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肝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孙龙;孙琳琳;杨世忠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肝病, 核转录因子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活化后可以调控多种核内靶基因的表达,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1].近年来研究发现,作为PPARs的亚型之一,PPAR-α具有调节脂肪代谢和调节炎症、免疫以及细胞分化等作用,参与诸多肝脏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1200例

    目的 介绍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具体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客观的评定.方法 对1982年5月~2006年4月1 200例肩周炎患者在臂丛麻醉下(肌间沟法)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仅一次即可使患肩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术后经较短时间(2~3 w)的自主功能锻炼,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治愈率91%,显效率9%.结论 肩周炎是与肩关节结构特点有关,在退行性变基础上受某些有碍肩关节正常活动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废用性黏连,治疗的关键是松解黏连.臂丛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具有无痛、安全、一次性治疗、治愈率高的特点.

    作者:张学华;于海驰;季有波;王兹洋;田野;纪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结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结肠癌、10例结肠腺瘤和10例结肠正常黏膜组织进行CyclinE mRNA和PCNA的检测.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CyclinE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2.5%,PCNA指数为(50.09±11.15),均显著高于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组织(P<0.05);CyclinE mRNA表达阳性组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CyclinE mRNA阴性组(P<0.05);CyclinE mRNA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肝转移不相关(P>0.05);PCNA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有无肝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yclinE可作为结肠癌的又一细胞增殖指标,其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作者:金翠香;杨静;徐昌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分组进行干预.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心肌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末MDA活性、缺血组织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均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作者:李春梅;张兴华;马晓静;罗曼;刘旭杰;王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高血压不同动态血压模式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近年高血压研究重要进展之一.它客观遵循动态血压节律特点,反映实际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TOD)及预后比诊室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OBPM)更密切相关[1~4],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诊疗水平,监测安全降压,优化个体治疗策略.

    作者:王鑫;李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20(S)-原人参二醇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原人参二醇(Ppd)抑制肿瘤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对照组、阳性药组、Ppd低剂量组(Ppd 25 mg/kg)、Ppd中剂量组(Ppd 50 mg/kg)、Ppd高剂量组(Ppd 100 mg/kg),2 w后处死动物测定肿瘤的重量和体积并做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末端标记染色(TUNEL).结果 Ppd给药组肿瘤生长被抑制,其肿瘤体积、重量均较对照组减小(P< 0.01),TUNEL 结果显示Ppd 100 mg/kg给药组细胞凋亡数量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Ppd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的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秦俊杰;李永杰;付军;冷吉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MRI、CT诊断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差异

    目的 比较磁共振影像、CT两种影像学手段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差异.方法 选择经过磁共振影像(MRI、MRCP)、CT检查并经过病理证实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2例,分析两种影像学对于梗阻部位和疾病定性判定的准确性.结果 MRI结合MRCP判定病变部位的准确率为:95.24%(40/42);CT的准确率为:78.57%(33/42).MRI(MRCP)、CT超判定疾病的准确率分别为:92.86%(39/42),83.33%(35/42).两种影像学在定位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χ2定位=5.124,P<0.05),但在定性方面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定性=1.848,P>0.05).结论 MRI(结合2维、3维的MRCP)判定疾病部位的准确率高,CT则快速、方便,在临床上应结合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检查.如果二者结合判断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十分精确.

    作者:刘云霞;李勇;李祎;杨海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龙芽葱木皂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龙芽葱木皂苷(AS)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杂种犬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地奥心血康胶囊)组,AS30.0和60.0 mg·kg-1剂量组;采用结扎麻醉开胸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AS对心肌梗死面积(MIS)、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和无机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AS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缩小心肌MIS (P<0.05,P<0.01),降低血清中CPK和LDH的活性(P<0.05,P<0.01),提高SOD和GSH-Px活性(P<0.05,P<0.01).降低血清中FFA和LPO含量(P<0.05,P<0.01),无机元素铜(Cu)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锌(Zn)和钙(Ca)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 AS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石毅;王晓明;吕文伟;陈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离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问题分析

    目的 了解离休老人住院后心理健康状况,为患者住院后及时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3种国内外通用量表SCL-90、SDS、SAS,对500例离休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研究,通过系统评分方法对此组调查对象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1 w内心理问卷调查显示,50.6%的患者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结论 住院离休老人约半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桂贤;程秀丽;李修英;刘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变化及意义

    近年来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的机体代谢异常研究已较多,但不同年龄患者在甲减治疗中所产生的疗效是否一致少有提及,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年龄甲减患者经单一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敏感型促甲状腺激素(s-TSH)、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情况,探讨老年甲减患者在激素替代过程中是否需要其他干预治疗.

    作者:韦华;李凤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包括单极、双极全髋假体.然而,全髋假体有因髋臼假体松动、溶骨情况的发生[1],单极假体则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2]的并发症.我院自1986~1998年应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石聚颖;丁春发;周嗣盛;刘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髓过氧化物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多因素的炎症性疾病,近年大量研究表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及其氧化代谢产物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浆MPO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及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关.

    作者:马丽雅;张红红;李梅;方金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HI<5),轻度SAS组(5≤AHI<30),中重度SAS组(AHI≥30).对各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体重指数(BMI)测定.结果 中重度SAS组BMI大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SAS组(P<0.05,P<0.01),AHI与BMI有明显的相关性,中重度SAS组的血液黏稠度、血细胞比容(VPRC)、红细胞聚积指数(RAI)、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轻度SAS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 P<0.01).结论 SAS与肥胖的严重程度及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关.

    作者:金文敏;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清sICAM-l/sVCAM-l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sVCA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法检测健康妇女血清sICAM-1/sVCAM-1浓度并确定其血清正常值范围.同时测定良性卵巢肿瘤和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浓度并分析其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血清sICAM-1和sVCAM-1平均浓度和阳性率卵巢上皮癌组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临床Ⅱ~Ⅳ期显著高于临床I期卵巢癌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组织分化程度Ⅲ级显著高于I、Ⅱ级(P<0.01);卵巢癌组术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5).而sICAM-1和sVCAM-1浓度和阳性率与卵巢癌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单因素生存分析sICAM-1和sVCAM-1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多因素生存分析sICAM-1和sVCAM-1水平与预后无关.结论 sICAM-1/sVCAM-1检测可能有助于监测和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病情.

    作者:王忠民;姜继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重组逆转录病毒包装及滴度测定

    目的 包装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重组逆转录病毒并进行滴度测定,为下一步构建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方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adr)全基因组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L中获得了乙型肝炎(adr)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鉴定正反向后,脂质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抗性压力下进行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进行滴度测定,选取产毒率高细胞克隆株,然后扩大培养、浓缩,进行滴度测定.结果 分别获得HBV(adr)全基因组正向和反向插入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正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PA317细胞包装,经筛选、浓缩后滴度为106 CFU/ml,反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PA317细胞包装,经筛选、浓缩后滴度为105 CFU/ml.结论 PA317细胞包装了含乙型肝炎病毒(adr)全基因组的重组逆转录病毒.

    作者:王岚;杨世忠;于志凤;赵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仙人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仙人掌(Catus)中含有大量植物黄酮类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成份[1],在消炎、增强免疫功能、降糖等方面的作用已有报道[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仙人掌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赖亚辉;马中春;潘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建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SAH+尼莫地平组静脉内应用尼莫地平,观察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电镜结果.结果 SAH+尼莫地平组随着尼莫地平的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好转、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透射电镜见基底动脉病理改变较SAH组减轻.结论 SAH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朱晓波;李虹彦;于金录;张丹峰;王俊民;任忠慧;刘东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312例老年肺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患者生存质量(QOL)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测定量表简表对312例老年肺炎患者的QOL进行测量,运用单因素Kruskal-Wallis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肺炎患者QOL水平较低,各领域得分依次为社会关系领域(58.33分)、环境领域(56.25分)、心理领域(54.17分)、生理领域(46.43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吸烟史、有害气体、合并疾病、食欲、家庭满意度,自身评价及中医证候等因素对患者的QOL均有显著影响.结论 尽早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如戒烟、预防感冒、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患者的精神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QOL.

    作者: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欧艳娟;王明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防治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的方法.方法 跟踪随访分析了2001年5月~2003年10月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病人(100眼).结果 50岁以上病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的发生率为73.58%,50岁以下病人的发生率为42.55%(P<0.05).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腔内填充18%C3F8气体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52.08%,填充硅油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82.76%,填充BSS平衡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43.48%,填充硅油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形成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不同的眼内填充物相关,其中硅油注入组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高,术后尽早取出硅油可以降低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成.

    作者:戚卉;吴雅臻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9(MMP-3和MMP-9)浓度的变化与CHF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老年CHF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MMP-3和MMP-9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血清MMP-3和MMP-9与CHF关系.结果 CHF患者血清MMP-3和MMP-9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血清MMP-3和9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MMP-3、MMP-9共同参与老年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反映左室功能障碍程度,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老年CHF心室的重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忠普;杨艳秋;方卓;刘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35例临床特点分析

    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致残致死率高、治疗棘手的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1].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老年大面积脑梗死3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杜文津;张改华;陈晋文;谢仁厚;李华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