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艳;杨洁;范伟
目的探讨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2例70岁以上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肺功能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呼吸功能障碍三组,比较术后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重点观察重度肺功能障碍组.结果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术后死亡1例,其呼吸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轻度、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结论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应用,对低肺功能老年肺癌患者可相对扩大手术适应证.
作者:耿庆;乌达;张本固;牟志民;谢远财;吴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信号蛋白Smad3在大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变化.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复制心肌肥厚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RT-PCR法检测肥大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3 d LVMI开始上升并持续至28 d,肥大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术后3 d开始上升,持续至28 d,术后14 d为表达高峰.结论信号蛋白Smad3参与了腹主动脉结扎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病理过程.
作者:黄俊;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邓宇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眼压突然升高一般均在40 mmHg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于24~48 h内即可造成失明[1].治疗上应将眼压控制在2.16 kPa(20 mmHg)以下才能进行手术治疗[2],但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经全身及局部足量的降眼压药物治疗仍难以将眼压降至正常,发生持续性角膜水肿的患者,为了防止高眼压继续对视神经的损害,挽救残存的视功能,不得不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滤过性手术,但手术风险及难度随之增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本文对老年35例(3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角膜水肿的患者施行术前或术中前房穿刺缓慢放液,抗代谢药物应用及巩膜瓣可调缝线联合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徐韶琳;王英;高志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了解男性初老和老年人性功能情况,对250例初老老年男性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 方法通过细菌培养获得肺炎链球菌,对获得的肺炎链球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呼吸道分离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PRSP)占39.3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利福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9.3%, 13.8%, 36.6%, 17.2%, 35.9%, 16.6%, 40.0%, 36.6%, 51.7%, 38.6%, 60.0%, 0和17.2%. 结论吉林省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耐青霉素菌株对其他抗生素普遍耐药,已经发现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株,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
作者:盛辉;苑春莉;王仁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残胃癌(GRC)的胃镜及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老年人GRC的相关资料,分析老年人GRC的检出率、性别与年龄、临床表现、病程、手术病因、手术术式、Hp阳性率、残胃癌变部位及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 (1)我院确诊的老年GRC的检出率为8.53%.(2)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70~79岁多(39.16 %).(3)老年GRC发生黑便或(和)呕血多见,并可有上腹饱胀、吞咽困难、返酸、呕吐、消瘦、嗳气等临床表现.(4)老年GRC病程>10年的比例为73.91%,平均发病间隔时间为18.6年.(5)胃溃疡术后致癌变的发生率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致癌变的发生率相仿.(6)老年毕Ⅱ式GRC的发生率(11.07%)高于毕Ⅰ式(5.48%)(P<0.01).(7)老年GRC的Hp感染率(67.39%)高于同期同年龄组的一般残胃人群Hp感染率(23.63%),P<0.01.(8)老年GRC的癌变部位多发生于吻合口,而且组织学分化较差,恶性程度高. 结论老年人GRC的发病数逐年增多,男性、病程大于10年、毕Ⅱ术式、Hp感染均为GRC的高危因素,癌变多发生于吻合口,恶性程度高,胃镜结合病理活检是目前确诊GRC的主要方法.
作者:尹曙明;郑松柏;于晓峰;项平;徐富星;王根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近研究表明,慢性充血性心衰(C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内皮素(ET-1)水平与心功能恶化程度相平行[1].研究证明,血清尿酸(UA)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其病死率增高的一个危险因素[2].另有资料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协同其他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3].本文分析了6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旨在观察血浆ET和血清UA浓度的变化与CCHF的关系,探讨他汀类药物对CCHF患者血浆ET和UA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徐秋莲;杜简秋;刘淑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一般认为腹腔镜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对机体的应激反应轻,免疫功能抑制小的特点[1~3].但有关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持续时间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徐家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质膜蛋白(CD61)的表达及奥扎格雷和硝酸甘油联用干预治疗改善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69例ACS病人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硝酸甘油联合用药和硝酸甘油单独用药两组.联合用药组病人硝酸甘油10 mg+奥扎格雷120~160 mg静点,qd×15d.单药对照组静点硝酸甘油10 mg,qd×15~20d.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CD62p、CD61表达水平,同时评价临床疗效.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测定CD62p、CD61表达水平.结果 CD62p在ACS病人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其水平的变化与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ST-T的改善符合;单药对照组治疗前后CD62p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CD61在ACS病人的表达与正常人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CD62p在ACS病人表达增高,奥扎格雷和硝酸甘油联合用药改善心肌缺血的临床作用与CD62p的变化符合.
作者:杨萍;周雪艳;何敏;包哈斯;蓝天则;唐玉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欧洲抗血栓合作行动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确定为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有重要预测意义[1].本文探讨vWF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作者:刘玉和;徐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6例VBI患者分为碟脉灵治疗组58例,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48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浆ET水平的改变并对眩晕症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率达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0.8%(P<0.01),并能显著改善脑血管特别是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P<0.05或P<0.01);能显著降低血浆ET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碟脉灵治疗VBI疗效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浆ET水平以达到改善脑血流有关.
作者:潘剑罡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构建具有神经细胞表达特异性的人Nogg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进一步研究Noggin基因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功能机制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人Noggin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5' 端分别含有HindⅢ和XbaⅠ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克隆人Noggin基因的cDNA序列;回收PCR产物,并将其与pMD18 simple T 载体连接,进行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真核表达载体pCS2+[Tα1]-GFP带有神经细胞特异性启动子(alpha1-微管蛋白启动子),用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带有特异性启动子的片断和T载体上人Noggin基因,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将二者连接,并筛选鉴定.结果 RT-PCR 产物含有人Noggin基因,DNA测序结果显示重组的pMD18-Noggin载体中含有正确的人Noggin基因序列,重组的pCS2+[Tα1] -Noggin载体中含有人Noggin基因的cDNA序列以及alpha1-微管蛋白启动子.结论成功构建了人Noggin基因的神经细胞特异性真核表达载体pCS2+[Tα1]-Noggin.
作者:周盛年;魏先森;刘黎青;姜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郑州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郑州城区1 20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定.结果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在性别、身体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和职业方面存在差异,在年龄方面总的差异不显著.结果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应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提高教育水平.
作者:王建英;邢华燕;崔东梅;沈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17例NPE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NPE,其中病毒性脑炎8例(47%)、化脓性脑膜炎5例(30%)、结核性脑膜炎3例(17%)、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6%).NPE发生在原发病后8 h内13例(76%),8 h后至3 d有4例(24%).NPE发生率为15%(17/110),病死率为70%(12/17).结论 NPE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多种致病因素引发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所致.肺水肿严重程度与原发病的轻重有密切关系.
作者:陈伟奇;叶初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病人的临床表现,评价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成人MMD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出血性脑卒中33例[脑实质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9例].缺血性脑卒中4例[脑梗死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结论 DSA检查是确诊MMD的主要方法,临床上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反复的脑实质出血或TIA均应常规行DSA检查.
作者:王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阴囊水肿为高龄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由于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少,尿袋包裹、长期卧床及全身营养代谢失调等,此部位易发生高度水肿、破溃感染[1],导致病人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增加护理难度.
作者:程童大;朱剑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80例未经正规、系统康复干预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于病发6个月时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价,且据此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欠佳组,同时分别对两组脑卒中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评.结果两组负性事件刺激量,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生活事件、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负面影响.
作者:区惠嘉;毛惠南;高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管腔显影诊断明确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很高[1].应用多层螺旋CT对他汀类药物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作用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
作者:赵碧琼;李莉;田美荣;邓晓蕴;姜玉茹;李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既往临床有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亦有针刺与中药并用治疗此病的报道[1,2].本研究观察了用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及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
作者:张兰杰;谢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IL-1r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及其对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丝线结扎(LMCAO)的方法造成脑缺血大鼠模型,分为IL-1ra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L-1ra组、假手术组大鼠在缺血前30 min和缺血后10 min左侧脑室内分别注射rhIL-1ra 10 μg,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缺血后再灌的不同时间(2、3、4、12 h、3和7 d)取材.应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应用IL-1ra后大鼠脑海马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标记实验大鼠脑海马区组织中IL-1β蛋白和IL-1β mRNA阳性细胞数.结果 HE光镜染色可见,IL-1ra组神经元胞核深染、固缩退变,神经元数目略见减少,排列较整齐,神经元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透射电镜观察到IL-1ra组神经元胞核正常,胞浆丰富,神经元的细胞内器接近正常.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游离的核糖体,血管内皮基膜完整,神经细胞的细胞内器接近正常,核膜完整,核染色质分布均匀,可见毛细血管周围极轻度水肿.与此同时,IL-1ra组IL-1β蛋白表达水平(574.6±56.7)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 h时与模型组(687.6±116.9)相比显著下降(P<0.01),直至第3天, 其IL-1β蛋白表达水平(15.4±9.4)下降到低水平,与模型组(83.1±34.2)相比差异显著(P<0.01).IL-1ra组IL-1β mRNA表达水平也于脑缺血-再灌注后4 h时(277.2±61.3)显著下降, 至第3天,其IL-1β mRNA表达水平(76.4±25.1)继续下降,显著低于模型组(101.8±36.4)(P<0.05).结论 IL-1ra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了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内IL-1β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田金洲;时晶;王永炎;朱爱华;尹军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