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福敦;黄相丽;张霞;孙昭辉;赵忠红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成功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与心电图ST段回落联合评价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后血流达TIMI3级的老年AMI患者42例,测定CTFC,并在术前及术后1月分别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CTFC与WMSI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检查术前及术后1 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按照CTFC将TIMI血流3级者分为快、慢两组,快CTFC组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一个月后快CTFC组的WMS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慢CTFC组,CTFC与术前、术后WMSI的差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快CTFC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慢CTFC组.结论 CTFC作为一种定量、客观、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的方法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较低的CTFC及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预示着良好的心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可为临床提供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的依据.
作者:张兴华;马晓静;邵建华;唐元升;许法运;王勇;朱兴雷;罗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PTS)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3例确诊为老年PAOD患者的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PLG)和D-二聚体(DD)以及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人及30例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PAO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PAOD组的GMP-140(14.06±2.18 μg/L)、DD(2.92±1.3 μg/L)、vWF(104.42%±31.4%)及FIB(606.8±117.8 mg/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依次为8.23±1.86 μg/L、0.35±0.18 μg/L、53.67%±11.33%及242.3±41.7 mg/dl)(P<0.000 1)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依次为11.97±1.96 μg/L、1.06±0.53 μg/L、75.8%±4.59%及413.4±67.78 mg/dl)(P<0.001),而PLG活性、TAT水平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PAO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且与内皮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积极使用抗血小板制剂和抗凝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PAOD治疗的核心之一.
作者:曹剑;李小鹰;范利;殷宗健;聂步军;张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病情重、病情复杂,往往伴有其他系统的病变.而且静脉用药量较大,由于反复穿刺常用静脉穿刺部位,对血管损害较大,后期穿刺易于失败,且易加重患者的痛苦.因此寻找新的穿刺部位对穿刺条件不好的老年病人尤为重要.
作者:管荣;胡荣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国产红葡萄酒(RW)对不同阶段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作用,为RW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复制AS模型,采用生物化学、组织病理学、微量快速测定法、黄嘌呤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RW对不同阶段食饵性AS血脂、病理变化及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氧自由基捕获抗氧化能力(TRAC)的影响.结果与不同阶段食饵性AS组相比,RW预防组4 w、8 w、12 w TC、TG、LDL-C、载脂蛋白B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载脂蛋白A相对升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5);而且病理变化明显减轻.通过RW抗氧化作用的时-效分析发现,AS模型组4 w时的血浆TRA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下降幅度为50.31%;而其三个不同时相点的血浆TRAC无统计学差异(P>0.05);RW预防组4 w时的血浆TRAC明显回升,与AS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而其三个不同时相点的血浆TRAC也无统计学差别(P>0.05).AS模型组早期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即有改变,8 w时变化较明显,12 w时显著.RW的作用也是在12 w时明显.结论国产RW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在AS的病理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崔华;何作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Ⅲ型前胶原(PCⅢ)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在诊断肝病方面报道较多,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PCⅢ水平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探讨PCⅢ与心衰的关系.
作者:付迎辉;韩星敏;闫嘉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体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遗传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67例脑卒中病人和78例健康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MTHFR基因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47%,对照组为39.7%、60.3%,两组显著性差异(χ2=5.09,P<0.05).TT型携带者较CC型携带者罹患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度为2.35(95%CI 1.02~5.43).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度为1.71(95%CI 1.07~2.74).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脑卒中汉族人群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脑卒中有相关性,MTHFR基因可能是脑卒中的一个易感基因.
作者:方乐;赵晴;刘松岩;邬英全;张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各大城市医院广泛开展,但价格昂贵.我院从1998年10月~2002年2月,应用价廉的聚丙烯网片修补老年腹股沟疝,疗效满意.
作者:谭维;林光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第5外显子TaqⅠ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78例CHD病人及130例正常人的IL-1β基因TaqⅠ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血清CRP含量差异.结果体检健康者和CHD患者等位基因C的频率分别为0.942、0.965;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0.058、0.035;对照组和CHD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血清CRP含量在正常对照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1β第5外显子TaqⅠ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CRP含量高度相关,但未发现其与湖北人群CHD发病有关.
作者:夏勇;郑芳;周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研究表明猪苓多糖有抗肿瘤、抗衰老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1,2].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和慢性肝炎的治疗及防老住颜等[3].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猪苓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及IL-1、IL-2产生的影响.
作者:高梅;贾镭;钟越;李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7倍.我们综述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子,探讨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病率增高的机制.
作者:李慎军;薛慎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寻对2型糖尿病有效的干预措施[1],对我院2001~2002年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和营养干预.
作者:李璞;赵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文献报道,草苁蓉具有抗炎、抗缺氧、抗疲劳、促进记忆及增强免疫功能,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癌前病变灶的形成及S180肉瘤有抑制作用[1~3].本实验用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模型,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的观察,阐明草苁蓉对衰老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草苁蓉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朴龙;张学武;蔡英兰;李善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皮肤具有保护、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调节体温,维持水盐平衡及参与物质代谢等多种功能.同时,皮肤也是人类健美的重要标志.随着增龄,人的皮肤就会逐渐变的粗糙、产生皱纹,并且出现老年斑和脂褐素沉积.本文就相关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晓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约占所有老年期痴呆的50%~70%.在西方已成为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主要采用量表法和计分法,如简易精神状态实验(MMSE),通过排除其他类型的痴呆和初筛而进行的临床诊断[1],准确率为85%.确诊则有赖于脑组织活检,故早期诊断AD存在更多困难.为寻找确实可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AD的生物学标识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A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陈青;罗南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随后发生窦性心律减速,这种典型的双相涨落式的变化称为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窦性HRT预测心肌梗死后猝死高危患者有较高的价值,且不受心功能、β受体阻滞药、室性早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1].
作者:姜凤久;刘剑立;刘雪虹;潘淑敏;滕玥;于海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老年斑(SP)是Alzheimer病(AD)患者脑内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AD的核心成分,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AD的共同途径.本文就有关Aβ的神经毒机制假说作一综述.
作者:邓海平;沈雪勇;丁光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尤其伴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增高,其中不稳定斑块组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活化血小板在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秋月;丁美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Fas相关死亡蛋白(FADD)和Fas相关磷酸酶-1(FAP-1)在大鼠缺血后脑细胞中的阳性表达与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后脑细胞中上述两种物质的分布.结果缺血后大鼠脑皮层锥体细胞中阳性表达明显,溶栓前促、抑细胞调亡的FADD、FAP-1的活化和超量表达,溶栓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阴性表达,细胞变性、坏死明显改善.结论大鼠缺血性损伤可引起脑细胞调亡,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与脑缺血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缺血早期溶栓可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脑缺血的预后.
作者:薛慎伍;常青;陈青;葛树业;李云峰;张象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现对我院1998~2002年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52例患者血脂代谢情况进行分析,探讨T2-DM患者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苏振丽;苏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凋亡与人体老化有何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淋巴细胞自然凋亡与老化的关系,为老年病的防治及延缓衰老的研究提供实验资料.
作者:范纯武;赵锐;吴桂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