义

    近年来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的机体代谢异常研究已较多,但不同年龄患者在甲减治疗中所产生的疗效是否一致少有提及,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年龄甲减患者经单一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敏感型促甲状腺激素(s-TSH)、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情况,探讨老年甲减患者在激素替代过程中是否需要其他干预治疗.

    作者:韦华;李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生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显示较强的孤独感会对老年人生存质量(QOL)的评分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成为影响QOL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2].引起老年人孤独的原因是复杂的,而生活状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他们之间的关系目前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的孤独感及其与生活状态的关系的研究仍不充分.

    作者:梁秋霞;李艳怡;杨思慧;周恒曦;王子文;黄俭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p21基因转染人肝癌SMMC-7721 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p21基因转染人肝癌SMMC-7721 细胞(7721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深入研究p21基因对肝癌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磷酸钙介导p21基因转染人肝癌7721细胞;通过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并扩大培养;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经过3~4 w 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的细胞株,p21基因稳定转染并联合化疗药物应用可明显抑制7721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周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G2期发生阻滞.结论 提示转染外源p21基因联合化疗药物可使7721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曹岩;郑永洁;郑永晨;黄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髓过氧化物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因素的炎症性疾病,近年大量研究表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及其氧化代谢产物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浆MPO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

    作者:马丽雅;张红红;李梅;方金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