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清;张珑;倪一虹;陈诗鸿;宋惠玲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常见和重要的肺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国外文献报道VAP发病率为9%~70%,死亡率高达50%~69%[1].国内报道VAP发生率为43.1%,死亡率为51.6%[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ICU病室内发生VAP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尽量降低VAP发病率,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潘文英;郭伟;刘秋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60岁以后心衰患病率呈直线上升,65~74岁为4.5%,≥75岁为10%[1].随增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生理性老化,且多伴有多系统疾病,各系统的储备均显著下降,易诱发心衰.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减少诱因发生,从而减少心衰的发生,达到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申琳;卢丽华;潘剑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肾虚对脑内雄激素受体(AR)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去势组、虚劳组、补肾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总睾酮(TT)含量,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Y型迷宫试验法测试大鼠认知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脑AR含量,RT-PCR测定脑AR mRNA 水平,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脑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去势组和虚劳组与对照组相比,TT、Hb含量、认知能力显著下降(P<0.01),AR含量和AR mRNA水平均有下降趋势,5-HT含量有升高趋势.补肾组较虚劳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肾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补肾中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钱汝红;庄剑青;杨秋美;梁玲利;郭瑞新;蔡承妹;杨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于各种损伤因子反复不断刺激引发的一种以局部细胞增殖、纤维增生为基本病变的保护性炎症反应[1],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肺炎衣原体(Cpn)可能作为一损伤因素触发炎症反应,并通过与机体免疫系统及局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2].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技术对冠心病病人血清Cpn IgG抗体进行测定,结合同期血脂水平,旨在探讨Cpn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阐明Cpn感染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作者:程荣超;崔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分析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健康老龄化的基本要素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效能和文体活动;心理健康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远大于受客观因素及一般人口学变量的影响;认知效能主要受年龄和教育因素的影响;身体健康和文体活动有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结论健康老龄化的4种基本要素相对独立,分别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作者: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李贵芸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老龄大鼠急性局灶性I/R损伤模型,观察脑脉通及尼莫地平对老龄大鼠脑缺血3 h及再灌注12、24、72 h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脑脉通与尼莫地平均可减少脑I/R后凋亡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脉通可以抑制脑I/R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作者:任小巧;李建生;刘轲;赵跃武;刘正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结肠切除围手术期医院感染(NI)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2003年间行结肠切除术的患者29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老年(>60岁)患者199例,并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NI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围手术期NI42例次,总感染例次率14.43%,其中老年患者围手术期NI 31例次,感染例次率15.58%;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手术切口、泌尿道;手术持续时间>3 h占57.29%;Ⅱ类切口NI率为6.5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结论围手术期NI发生率与侵袭性诊疗操作、糖尿病、H2受体拮抗剂、手术切口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长和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
作者:林红燕;洪楚原;陈丽纯;沈怀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含量变化以及它们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对氧磷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7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和ox-LDL水平,并与35例脑出血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为(138.2±25.3)U/L,明显低于脑出血组[(168.2±28.2)U/L]及健康对照组[(171.1±28.5)U/L](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为[(615.3±253.2)μg/L],明显高于脑出血组[(460.9±193.0)μg/L]及健康对照组[(437.7±187.4)μg/L](P<0.01).(2)大梗死灶组血浆PON-1活性明显低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而大梗死灶组血浆ox-LDL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P<0.01).(3)相关分析表明,脑梗死时血浆PON-1活性与ox-LDL水平呈负相关(r=-0.556,P<0.01),而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PON-1活性降低和ox-LDL水平升高,提示血浆PON-1可能通过降低抗氧化能力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蒋兴亮;周京国;唐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为寻求预防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新策略,我们对老年DN的发病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永忠;余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健脑安对血管性疾呆(VD)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脑安口服给药治疗VD大鼠1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大鼠海马ChAT和Syn表达变化,与都可喜(Duxil)对照.结果①各组大鼠海马ChAT和Syn阳性表达面积比较如下,健脑安组(2 980±786.53)/(2 948.0±811.92)μm2和都可喜组(3 116.6±808.25)/(3 086.5±862.48)μm2均明显高于模型组(1 004±464.4)/(1 704±671.74)μm2)P值均<0.01).②ChAT免疫组化染色:健脑安组和都可喜组大鼠海马ChAT阳性神经细胞排列较规则,胞浆ChAT阳性染色较明显,可见阳性染色神经纤维,较密集.③Syn免疫组化染色:健脑安组和都可喜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周围Syn阳性颗粒密集、染色深,可见少量胶质细胞.健脑安组和都可喜组比较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健脑安具有显著增加VD大鼠海马ChAT和Syn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痴呆认知和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
作者:尹军祥;田金洲;时晶;程龙;魏翠柏;黄启福;王永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断剂(艾司罗尔)对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老年冠心病病人(40例)随机分为艾司罗尔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分别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术后8h 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艾司罗尔组麻醉后5、15、30、60 min时MAP、HR低于基础值和对照组(P<0.05),手术后8 h、AST、CK、CM-MB、LD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罗尔通过降低心率、血压较好地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降低老年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心脏事件.
作者:金善爱;崔极哲;杜柏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3(STAT3)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6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TAT3蛋白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低分化乳腺癌组织中STAT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STAT3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结论 STAT3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STAT3过度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禹;张颖超;韩喜春;关文曾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普通肝素(UH)和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UH组和LMWH组.UH组给予UH静脉滴注72 h,根据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滴数,使其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3 d后改为LMWH 5 000 U,bid,皮下注射7 d;LMWH组给予LMWH 5 000 U,bid皮下注射10 d治疗,于治疗前、满3、10、21 d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UH组在治疗满3、10、21 d,NIHSS和MBI均明显优于LMWH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UH持续72 h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通过监测APTT使其延长至正常值的1.5~2.5倍之间,UH同样是安全的.
作者:马晓红;李浩鸿;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局部脑缺血/再灌注(I/R)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老龄大鼠局部脑缺血下丘脑的CRH和BDNF表达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假手术对照组大鼠下丘脑有少量CRH和中量BDNF表达;I/R 1 h内CRH和BDNF表达无明显变化;I/R 6 h CRH表达出现短暂一过性消失,随后迅速恢复表达,并增至中量表达;I/R 6 h后BDNF很快呈大量表达. 结论下丘脑是富含BDNF的脑组织,脑缺血后CRH分泌细胞并非立刻进入活动增强状态;脑缺血2d后CRH分泌细胞活动进入增强期;下丘脑BDNF的含量与CRH的含量呈正相关;BDNF对维系HPA活动状态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爱丽;孟晓萍;杨文;李会媛;孙海燕;刘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来比较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SF-36量表测量的8个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和总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SF-36量表测量的8个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和总分在不同治疗方案之间无差别,但在不同测量时间有差别.总体健康(GH)、心理健康(MH)、精力(VT)3个维度得分与总分逐渐提高,躯体疼痛(BP)维度得分逐渐降低.结论采用一定的治疗方法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逐渐提高.由于条件的限制,尚不能得出何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贾翠平;田怀谷;卢祖洵;梁渊;孙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等)、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而血液成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病因之一[1].
作者:刘晶莹;庆疆;王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Aβ25~35诱导的Alzheimer病(AD)大鼠模型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Aβ25~35双侧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分组后给予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免疫组化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大豆异黄酮治疗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豆异黄酮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其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毕建忠;王萍;于君;王世军;周庆博;朱正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人群Alzheimer病(A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和α2巨球蛋白(α2-MG)基因型的分布,探讨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和AD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系统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荔湾区75岁以上的老年居民3 825例,按DSM-Ⅲ-R和NINCDS/ADRDA的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无血缘关系的散发性AD患者190例(其中有部分患者接受抽血检查),并以该人群中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以上两组老年人LRP和α2-G基因型.结果 AD组LRP的C、T基因频率分别为93.8%、6.2%,对照组LRP的C、T基因频率分别为93.0%、7.0%;AD组α2-MG的A2M-1 、A2M-2基因频率分别为95.7%、4.3%,对照组α2-MG的A2M-1、A2M-2基因频率分别为98.3%、1.7%.AD组与对照组在LRP或α2-MG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州市荔湾区75岁以上老年人群LRP和α2-MG基因可能均不是AD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作者:陈云波;侯孟君;孙静;温泽淮;赖世隆;梁伟雄;王奇;程淑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并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的血清抵抗素水平.CI并发T2DM组(n=48),单纯CI组(n=50),对照组(n=36).结果 T2DM+CI及CI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二者相比,T2DM+CI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CI组明显升高(P <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抵抗素浓度与FINS、SBP、DBP 、Homa-IR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5),与Homa-β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 T2DM+CI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CI组,高抵抗素血症与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提示,抵抗素可能在T2DM及其脑血管并发症CI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道清;张珑;倪一虹;陈诗鸿;宋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脂质代谢中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是结构简单的水溶性甘油磷脂.血浆中LPA主要来源于活化血小板释放,通过磷脂酶A2/磷脂酶D途径降解磷脂[1];组织中LPA通过激活的磷脂酶D降解磷脂而产生[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LPA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产生[3].
作者:周国庆;李荣亨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